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论文-肖文贺,严晓红,杨卓越,高齐,丁雅莉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论文-肖文贺,严晓红,杨卓越,高齐,丁雅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锻件,锻后冷却,相变,退火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论文文献综述

肖文贺,严晓红,杨卓越,高齐,丁雅莉[1](2019)在《高合金超高强度钢锻件的退火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合金钢锻后冷却和退火过程中的开裂问题,研究了M54高合金超高强度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以及相变产物对硬度、塑性和韧性的影响,并据此评价锻件冷却和回火过程中的开裂倾向。结果表明,M54钢高温奥氏体化后空冷到室温,随后630℃退火硬度最低,塑性和韧性最好,以此判定实际生产锻件从高温需冷透后再进行退火,锻件开裂的倾向最小,如果退火之前未完全冷透则使材料极度脆化,锻件开裂的倾向最大;高温奥氏体化后直接进入630℃炉内保温不仅不能降低硬度,反而弱化了晶界降低塑性和韧性,因此锻后进入630℃炉内保温同样增大锻件开裂倾向。(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7期)

米惠轩[2](2019)在《30CrNi3MoV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组织演变与性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获取高强度兼具高韧性的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追寻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钢材年产量已逾十亿吨,生产和应用中大量使用的结构钢强度范围约400 MPa-800 MPa,用于大型工程机械、装甲防护材料的钢材强度虽高,但其塑韧性表现并不理想。在倡导绿色工业的今天,如何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同时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迫切要求着材料研究者们开发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进一步实现金属器件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获得高强度、良好塑性、韧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本文以将近年来Speer等人提出的淬火-配分(Q-P)热处理工艺应用于30CrNi3MoV钢。实验中利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多种方法研究了30CrNi3MoV钢的显微组织,研究探讨了其具高强度、高塑韧性的原因;结合室温拉伸试验,研究分析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对相变的驱动作用及对实验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研究了不同淬火-配分工艺对实验钢相变过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分析了30CrNi3MoV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采用高精度线膨胀仪并结合不同种类显微观察设备对显微组织进行分析,表征了30CrNi3MoV钢以0.1-30℃/s连续冷却至室温的相变规律,测量、绘制了实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不同冷速下实验钢显微硬度。并利用能施加载荷的高精度线膨胀仪,研究分析了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对30CrNi3MoV钢贝氏体及马氏体相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30CrNi3MoV钢的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在0.4-0.5℃/s之间;850℃小变形,在奥氏体中储存了较高的形变能,为后续的相变提供了额外的机械驱动力,使贝氏体或马氏体转变所需最小化学驱动力降低。因而经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处理的30CrNi3MoV钢试样贝氏体相变起始温度B_s及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M_s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慢速冷却条件下,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使粒状贝氏体组织更加细小弥散,下贝氏体尺寸减小。快速冷却条件下,未再结晶区小变形使马氏体组织中板条状马氏体比例相对针状马氏体增加。由于受到马氏体自回火过程引起沉淀强化的影响,30CrNi3MoV钢的相变产物的显微硬度并非随冷却速度增大而均匀增大。(2)系统研究了淬火-配分工艺在30CrNi3MoV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30CrNi3MoV钢经过淬火-配分处理后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其中马氏体多呈板条状与针状,残余奥氏体成细条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等温淬火温度的不同,不仅会影响马氏体板条尺寸,还会影响到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态。较低的等温温度可以使马氏体的尺寸细化、残余奥氏体尺寸多样化;在配分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配分过程进行的速度加快,30CrNi3MoV钢抗拉强度提升,伸长率下降,整体强塑积下降;在配分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配分时间延长,其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经淬火-配分-回火工艺处理后30CrNi3MoV钢试样抗拉强度低于淬火-配分和淬火-回火试样,但此工艺下试样的伸长率得到了增幅。(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冯亚亚,卜春成,徐驰,苏翔,潘曦[3](2018)在《奥氏体化温度对新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主设计的新型Cr-Ni-Mo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开展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塑性先升高,当奥氏体化温度超过920℃后,强度、硬度和塑性降低。-40℃低温冲击韧性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奥氏体化温度升高,钢的马氏体板条变宽,晶粒长大,碳化物逐渐溶解。试验钢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最大抗拉强度1990 MPa,伸长率9.2%,断面收缩率56%,淬火态硬度55.6 HRC,此时,-40℃冲击吸收能量为8 J。(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02期)

苏春霞,陈本文,付超,杨成,杨晰[4](2016)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32CrNiMoNb的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32CrNiMoNb钢135mm铸坯在实验室550mm中厚板轧机,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加直接淬火工艺生产12mm钢板,试验了第二阶段开轧温度、终轧温度、直接淬火终冷温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阶段开轧温度950±10℃、终轧温度900±10℃、直接淬火终冷温度250±10℃,钢板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组织和析出相达到了最佳匹配。(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2-02)

柳燕,姜华,于正伟,赵明波[5](2016)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熔敷焊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焊接性,介绍了熔敷焊接方法,并采用熔敷焊接方式在超高强钢上进行工艺试验研究。运用正交试验,科学、合理地确定了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其微观组织的观察,进一步验证焊接工艺参数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国防制造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徐茂钧,庹开正,艾陶,徐鸿昊[6](2016)在《EAF→LF→VD工艺生产2100MPa级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2 000 MPa级以上的超高强度钢生产效率,降低工序成本,形成批量产能,进行了EAF→LF→VD取代VIM-ESR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中氧、氮、氢质量分数总和小于50×10-6,A、B、C类夹杂物评级为0级,D类夹杂物评级不大于1.0级。成品钢板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其强度大于2 100MPa,伸长率大于7%,与VIM-ESR工艺相当。新工艺的成本降低44%以上,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适合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规模化生产。(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6年02期)

张倩[7](2015)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中合金元素强化机制的EE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较低、成本低廉,从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通过实验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优化主要采用“加料炒菜式”的方法,而应用计算从电子层次分析合金元素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强化机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的盲目性。本文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从价电子层次分析合金元素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应用EET计算300M、4340、D6AC叁种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误差不超过10%,说明了EET计算的可行性。应用EET理论计算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中各组织特征相以及相界面含有不同合金元素时的各结构单元的价电子结构参数,从而从电子层次分析了碳元素及合金元素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随C含量增加使各含C结构单元的共价键增强和各相界面的界面电子密度差增大,从而对基体产生进一步强化;含Mo、Cr和Ni元素的各结构单元的n'_A和相界面(除α'-Fe/α'-Fe-C-Mo)的△ρ'较大,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强化效果较好,其中含Mo元素结构单元的n'_A和△ρ'最大,Ni元素较Mo、Cr元素能更有效地提高钢的抗冲击性能;含Mn元素和Cu元素的结构单元的回火相变温度较低,回火后能有效地提高钢的伸长率;但Cu元素对冲击功的提高比Mn元素较小,可以用Mn元素代替Cu元素;相对于其他合金元素a'-Fe-C-Si和a'-Fe-C-V的最强健键能较大,因此,Si和V能够提高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回火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5-12-01)

孙浩源,户桂彬,李双武,唐广波[8](2015)在《回火温度对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组织性能及析出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钢组织性能及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250℃回火后,抗拉强度(R_m)为1913 MPa、屈服强度(R_(p0.2))为1602 MPa、伸长率(A)为13%、断面收缩率(Z)为50%和室温冲击功(A_(kv2))为28 J,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在350℃和500℃回火后,强度和韧性都降低,在620℃回火后钢中弥散析出大量的合金渗碳体,成分为Fe、Cr碳化物,试验钢的强度虽然降低了,但钢的室温冲击功显着上升达到68 J,伸长率为13%。试验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析出形貌呈椭球形、球形、花瓣形和长条形等多种形态。(本文来源于《河南冶金》期刊2015年05期)

王涛亮[9](2015)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因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热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制造飞机大梁、起落架构件等常常承受强动载荷作用的部件。研究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在动态载荷下的力学响应对于该材料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300M钢和300M-Nb钢不同淬火温度下的微观组织和常规力学性能,分析了Nb对300M钢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0-1020℃淬火温度范围内,Nb的添加能够细化微观组织,提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硬度:在900℃以上温度淬火处理时,加Nb后,材料的塑性和冲击韧性有所提高。重点研究了300M钢和300M-Nb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测试装置研究了同一冲击载荷作用下不同淬火温度以及同一淬火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下两种钢的动态压缩性能。研究表明,在同一冲击载荷作用下300M钢较低温度下(<930℃)淬火与较高温度下(≥930℃)淬火相比具有较高抵抗变形的能力(流变应力大和相对压缩率小),300M-Nb钢在整个淬火温度范围内,都具有高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在测试应变速率1000-4000 sd范围内,同一淬火温度下两种试验钢的动态屈服强度都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300M钢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较大,而300M-Nb钢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较小。基于静态和动态力学试验结果,结合Johnson-Cook模型,拟合出了870℃×1 h油淬(OQ)+260。C×2 h空冷(AC)热处理制度下的300M和300M-Nb钢的本构方程:300M钢:σ=(1610+3372.8εp0.152)(1+0.025lnε*)300M-Nb钢:σ=(1672+3006εp0.121)(1+0.018lnε*)J-C方程得到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程能够较好的描述材料的本构关系。最后,基于以上试验结果,在考虑了应变速率效应的情况下,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SHPB动态压缩试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唐雪松,李欣然,魏天添[10](2015)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跨尺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40CrNi2Si2MoVA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跨尺度疲劳失效行为,以约束应力区描述材料的损伤过程,以跨尺度应变能密度因子作为疲劳裂纹扩展的控制参量,建立宏微观跨尺度疲劳裂纹扩展统一模型。采用上述模型,利用光滑试样(应力集中系数Kt=1)的试验S-N曲线,拟合出疲劳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当考虑材料微结构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时,该模型可精确再现出疲劳试验数据的发散特性。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下(Kt=2,3)含缺口试样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钢材料的初始缺陷及微结构的演化特性,对疲劳寿命有显着影响,是疲劳试验数据发散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获取高强度兼具高韧性的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追寻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钢材年产量已逾十亿吨,生产和应用中大量使用的结构钢强度范围约400 MPa-800 MPa,用于大型工程机械、装甲防护材料的钢材强度虽高,但其塑韧性表现并不理想。在倡导绿色工业的今天,如何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同时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迫切要求着材料研究者们开发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进一步实现金属器件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获得高强度、良好塑性、韧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本文以将近年来Speer等人提出的淬火-配分(Q-P)热处理工艺应用于30CrNi3MoV钢。实验中利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多种方法研究了30CrNi3MoV钢的显微组织,研究探讨了其具高强度、高塑韧性的原因;结合室温拉伸试验,研究分析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对相变的驱动作用及对实验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研究了不同淬火-配分工艺对实验钢相变过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分析了30CrNi3MoV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采用高精度线膨胀仪并结合不同种类显微观察设备对显微组织进行分析,表征了30CrNi3MoV钢以0.1-30℃/s连续冷却至室温的相变规律,测量、绘制了实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不同冷速下实验钢显微硬度。并利用能施加载荷的高精度线膨胀仪,研究分析了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对30CrNi3MoV钢贝氏体及马氏体相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30CrNi3MoV钢的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在0.4-0.5℃/s之间;850℃小变形,在奥氏体中储存了较高的形变能,为后续的相变提供了额外的机械驱动力,使贝氏体或马氏体转变所需最小化学驱动力降低。因而经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处理的30CrNi3MoV钢试样贝氏体相变起始温度B_s及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M_s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慢速冷却条件下,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使粒状贝氏体组织更加细小弥散,下贝氏体尺寸减小。快速冷却条件下,未再结晶区小变形使马氏体组织中板条状马氏体比例相对针状马氏体增加。由于受到马氏体自回火过程引起沉淀强化的影响,30CrNi3MoV钢的相变产物的显微硬度并非随冷却速度增大而均匀增大。(2)系统研究了淬火-配分工艺在30CrNi3MoV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30CrNi3MoV钢经过淬火-配分处理后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其中马氏体多呈板条状与针状,残余奥氏体成细条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等温淬火温度的不同,不仅会影响马氏体板条尺寸,还会影响到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态。较低的等温温度可以使马氏体的尺寸细化、残余奥氏体尺寸多样化;在配分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配分过程进行的速度加快,30CrNi3MoV钢抗拉强度提升,伸长率下降,整体强塑积下降;在配分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配分时间延长,其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经淬火-配分-回火工艺处理后30CrNi3MoV钢试样抗拉强度低于淬火-配分和淬火-回火试样,但此工艺下试样的伸长率得到了增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论文参考文献

[1].肖文贺,严晓红,杨卓越,高齐,丁雅莉.高合金超高强度钢锻件的退火工艺[J].金属热处理.2019

[2].米惠轩.30CrNi3MoV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组织演变与性能控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3].冯亚亚,卜春成,徐驰,苏翔,潘曦.奥氏体化温度对新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8

[4].苏春霞,陈本文,付超,杨成,杨晰.低合金超高强度钢32CrNiMoNb的控轧控冷工艺研究[C].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5].柳燕,姜华,于正伟,赵明波.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熔敷焊接工艺研究[J].国防制造技术.2016

[6].徐茂钧,庹开正,艾陶,徐鸿昊.EAF→LF→VD工艺生产2100MPa级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试验[J].炼钢.2016

[7].张倩.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中合金元素强化机制的EET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

[8].孙浩源,户桂彬,李双武,唐广波.回火温度对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组织性能及析出相的影响[J].河南冶金.2015

[9].王涛亮.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河南科技大学.2015

[10].唐雪松,李欣然,魏天添.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跨尺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论文-肖文贺,严晓红,杨卓越,高齐,丁雅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