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氧消化论文_汪楚乔,洪锋,曾学良,李先宁,黄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需氧消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波,化学,需氧量,蒸汽,生物,高压,废水。

需氧消化论文文献综述

汪楚乔,洪锋,曾学良,李先宁,黄飞[1](2018)在《微需氧生物预处理对稻草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稻草秸秆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产气能力,试验采用两相厌氧发酵反应器中产生的水解酸化液对秸秆进行生物预处理,考察了空气供应量对预处理后秸秆成分及预处理后秸秆厌氧产气特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除菌水解液、乙酸溶液及未处理水解液对秸秆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后的稻草秸秆中的VS,TS,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都随空气供应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降解率的提高并没有使预处理过后秸秆的产气量得到提高,当空气供应量达到95 m L·g-1VS·d-1时,累积产气量达到最高为384.9 m L·g-1TS,比未处理秸秆提高了83%,且产气速率常数(kt)达到最高为0.1132 d-1。水解液中的微生物菌群在预处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且除微生物外还有一些有机酸能促进秸秆的降解。(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8年03期)

许龙[2](2004)在《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严重缺乏污泥稳定设施的局面,本文在充分了解各种污泥处理工艺和超声波生物技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首次将低剂量生物超声波理论引入污泥处理,提出了“低剂量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工艺”,研究了低剂量超声波辐射对污泥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内源代谢活性的影响以及应用于需氧消化的效果。 通过测定在不同强度、辐射时间的超声波作用下,不同泥龄剩余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生化活性以及生化活性的持续性,得出:超声波辐射污泥作用效应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污泥絮体尺寸变小,生物活性提高,溶出了污泥絮体中的有机物;第二阶段,生物活性受到短期抑制,随后又逐渐恢复;第叁阶段中,超声波对微生物造成了不能承受的损伤,OUR、活菌数,蛋白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都显着下降。从节能的角度讲,采用0.05W/ml强度的超声波,辐射2~10min以提高污泥生化活性比较经济。 根据超声波辐射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的总输入能量、输入次数、每次输入能量以及污泥浓度的组合下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的效果,得出: (1) 超声波辐射可以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可使消化时间缩短约5~7d,相应的TVSS去除率较传统需氧消化提高30~50%。上清液中COD、NH_4~+-N、NO_3-N、TP的浓度变化与传统污泥需氧消化类似且不受输入方式的影响。另外,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可降低终产物的SVI值,并使SVI值提前稳定,且剂量越高,稳定越快。 (2) 超声波能量的输入方式对需氧消化稳定时间有重要影响,强度、每次输入能量、输入次数对需氧消化影响的重要性为:强度>每次输入能量>输入次数。 (3) 通过对动力学模式的探讨,认为“低剂量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工艺”仍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反应速率在达到最大反应速率前与输入的能量有近似的指数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10-20)

石炼[3](2004)在《复合生物膜反应器污泥需氧消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一般需要经分离、稳定、消化、脱水及处置等步骤,这常伴随着巨大的基建投资和高昂的运行费用,而且污泥的处置也越来越困难。因此,高效的污泥减量和稳定工艺以及有效的污泥处置途径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复合生物膜反应器(HBR)污泥需氧消化工艺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对HBR工艺的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室温条件(21~23℃)下,HBR污泥需氧消化工艺达到稳定的时间比传统需氧消化工艺所需时间要缩短3天左右,由此可见HBR工艺相对CAD工艺,提高了污泥消化的速率,减少反应器的容积及投资,并能降低污泥消化的能耗。 (2)由于HBR工艺引入了生物膜,形成多样的小生境,有利于食物链中处于高营养级的后生动物生长,加快了污泥的内源呼吸和捕食作用,使生物量(MLVSS)迅速减少,从而提高污泥消化效率。 (3)HBR工艺中MLVSS的去除率随着初始污泥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MLVSS的去除量随着初始污泥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在HBR工艺中采用较低浓度为好,工程设计中可以取消浓缩池,节省工程投资;不论采用间歇曝气还是连续曝气,对HBR工艺的污泥消化效果及速率影响不大,因此,采用间歇曝气方式具有良好的节能意义;温度对HBR工艺污泥消化效果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即在不致微生物变性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污泥活性越高,消化速率就越快。 (4)间歇式HBR污泥需氧消化工艺在最佳参数条件(在30℃恒温条件下,采用间歇曝气方式和较低初始污泥浓度,pH值自由变化)下运行七天左右,污泥就能达到消化稳定(MLVSS的去除率达到40%以上);污泥达到稳定要求后,即使延长消化时间(SRT),污泥进一步分解的余地也比较小。 (5)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连续式HBR工艺:在最佳参数条件下运行时,连续式HBR工艺的容积负荷为0.51 kg·MLVSS/(m~3·d);上清液出水水质指标受投加的污泥性质影响较大,上清液回流不会对污水厂产生较大冲击。 (6)连续式HBR污泥需氧消化工艺的动力学模型为:(?)=C_O-C_i/K_sC_i+K_x=C_O-C_i/0.1014C_i+168.54 (7)以日产生50m~3剩余污泥计算,若采用HBR工艺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分别比CAD工艺要节省13%和18%左右,说明HBR工艺从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10-20)

艾智[4](2000)在《微波消化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微波消化制样光度法测定 COD的新方法 ,确定了微波消化的主要因素、最佳消化条件和测定条件 ,吸光度与 COD值在 0~ 1 g·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能很好地满足测定要求(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00年07期)

董华,卢卫[5](1997)在《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回流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提出采用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COD,重点研究了重铬酸钾、催化剂银和硫酸的浓度大小以及加热时间长短对测定COD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1997年03期)

董庆霖,邢向英[6](1996)在《微波消化法测定含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用微波消化法测定炼油厂含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此方法用微波炉消化少量的试样(500μL),消化时间仅用8分钟。测定值与标准回流法的测定结果一致。精密度符合国家监测标准要求[1],此方法完全可以替代重铅酸钾回流法测定含油污水的COD。(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1996年06期)

黄彩海,李合义,魏学东,刘芳,王彩金[7](1996)在《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自控式高压蒸汽消解器"作为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消化装置,详细研究了消化条件,最后确定,消化体系中(1/6)K2Cr2O7浓度为01mol/L,H2SO4浓度为10.1mol/L,催化剂Ag+浓度为0.03mol/L,消化温度为130℃,恒温时间为20min。用此方法和条件测定了12种单纯有机化合物和16种不同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与标准回流法相比,相对误差在-5.5-6.0%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1996年03期)

董庆霖,田洪军[8](1992)在《微波消化法测定化学需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应用微波消化的新方法代替普通费时的加热回流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操作过程中用微波炉在一个全封闭的特氟隆试管内消化小体积的样品500~2000μL.样品COD为1000mg/L时消化过程仅7min.而一般回流法则需2h.采用膜过滤的原始样品的平均精确度可达1.0%.(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期刊1992年11期)

姚明好[9](1990)在《利用微波消化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导了一种利用微波消化法取代常规回流方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新途径。该方法利用微波烘炉消化少量的样品(500~2000μl),样品装在一支完全封闭的60ml的Teflon烧瓶里。对于COD含量达到1000mgO_2/l的样品,消化阶段完成时间只需7分钟,而常规回流法则需2小时。用膜过滤法可以确定该方法的平均精密度为1.0%。(本文来源于《国外环境科学技术》期刊1990年03期)

黄彩海,杨丽娟[10](1988)在《用硫酸锰作催化剂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用硫酸锰作催化剂,以高压蒸汽消化的方式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用已知 COD 的谷氨酸标准溶液优选试样消化时的最佳条件.用此方法测定了8种实际废水样,结果与标准回流法比较,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变异系数小于5%,本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能批量分析的优点.(本文来源于《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8年03期)

需氧消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我国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严重缺乏污泥稳定设施的局面,本文在充分了解各种污泥处理工艺和超声波生物技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首次将低剂量生物超声波理论引入污泥处理,提出了“低剂量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工艺”,研究了低剂量超声波辐射对污泥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内源代谢活性的影响以及应用于需氧消化的效果。 通过测定在不同强度、辐射时间的超声波作用下,不同泥龄剩余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生化活性以及生化活性的持续性,得出:超声波辐射污泥作用效应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污泥絮体尺寸变小,生物活性提高,溶出了污泥絮体中的有机物;第二阶段,生物活性受到短期抑制,随后又逐渐恢复;第叁阶段中,超声波对微生物造成了不能承受的损伤,OUR、活菌数,蛋白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都显着下降。从节能的角度讲,采用0.05W/ml强度的超声波,辐射2~10min以提高污泥生化活性比较经济。 根据超声波辐射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的总输入能量、输入次数、每次输入能量以及污泥浓度的组合下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的效果,得出: (1) 超声波辐射可以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可使消化时间缩短约5~7d,相应的TVSS去除率较传统需氧消化提高30~50%。上清液中COD、NH_4~+-N、NO_3-N、TP的浓度变化与传统污泥需氧消化类似且不受输入方式的影响。另外,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可降低终产物的SVI值,并使SVI值提前稳定,且剂量越高,稳定越快。 (2) 超声波能量的输入方式对需氧消化稳定时间有重要影响,强度、每次输入能量、输入次数对需氧消化影响的重要性为:强度>每次输入能量>输入次数。 (3) 通过对动力学模式的探讨,认为“低剂量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工艺”仍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反应速率在达到最大反应速率前与输入的能量有近似的指数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需氧消化论文参考文献

[1].汪楚乔,洪锋,曾学良,李先宁,黄飞.微需氧生物预处理对稻草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J].中国沼气.2018

[2].许龙.超声波辐射促进污泥需氧消化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4

[3].石炼.复合生物膜反应器污泥需氧消化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

[4].艾智.微波消化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0

[5].董华,卢卫.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J].水资源保护.1997

[6].董庆霖,邢向英.微波消化法测定含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J].工业水处理.1996

[7].黄彩海,李合义,魏学东,刘芳,王彩金.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再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96

[8].董庆霖,田洪军.微波消化法测定化学需氧量[J].环境保护.1992

[9].姚明好.利用微波消化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0

[10].黄彩海,杨丽娟.用硫酸锰作催化剂高压蒸汽消化法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

论文知识图

污泥需氧消化试验装置~6天微生物相③、消化7天之后的生物...6 4 种粪便在不同温度下消化时间的变化污泥处理和处置-(b)不同预处理对累积产气量的影响大鼠肺印片观察结果

标签:;  ;  ;  ;  ;  ;  ;  

需氧消化论文_汪楚乔,洪锋,曾学良,李先宁,黄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