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谱与日本雅乐谱的比较——探寻西安鼓谱的渊源

西安鼓谱与日本雅乐谱的比较——探寻西安鼓谱的渊源

一、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之比较──探西安鼓乐谱的源流(论文文献综述)

陈荃有[1](2018)在《音乐文论标题及序码应用之相关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在音乐文论的书写抑或具体的编辑实践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往往是标题的提炼与设定,同时还包含文论之中各个次级结构所使用的分支标题及其序码的使用。本文结合音乐文论的书写现状,将标题进行分类阐释,对各级标题设定的原则、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案例剖析形式予以概括;同时,对于次级标题所用的三类序码系统进行对比,建议在音乐文论书写时首选章节式序码为宜。

刘富琳[2](2013)在《三十年来的中日音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日音乐比较研究是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音乐比较研究中,成果最丰、领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本文主要从九个方面对30年来的中日音乐比较研究作了一个简要回顾,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笔者希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音乐比较研究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扩大我国在音乐文化上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赵玉卿[3](2010)在《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文中指出《白石i道人歌曲》是南宋姜夔所撰的词调歌曲着作,书中保存了歌曲共102首(据张奕枢刻本)之多,留存有俗字谱、减字谱、律吕字谱三种不同的记谱法,特别是十七首俗字谱歌曲,是两万余首宋词作品中仅留下曲谱的词调歌曲,成为中国音乐史研究中难得的宝贵史料。因此,对白石道人十七首词调歌曲的记谱符号进行深入研究,搞清楚其真实面目是很有必要的,这项研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和音乐史等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包括七章及引言、参考文献、后记等部分,内容涉及到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的历史考察、歌曲注释、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的研究现状、谱字符号的考察、校勘以及符号、宫调、译谱诸方面的研究。每一章重点研究白石道人俗字谱歌曲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步步深入,从俗字谱歌曲的“外围”到曲谱本身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本文的最终结果是对姜白石的十七首俗字谱歌曲进行新的译谱,因此,对俗字谱的校勘、注释以及对谱字、符号、宫调等诸方面的考察研究皆为译谱的基础。第一章主要对《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内容、版本等方面进行梳理,阐述姜白石的创作成就,考察《白石道人歌曲》的总体内容及版本源流。第二章对十七首俗字谱歌曲的文字部分进行详细的注释,考察俗字谱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词内涵。第三章是关于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对符号、宫调、音高标准、用音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进行细致的梳理,判断各研究的合理性,得出本文的初步结论。第四章对姜白石俗字谱歌曲所用的谱字及符号进行全面的统计考察,总体把握各谱字、符号在作品中的运用情况,并进行细致的校勘,为准确泽谱提供可靠的版本。第五章关注于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的符号研究。目前对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的研究,争论最大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符号”的研究,这是白石道人俗字谱歌曲解泽的关键。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姜白石全部俗字谱歌曲中所使用的符号共有六种,本章以文献史料为依据,注重“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此六种符号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第六章考证了白石道人俗字谱歌曲所用宫调,从曲谱本身所用谱字、结音及文献记载等方面考证宫调的实质。第七章是在前六章研究的基础上,对白石道人俗字谱歌曲进行全面译解。本文用五线谱记谱,在节拍节奏上,以“一字一音”为基础,采用“均拍”的观点划分“小节”,力求接近白石道人俗字谱歌曲的原貌。

王晓平[4](2010)在《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民间音乐边缘生存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本文以汉族地区极富特色的陕南地区民间音乐为研究个案,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该地区民间音乐与文化区域、文化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区域文化形成。陕南民间音乐是该地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再现。陕南民间音乐文化生成,既是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历史传统作用的结果,更是地区间人类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必然。区域音乐是中国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各种试图从新角度解释中国传统音乐的努力,都不应该过分追求宏大叙事风格的、表面上的系统化,而是要尽量通过区域的、个案的、具体的音乐事象研究表达出对中国音乐整体的理解和认识。

刘轲[5](2008)在《日本雅乐的形成及对中国唐代燕乐的接纳与变迁》文中研究说明雅乐是现存日本古典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公元七、八世纪接纳了中国的宫廷乐后所形成,接着经过日本化至今已有一千二、三百年的历史,当时的日本积极地派遣使节大量的吸收我国隋唐时期的各种先进文化,其中唐代极盛时期的燕乐对日本雅乐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至今流传下来活着的文化遗产,也是了解我国当时宫廷音乐的窗口。那么日本雅乐究竟在哪些方面汲取了我国唐代燕乐的内容?又受到本土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产生了哪些变革?本文以17世纪前的史料作为依据,将两者从曲名、使用乐器、乐曲结构、音乐制度、使用场合几方面做详细的对比,从中得出日本雅乐在以上各方面的接纳和变迁,再从这些音乐现象入手更深层次的剖析其接纳与变迁的原因。

李颖[6](2008)在《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繁荣发展、空前普及的阶段,也是中国音乐史上至今留下最多音乐记录的时期。明清音乐记录作为中国古代音乐记录的集大成者,是明清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明清音乐资料为研究依据,将明清音乐记录分为乐谱记录与音乐录制两大类别,对明清音乐记录的这两大类别的特征进行论述,对明清音乐记录的传播特征进行探讨,从社会环境、技术条件、音乐发展、文化内涵、国际交流等角度对形成特征的原因加以分析,试图对明清乐谱的规模、种类、记法、记录思维;音乐录制在清末中国的使用与产生的作用:明清音乐记录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中外音乐记录的交流与影响;明清音乐记录与明清社会文化、音乐艺术、科技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关系等问题,形成系统认识。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明清音乐记录的面貌,较深入地了解明清音乐记录的成就,以及明清音乐记录与特定文化背景的历史联系等,以此从音乐记录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明清音乐文化。

张颖[7](2007)在《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南集贤东村鼓乐社,是我国着名的北方民间乐种“西安鼓乐”中的一个普通乐社。20世纪中期,位于关中盆地中的民间器乐组织,以其演奏大曲的历史悠久、内含深厚、结构庞大、风格独特,引起了专业音乐学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陕西省群众艺术管等单位,对西安鼓乐进行了持续不断地发掘、整理和研究,特别是着名音乐学家杨荫浏、李石根等人的参与,使这一研究领域一开始就具有了较高的起点,他们从器、谱、律、调各方面,对这一乐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前代学者囿于那一时代特定的学术理念,尚未对民间乐社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讨论,没有从乐社的生存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也正是本文希望补充以往研究不足的地方。本文把焦点放在一个乐社的文化变迁上,以期揭示一个民间音乐组织50年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个侧面记录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对民间音乐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这一有着深厚传统的乐种,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同其他许多古老乐种一样,它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中也同样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它如何应对一次一次的历史变迁?一个民间弱小的音乐组织以及这一组织的乐师们何以撑起自己的会旗?这些问题强烈地吸引着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线。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增多,乐师们开始频繁地接受学者、媒体的访谈,奔波于各地演出,甚至被邀出国演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乐社的艺人自身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是50年代那些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农民了,而是见过大场面的艺人,知道怎样宣传自己,怎样迎合来访者。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乐社的实地考察,剖析这一乐种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并对东村鼓乐社的现状进行详尽记录。这个乐社近五十年的变迁,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鼓乐并未因时代变更而沉寂,仍然随着主流社会的喜好与需求步步相随,时时调整,它现在的发展显示了乐师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智慧。南集贤东村近五十年的变迁是传统文化涅磐嬗变、生生不息的典型。

李颖[8](2004)在《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清唱乐记录是明清音乐记录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是明清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初,唱乐记录相对沉寂。明代中后期的唱乐记录发展活跃,并拉开了清代全面繁荣的唱乐记录的序幕。清代唱乐记录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音乐的传入,使清代后期的唱乐记录出现了许多新动向。尽管如此,此时的中国传统唱乐记录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并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明清唱乐记录包括歌唱、弹唱、说唱、戏曲、歌舞、唱奏相合、歌舞合乐、等丰富的类型和中式、西式、中外合璧等多样的形式。明清唱乐的各类文献,真实地记录了这五百多年间中国唱乐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十九世纪末,留声机的发明使唱乐记录增加了又一全新的类型。 明清唱乐记录不仅对中国古代唱乐记录有许多继承和创新,而且对明清音乐记录的整体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还在日本、朝鲜等国的唱乐记录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西方人对明清唱乐记录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清唱乐之记频频出现在他们的着述中。 本文对明清唱乐记录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研究,力求较为清晰地展现明清唱乐记录的历史面貌,明确其在中国音乐历史乃至世界音乐历史上的价值和重要性。

左继承[9](2001)在《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之比较──探西安鼓乐谱的源流》文中认为本文通过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关连。谱 字方面,十个谱字中,六个相同,两个近似。记谱格式上,两者完全一致,采用坚二行的记谱 方法。节拍记号,其形状,两者也相同,并且,鼓段曲采用以“拍”来表示乐曲结构,两者也无 任何差异。乐谱中,用来表示休止的“T”、反复记号的“重头”两者无论从形状,或用同样文 字记写以及所表示的意思也都完全一致。延长音记号“■ ”与“■ ”等等,多种记号暗示了两 者之间的关连。笔者认为,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同属一源,均传承了唐代“燕乐”谱记谱 法的古老传统。

二、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之比较──探西安鼓乐谱的源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之比较──探西安鼓乐谱的源流(论文提纲范文)

(1)音乐文论标题及序码应用之相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主要标题的设定及现行检视
    (一) 主要标题的类别与设立
    (二) 对现行文论标题的检视
        1. 与兄弟学科的横向对比
        2. 历史的纵向观察
二、次级标题及其设定
三、各级标题设定的原则及案例剖析
四、次级标题序码的选择与使用
    (一) 章节式
    (二) 等级式
    (三) 混合式
结语

(2)三十年来的中日音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乐谱研究
    (一) 敦煌琵琶谱研究
        1. 乐谱属性:
        2. 抄写年代:
        3. 音乐性质:
        4. 谱字音位:
        5. 定弦法:
        6. 节奏节拍:
    (二) 其他琵琶谱研究
    (三) 琴谱研究
        1. 版本问题:
        2. 抄写年代及抄写者:
        3. 曲名问题:
        4. 打谱演奏:
        5. 律学问题:
    (四) 《魏氏乐谱》研究
    (五) 其他乐谱研究
二、音乐史研究
三、乐种研究
    (一) 雅乐研究
    (二) 清乐研究
四、佛教音乐研究
五、乐调研究
六、音乐教育研究
七、作曲家作品研究
八、琉球音乐研究
    (一) 三弦音乐研究
    (二) 御座乐研究
九、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结语

(3)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缘起、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现状概要
    三、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 关于白石道人俗字谱歌曲
        (二) 关于研究范围的界定
    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白石道人歌曲》历史考察
    第一节 姜夔及其创作成就
    第二节 《白石道人歌曲》的内容
    第三节 《白石道人歌曲》的版本源流
第二章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注
    鬲溪梅令
    杏花天影
    醉吟商小品
    玉梅令
    霓裳中序第一
    扬州慢
    长亭怨慢
    淡黄柳
    石湖仙
    暗香
    疏影
    惜红衣
    角招
    徵招
    秋霄吟
    凄凉犯
    翠楼吟
第三章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之研究
    第一节 谱字符号考释
        一、关于"(?)"号
        二、关于"(?)"与"(?)"号
        三、关于"(?)"号
        四、关于"(?)"号
        五、关于"(?)"号
        小结
    第二节 宫调与音阶
        一、调高标记
        二、音高标准
        三、音阶
        小结
    第三节 关于各版本译谱成果的整体比较
        一、戴长庚的译谱
        二、夏承焘的译谱
        三、杨荫浏、阴法鲁的译谱
        四、饶宗颐的译谱
        五、丘琼荪的译谱
        六、赵如兰的译谱
        七、顾一樵的泽谱
        八、梁铭越的译谱
        九、陈应时的译谱
        十、郑祖襄的译谱
        十一、丁纪园的译谱
        十二、林明辉的泽谱
        十三、刘崇德的译谱
        十四、郑孟津的译谱
        小结
第四章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第一节 全部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一、《鬲溪梅令》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二、《杏花天影》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三、《醉吟商小品》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四、《玉梅令》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五、《霓裳中序第一》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六、《扬州慢》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七、《长亭怨慢》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八、《淡黄柳》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九、《石湖仙》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暗香》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一、《疏影》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二、《惜红衣》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三、《角招》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四、《徵招》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五、《秋宵吟》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六、《凄凉犯》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十七、《翠楼吟》谱字符号的考察与校勘
    第二节 谱字符号的综合考察
        一、全部音高谱字的综合考察
        (一) 校勘前音高谱字的使用情况考察
        (二) 校勘后音高谱字的使用情况考察
        二、全部符号的综合考察
    第三节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校谱
        一、《鬲溪梅令》(仙吕调)
        二、《杏花天影》(中吕调)
        三、《醉吟商小品》(双调)
        四、《玉梅令》(高平调)
        五、《霓裳中序第一》(商调)
        六、《扬州慢》(中吕宫)
        七、《长亭怨慢》(中吕宫)
        八、《淡黄柳》(正平调,近)
        九、《石湖仙》(越调)
        十、《暗香》(仙吕宫)
        十一、《疏影》(仙吕宫)
        十二、《惜红衣》(无射宫)
        十三、《角招》(黄钟角)
        十四、《徵招》(黄钟徵)
        十五、《秋宵吟》(越调)
        十六、《凄凉犯》(双调犯道调)
        十七、《翠楼吟》(双调)
第五章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符号研究
    第一节 关于符号的含义
        一、符号的"非多释性"含义
        二、符号与字
    第二节 "(?)"号研究
        一、"(?)"的分布
        二、"(?)"的运用
        (一) 二度音程"经过音式"的"三音组"
        (二) 二度音程"辅助音式"的"三音组"
        (三) 大小三度与二度音程结合的"三音组"
        (四) 超过三度音程的"三音组"
        小结
        三、《越九歌》之"折字"
        四、文献记载中之"折"
        (一) 张炎《词源》之"折"
        (二) 陈元靓《事林广记》之"折声"
        (三) 沈括《梦溪笔谈》之"折声"
        五、"(?)"与宫调的关系
        六、"(?)"的含义
        (一) 落,豁
        (二) 上生四位
        (三) 降半音
        (四) 微高
        七、"(?)"为"微高"的可行性考察
        (一) 从"(?)"的运用考察
        (二) 从宫调音阶考察
        小结
    第三节 "(?)"号研究
        一、姜白石俗字谱歌曲中全部"(?)"号的分布与统计
        二、"(?)"的运用
        三、"(?)"的含义
    第四节 "(?)"号研究
        一、姜白石俗字谱歌曲中全部"(?)"号的分布与统计
        (一) 谱字右方的"(?)"号
        (二) 谱字下方的"(?)"号
        小结
        二、"(?)"的运用
        (一) 谱字右方的"(?)"号
        (二) 谱字下方的"(?)"号
        小结
        三、"(?)"的含义
        (一) 掣
        (二) 拽
    第五节 "(?)"号研究
        一、姜白石俗字谱歌曲全部"(?)"号的分布与统计
        二、"(?)"的运用
        三、"(?)"的含义
    第六节 "(?)"号研究
        一、姜白石俗字谱歌曲全部"(?)"号的分布与统计
        二、"(?)"的运用
        三、"(?)"的含义
    第七节 "(?)"号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宫调研究
    第一节 住声考证
    第二节 宫调考证
    第三节 用音考证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姜白石俗字谱歌曲译谱研究
    第一节 均拍
    第二节 "一字一音"之"字单位"
    第三节 姜白石十七首俗字谱歌曲译谱
        一、译谱说明
        二、十七首俗字谱歌曲译谱
        (一) 《鬲溪梅令》泽谱
        (二) 《杏花天影》译谱
        (三) 《醉吟商小品》泽谱
        (四) 《玉梅令》泽谱
        (五) 《霓裳中序第一》译谱
        (六) 《扬州慢》译谱
        (七) 《长亭怨慢》译谱
        (八) 《淡黄柳》泽谱
        (九) 《石湖仙》译谱
        (十) 《暗香》泽谱
        (十一) 《疏影》译谱
        (十二) 《惜红衣》译谱
        (十三) 《角招》译谱
        (十四) 《徵招》泽谱
        (十五) 《秋宵吟》译谱
        (十六) 《凄凉犯》译谱
        (十七) 《翠楼吟》译谱
参考文献
后记

(4)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相关概念
    二、 国内区域音乐研究述评(2000~2009)
    三、 陕南民间音乐研究的意义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陕南民间音乐主要类型
    第一节 风俗型民间音乐
        一、民歌类
        二、舞蹈小戏类
    第二节 劳动型民间音乐
        一、号子类
        二、田歌类
    第三节 祭祀型民间音乐
        一、民歌类
        二、舞蹈小戏类
    第四节 娱乐型民间音乐
        一、歌舞类
        二、曲艺类
        三、戏曲类
第二章 文化区域中的陕南民间音乐
    第一节 民间歌曲及其文化阐释
        一、民歌类型与分布
        二、民歌内容与演唱风格
        三、紫阳民歌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陕南花鼓及其流派
        一、花鼓戏渊源及特征
        二、陕南花鼓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 宗教音乐的民间遗存—洋县“经乐班”调查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二、民间乐人及传承关系
    第四节 秦腔与巴楚戏曲
        一、秦腔名称辨析
        二、梆子腔的空间流播
        三、南路秦腔与川楚文化的交融
第三章 陕南民间音乐文化构成
    第一节 汉调二黄的策源与扩散
        一、策源的乡土依据
        二、传播的载体与渠道
        三、影响与流变
        四、汉调二簧与京剧之关系
    第二节 陕南区域文化形成的社会因素
        一、人口迁移
        二、行政、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
        三、战乱影响
    第三节 文化趋同—区域文化的酝酿与生成
        一、陕南政区的历史变迁
        二、区域文化的求同存异
    第四节 陕南区域文化性格识别
        一、历时、共时叠加与区域文化性格识别
        二、边界、边缘与区域文化性格识别
        三、文化阻隔和涵化与区域文化性格识别
第四章 陕南民间音乐与区域文化生态
    第一节 陕南民间音乐生活形态
    第二节 地缘文明与陕南民间音乐
        一、傩仪式的民间表演
        二、傩仪式与戏剧
    第三节 历史记忆与陕南文化认同
        一、历史记忆中的陕南民间音乐
        二、陕南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认同
        三、陕南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认同价值
    第四节 陕南民间音乐的当代价值
        一、陕南民间风俗的文化生态透视
        二、陕南民间音乐传承的主体变化
结论
    一、民间音乐边缘生存的价值与意义
    二、区域音乐文化理论及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1 田野调查图片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一览表
附录3 作者简介
后记

(5)日本雅乐的形成及对中国唐代燕乐的接纳与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前人的研究概况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日本雅乐定义、内容及历史发展
    第一节 日本雅乐的定义及其内容
        一、日本雅乐定义及内容
        二、日本雅乐与唐代雅乐之浅较
    第二节 日本雅乐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音乐流入时期(五世纪——八世纪)
        二、国风化时代(九世纪——十一世纪)
        三、镰仓到江户时期(十二世纪——十八世纪)
        四、近代到现代(十九世纪——二十世纪)
第二章 中国唐代燕乐与日本雅乐的比较
    第一节 曲名之比较
        一、中国史料中的燕乐曲目
        1.《教坊记》
        2.《羯鼓录》
        3.《旧唐书》
        4.《新唐书》
        二、日本史料中的雅乐曲目
        1.《新撰乐谱》
        2.《教训抄》
        3.《乐家录》
        小结
    第二节 使用乐器之比较
        一、唐燕乐使用的乐器
        二、日本雅乐使用的乐器
        小结
    第三节 曲目结构之比较
        一、唐燕乐的曲式结构
        二、日本雅乐的曲式结构
        三、同名曲目之比较
        小结
    第四节 音乐制度之比较
        一、唐代的音乐机构——教坊
        1.唐教坊的形成
        2.唐教坊的音乐内容
        3.唐教坊乐人的构成
        二、日本的音乐机构
        1.雅乐寮
        1.1 雅乐寮的形成及变革
        1.2 雅乐寮的内容
        1.3 雅乐寮乐人的构成
        2.日本内教坊
        2.1 日本内教坊的形成
        2.2 日本内教坊音乐的内容
        2.3 日本内教坊乐人的构成
        小结
    第五节 使用场合之比较
        一、唐代燕乐使用场合
        二、日本雅乐使用场合
        小结
第三章 从唐代燕乐与日本雅乐的关系看中日音乐文化的交融、变迁及变迁原因
    第一节 从唐代燕乐的东传看中日音乐文化交流途径
        一、遣唐使与音乐文化交流
        1.遣唐使的时间与路径
        2.遣唐使的组成
        3.遣唐使中具有重大贡献的乐人
        3.1 藤原贞敏
        3.2 其他音乐相关者
        二、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其他途径
        1.遣唐留学生和学问僧
        2.其他
    第二节 从日本雅乐对唐燕乐的接纳看中国音乐对日本的影响
        一、日本雅乐对唐代燕乐的接纳与变迁
        二、从日本雅乐改革看中国唐代音乐对其影响
        三、中日音乐文化的交融与变迁
    第三节 以日本雅乐的为例看日本音乐文化变迁的原因
        一、两国对待的文化传统的态度
        二、两国人民不同的审美趣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谱例——毕铿译谱例《皇帝破阵乐》

(6)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音乐记录释义
    第二节 研究动机阐明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阐发
上篇:明清音乐记录的两大类别及其特征
    第二章 明清乐谱记录的特征:古乐记录 空前集成
        第一节 从时段论特征
        一、规模空前,集于清代
        二、传统主流,西乐新增
        第二节 从乐类论特征
        一、乐类记录空前丰富
        二、古琴、戏曲文献浩繁
        第三节 从记法论特征
        一、中式为主,兼有外来
        二、工尺记谱,普遍适用
        三、继承前代,多有创新
        第四节 从记录思维论特征
        一、文字记谱
        二、框架记谱
    第三章 清末音乐录制的特征:科技记录 新生时兴
        第一节 从记录方式论特征:直接、原样、真实、客观
        第二节 从时间论特征:紧随欧美,同步发展
        第三节 从体裁论特征:内容丰富,京剧为多
        第四节 从市场论特征:欧美一统,沿海流行
        第五节 从技术论特征:多方改进,日臻科学
        第六节 清末音乐录制的时代价值
    第四章 明清音乐记录的传播特征:中外交融 广为流传
        第一节 传播区域与影响:强传邻国,远播欧美
        第二节 外传与接纳:以国际格局为风向标
下篇:明清音乐记录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五章 社会文化与技术条件
        第一节 文化潮流与社会风尚
        第二节 技术条件与图书出版
    第六章 艺术繁荣与音乐发展
        第一节 戏曲艺术与音乐生活
        第二节 乐艺传承与编创、表演
    第七章 双向交流与国际影响
        第一节 以海运发达为助力
        第二节 以人员往来为媒介
结论
附录:明清各类重要乐谱资料汇编
参考文献
图表谱例索引

(7)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学术价值
    二、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
    三、前期资料收集和本文方法论阐释
第一部分 乐社组织和生存背景
    一、地理环境
    二、生存背景
    三、乐社组织
第二部分 乐社音乐本体现状阐释
    一、南集贤东村鼓乐谱
    二、乐曲
    三、乐器
    四、宫调
第三部分 民间乐师现状
    一、会员统计和分析
    二、乐社管理
    三、按年龄分段乐师韵曲现状
    四、乐师文化素质及艺术师承关系
第四部分 近五十年来鼓乐社的变迁
    一、杨荫浏《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中关于东村的调查简述
    二、东村鼓乐社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
    三、近五十年以来,东村鼓乐社的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8)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第一章 发展
    第一节 冷清、沉寂--明代前期的唱乐记录(1368~1505)
        一、 沉寂的明前期唱乐记录
        二、 冷清中的孕育
        三、 《明成化说唱词话》附《白兔记》
        四、 唱乐记录传到朝鲜
    第二节 发展、活跃--明代中后期的唱乐记录(1506~1644)
        一、 唱乐记录的发展
        二、 随戏曲发展而定型的近世工尺谱
        三、 活跃的唱乐记录领域
    第三节 繁荣、成熟--清代前中期的唱乐记录(1644~1820)
        一、 成果丰硕的唱乐作品集
        二、 多彩多姿的记录方法与工尺谱的盛行
        三、 西方音乐记谱法的传入
        四、 《律吕正义后编》中的唱乐记录
    第四节 交锋、融合--清代后期的唱乐记录(1820~1911)
        一、 传统的唱乐记录仍占主流
        二、 西方音乐传入后的唱乐记录新动向
        三、 刻录--唱乐记录的新形式
第二章 类型
    第一节 乐类
        一、 歌唱
        二、 弹唱
        三、 说唱
        四、 戏曲
        五、 歌舞
        六、 唱奏相合
        七、 歌舞合乐
        八、 弦管
        九、 宗教音乐
    第二节 文献
        一、 歌曲集
        二、 弹唱曲本
        三、 说唱曲本
        四、 戏曲唱本
        五、 宗教歌曲集
        六、 收有唱乐的书籍
第三章 形式
    第一节 书面笔录
        一、 中式
        二、 西式
        三、 中外合璧
    第二节 刻录
        一、 留声机的发明与改进
        二、 刻录的原理
        三、 “有声”的唱乐记录
第四章 比较
    第一节 明清唱乐记录与同时期欧洲唱乐记录的比较
        一、 唱乐记谱法类别的比较
        二、 记录特征的比较
        三、 对节奏记录的比较
        四、 记录载体的比较
    第二节 明清唱乐记录与同时期日本唱乐记录的比较
        一、 唱乐记谱法类别的比较
        二、 记录特征的比较
        三、 具体唱乐记录的比较
        四、 吸收西方音乐的比较
第五章 价值
    第一节 历史地位
        一、 继承
        二、 创新
        三、 与宋元的比较
    第二节 现实意义
        一、 对明清音乐记录类型的丰富
        二、 对明清音乐记录方法的丰富
    第三节 国际影响
        一、 对日本、朝鲜唱乐记录的影响
        二、 西方人着述中的明清唱乐记录
结束语
参考资料
附录
中文摘要
后记

四、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之比较──探西安鼓乐谱的源流(论文参考文献)

  • [1]音乐文论标题及序码应用之相关问题[J]. 陈荃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8(02)
  • [2]三十年来的中日音乐比较研究[J]. 刘富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3(03)
  • [3]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 赵玉卿. 上海音乐学院, 2010(07)
  • [4]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 王晓平. 南京艺术学院, 2010(01)
  • [5]日本雅乐的形成及对中国唐代燕乐的接纳与变迁[D]. 刘轲. 上海音乐学院, 2008(07)
  • [6]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 李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08(12)
  • [7]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D]. 张颖.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06)
  • [8]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 李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04(04)
  • [9]西安鼓乐谱与日本雅乐谱之比较──探西安鼓乐谱的源流[J]. 左继承. 中国音乐学, 2001(01)

标签:;  ;  

西安鼓谱与日本雅乐谱的比较——探寻西安鼓谱的渊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