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 李瑞珍, 周平, 刘浔阳, 黄飞舟[1]2004年在《微探头超声在食管静脉曲张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运用微探头超声观察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结构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对腔内外联合断流术的疗效、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对 2 3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在接受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前后应用微探头超声对食管下段静脉结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随访追踪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再出血率。结果 治疗后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 ,食管周围静脉丛曲张程度也明显减轻或消失。短期追踪随访静脉曲张的再发率和出血率分别为 5 .0 %和 0。结论 腔内外联合断流能有效闭塞食管下段壁内外的静脉 ,阻断门奇分流 ,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复发 ,而且操作简便 ,值得推广应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的变化在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刘波, 邓美海, 林楠, 许瑞云, 刘浔阳[2]2006年在《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对门奇静脉侧支循环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对门奇静脉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5月对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治疗43例的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病人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曲张程度也明显减轻或消失。短期追踪随访静脉曲张的再发率和出血率分别为2.5%和0。奇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有所变小,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血流量较前下降43%。结论腔内外联合断流能有效地闭塞食管下段壁内外的静脉,阻断门奇静脉分流,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复发,而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刘力[3]2003年在《微探头超声对腔内外联合断流前后食管下段静脉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运用微探头超声观察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结构治疗前后的变化,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预后进行评价。 方法 将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叁组:内镜套扎组(54例)、断流手术组(15例)、联合断流组(23例)。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奇静脉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进行前后对比研究。随访追踪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再出血率。 结果 治疗后套扎组粘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仍然存在;手术组粘膜下曲张静脉存在,程度较前减轻,食管周围静脉丛消失;联合断流组食管粘膜下和周围静脉均消失。后两组治疗后穿静脉的显示率也显着降低。叁组奇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有所变小,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血流量较前分别下降31%、32%和43%。短期追踪随访叁组静脉曲张的再发率和出血率分别为24.4%、100%、5.0%和11.1%、23.1%、0%。 结论 腔内外联合断流能有效的闭塞食管下段壁内外的静脉,阻断门奇分流,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复发,而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与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瑞珍, 刘力, 周平, 刘浔阳, 黄飞舟[4]2004年在《微探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前后门奇侧支循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运用微探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前后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结构的变化和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 ,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门奇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 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 3组 :内镜套扎组 (5 4例 )、断流手术组 (15例 )、联合断流组 (2 3例 )。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奇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后套扎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 ,食管周围静脉丛仍然存在 ;手术组黏膜下曲张静脉存在 ,程度较前减轻 ,食管周围静脉丛消失 ;联合断流组食管黏膜下和周围静脉丛均消失。后 2组治疗后穿静脉的显示率也显着降低。3组奇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有所变小 ,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 ,血流量较前分别下降了 31%、 32 %和 4 3%。结论 食管下段静脉与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腔内外联合断流能较单一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阻断门奇分流。
参考文献:
[1]. 微探头超声在食管静脉曲张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中的应用[J]. 刘力, 李瑞珍, 周平, 刘浔阳, 黄飞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2].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对门奇静脉侧支循环影响的研究[J]. 刘波, 邓美海, 林楠, 许瑞云, 刘浔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3]. 微探头超声对腔内外联合断流前后食管下段静脉变化的研究[D]. 刘力. 中南大学. 2003
[4]. 微探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前后门奇侧支循环的研究[J]. 李瑞珍, 刘力, 周平, 刘浔阳, 黄飞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