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震机理论文_陈兆辉,孟小红,张双喜,刘金钊,王同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孕震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苏门答腊,汶川,芦山,盈江,数值,龙门。

孕震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兆辉,孟小红,张双喜,刘金钊,王同庆[1](2019)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尺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孕震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2013—2016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鲁甸和景谷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下区域重力场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分析重力场变化与构造运动、物质密度变迁和强震孕育的关系和规律,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物质变化、动力学过程及地震孕育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鲁甸、景谷震前震源区重力场变化呈现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的剧烈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特征,显示了孕震期间震源区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深部物质变化过程; 2) 2013年9月—2014年4月重力场变化的小波多尺度分解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和尺度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分布及活动断裂带位置相关性显着,表明研究区地震孕育与断裂运动以及地壳、上地幔内物质密度分布变化关系密切,可能受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复杂深部动力学过程影响; 3)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物质运移的动力学过程,对强震多发生在重力场变化的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附近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文中的研究结果对地球构造运动、地震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林邦慧,陈祖安,白武明,程旭[2](2018)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孕震机理及震前中长期地震危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法与叁维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法,以GPS资料作为位移速率和震源机制的约束条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及其东侧邻区构造地块的运动、变形、相互作用及其与近30年来发生于该区的大地震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引入了以应力与摩擦强度的比值定义的断层"失稳危险度",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研究区地壳块体边界断层的失稳危险度分布。结果表明,失稳危险度高的地段与近期该区发生的M_S≥7.0地震所在的位置基本一致,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上包括汶川和芦山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均为失稳危险度最高值地区。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强度分布图显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整条地带均为应变率强度的陡变带,特别是以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陡变最为明显,其西侧应变率强度为东侧的近4倍,而且,这个带位于宽度相同、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相一致的高应变能密度带中,表明这两次大地震前,作为其发震断层的龙门山断裂带已积累了相当高的应变能,失稳危险度高,处于力学上的不稳定状态。模拟计算得到在上地壳层中,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引起汶川、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0.016 MPa,相当于龙门山断裂带约两年的应力积累,也就是说,使汶川、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失稳破裂提前了约两年。此外,关于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模拟计算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也使包括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和东昆仑断裂带东南端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变能积累增强,这说明汶川M_S8.0地震的发生对已处于失稳危险度较高状态的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震断层的提前失稳破裂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祝爱玉,张东宁,郭颖星[3](2016)在《以形变观测为约束的芦山M_S7.0地震孕震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后在震中附近开展的形变观测研究结果为约束,利用震区天然地震成像、大地电磁测深、人工地震探测剖面、余震精确定位、震源破裂过程、地质考察、GPS观测、构造应力场等结果,建立了芦山地震震中及邻近地区的深浅部构造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了青藏高原向东挤出运动、区域地形特征、地壳内低速带和滑脱面、震区主要断裂带活动等可能因素对芦山地震孕育和破裂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后的青藏高原东部物质相对四川盆地运动速率增大是引发或加快芦山地震发生的主要动力学控制因素,龙门山断裂带西侧上中地壳内部低速带和滑脱面的存在是控制芦山地震震源位置的重要条件,其他因素则是控制龙门山断裂带长时间尺度区域构造活动的动力学因素;同时本文给出了主震破裂为复杂"y"型双破裂面的同震位移,模拟计算的地表垂直位移与观测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余震精确定位提出的主震为"y"型破裂面的推测.(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吴建超,陈蜀俊,陈俊华,蔡永建[4](2016)在《叁峡水库蓄水后仙女山断裂北段数值模拟及其孕震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弹性理论有限元方法,建立叁峡库首区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库首区尤其是仙女山断裂北段在蓄水后的全位移场和构造应力场变化。结果表明:叁峡水库175 m水位蓄水,造成仙女山断裂和九畹溪断裂北段处于全位移场归州低值区和新滩高值区的梯度带上;同时,仙女山断裂和九畹溪断裂北段深部3组主应力值较蓄水前陡增。这样的地段全位移差值变化明显,3组主应力值增高,剪应力和剪应变能易于集中,容易加速仙女山断裂和九畹溪断裂北端失稳而诱发水库地震。(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孙尧,冯梅,安美建,龙长兴,杨振宇[5](2013)在《2011年Ms5.9级云南盈江地震孕震构造及孕震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邻近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云南盈江地区2008-2011年间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最终于2011年在盈江县城发生了Ms5.9级破坏性地震,震中位置为24.65°N,97.95°E(中国地震台网目录),位于北东东走向的大盈江断裂与近南北走向的苏典断裂的交汇处,震源深度约10km。GlobalCMT(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专题论文集》期刊2013-10-13)

缪淼,朱守彪[6](2013)在《2012年北苏门答腊西海域M_W8.6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4月11日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和2小时后的MW8.2强烈地震,这是到目前为止震级最大的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本文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及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尽管发生于印度洋板块的沃顿海盆内(巽它海沟西南),但该地区断层发育、中强地震活跃、变形情况复杂,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在向NW方向运动时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这种差异运动导致在板块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因此在板块内部近SN向的断层及附近区域不断积累弹性应变能;同时2004年的MW9.2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该次地震造成了应力加载,起到了触发作用,最终导致了本次特大左旋走滑型地震的发生。此外库仑应力变化计算表明,MW8.6地震在MW8.2地震的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大,增加值超过0.05MPa,因此对MW8.2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该次地震对其周围陆地影响较小,苏门答腊岛处于地震影响区中,库仑应力降低了0.03MPa,发生强余震的风险下降。主震后的余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加区一致。本次MW8.6特大地震后,全球范围内的M≥5.5地震活动性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该现象在本世纪以来其他5次M≥8.5的强震之后并未出现;同样,该次特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震后中国大陆地区M>4.5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高。(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缪淼,朱守彪[7](2012)在《2012年北苏门答腊西海域Mw8.6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其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2.311°N,93.063°E,震源深度22.9km)(http://www.usgs.gov/),就在2h后,主震的西南方向约180km处,又发生了Mw8.2强烈地震。到目前为止,该地震为人类所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因此,该地震的发生将对地球科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2》期刊2012-10-16)

吴建超,陈蜀俊,蔡永建,李恒,雷东宁[8](2012)在《叁峡水库蓄水后等效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和胡家坪M_S4.1地震的孕震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方法,在叁峡水库172m试验性蓄水后发生胡家坪MS4.1地震的大背景中,建立了叁峡库首区叁维线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了172m水位相对于蓄水前库首区地壳8km深度处的等效应力场,与该地区同期流动重力场异常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将蓄水后等效应力场的变化与胡家坪MS4.1地震对比后发现,本次地震发生在等效应力递增区与递减区的梯度带上。分析认为,这样的地段等效应力变化明显,是应力应变积累和构造活动强烈的部位,加之处于仙女山断裂的北端段,容易促使断裂失稳错动而引发地震活动。(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朱守彪,张培震[9](2009)在《汶川大地震孕震机理的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突发在曾被认为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引起社会及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该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如何预报问题更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09年04期)

陈祖安,林邦,白武明,程旭[10](2009)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孕震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叁维流变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叁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考虑了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和分层的明显变化,及断裂带东侧四川盆地及鄂尔多斯块体坚硬地壳阻挡的影响,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速度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现今构造块体边界断层上表征剪应力及法向应力等综(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09年04期)

孕震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法与叁维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法,以GPS资料作为位移速率和震源机制的约束条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及其东侧邻区构造地块的运动、变形、相互作用及其与近30年来发生于该区的大地震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引入了以应力与摩擦强度的比值定义的断层"失稳危险度",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研究区地壳块体边界断层的失稳危险度分布。结果表明,失稳危险度高的地段与近期该区发生的M_S≥7.0地震所在的位置基本一致,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上包括汶川和芦山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均为失稳危险度最高值地区。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强度分布图显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整条地带均为应变率强度的陡变带,特别是以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陡变最为明显,其西侧应变率强度为东侧的近4倍,而且,这个带位于宽度相同、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相一致的高应变能密度带中,表明这两次大地震前,作为其发震断层的龙门山断裂带已积累了相当高的应变能,失稳危险度高,处于力学上的不稳定状态。模拟计算得到在上地壳层中,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引起汶川、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0.016 MPa,相当于龙门山断裂带约两年的应力积累,也就是说,使汶川、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失稳破裂提前了约两年。此外,关于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模拟计算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也使包括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和东昆仑断裂带东南端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变能积累增强,这说明汶川M_S8.0地震的发生对已处于失稳危险度较高状态的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震断层的提前失稳破裂起到了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孕震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兆辉,孟小红,张双喜,刘金钊,王同庆.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尺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孕震机理分析[J].地震地质.2019

[2].林邦慧,陈祖安,白武明,程旭.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孕震机理及震前中长期地震危险性研究[J].地震学报.2018

[3].祝爱玉,张东宁,郭颖星.以形变观测为约束的芦山M_S7.0地震孕震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6

[4].吴建超,陈蜀俊,陈俊华,蔡永建.叁峡水库蓄水后仙女山断裂北段数值模拟及其孕震机理研究[J].地震研究.2016

[5].孙尧,冯梅,安美建,龙长兴,杨振宇.2011年Ms5.9级云南盈江地震孕震构造及孕震机理[C].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专题论文集.2013

[6].缪淼,朱守彪.2012年北苏门答腊西海域M_W8.6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J].地震工程学报.2013

[7].缪淼,朱守彪.2012年北苏门答腊西海域Mw8.6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其对周围地区的影响[C].中国地球物理2012.2012

[8].吴建超,陈蜀俊,蔡永建,李恒,雷东宁.叁峡水库蓄水后等效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和胡家坪M_S4.1地震的孕震机理[J].地震研究.2012

[9].朱守彪,张培震.汶川大地震孕震机理的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启示[J].国际地震动态.2009

[10].陈祖安,林邦,白武明,程旭.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孕震机理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09

论文知识图

一次地震后由于高应变速率而导致脆塑...孕震机理剖示GPS观测得到的汶川8.0级地震同震垂直...实验场区域位置(http://www.ncepe.c...92012北苏门答腊地震前后15天的中...172 m水位时相对蓄水前的全位移差值与...

标签:;  ;  ;  ;  ;  ;  ;  

孕震机理论文_陈兆辉,孟小红,张双喜,刘金钊,王同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