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论文_于辉,萨日娜,靳玉荣,乌仁花尔,刘惠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水灌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水分,地下水,灌溉区,曲线,绿叶,特征。

再生水灌溉论文文献综述

于辉,萨日娜,靳玉荣,乌仁花尔,刘惠青[1](2019)在《再生水、雨水混合灌溉及抗蒸腾剂对青贮玉米产草量、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鄂尔多斯地区,对青贮玉米进行回用再生水和收集雨水的混合灌溉试验,同时研究在亏水条件下施用抗蒸腾剂的效果,测定整株青贮玉米的鲜、干草产量、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及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探讨再生水和雨水混合灌溉的适宜比例和灌水量。结果表明:亏水20%(+抗蒸腾剂)处理下,再生水和雨水1:2混合灌溉处理与纯自来水灌溉处理相比,鲜草产量提高了59.38%(P <0.05),干草产量提高了60.55%(P <0.0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5.83%(P <0.05)。再生水和雨水1:2混合灌溉显着增加了青贮玉米产草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施用抗蒸腾剂可以节约20%的灌水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3期)

敦宇,张焓,杨征伦,唐常源,张兆吉[2](2019)在《再生水灌溉区农田包气带及地下水中硝酸盐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典型再生水灌溉区(河北省石家庄洨河流域)的包气带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对硝酸盐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来源与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识别了再生水灌溉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明确了不同灌溉条件对包气带土壤中硝酸盐迁移的影响。在受到城市再生水严重影响的洨河流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分布范围在4.0 mg·L?1到156.6 mg·L?1之间,已经形成了距离河道2 km、深度70 m的硝酸盐高值区域,经过计算硝酸盐的垂向扩散速率为每年1~2 m。硝酸盐与氯离子的相关性表明,城市再生水是再生水灌溉区包气带、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利用Geoprobe获取利用不同灌溉水农田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再生水对厚包气带NO3?-N垂向分布影响,再生水灌溉区和地下水灌溉区中包气带土壤的NO3?-N的平均含量为137.0 mg·kg-1和107.7 mg·kg-1,最高含量523.2 mg·L?1和725.9 mg·L?1,分别出现1.20 m和0.85 m深度,分布规律有着明显的差别。包气带土壤硝酸盐与氯离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再生水灌溉区土壤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城市再生水,而地下水灌溉区可能来源于农田氮肥。地下水年龄和硝酸盐之间关系表明,地下水中1975年以前补给的硝酸盐浓度低于1975年以后补给,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与包气带氮入渗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在华北平原特殊的地质水文背景下,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有限,但再生水灌溉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风险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李平,郭魏,韩洋,刘铎,杜臻杰[3](2019)在《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特征。【方法】采集再生水和清水灌溉年限为5 a的常规施氮设施土壤,风干过2 mm筛备用。采用室内常温培养的方法,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肥,分析不同外源施氮量对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并利用Matlab构建矿化时间、外源施氮量与氮素矿化量的耦合模型。【结果】与清水灌溉土壤相比,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量提高了1.85~2.64倍;与再生水对照土壤相比,外源施氮200、160、140、100 mg/kg处理土壤矿质氮量分别提高了3.43、3.34、2.85、2.38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大致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0~14 d为矿化激发阶段,第2阶段,14 d以后为稳定矿化阶段;构建了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二元二次函数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9以上,运用该模型预测最佳外源施氮量为212.83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的最大值为233.23 mg/kg,而对应的矿化时间为26.75 d。【结论】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具有正激发效应,外源施氮量为160 mg/kg时,土壤氮素净矿化量最大,达到85.89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关系可表达为二元二次函数。(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璞[4](2019)在《再生水灌溉小麦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经一定处理后形成再生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具有减少水资源浪费以及保护环境的优点。本文探讨了再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麦苗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后小麦及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状况,且对再生水灌溉小麦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辉,黄正忠,谭帅,胡传旺,武芸[5](2019)在《再生水灌溉对红壤水力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水长时间灌溉是诱发土壤水力特性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采用再生水原液(reclaimedwater,RW)以及再生水原液稀释2倍(RW-2)、4倍(RW-4)、6倍(RW-6)等4种不同浓度再生水水源,设置再生水连续灌溉与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ARW、ARW-2、ARW-4、ARW-6)2种灌溉模式,以蒸馏水连续灌溉(CK)为对照,持续对第四纪红壤进行干湿循环模拟灌溉,直到土壤入渗趋于稳定为止。采用压力膜仪法测定各灌溉处理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选择van Genuchten(VG)模型对其参数提取,分析了红壤水力特性的演变特征及其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显着影响了红壤的持水特性,促使红壤孔隙大小、数量及其分布发生演变,该变化规律与再生水水质浓度、灌溉模式关系密切。与CK相比,再生水连续灌溉模式RW、RW-2、RW-4、RW-6处理下,红壤有效水分别提高了5.4%、3.6%、14.6%、-8.1%;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模式ARW、ARW-2、ARW-4、ARW-6处理下,红壤有效水分别降低了9.9%、23.3%、26.5%、16.9%。与CK相比,连续灌溉对红壤水力传导性无显着影响;而交替灌溉则影响显着,其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水分扩散度大体表现为CK>ARW-6■ARW-4>ARW>ARW-2。再生水灌溉对VG模型参数θs'、θr'、α、n均有显着影响;再生水的pH值、电导率及钠吸附比均与红壤有效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对红壤地区再生水长期灌溉利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崔丙健,高峰,胡超,李中阳,樊向阳[6](2019)在《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对土壤-辣椒系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病原菌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水是改善水资源布局和缓解传统水源短缺问题的一种合理且可持续的替代水源,但用于灌溉会引起土壤和作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条件致病菌丰度变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辣椒为对象,设置再生水灌溉(DI)、清水和再生水混灌(MI,清水∶再生水=1∶1)、清水和再生水轮灌(RI)处理,以清水灌溉(PI)为对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定量PCR方法探讨再生水灌溉下辣椒果实与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病原菌分布丰度特征.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直接灌溉增加了土壤EC值,而降低了pH值.16S r 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门分类水平上,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是辣椒果实和根际共有的主要类群,其优势菌属Pantoea、Pseudomonas、Sphingomonas、Sphingopyxis、Luteimonas和Mariniflexile的相对丰度受再生水灌溉方式的影响较大.再生水灌溉分别使辣椒果实和根际中Legionella spp.和Pseudomonas syringae丰度显着增加,并且对病原菌丰度的影响差异较大.综上所述,再生水适宜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但不同灌溉方式可能不同程度上引入微生物污染问题,其中特定条件致病菌和植物病原菌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柴红阳[7](2019)在《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水用于灌溉是解决农业用水紧张局势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再生水成分复杂,与清水的水质差异较大,因此其水分运动特性也会有所不同;长期使用再生水灌溉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使得土壤产生斥水性。为确定不同土壤再生水灌溉的水质指标,并对其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选用亲水性和斥水性土壤以及5种再生水和自来水进行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试验以及一维入渗试验,并针对再生水长期灌溉产生的不同斥水程度的土壤进行一维入渗试验,得到以下结论:(1)水质综合指标越大,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越向左偏移,基质吸力相同时土壤含水率越小,即土壤水分越易吸出;土壤进气值与水质综合指标呈线性负相关;随着水质综合指标的增加,斥水和亲水黏壤土的极微孔隙降低、中等孔隙和大孔隙增加,微孔隙和小孔隙在各水质之间差异不明显;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有效水和易利用水均随着综合水质指标的增大而减小,但再生水处理的田间持水率、易利用水比例降低并不显着。(2)再生水水质对斥水性黏壤土和亲水性砂壤土入渗过程中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有较大影响,水质综合指标越大,经过相同入渗时间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吸渗率S与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吸渗率S和湿润锋系数a的比值与水质综合指标Z_F之间存在二次多项式关系,曲线中存在最小值。土壤斥水性会抑制土壤的入渗,但再生水进行灌溉时,若水质综合指标Z_F足够大,斥水性对砂壤土入渗的抑制作用会减小。(3)土壤斥水性会抑制土壤的入渗,斥水强度越大,湿润锋的运移速度越慢,入渗率越慢;斥水性导致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运移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随斥水程度增大而增大;Kostiakov模型更适于描述不同斥水程度的土壤入渗率与时间的关系。斥水性导致入渗停止时土壤剖面的含水率比亲水土壤小;同时在再分布阶段抑制土柱上层的土壤水分的蒸发,也延缓了土柱下层土壤水分的运移,斥水程度越大,再分布越慢,含水率变化较小,原湿润锋下方湿润体积也越小。(4)使用再生水灌溉斥水性土壤时,为了避免灌溉深度超出计划湿润层,提高土壤的有效灌溉深度,应减少灌溉时间,采用高频小流量的灌溉方式。亲水砂壤土灌溉用水的COD和Z_F分别小于170 mg L~(-1)和0.59,斥水砂壤土灌溉用水的COD和Z_F分别小于140 mg L~(-1)和0.10。黏壤土则主要需要考虑再生水水质对生态、环境、作物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该研究对再生水的大面积灌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景若瑶[8](2019)在《不同钾肥对再生水灌溉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水因其仍含有痕量重金属,农田灌溉可能对土壤—作物系统造成影响。不同肥料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针对再生水中典型重金属Cd、Pb、Cu、Zn对土壤环境及作物品质等的影响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本文通过桶栽和田间微区试验,分析了施加不同钾肥对再生水灌溉携入Cd、Pb、Cu、Zn在番茄植株不同器官、土壤不同层次以及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累积效应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变化,探讨了不同钾肥对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理化特性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理及差异性,同时,分析了对番茄根、茎、叶及果实重金属吸收累积规律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出可以调控再生水灌溉重金属Cd、Pb、Cu、Zn生物有效性的钾肥施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施加K_2SO_4较K_2CO_3、KH_2PO_4、KCl对土壤Cd和Zn降低效果最佳显着;施K_2SO_4后SO_4~(2-)可与H~+结合降低土壤pH,从而增加土壤Cd和Zn有效态含量,通过番茄植株体携带走Cd和Zn促使土壤中含量降低,施K_2SO_4较不施钾肥番茄植株体Cd累积量增加44.79%,处理土壤Cd、Zn含量分别降低5.75%~38.09%、3.01%~4.11%,土壤Cd、Zn有效态含量分别降低13.63%~28.74%、4.94%~12.90%。(2)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施KH_2PO_4较K_2CO_3、KCl、K_2SO_4对土壤Pb和Cu降低效果最为明显,施KH_2PO_4降低土壤Pb含量6.90%~18.43%,降低土壤Cu含量4.97%~19.25%;KH_2PO_4主要通过H_2PO_4~-与土壤Pb离子形成溶解度较低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土壤有效态Pb含量,通过表面吸附和络合作用增加了土壤表面负电荷从而增加吸附量降低土壤有效态Cu含量,施加KH_2PO_4土壤Pb、Cu有效态含量分别降低2.44%~23.40%、14.55%~19.77%;此外,植株体吸收累积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土壤重金属含量,施加KH_2PO_4处理番茄植株体Pb和Cu的吸收累积量较不施钾肥分别增加3.56%和5.72%。(3)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施加钾肥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Cd、Pb、Cu、Zn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且土壤典型重金属累积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农用地土壤(pH>7.5)污染风险筛选值,表明试验所用再生水短期灌溉并合理配施钾肥可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再生水灌溉土壤Cd累积量为0.1366~0.4231 mg/kg,低于标准中筛选值0.6 mg/kg;Pb累积量14.18~19.15mg/kg,远低于标准中筛选值170 mg/kg;土壤Cu累积量18.30~25.18mg/kg,低于标准中筛选值100 mg/kg;土壤Zn累积量为95.92~102.93mg/kg,低于标准中筛选值300 mg/kg。(4)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施K_2SO_4抑制番茄果实吸收Cd、Zn效果最为明显,施KH_2PO_4抑制番茄果实吸收Pb、Cu效果最佳。番茄果实典型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新鲜蔬菜限值标准,其中Cd含量0.0050~0.0240 mg/kg,低于标准限值0.05 mg/kg;Pb含量0.0084~0.0106 mg/kg,远低于标准限值0.1 mg/kg。施钾肥与不施钾肥相比蕃茄果实维生素C、有机酸、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74%~24.77%,0.30%~24.08%,7.77%~80.46%及2.37%~33.41%,表明施加钾肥可一定程度提高番茄口感和营养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李雨亭[9](2019)在《再生水灌溉对典型叶类蔬菜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再生水作为替代灌溉用水,然而再生水灌溉也有其风险,所以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及植物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本地区灌溉现状,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小白菜、鸡毛菜、菠菜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再生水灌溉显着提高了小白菜地块土壤根系层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对苗期小白菜地块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提高不显着,显着提高了其他叁个时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着提高了鸡毛菜种植区的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再生水灌溉显着提高了菠菜地块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显着提高了菠菜地块苗期、生长二期、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2)两种水灌溉下的叁种叶类蔬菜叶片的氮、磷、钾含量无明显区别。(3)再生水灌溉显着提高了小白菜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其他时期影响不显着;对鸡毛菜来说,这一影响不显着;对菠菜来说,再生水灌溉显着提高了前叁个发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但在成熟期这一影响不显着。(4)再生水灌溉显着提高了小白菜叶片苗期、生长一期和成熟期的抗逆能力,在生长二期这个影响不显着;未对鸡毛菜的抗逆能力有显着影响;再生水灌溉显着提高了菠菜叶片苗期、生长一期和成熟期的抗逆能力,在生长二期这个影响不显着。(5)再生水灌溉显着提高了小白菜生长一期和生长二期的根系活力,在小白菜苗期及成熟期没有显着影响;对鸡毛菜的根系活力没有显着影响;显着提高了菠菜整个培育期的根系活力。(6)综上,在本试验中再生水灌溉不会对土壤及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对土壤养分及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抗逆能力、根系活力等产生了有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周立南[10](2019)在《再生水灌溉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研究及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充分了解研究区再生水灌溉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情况,主要研究了项目所在区再生水中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COD_(Cr)、铜(Cu)、镉(Cd)、铅(Pb)、锌(Zn)、铬(Cr)、汞(Hg)等10项污染物在再生水输送渠道中变化情况以及通过再生水灌溉研究区一年后污染物对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预测研究区域连续五年再生水灌溉情况下污染物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并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风险评估,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研究区域再生水输送渠道水环境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再生水经渠道输送后污染物TN、TP、NH_3-N和COD_(Cr)随输送距离增加因渔业养殖及地表径流等原因其浓度有少量增加,但在距离排污口500m处基本达到稳定值;重金属Cu、Cd、Pb、Zn、Cr和Hg六个指标的污染物含量整体上离排污口越远含量越低,在距离排污口400m处也达到稳定,均满足地表示类标准;但再生水进入奎河水系后对奎河水质会造成汇合处Cr含量的微量增加。(2)通过对实验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环境情况调查,实验区所在地表水水质良好,基本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III类水质质量标准。土壤主要类型为黄土壤,岩性为砂质粘,渗透系数在0.01~1m/d,适合再生水灌溉。(3)再生水灌溉研究区一年后,污染物主要累积在土壤0-15cm。0-15cm土壤各污染物含量较背景值而言均有少量增加,除Cd外,污染物TN、TP、NH3-N、Cu、Pb、Zn、Cr和Hg的含量均低于其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它),Cd的土壤表层含量虽然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0.6mg/kg(其它),但远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其它)3.0mg/kg。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5cm),随土壤深度增加,各污染物含量急剧减少,60cm处包气带对土壤污染物TP、TN、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78%、84%。60cm处的土壤和土壤水都没有受到TP、TN、氨氮、COD_(Cr),Cu、Cd、Pb、Zn、Cr和Hg的影响。与井水灌溉相比较,土壤表层TP、TN含量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分别增长了24.7%和20%,从农业角度来讲更加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通过模拟一年的再生水灌溉土柱渗滤实验发现,再生水灌溉土柱渗滤液均满足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渗滤液中各污染物的含量整体上随渗滤量的增加而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且最后检测值均远低于标准值。拐点出现在30cm处,污染物没有穿透60cm土壤包气带。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分析得出一年的再生水灌溉不会造成地下水重金属Cu、Cd、Pb、Zn、Cr和Hg含量的增加。(5)通过再生水淋滤土柱实验预测再生水连续灌溉五年情况下渗滤液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变化情况可知,五年再生水模拟灌溉,渗滤液中污染物含量相对稳定,污染物TN、TP、COD_(Cr)、NH_3-N、Zn、Cr、Hg的含量相较于井水背景值的含量增加量均为负值,但长时间再生水灌溉可能会引起研究区域地下水中Cu、Cd和Pb含量的微量增加。通过利用多项污染物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五年再生水灌溉土壤进行风险评估,五年再生水模拟灌溉渗滤液中的综合污染指数PI小于地下水背景值污染指数PI,不会对研究区域地下水造成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再生水灌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典型再生水灌溉区(河北省石家庄洨河流域)的包气带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对硝酸盐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来源与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识别了再生水灌溉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明确了不同灌溉条件对包气带土壤中硝酸盐迁移的影响。在受到城市再生水严重影响的洨河流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分布范围在4.0 mg·L?1到156.6 mg·L?1之间,已经形成了距离河道2 km、深度70 m的硝酸盐高值区域,经过计算硝酸盐的垂向扩散速率为每年1~2 m。硝酸盐与氯离子的相关性表明,城市再生水是再生水灌溉区包气带、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利用Geoprobe获取利用不同灌溉水农田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再生水对厚包气带NO3?-N垂向分布影响,再生水灌溉区和地下水灌溉区中包气带土壤的NO3?-N的平均含量为137.0 mg·kg-1和107.7 mg·kg-1,最高含量523.2 mg·L?1和725.9 mg·L?1,分别出现1.20 m和0.85 m深度,分布规律有着明显的差别。包气带土壤硝酸盐与氯离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再生水灌溉区土壤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城市再生水,而地下水灌溉区可能来源于农田氮肥。地下水年龄和硝酸盐之间关系表明,地下水中1975年以前补给的硝酸盐浓度低于1975年以后补给,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与包气带氮入渗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在华北平原特殊的地质水文背景下,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有限,但再生水灌溉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风险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水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1].于辉,萨日娜,靳玉荣,乌仁花尔,刘惠青.再生水、雨水混合灌溉及抗蒸腾剂对青贮玉米产草量、营养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2].敦宇,张焓,杨征伦,唐常源,张兆吉.再生水灌溉区农田包气带及地下水中硝酸盐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3].李平,郭魏,韩洋,刘铎,杜臻杰.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4].杨璞.再生水灌溉小麦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J].现代农村科技.2019

[5].王辉,黄正忠,谭帅,胡传旺,武芸.再生水灌溉对红壤水力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6].崔丙健,高峰,胡超,李中阳,樊向阳.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对土壤-辣椒系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病原菌丰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7].柴红阳.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景若瑶.不同钾肥对再生水灌溉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转化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9].李雨亭.再生水灌溉对典型叶类蔬菜影响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周立南.再生水灌溉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研究及风险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几种有机物料的红外光谱图再生水灌溉、减量追氮处理番茄生...再生水灌溉对作物蛋白质含量的...再生水灌溉区域示意图再生水灌溉对作物MDA水平的影响施氮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矿化...

标签:;  ;  ;  ;  ;  ;  ;  

再生水灌溉论文_于辉,萨日娜,靳玉荣,乌仁花尔,刘惠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