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

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

赵小波[1]2003年在《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描述了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在梳理了国内广告符号学研究脉络的基础上,界定了广告符号学的概念,提出了广告符号学理论研究新视角及实际运用方法,以期完善中国的广告符号学研究,充实广告理论的学术研究阵地,也使这门学科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并能够给予广告实践者以有益的启示与指导。 广告符号学是一门在西方发展较快的新型的广告理论研究学科,它对广告的文本、意义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出广告的内涵,还可以应用到广告的实践操作层面上,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广告符号学理论研究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的理论成果,因此,将广告符号学分为导入期、发展期、繁荣期叁个历史时期,对每一时期进行回顾总结、文献梳理,并归纳其特点与不足是本文的理论贡献之一;针对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力图寻求一个研究方法的新视角,提出将索绪尔符号学研究方法更弦易帜:从最基本的语言出发来分析广告、品牌,从受众符号心理角度解释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并进行问卷的实证调查是本文的创新之二。为了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针对限制性品牌与非限制性品牌,设汁了广告符号学的实际操作方法并预测了广告符号学的发展趋势则是本文的创新之叁。 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论述了与研究起源、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文章架构,研究方法以演绎归纳调查统计为主,并以问卷作为数据支持。第二章为广告符号学概述:界定了广告符号学的概念,广告符号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意义,介绍了国内广为采用的索绪尔符号学的四对基本范畴。第叁章分二个历史时期回顾j’)’一告符号学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总结排一时期的特点‘,不足。第四一章试图开拓广告符号学研究的新思路,使用符号学理论新视角分析整个厂‘告系统。第五章着重讨论了广告符号学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在进入符号消费}!寸代之后,广告应该怎样应对,提出)‘-告符号学的应用方法。第六章探讨了,’一告符号学的发展趋势,设计了发展模式图。第七章为结论,川卜七个命题形式总结个义的观点。

赵一欣[2]2011年在《现代广告符码对消费社会中人与物关系的解读》文中研究说明在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充满符号的社会正在逐步取代商品社会的地位,同时,传统的消费观念的淡薄、价值观念的转变,符号的消费也正随着符号社会的到来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主要特征。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对商品中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消费,“符号价值”的消费已经是消费者所追求的另一种消费观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多媒体符号系统,利用自身优势制造了大量在商品中并不直接可见的符号意义,使人们开始竞相追逐,可以说,由电视广告创造的消费烙印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电视广告的影响之下变得更加复杂。本文是一种描述性与经验性的研究,以人与物的关系为出发点,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借助对电视广告符号化的探讨,将这种探讨的结果再次回归到人与物的关系之中,以此寻找一个能更好诠释人与物的关系在消费社会中体现的突破点。在研究中,笔者通过对黄金时段与体育时段电视广告的抽样调查,试图建立一个符号学与定量的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符号学与内容分析的特长联合起来,对电视广告符号化的过程以及电视广告内容所隐含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社会的重要特征,在这个充满了由电视广告塑造的各色符号的消费社会中,只有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符号传播原则的基础上,找到准确恰当的突破口,找到造成人与物关系间尴尬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创造一个健康的媒介环境和消费环境!

王丽芳[3]2006年在《论符号学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商品社会已经为符号社会所取代,商品消费正在让位于符号消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现阶段的消费呈现出符号消费的特征。人们消费的不再仅仅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还要消费“符号价值”。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创造新的消费潮流和图腾崇拜。它的这种影响力已经深深的渗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电视广告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分析从符号学的视域中为电视广告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落脚点。以符号学作为分析工具是符合电视广告发展规律的,广告人正是通过利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拆解和重组横向组合与纵向聚合,用隐喻和转喻等各种修辞手段,完成对商品符号意义的建构。而受众对这种建构的意义并不是完全按照原有的意义进行解读的,根据斯图亚特·霍尔在研究中发现受众在解码时有自己的解读模式,有时他们甚至对符号意义进行转换和误读。因此如果要想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广告在运作中对符号的运用就要进行精心的调查研究,选择受众喜欢的符号,并且赋予符号一定的所指,与其他同类产品形成差异和区隔,并且根据受众的反应对符号意义的建构随时调整和修改。在这个符号消费的社会,只有遵循其中的规律,找准发展方向和突破口,为受众创造一个健康美妙的消费环境,电视广告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许俊义[4]2006年在《从符号学角度看现代广告的意义生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告实际上是一种符号操作行为,广告图景中的商品不同于现实市场中的商品,而只是表现为一个符号。广告的目的就是构筑一个意义场域,为商品赋予意义,从而确定其在社会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赋予的意义表现为商品的附加价值或者说是符号象征价值。它能够给商品生产者带来附加利润和超额利润,这也是广告主甘愿为巨额广告费买单的原因所在。符号学不仅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或学术领域的名称,也可以作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来使用。运用符号学方法能够揭示事物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但由于符号学体系的繁复和庞杂,国内在运用符号学方法对广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难免一词多义,概念不清。本文主张回归到符号学的本源之一,即运用较为清晰和简朴的索绪尔符号理论及其符号工具,从能指和所指,历时与共时,横组合与纵聚合,语言和言语四个方面,结合广告业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力求揭示广告的符号本质,明了广告符号体系生产商品意义的过程。

王升[5]2011年在《现代平面广告的符号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告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在西方,广告不仅在西方,广告不仅在理论知识的研究高速发展,并且在实际的实践中得到了质的检验,由单纯以讲授为主的平面广告推销方法发展到平面广告广告市场调研、平面广告的策划与应用、平面广告目的测定再到平面广告设计学与其它分门别类的学科的联系总和,之后,又出现了平面广告中的设计美学、广告管理学、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等等关于平面广告设计类的边缘学科,极大地丰富了平面广告在实践之中的学科体系的内涵所在,扩展了平面广告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广告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为人文学科中的一朵奇葩。广告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型的理论,从商业广告的实体层面入手,以符号学的魅力来揭示出商业广告用于消费者的奥秘所在。笔者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现代平面广告进行深层次的解构。第一,系统的对于本论文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以及逻辑架构、论文的贡献与不足进行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在前期进行市场调查和理论论证;第二,着重的解析了平面广告符号学的历史沿革与艺术特征,从本人研究视角对其历史演变、文化价值以及设计方法论进行了探究;第叁,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现代商业广告符号学与品牌运作进行解析,并且从符号学研究的角度对于现代商业品牌的重要性,作出了实践性案例的分析;第四,平面广告的就是一个个视觉符号的累积,现代平面广告中的视觉符号探究,其中出现的人物符号、文案符号、色彩符号对于促进消费的影响至关重要;第五,从本土化和人性化入手分析广告符号学中国化的发展,并对未来中国广告符号学的发展做出预测。基于现代平面广告符号学的研究对于了解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有重要性,目前社会面临着多元化、本土化之间的衔接的问题。本文从广告符号学的本土化出发,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分析我国平面广告符号学的创新问题,不仅可以极大的丰富平面广告符号学艺术的研究,并且,在以后,对于平面广告的艺术创作者的创新过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安佳[6]2010年在《中国元素在国际品牌平面广告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品牌国际化的实质就是跨文化的品牌沟通,是品牌与不同文化背景结合后的本土化呈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国际品牌在华的广告宣传中也处处体现着本土化策略,往往通过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与中国消费者搭建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此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球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中国元素的传播与运用也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意在通过符号学、文化学和广告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中国元素为研究对象,以国际品牌在华平面广告为研究范围,概括归纳中国元素在国际品牌平面广告中的运用情况,根据分析研究,总结其利弊得失。一直以来,有关国际品牌广告本土化的研究已经很多,具体到从中国元素运用的角度,近来也有不少研究。但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内容分析等,而结合广告传播媒介形式的分析还不是很多。平面广告是广告传播中基础且重要的媒介选择形式,因此本研究以国际品牌平面广告为研究分析范围,从平面广告特点出发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此外,通过审视西方等国际品牌在华平面广告中的中国元素运用情况及其效果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广告业及我国企业推出全球知名的国际品牌也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文玲[7]2012年在《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文中指出罗兰·巴特在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四次转变:“形式主义者”一一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文化巴特。通过研究近叁十年中国文论发展状况,我们发现巴特“形式主义者”形象出现在革命工具主义与审美自主主义的话语转换期,结构主义者形象处于审美特征论时期,后结构主义者形象迎合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大众文化家形象的出现适逢消费文化的兴起。巴特在中国的形象转变与中国文论的发展密切相关。80年代初期,巴特文论趁着“方法论”的热潮引入中国,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资源参与了革命工具主义与审美自主主义的论战。巴特符号学科学阶段的作品被最先译介研究界通过借鉴巴特结构主义批评对线性、孤立、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反思。80年代中后期,由于文艺学学科自主意识的增加,研究界运用巴特文论重新认识了语言与文学及世界的关系。90年代,中国出现新的文艺思潮,文学及其文化实践不再依凭意识形态,放弃对永恒价值观念的追问。巴特文论参与了对“主体”、“历史”的解构。“作者死了”、“文本理论”、“零度写作”、《历史的话语》成为在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评论类文章中频繁亮相的术语。21世纪,由于消费文化、通俗文化的兴起,研究界关注的侧重点转移到巴特的文化符号学研究方法及日记体、自传式写作,有学者认为巴特晚期由学者转型为作家。巴特思想在中国存在两次质的转变,从保守主义的方法论者到激进的知识分子到敢于剖析自我的作家,我们不断发现前所未见的“新”巴特形象。巴特文论在中国接受的四个阶段与其自身的学术分期完全不同,巴特将自身的学术分期划分为:1953-1956年“社会神话”研究阶段,这一阶段致力于揭露资产阶级社会文化神话的运作机制;1957-1967年符号学科学阶段,这一阶段致力于建立结构主义符号学科学基础;1968-1980年“文本”阶段,这一阶段关注结构的差异性和符号的不稳定性,致力于通过写作达到文本的快乐。在西方学者眼中,巴特思想具有一致性。解码,揭秘意指过程,追逐文本的可写性,都是为了打破现存秩序永世长存的神话。巴特在中国学界的形象迥异于他在西方学界的形象,是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的内因需求促成了巴特在中国的形象转变。因而,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即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的一个侧影。

谢昱旻[8]2006年在《时代的欲望花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了广告传播活动。中国广告事业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广告200年的发展历程。广告是时代的“欲望花窗”。本文选取了和民生密切相关的快速消费品的广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广告符号,解析一些广告文化现象,从而窥探社会环境的变迁。 笔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快速消费品不仅给予消费者产品功能性的满足,同时也提供了符号消费的象征性满足。快速消费品广告中,符号的能指、所指以及意指过程的运用展现了这种双重满足功能。广告符号给予消费者的双重满足,是通过叁种作用机制实现的:(1)运用能指的迷信,构建消费信心;(2)利用所指的镜像功能,对消费者的自身认知进行建构与解构;(3)通过意指的情感迁移,营造虚拟的消费体验。 本文首先介绍符号学的学科背景,然后梳理了大陆广告符号学的发展历程、西方广告符号以及中国广告符号的发展历程,最后按照符号的叁要素——能指、所指与意指过程,选取了中国快速消费品广告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符号解读,进行了个案分析,考察广告符号的作用机制以及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法有个案分析法、归纳法、内容分析法以及定性研究法,运用了符号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郭珊[9]2012年在《美国商业性设计的广告符号学解读》文中指出消费者对产品的符号价值的重视,早在20世纪早期的美国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美国经济繁荣,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盛行,消费者不断追求新奇的产品以满足各自个性的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形式主义为本质的商业性设计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而同时,商业性设计应用到产品生产之中后,更加刺激了人们对产品所代表的意义的追求。实际上,整个20世纪的美国设计史就是一部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的商业设计史,其核心则是20世纪中期围绕消费主义浪潮建立起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规律支配下,欧洲缘起的现代主义设计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美国商业设计的“形式追随市场”原则所取代。此时期,美国的消费呈现出显着的符号消费特点,而广告与商业性设计的合谋也推动着符号消费的热潮。本研究以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作为主干,结合符号学、广告学、设计艺术学的理论,系统阐述了商业性设计中的符号生产机制,揭示商业性设计在消费社会中之于企业和市场的角色功能。同时,本研究将倡导“形式追随市场”的美国商业性设计视为消费社会环境中的主流设计取向,剖析了消费社会、设计市场的符号需求以及商业性设计叁者之间的关联。并以“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为核心,配以20世纪中期美国汽车造型设计和广告设计的个案,剖析了商业性设计通过对符号的操纵实现其销售目的的过程。最后,本研究批判地反思了商业性设计可能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探讨了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力量,如何在商业化浪潮中保持自律以及对人文价值的关怀。

赵丹[10]2016年在《贝因美奶粉传统视频广告的符号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受众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仅消费产品本身,而且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与“内涵”。商品除了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外,也更多的增添了符号价值,因而符号消费逐渐代替了商品消费。而广告作为符号意义的构建者,在传递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同时,如何利用符号建构品牌形象,刺激受众的符号消费,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贝因美从创业至今,不过十几年有余,但它已成为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奶粉品牌之一。在品牌形象构建过程中,贝因美始终坚持“亲子顾问、育儿专家”的品牌定位,“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的品牌宗旨,“生命因爱而生,世界因爱而美”的品牌主张。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贝因美奶粉的品牌符号意义建构过程,本文以符号学和案例分析法为主,从贝因美奶粉传统视频广告的符号要素、符号的意义转移和该产品的符号创新叁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视频广告中所出现的人物符号、产品符号、环境符号分别进行归类,其中人物符号主要分析了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的性别以及人物的社会关系;而产品符号涵盖了产品名称、品牌形象以及图片信息:环境符号包括了时空环境、背景性符号和情感符号。总结出贝因美奶粉广告主要是通过家庭环境的场景设置和构建女性妈妈和男性儿童形象来宣传品牌主张。在分析符号元素的基础上,本文又通过符号的差异、符号的意义构建两个方面为读者呈现贝因美奶粉广告符号的运用过程,并围绕符号能指所指的创新、品牌符号以及符号与文化的关联等方面说明贝因美奶粉广告符号的创新特点,希望对广告的实践层面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D]. 赵小波. 四川大学. 2003

[2]. 现代广告符码对消费社会中人与物关系的解读[D]. 赵一欣. 西北大学. 2011

[3]. 论符号学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D]. 王丽芳.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 从符号学角度看现代广告的意义生产[D]. 许俊义. 苏州大学. 2006

[5]. 现代平面广告的符号学研究[D]. 王升. 安徽工程大学. 2011

[6]. 中国元素在国际品牌平面广告中的运用研究[D]. 安佳. 暨南大学. 2010

[7]. 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D]. 文玲. 浙江大学. 2012

[8]. 时代的欲望花窗[D]. 谢昱旻. 暨南大学. 2006

[9].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广告符号学解读[D]. 郭珊.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10]. 贝因美奶粉传统视频广告的符号学研究[D]. 赵丹. 西北大学. 2016

标签:;  ;  ;  ;  ;  

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