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菜粕论文_岳华梅,吴金平,陈细华,阮瑞,李创举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低菜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菜籽,豆粕,光谱,奶牛,瘤胃,质体。

双低菜粕论文文献综述

岳华梅,吴金平,陈细华,阮瑞,李创举[1](2019)在《达氏鳇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双低菜粕添加对其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可通过逆催化谷氨酸脱氨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可生产合成氨,参与氮代谢。实验克隆得到达氏鳇(Huso dauricu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达氏鳇GDH与其它脊椎动物的序列一致性较高。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达氏鳇GDH与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达氏鳇gdh的mRNA在各组织中都有分布,并且在肠中转录水平最高。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饲料中添加双低菜粕对达氏鳇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gdh、氨肽酶N apN、小肽转运载体pepT1)及应激反应相关的热休克蛋白(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肝脏中,不同饲料投喂组gdh和hsp90的转录水平没有显着差异。在肠中,菜粕组gdh及apN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基础饲料组;菜粕组pepT1基因的转录水平也高于基础饲料组,但是没有显着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植物蛋白原料菜粕添加可引起达氏鳇肠道中蛋白质代谢水平上升,而不引起鱼体的应激反应。(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9年04期)

李莹,瞿浩,刘天飞,许欣纯,何燕华[2](2019)在《饲粮中添加双低菜粕对文昌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双低菜粕对文昌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取70日龄文昌鸡商用肉鸡144只,按照体重相对一致性原则随机分成2组,笼养,每笼2只鸡。在文昌鸡11~17周龄阶段试验组日粮中添加25%的双低菜粕,对照组日粮为普通商品肉鸡料。预饲期1周,试验期6周,每周逐只称重并取其中8只鸡用于肉品质品尝。【结果】添加25%的双低菜粕对文昌鸡增重略有影响,但整体未达到显着水平,隔水蒸胸肌和白灼鸡块评价肉质表明,对照组肉质均略优于25%菜粕组,且2种肉质评价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白灼鸡块肉质评分显着优于隔水蒸胸肌。采用液相色谱分析肉汤中游离氨基酸,发现菜粕组鲜味氨基酸含量略低于正常组,两组肉汤中所含鲜味氨基酸占检测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9.52%和53.68%。【结论】饲粮中添加25%双低菜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肉汤中鲜味氨基酸含量略有影响,但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许文斌[3](2017)在《豆粕与两种双低菜粕营养价值的比较及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国产双低菜籽粕、豆粕的营养特性分析,比较叁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以及CNCPS组分,并且应用体外产气发酵模型对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豆粕及其对应的全混合日粮进行评价,最后通过饲喂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来源的全混合日粮看奶牛生产性能。此试验为双低菜籽粕在奶牛生产中的利用,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试验一、国产双低菜籽粕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豆粕的含量最低(P<0.05);叁种原料中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国产双低菜籽粕的最高,豆粕的含量最低(P<0.05);豆粕的粗蛋白(CP)含量48.84%DM,显着高于加拿大双低菜籽粕(42.35%DM)和国产双低菜籽粕(39.10%DM)(P<0.05);国产双低菜籽粕的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C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CP)显着高于豆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P<0.05)。豆粕的不可消化纤维CC显着低于国产双低菜籽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P<0.05);豆粕的可溶性纤维CB2显着高于国产双低菜籽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P<0.05);国产双低菜籽粕中的不可利用蛋白PC显着高于豆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的含量(P<0.05);中速可降解蛋白PB1豆粕的最高,国产双低菜籽粕最低(P<0.05)。试验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体外发酵液中pH和NH3-N浓度低于豆粕和国产双低菜籽粕(P<0.05);叁种饲用蛋白源体外发酵液中挥发酸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豆粕中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ED)最高,而国产双低菜籽粕得最低(P<0.05);原料中国产双低菜籽粕蛋白的有效降解率最高,豆粕的最低(P<0.05);体外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变差异不显着(P>0.05);体外发酵过程中国产双低菜籽粕的理论最大产气量(a+b)显着的低于豆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P<0.05)。试验叁、豆粕与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体外发酵液中,pH值、NH3-N浓度、菌体蛋白(MCP)、乙酸/丙酸和挥发酸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豆粕与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体外发酵干物质有效降解率差异不显着(P>0.05);豆粕全混合日粮的干物质可降解部分最高,国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最低(P<0.05);国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的纤维有效降解率显着低于豆粕全混合日粮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P<0.05);豆粕全混合日粮的纤维可降解部分最高,国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最低(P<0.05);豆粕全混合日粮的蛋白可降解部分显着高于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和国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P<0.05);叁种全混合日粮体外发酵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四、饲喂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组的产奶量最高,饲喂豆粕全混合日粮组的产奶量最低(P<0.05);饲喂豆粕全混合日粮组的乳蛋白显着高于饲喂国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组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组(P<0.05);饲喂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组的乳脂率显着低于饲喂豆粕全混合日粮组和国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组(P<0.05);饲喂国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组的乳蛋白产量显着低于饲喂豆粕全混合日粮组和饲喂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全混合日粮组(P<0.05)。综上所述,从叁种蛋白源营养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体外发酵产气特性与现场饲喂的差异性得出,当用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和国产双低菜籽粕制作全混合日粮饲喂奶牛时,加拿大双低菜籽粕比国产双低菜籽粕更优。(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欣新[4](2016)在《双低菜粕和豆粕分子结构与营养特性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产双低菜籽粕(Co PR)、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Co PC)和豆粕(Co PS)的营养利用率,及其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饲料原料添加到奶牛日粮中的饲喂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并且这一差异可能与饲料分子结构中的化学功能团有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比较两种双低菜籽粕和豆粕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代谢特性及其添加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饲喂效果,为合理搭配奶牛日粮提供科学依据;(2)建立饲料在分子水平的内部构造与常规营养特性和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为饲料营养分析和评定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试验1:双低菜籽粕和豆粕的常规营养特性比较本试验利用传统营养分析方法,测定国产双低菜籽粕、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和豆粕的化学成分,利用CNCPS体系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各组分进行剖分,同时采用NRC-2001对真消化率和能值进行估测。结果表明:Co PC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Co PS最低(P<0.05);Co PR和Co PC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都显着高于Co PS(P<0.05);Co PS的粗蛋白(CP)含量平均为52.6%DM,显着高于Co PR(44.1%DM)和Co PC(38.4%DM)(P<0.01)。在CNCPS组分方面,Co PS的可溶性纤维CB2含量最高,Co PR最低(P<0.05)。Co PR和Co PC的总不可降解CHO组分都显着高于Co PS(P<0.05)。Co PS的不可利用蛋白组分最低(P<0.05)。Co PC和Co PS的总可消化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td NFC)含量显着高于CoPR(P<0.05)。Co PS的总可消化粗蛋白质(td CPc)含量显着高于Co PR,Co PC的含量最低(P<0.05)。与Co PS相比,Co PR和Co PC的总可消化NDF(td NDF)和总可消化养分(TDN1x)含量较高,差异显着(P<0.05)。在能值方面,Co PS的1倍维持消化能(DE1x)、维持净能(NEm)、生长净能(NEg)、3倍维持消化能(DE3x)、叁倍维持代谢能(ME3x)和产奶净能(NELP)含量显着高于Co PR和Co PC(P<0.05),Co PR和Co PC在可预测能值含量方面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2:双低菜籽粕和豆粕的消化代谢特性比较本试验采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DM和CP瘤胃降解参数,采用叁步体外法测定瘤胃不可降解蛋白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Co PS相比,Co PR和Co PC的过瘤胃干物质含量较高(P<0.05),并且瘤胃可降解干物质含量较低(P<0.05)。Co PR和Co PC的潜在可降解蛋白组分(D)显着低于Co PS(P<0.05),但是不可降解蛋白组分(U)显着高于Co PS(P<0.05)。Co PR的瘤胃不可降解蛋白比例显着高于Co PC和Co PS(P<0.05),但是瘤胃有效降解蛋白比例显着高于Co PC和Co PS(P<0.05)。Co PS和Co PC的过瘤胃蛋白比例较高,可以为小肠消化吸收提供更多的过瘤胃蛋白。Co PS的瘤胃不可降解蛋白的小肠消化率最高,Co PR最低(P<0.05)。Co PS的小肠可消化蛋白含量显着高于Co PR和Co PC(P<0.05)。Co PS的总可消化蛋白含量最高(498 g/kg DM),CoPC含量最低(335 g/kg DM)(P<0.05)。试验3:利用NRC-2001模型和DVE/OEB模型评定双低菜籽粕和豆粕的饲料价值本试验分别利用nrc-2001模型和dve/oeb模型比较叁种蛋白源饲料原料的饲料价值。结果表明:在nrc-2001模型中,cops的小肠真可吸收蛋白(amcpnrc)和小肠可吸收瘤胃不可降解蛋白(arup)含量显着高于copr和copc(p<0.05)。小肠中总代谢蛋白的含量对于泌乳量至关重要,cops的总代谢蛋白(mp)含量显着高于copr和copc(p<0.05),copr和copc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dve/oeb模型中,cops的小肠真可吸收微生物蛋白(dvme)、小肠真可吸收非降解蛋白(dvbe)和小肠总真可吸收蛋白(dve)含量显着高于copr和copc(p<0.05),copr和copc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4:不同蛋白来源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及代谢蛋白合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选取健康荷斯坦奶牛6头,2头一组,分别饲喂以copr、copc、cops作为主要蛋白源的等能等氮日粮。试验结果表明:与奶牛日粮中添加国产双低菜籽粕(tmrcopr)和豆粕(tmrcops)作为主要蛋白来源相比,以加拿大双低菜籽粕(tmrcopc)作为主要蛋白源可以显着提高乳产量(36.63vs.34.77vs.32.09kg/d;p<0.05)。在瘤胃发酵特性方面,饲喂tmrcops组日粮奶牛瘤胃液中总挥发酸浓度显着高于tmrcopc组(p<0.05),但是二组均与tmrcopr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此外,饲喂tmrcopr组日粮瘤胃液中丙酸比例显着高于tmrcopc组和tmrcops组(p<0.05)。饲喂tmrcopr和tmrcopc组奶牛干物质和有机物的采食量显着低于tmrcops组,但是ndf和adf的采食量显着高于tmrcops组(p<0.05)。cp、dm、om、ndf和adf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均是tmrcops组最高,tmrcopr组最低,tmrcopc组居中(p<0.05)。饲喂tmrcops日粮组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小肠可吸收微生物蛋白量以及代谢蛋白的合成量都显着高于tmrcopr日粮和tmrcopc日粮组(p<0.05),tmrcopr日粮和tmrcopc日粮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5:叁种饲料原料及其作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的光谱分子结构特点比较利用atr-ft/ir技术测定叁种饲料原料以及将叁种饲料原料作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光谱结构。叁种饲料原料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蛋白质相关光谱区段(ca.1720-1482cm-1),copr和copc的酰胺i带和酰胺ii带的总峰面积、酰胺i带的峰面积和酰胺ii带的峰面积值显着低于cops(p<0.05)。copc的蛋白质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迭的峰高比值最高,copr居中,cops最低(p<0.05)。copr和copc在光谱区域ca.1482-1188cm-1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相关峰的峰面积显着低于cops(p<0.05)。叁组日粮光谱结构分析结果表明,tmrcopr日粮和tmrcops日粮的h_α-helix和h_β-sheet都显着高于tmrcopc日粮(p<0.05)。但是,tmrcops日粮和tmrcopc日粮的α-螺旋和β-折迭的峰高比值却显着低于tmrcopr日粮(p<0.05)。tmrcopr日粮分子结构中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总碳水化合物的比值显着高于tmrcopc日粮和tmrcops日粮(p<0.05)。试验6: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光谱分子结构与饲料营养组成、代谢特性和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as9.3软件的proccorr模块进行相关性分析和procreg模块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叁种饲料原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叁种饲料原料α-螺旋和β-折迭峰高比值与蛋白质瘤胃不可降解组分u呈负相关(r=-0.68,p<0.05),此外也与nrc-2001模型和dve/oeb模型中的微生物蛋白和代谢蛋白的含量有相关性(P<0.05)。总可消化蛋白TDP(g/kg DM)与酰胺I带和酰胺II带的峰面积比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迭密切相关,并可建立回归方程。在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特性与干物质瘤胃降解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面,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面积(A_STCHO)(r=0.93)、纤维复合物峰面积(A_CELC)(r=0.85)、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总碳水化合物的峰面积比(A_STCHO/A_CHO)(r=0.73)和纤维复合物与总碳水化合物的峰面积比(A_CELC/A_CHO)(r=0.77)均与干物质可降解组分D呈较强正相关(P<0.05),并且与干物质不可降解组分U呈负相关(P<0.05)。叁组日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日粮蛋白质光谱分子结构中的酰胺I带和酰胺II带的峰高比与DM(r=0.83,P=0.006)、OM(r=0.79,P=0.011)、NDF(r=0.89,P=0.001)、ADF(r=0.91,P=0.001)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呈正相关,并且与CP表观消化率有正相关趋势(r=0.64,P=0.063)。日粮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β-折迭峰高与瘤胃不可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呈正相关(P<0.05)。此外,日粮碳水化合物特征光谱中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总碳水化合物相关区域峰面积的比与日粮干物质瘤胃降解参数中的瘤胃培养不可降解部分(U)(r=0.68,P=0.044)、过瘤胃干物质(BDM)(r=0.73,P=0.027)呈正相关,与瘤胃培养可溶部分(S)(r=-0.71,P=0.034)、和瘤胃可降解干物质(EDDM)(r=-0.73,P=0.027)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和国产双低菜籽粕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营养物质组成方面未有明显差异。(2)豆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可提供更多的小肠可吸收过瘤胃蛋白,并且豆粕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较多的瘤胃可降解干物质。此外,豆粕具有较高的代谢蛋白,但豆粕和国产双低菜籽粕的降解蛋白平衡数值较大,造成了氮在瘤胃降解中的浪费。(3)豆粕营养物质在奶牛体内的消化率较高,可为微生物蛋白合成提供能量,从而提高乳蛋白含量。饲喂加拿大双低菜籽粕组日粮奶牛具有较高的产奶量,二者是优于国产双低菜籽粕的奶牛蛋白质饲料。(4)叁种饲料原料具有各自独特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吸收光谱,饲料分子结构的差异与其营养组成、在反刍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密切相关。(5)不同蛋白质来源日粮的光谱分子构成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结构差异也影响着日粮的消化率和奶牛的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6-12-01)

阮栋,蒋守群,蒋宗勇,胡友军,丁发源[5](2016)在《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快长型黄羽肉公鸡1 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Ⅰ-Ⅴ小鸡阶段双低菜粕添加水平为0%、2.5%、5%、7.5%、10%;中鸡阶段为0%、3%、6%、9%、12%;大鸡阶段为0%、7%、10.5%、14%、17.5%,试验期为63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双低菜粕添加量为10%时可显着降低1~21日龄试鸡日增重,并提高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双低菜粕添加量为5%、6%和10.5%时可显着降低63日龄试鸡体重(P<0.05),当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可显着提高1~63日龄试鸡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饲粮双低菜粕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显着降低了63日龄试鸡血浆游离T_3和游离T_4含量(P<0.05),但各组间63日龄试鸡血浆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肝脏切片分析未见明显病变;各阶段添加10%、12%和17.5%的双低菜粕可显着降低63日龄试鸡屠宰后45 min的胸肉L*值,并提高a*值(P<0.05),但对63日龄试鸡胸肉的感官风味及屠宰后96 h的pH、L*、a*、b*则无显着影响(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快长型黄羽肉鸡饲粮小鸡阶段、中鸡阶段和大鸡阶段分别添加2.5%、3%和7%的双低菜粕(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7.01μmol/g)未影响黄羽肉鸡的生长、甲状腺激素水平、机体抗氧化功能及肉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鞠婷婷,胡鹏,郭丽青,占秀安,浦琴华[6](2015)在《黄酒糟和双低菜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甲状腺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黄酒糟与双低菜粕对猪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甲状腺分泌的影响。选择健康"杜×长×大"叁元杂交生长猪48头,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生长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高铜含有机砷制剂和抗生素日粮;试验组添加9%黄酒糟和8%双低菜粕替代配方中18%豆粕,不使用有机砷制剂,添加复合酶制剂和益生菌。试验期为53 d,预试期7 d,正试期46 d。结果表明:1同比对照组,试验组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与对照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组采食量和日增重相对提高了7.29%和7.83%(P>0.05)。2同比对照组,试验组显着提高了SOD活力(P<0.05),同时有提高T-AOC和GSH-Px活力且降低MDA含量的趋势(P>0.05);但Ig G、Ig A、Ig M、补体C_3、C_4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3同比对照组,试验组能极显着提高血清TT_3和FT_3水平(P<0.01),并有提高TT4、FT4水平和降低TT4/TT3、FT4/FT3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生长猪饲用8%双低菜粕和9%黄酒糟替代配方中18%豆粕,不添加有机砷制剂和抗生素,在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等方面优于高铜、有机砷和抗生素的组合效应,同时可以明显改善生长猪的抗氧化和甲状腺分泌功能。(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5年22期)

陈艳君,田丰,闫素梅,史彬林,赵艳丽[7](2015)在《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研究在产奶牛日粮中用加拿大双低菜粕完全替代豆粕与棉粕后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在奶牛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选择3头健康、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试验分两部分进行,分别研究粗蛋白含量为10.5%和8.5%的日粮条件下双低菜粕替代棉粕与豆粕后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对照组日粮不含有双低菜粕,试验组日粮用5%或2.5%的双低菜粕替代豆粕与棉粕。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在10.5%和8.5%的日粮条件下,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替代豆粕、棉籽粕,对奶牛瘤胃液p H值、BCP含量和VFA含量均无显着的影响。在8.5%的低蛋白日粮水平下,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替代豆粕、棉籽粕,瘤胃氨氮浓度显着(P<0.05)或趋于显着(P<0.1)低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5年06期)

曹平,田丰,闫素梅,史彬林,赵艳丽[8](2015)在《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主要研究了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为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在奶牛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32头荷斯坦奶牛,按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与产奶量随机分组。试验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4.5%,将16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双低菜粕组,每组8头牛,对照组不饲喂双低菜粕,双低菜粕组在精饲料中添加10%的双低菜粕,替代精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棉粕。第二部分,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2.5%,将16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双低菜粕组,每组8头牛,对照组不饲喂双低菜粕,双低菜粕组在精饲料中添加5%的双低菜粕,替代精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棉粕。试验期75 d,其中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14.5%的双低菜粕组可以提高产奶量,在整个试验期内,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多产奶0.76 kg,对乳成分没有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双低菜粕组的平均乳脂量、乳蛋白量显着增加(P<0.05)。在奶牛日粮中蛋白含量为12.5%时,双低菜粕组对奶牛产奶性能没有显着的影响(P>0.05)。因此合理使用加拿大双低菜粕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5年03期)

张瑞文,陈家宏,吴仙,韩勇[9](2014)在《贵州本地双低菜粕在肉猪日粮中的配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65日龄的杜×长×大外叁元杂交生长猪15头,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每个组5头猪。分别记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依次添加0%、14%和20%的双低菜籽粕,分析测定第2、4周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以及试验结束时的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以确定双低菜籽粕在生长猪日粮中的使用效果和适宜添加比例。结果表明:0~2周时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ADG、ADFI和F/G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3~4周时试验1组的F/G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和试验2组的ADG和ADFI相近;试验1组的BUN值表明在试验后期氮转化率最好。说明30kg以上的生长猪对菜籽粕日粮添加为14%时更有利于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4年10期)

苗新[10](2014)在《大黄鱼对豆粕和双低菜粕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豆粕和双低菜粕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组织学的影响。由于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率,降低免疫力和抑制健康生长,限制植物蛋白源的替代量。而外源核苷酸的使用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增强其免疫力。因此,本研究同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大黄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形态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初始体重为(138.35±1.02)g的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探讨豆粕替代不同水平饲料鱼粉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组织学的影响。以全鱼粉组作为对照组(鱼粉添加量为600g/kg),在此基础上以豆粕按质量百分比分别替代0%(对照组)、15%、30%、60%和100%的鱼粉,不添加任何其它物质,按配方配置成5种实验饲料,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豆粕替代水平对大黄鱼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有显着影响(P<0.05)。在全豆粕替代组(豆粕含量600g/kg),大黄鱼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低。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对大黄鱼体组成有显着影响(P<0.05)。大黄鱼鱼体肝脏指数、内脏指数和肥满度,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在豆粕添加量为600g/kg时,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大黄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是血清胆固醇和甘油叁酯,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呈显着降低趋势(P<0.05),在全豆粕替代组(豆粕含量600g/k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豆粕替代水平升高,各饲料组大黄鱼的肠道褶皱高度显着降低(P<0.05),肌肉层厚度也逐渐变薄,肠道褶皱的密集度逐渐变的疏松;各处理组肝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空泡化程度逐渐加深,细胞核浓缩变小。在全豆粕替代组,肝脏细胞几乎全为空泡化,细胞核消失。研究结果显示,当豆粕替代鱼粉的含量超过60%时,显着的降低了大黄鱼的增重率、鱼体脂肪和蛋白含量,同时损害了肝脏和肠道的功能。因此,在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例不宜超过60%。2.以初始体重为(138.35±0.02)g的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探讨双低菜粕替代不同水平饲料鱼粉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组织学的影响。以全鱼粉组(FM0)作为对照组,鱼粉添加量为600g/kg。在此基础上,按质量百分比以双低菜粕分别替代15%、30%、60%、100%的鱼粉,不添加任何其它物种,按配方配置成5种实验饲料,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显着影响大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P<0.05)。随着双低菜粕替代鱼粉水平升高,大黄鱼的SGR和WGR不断降低,均在100%替代量达到最低值。随着双低菜粕替代水平升高对大黄鱼体内水分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影响大黄鱼鱼体粗蛋白含量和灰分含量(P<0.05),在100%替代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灰分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双低菜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对大黄鱼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没有显着差异(P>0.05)。大黄鱼肥满度随着双低菜粕替代水平的升高显着降低(P<0.05),在100%替代组出现最低值。各处理组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叁酯没有显着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随着双低菜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在100%替代组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全鱼粉对照组肠道和肝脏结构没有显着变化(P>0.05),双低菜粕替代水平从15%上升到100%时,肠道褶皱高度显着降低,肌肉层厚度也逐渐变薄,肠道褶皱的密集度逐渐变的疏松;肝脏细胞空泡化程度逐渐加深,细胞核浓缩变小。在100%替代组,肝脏细胞几乎全为空泡化,细胞核消失。本研究表明,当双低菜粕替代鱼粉的含量超过30%时,显着的降低了大黄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同时损害了肝肠道的功能。因此,在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时,饲料中双低菜粕粕替代鱼粉比例不宜超过30%。3.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7.71±0.02)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两个对照组,即高鱼粉对照组FM(鱼粉含量为45.0%)和低鱼粉对照组N0(鱼粉含量为31.5%)。在低鱼粉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75、150、300、600和1000mg/kg的核苷酸,共配制出7种等氮等脂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63天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大黄鱼的存活率、饲料效率、体组成和形体指标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增重率随着核苷酸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高后下降趋势,在添加量为300-600mg/kg时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随着核苷酸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力(T-AOC)的活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300mg/kg时显着高于低鱼粉对照组(P<0.05)。核苷酸对大黄鱼肠道肌肉层厚度和微绒毛高度有显着影响(P<0.05),分别在添加量为600mg/kg和300mg/kg时出现最大值;而对肠道褶皱高度无显着影响(P>0.05)。总的来说,饲料中添加核苷酸能促进大黄鱼生长,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以增重率为指标,利用折线模型计算得到大黄鱼幼鱼饲料中核苷酸的适宜添加量为194.91mg/kg。(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6)

双低菜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双低菜粕对文昌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取70日龄文昌鸡商用肉鸡144只,按照体重相对一致性原则随机分成2组,笼养,每笼2只鸡。在文昌鸡11~17周龄阶段试验组日粮中添加25%的双低菜粕,对照组日粮为普通商品肉鸡料。预饲期1周,试验期6周,每周逐只称重并取其中8只鸡用于肉品质品尝。【结果】添加25%的双低菜粕对文昌鸡增重略有影响,但整体未达到显着水平,隔水蒸胸肌和白灼鸡块评价肉质表明,对照组肉质均略优于25%菜粕组,且2种肉质评价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白灼鸡块肉质评分显着优于隔水蒸胸肌。采用液相色谱分析肉汤中游离氨基酸,发现菜粕组鲜味氨基酸含量略低于正常组,两组肉汤中所含鲜味氨基酸占检测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9.52%和53.68%。【结论】饲粮中添加25%双低菜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肉汤中鲜味氨基酸含量略有影响,但均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低菜粕论文参考文献

[1].岳华梅,吴金平,陈细华,阮瑞,李创举.达氏鳇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双低菜粕添加对其表达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9

[2].李莹,瞿浩,刘天飞,许欣纯,何燕华.饲粮中添加双低菜粕对文昌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3].许文斌.豆粕与两种双低菜粕营养价值的比较及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7

[4].李欣新.双低菜粕和豆粕分子结构与营养特性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D].东北农业大学.2016

[5].阮栋,蒋守群,蒋宗勇,胡友军,丁发源.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6

[6].鞠婷婷,胡鹏,郭丽青,占秀安,浦琴华.黄酒糟和双低菜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甲状腺分泌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

[7].陈艳君,田丰,闫素梅,史彬林,赵艳丽.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

[8].曹平,田丰,闫素梅,史彬林,赵艳丽.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

[9].张瑞文,陈家宏,吴仙,韩勇.贵州本地双低菜粕在肉猪日粮中的配比研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4

[10].苗新.大黄鱼对豆粕和双低菜粕的耐受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添加20%膨化双低菜粕肉鸡的甲...添加20%未膨化双低菜粕肉鸡的甲...1 用含加拿大双低菜粕和豆粕 TMR...双低菜粕(DRM100)引起的差异...双低菜粕(DRM100)引起的差异...年我国菜籽年产量情况(国家...

标签:;  ;  ;  ;  ;  ;  ;  

双低菜粕论文_岳华梅,吴金平,陈细华,阮瑞,李创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