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维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维持,账户,项目,竞争力,人民币,产业,特许权。
可维持性论文文献综述
曾珣[1](2017)在《中美产业竞争力及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分析——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的产业竞争力及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在国内增加值、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而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国内增值率指标上,中国的表现却远不如美国,说明中国并不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大而不强"。全球参与度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缺乏可持续性,当前制造业的低端创汇模式不可持续。因此需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从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的可持续性,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邱崇明,曾珣[2](2017)在《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及决定因素分析——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及决定因素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否可靠,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是否扎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产业竞争力的代表,实证分析其与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的关系,发现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显着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净输出,增强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进一步的对比与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年缩小;而劳动生产率虽迅速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这也印证了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对此应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来弥补劳动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进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的可持续,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7年07期)
李蛟[3](2015)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可维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中国银行业因享有特许权价值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不可能长期维持。居于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一旦丧失了特许权价值,则固有累积的隐性金融风险将随时可能诱发。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阐释银行特许权价值、银行风险承担和资本监管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银行特许权价值对中国国有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可维持的影响,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任鸿飞[4](2013)在《基于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金融危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经常项目失衡是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并且经过多年累积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隐患。目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新情况使得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动荡导致美国净投资组合资本流入不断减弱,这意味着为美国经常项目巨额赤字提供融资的资本不断流入的前景堪忧,加剧了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本文将基于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视角来研究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本文在金融危机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经常项目失衡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基于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选取1990-2010年36个国家(地区)14个指标变量的数据,构建Probit模型,测量各指标对金融危机发生的影响,并运用模型测算了金砖五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然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经常项目余额与GDP的比值(CA)虚拟化,按照经常项目盈余与赤字分为两部分,即盈余时CA=1,赤字时CA=0(即文中DD条件),得到新的回归方程,计算金砖五国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将经常项目余额与GDP的比值以-5%来分界,大于-5%时为经常项目可维持,即CA=1,小于-5%时为不可维持,即CA=0(即文中XKW条件),得到新的回归方程,再次计算金砖五国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对比叁次的概率值可以得出结论:(1)GDP增长率、经常项目差额、国内信贷与金融危机的发生负相关;M2的增长、M2/总储备、财政余额/GDP、国内国际利率差与金融危机的发生呈现正相关关系;(2)对于经常项目盈余的年份(国家)来说,相对实际的发生概率,在DD条件下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会减小,而赤字的年份(国家)在DD条件下的危机发生概率会增加;(3)经常项目赤字超过GDP的5%(即符合文章假设:赤字超过5%为不可维持)的年份(国家)危机概率会从DD条件到XKW条件而增大;(4)经常项目在失衡但可维持状况下,危机发生的概率要小于不可维持的状况。(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3-11-27)
潘雅琼,赵娉婷[5](2013)在《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并结合全球59个国家或地区1982~2008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3年14期)
顾海兵[6](2012)在《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可维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格言说:把简单的东西看得复杂一些,你可以发现新空间;把复杂的东西看得简单一些,你可以发现新规律。中国经济当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准备把它看得简单一些。如何简单?其实就是观察基本面。基本面是什么?其实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国情特征,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气势、大势、走势,当然有波动、有不平衡、有随机、(本文来源于《群言》期刊2012年09期)
潘雅琼,唐传宝[7](2012)在《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动态关系协整研究——来自日本的经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运用日本1982~2008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协整研究发现:经常项目与政府财政收支、相对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和金融深化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削减政府预算盈余,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扩大贸易开放程度,将会削减日本经常项目巨额顺差,平衡国际收支。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显示,经常项目短期内受政府财政收支和相对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长期则受贸易开放的影响最大。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不会对经常项目产生显着的作用,靠货币升值不能改变经常项目状况。(本文来源于《广东金融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叙果,范从来[8](2011)在《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研究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经济中,外部均衡是一国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但外部失衡是普遍现象。外部失衡表现为经常账户的过度盈余或赤字,当经常账户赤字不可维持时可能会导致该国发生金融危机。本文对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的含义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对其叁种估计方法进行了描述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未来的研究既应该考虑更为复杂的背景条件,也要依赖于判断可维持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正式的计量经济分析。对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的研究也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可维持性的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为中国适当的外汇储备规模及结构的判断和度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1年01期)
潘雅琼[9](2010)在《汇率波动下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可维持性的定义、经常项目失衡与危机的关系、决定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因素、国别研究、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性地总结国内外关于汇率波动下的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后续理论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0年16期)
肖林[10](2010)在《自然垄断行业的进入管制悖论——普遍服务义务、可维持性和市场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政府管制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理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些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表现为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所以这些行业必须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而义务的履行依靠交叉补贴来维持;二是这些行业容易发生所谓的"撇奶油"问题,如果不加以管制,必然导致该行业难以维持,影响人们享有普遍服务。然而,在现实的政策制定和管制实践中,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进入管制却很难实现其目标,反而容易导致损害效率的后果。这揭示出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不是仅仅通过进入管制所能解决的。(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可维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及决定因素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否可靠,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是否扎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产业竞争力的代表,实证分析其与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的关系,发现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显着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净输出,增强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进一步的对比与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年缩小;而劳动生产率虽迅速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这也印证了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对此应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来弥补劳动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进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的可持续,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维持性论文参考文献
[1].曾珣.中美产业竞争力及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分析——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7
[2].邱崇明,曾珣.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及决定因素分析——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7
[3].李蛟.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可维持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
[4].任鸿飞.基于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金融危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
[5].潘雅琼,赵娉婷.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3
[6].顾海兵.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可维持性[J].群言.2012
[7].潘雅琼,唐传宝.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动态关系协整研究——来自日本的经验数据[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
[8].王叙果,范从来.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研究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学海.2011
[9].潘雅琼.汇率波动下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0].肖林.自然垄断行业的进入管制悖论——普遍服务义务、可维持性和市场效率[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