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霜[1]2004年在《大长山方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整个胶辽官话的研究中,胶东半岛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语音、词汇、语法到方言地理,以及山东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可谓成绩显着。然而,辽东半岛的方言研究则远远落后于胶东官话的研究,论文专着都很少见。本论文所讨论的大长山方言,属于胶辽官话中的辽东片,与胶东方言关系紧密。研究目的在于全面分析说明胶辽官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大长山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同时对比普通话及山东方言,以期全面揭示大长山话的特点、推求胶东方言在进入辽东后的发展状况,企望对胶辽官话的研究有所贡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描写、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方言调查合作人的配合下,对大长山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叁方面系统地进行了调查:语音部分以《方言调查字表》为主要依据,词汇部分以《方言词汇调查字表》为主要依据,语法部分主要是对调查中发现的有特点的语法现象进行说明。对大长山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多角度的描写,这在胶辽官话中辽东官话的研究中尚属首次,与山东方言的对比研究,开拓了胶辽官话研究中一条新的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大长山方言的特点,而且更清楚地认识到:大长山方言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山东东莱方言,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
董岩[2]2008年在《大连方言语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全市(六区叁市一县)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内胶辽官话中的登连片。大连方言是山东半岛胶辽官话向辽东半岛扩散的着陆点,是胶东方言通过占据式移民在辽南地区分布的结果,它不仅具有胶辽官话的共同特点,而且与胶东方言有着很高的相似性,是最具胶辽官话特色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汉语方言调查简表》、《汉语方言调查字表》,对大连六区叁市一县方言进行了全面调查,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了10个方言代表点2500多字的读音材料。本文基于方言调查的第一手材料,结合前人研究,对大连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描写;以中古音系、现代北京话为重要参照,并对照胶东方言特点,对大连方言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综合采用描写、比较、数量统计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大连方言语音的共时特点,梳理了大连方言古今演变的规律,并对大连方言所拥有的一些独特方音现象进行了专题探讨。
陈芙[3]2013年在《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否定的研究,多数成果集中于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古代汉语两个方面,而基于方言,从“整体汉语”角度进行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不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很难发现方言与普通话呈现的整体共性,以及跨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本文试图站在“整体汉语”的角度,结合现有语料,选取否定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对否定进行专题研究。全文共八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引论。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对否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评述,并说明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语料来源。(二)否定概说。首先指明否定的涵义以及语法学界对否定的普遍界定,规定了本文所要涉及的否定内容。然后对否定的类型、肯定与否定的区别与联系、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否定的跨级性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叁)否定形式。这一章选取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最常用的叁个否定标记词“不”、“没”、“别”为研究对象,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没”、“别”类词在方言中的基本类型和地域分布;方言中“不”、“没”、“别”类词区别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方言否定动词“没”与否定副词“没”的对应关系;方言否定形式的多样性(多对一:多种形式对应一种否定意义)和多义性(一对多:一种形式表达多种否定意义);方言否定叹词的使用情况。(四)否定与疑问。把否定与疑问相联系,首先论述了是非问、特指问等疑问类型同否定的相通性,否定是反复问构成的重要手段,反复问与否定关系密切,本章重点关注反复问句,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以否定词煞尾的反复问的地域分布;反复问句末否定词的虚实及其与是非问的关系。本章还顺带总结了各种反复问(尤其是带有否定形式的)类型的地域分布、用法特点等问题。(五)否定的指向。首先介绍了否定的指向、右项原则等基本概念,重点讨论否定的指向性问题,结合大量方言材料说明,否定不仅可以是对否定标记右侧成分的否定,也可以指向否定标记左侧的成分。(六)能性和比较结构的否定形式序列。我们以句子的谓词为中心,根据否定形式“不”、“没”与谓词的位置关系,把含有“不”、“没”的能性结构划分为两种类型的结构序列,分别是谓前能性否定结构序列与谓后能性否定结构序列。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有:1、单个动词“V”的能性否定结构序列。2、动宾“V+0”的能性否定结构序列。3、动补“V+C”的能性否定结构序列。4、动宾补“V+C+O”的能性否定结构序列。5、述补结构中“不”、“没”的位置比较。本章还讨论了比较结构的否定形式序列。(七)否定词的历时考察。本章我们综合归纳了“不”、“没”、“别”、“非”类否定词的历时演变情况,从“古——方”考辨的角度,考察了其在方言与古代汉语中的对应性关系,并研究了古代汉语否定副词的形义分配问题。(八)结语。总结全文,指出本文的基本认识,取得的主要成绩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冻土[4]1984年在《长海方言的连读变调——兼与厉兵同志商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宁省长海县位于黄海北部,由七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方言内部分歧较大,声母系统分两派,声调系统也分两派,互相还有交差。从声调上看,大体可分南北两片:南片包括獐子岛、海洋岛及其周围有居民的几个小岛,那里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北片包括大长山、小长山、广鹿、石城、王家诸岛,以大长山为代表,这里是平声、上声、去声叁个调类。本文只讨论县政府所在地大长山的声调,连调限于二字组。由于印刷条件限制,本文用汉语拼音描写方言的声母和韵母,不用国际音标,必要的地方用文字说明;用五度制数码描写声调的调值,不用声调符号。一、声母和韵母
厉兵[5]1981年在《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文中研究指明长海县属于辽宁省大连市,位于黄海北部的长山群岛。全县大小岛屿一百零六个,其中主要的是大长山、小长山、广鹿、獐子、海洋、石城和王家。县人民政府设在大长山。全县居民约七万人,多数是山东移民的后裔。各岛方言略有差异,本文记录的是大长山话。
侯海霞[6]2011年在《辽宁方言词缀研究》文中指出汉语方言是我国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方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部结构复杂多样,各具特色。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方言区的人们交流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普通话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方言中一些独特且具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正逐步发生变化,有的正趋于消失。对这些方言调查研究,对于保存我国的方言文化资源、丰富和加强我国的语言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本文所讨论的辽宁方言指辽宁境内各民族所讲的汉语方言。辽宁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东北官话区。本文从共时与历时角度出发,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描写的方法对辽宁方言词缀进行共时平面的分析。并在其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现象作了力所能及的解释。限于水平解释不了的,也力求把事实摆充分,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在绪论中,我们对辽宁方言词缀研究的现状做了大致的梳理,有了清析的认识:辽宁方言词缀研究成果不及黑、吉两省,发表的论文描写的不系统、不详细,而且研究的不深入,可以说辽宁方言词缀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深度。主体研究分为前缀、中缀、后缀,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对辽宁方言中常用的词缀进行描写、分析。在具体分析中,尽可能地列出辽宁方言中由这些词缀构成的典型词语,并对这些词语的结构、语音、语义、语法特点进行分析、阐释,进而归纳出各个词缀的构词特点。同时本文从语言的内、外两方面因素对词缀的虚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汉语双音化,在促使词缀产生的过程中起了极大作用。语义的泛化和分化导致词缀与前后成分结构关系发生变化,反之,结构改变引起语义虚化,从而词缀产生。语言接触与认知心理(隐喻、类推)也是词缀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加错,共同推动辽宁方言词缀的产生和发展。
于志培[7]1985年在《长海方言的内部差异》文中研究说明0 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黄海北部的海域上,属辽宁省大连市。境内有大小岛屿上百个,有居民居住的岛有二十多个,主要的是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石城岛、王家岛等。
刘玉昆[8]1989年在《长山方音历史演变的特点》文中研究说明O.长山列岛,由大长山、小长山、广鹿、石城、王家、乌蟒、獐子和海洋诸岛组成。它位于我国渤海海峡东北方向的黄海海面上。行政区划归属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列岛之中,大长山岛为主岛,是长海县政府的所在地。
岳辉[9]2008年在《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朝鲜时代是韩国历史上汉语应用和教学最为活跃的时期,本文将对朝鲜时期的汉语官话教科书进行全面的类考和诠释。首先,在对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版本点校的基础上,我们对比了现存各种点校本的异同和精确程度,并对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内容选取进行了动态演进过程的描述,并给出了朝鲜时代不同历史阶段教科书内容选取的特点和教科书内容嬗变的原因;其次,在对朝鲜时代初中期和后期官话教科书,特别是教科书不同版本的语言特征研究中发现,不论是语音还是词汇、语法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语音方面,微母的消失、见晓系颚化、全浊声母清音化、/-m/尾韵及入声消失等特点已经成为反映汉语北方话音系发展变化的一种活化石,同时也证明了朝鲜时代的汉语官话教科书是以北方官话为语音基础的;最后,我们对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中出现的诸多“非常规汉语用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的“非常规汉语用法”主要表现为两条线索,一是初中期的“汉儿言语”,另一个则是汉语官话教科书作者汉语习得所产生的“非常规汉语”,并且判断其主要原因为官话教科书作者母语负迁移和目标语规则泛化。
郑晴[10]2014年在《黄海北部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时空分布预测》文中指出虾夷扇贝自引入我国之后,在辽宁、山东等地迅速发展。目前,天然采苗获得的种苗在人工养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为天然采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预测其分布对提高采苗作业效率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已构建的二维预测模型,搭建叁维模型,同时加入风场和温度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黄海北部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时空分布的预测模型,更准确的模拟了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首先收集黄海北部海区水文资料,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再根据已验证的二维水动力模型搭建黄海北部海区的叁维水动力场模型,使其水动力场数值模拟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形。经验证,潮位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因此,认为本水动力场数值模型可以应用于模拟黄海北部海区流场。然后分析虾夷扇贝的生物特性,根据虾夷扇贝浮游幼虫具有被动扩散的特点,应用粒子追踪模型构建其预测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加入实时风场与温度等因子的影响。通过预测模型,模拟本海区经简化后的虾夷扇贝浮游粒子受风、潮流共同影响下的被动漂移及扩散过程。模型结果显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被动漂移路经和扩散范围受海流影响最大;风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漂移的方向和速度。潮流场主要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影响,因此其变化率并不大。而风场受海洋和大陆双重影响,在每年的4月初至5月底期间,风场并不稳定。4月份,其风向以东南风居多,5月份则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因此在潮流场、风场及地形影响下的黄海北部海域的水动力场整体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被动漂移的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输运路径整体方向与其所在水动力场相同,途经辽南沿岸,最终可达旅顺口—渤海湾沿岸。本结论与相关研究成果相吻合,同时也从数值模拟角度说明了旅顺南岸虾夷扇贝的幼虫来源问题。
参考文献:
[1]. 大长山方言研究[D]. 王霜.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2]. 大连方言语音研究[D]. 董岩. 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 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D]. 陈芙.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 长海方言的连读变调——兼与厉兵同志商榷[J]. 冻土. 辽宁师大学报. 1984
[5]. 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J]. 厉兵. 方言. 1981
[6]. 辽宁方言词缀研究[D]. 侯海霞.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7]. 长海方言的内部差异[J]. 于志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85
[8]. 长山方音历史演变的特点[J]. 刘玉昆.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9]. 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 岳辉. 吉林大学. 2008
[10]. 黄海北部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时空分布预测[D]. 郑晴. 大连海洋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