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论文-黄磊,李微微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论文-黄磊,李微微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寒地城市,生态,园林,景观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黄磊,李微微[1](2019)在《寒地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园林景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实践运用系统,生态一词在不同领域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生态园林景观更多出现在资源环境这个领域内,其次就是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多次提及,反而在生物科学领域应用研究较少,也未取得过多的理论成果。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在资源环境、建筑规划,中对于生态景观的相关研究是比较多的。而且应用性研究总结性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生态景观不单单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紧密联系应用领域的一门学科,且应用技术领域基本上的理论都已经经过了实践的验证,得到了大量的真实数据。这里面的生态园林景观研究,应用成果价值最高的就体现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其中关于海绵城市的研究更是代表性的研究理论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1期)

郭树勋[2](2019)在《建设公园化城市景观风貌和城乡生态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郭树勋)示范区日前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叁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将按照“东扩、南进、西控、北融、中改”的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公园化的城市景观风貌和城乡生态系统,为焦作在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发(本文来源于《焦作日报》期刊2019-08-05)

陶丹丹[3](2019)在《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化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化建设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概述,其次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规划关系,然后对城市生态系统同城市内涝关系进行了简析,最后提出了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化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部分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提高城市的美化效果,进而有效促进我国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郑结军,张红喜[4](2018)在《生态型城市开放空间绿地网络整合优化研究——以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品质的更高追求,单一的绿地空间已不足以满足生态型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在此背景下,绿色网络系统的构建成为今后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一种趋势。生态型城市绿地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生态基础,也是其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表现。本文以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为规划实践,在对其绿地现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山、城、海(港)"的生态理念,进行绿地网络整合优化,以体现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的生态格局。绿地网络的整合优化从实践的角度解决了宁波-舟山港核心区域内资源的破坏和景观的破碎化,从理论的角度延伸了传统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同时以自身的优势完善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更多功能。(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8-11-24)

汪璇[5](2018)在《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次科技革命之后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逐渐加快,城市用地迅速增加,人在与自然的相处进程中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资源减少等等。在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促进城乡建设合理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人为切割了自然生态环境等破坏性建设等行为,造成了生态学中生态廊道被破坏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逐步紧缩了本不富裕的生态空间,使绿地被作为建设用地失去了其生态功能。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保留生态景观、打造生态空间,成为了城市发展中迫切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确立为研究大方向,在对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相应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与方法。同时通过实例研究的方式,对广德县绿地系统进行基础资源调查和现状问题分析,利用“宏观—中观—微观”规划方法,提出相应的广德县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建设策略。全文共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包括对城市绿地系统和景观生态规划相关研究概念的界定以及绿地系统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第二章为引言,主要内容分别是对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阐述,以及对论文研究方法的确定和研究的技术路线表示。第叁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的研究。本章为全文的重点,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方向思路并对其结构与模式进行了总结,具体化的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的规划程序与规划内容,并提出了一套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较为系统的规划方法。宏观角度是从景观生态总体布局规划角度进行规划,有五种不同形式的布局方式。中观角度主要内容是绿地的分类规划,其中包括建立相关规划指标体系、公园绿地规划、生态廊道规划、生物多样性规划与湿地规划等内容。微观角度主要是进行树种规划、建立目标地带性群落体系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选择。第四章为广德县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本章是通过对实际项目的研究对第叁章的相关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进行认证,全面调查分析了广德县的实际现状,总结了广德县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问题,并通过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对广德县绿地系统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策略。(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钱霞[6](2018)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仙林大学城生态雨洪系统景观修补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螺旋式前进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洪涝灾害频发。针对此现象,“海绵城市”概念得以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主张让雨水进行自然地积存、渗透、净化,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洪涝灾情。本文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和生态雨洪系统修补的概念,叙述了“海绵城市”的创意理论支持,以及对“海绵城市”概念做出评价,提出“海绵城市”的雨洪调蓄系统还需要进行优化。其次,从源头消纳蓄存、过程减速净化、末端弹性适应叁个层面深入剖析“海绵城市”生态雨洪系统修补策略。研究“海绵城市”的典型案例与一般案例,探讨“海绵”空间要素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仙林大学城生态雨洪调蓄系统景观修补设计实践,得出通过景观的“海绵性”优化能够有效地控制区域雨水径流量和促进雨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形成仙林大学城的“海绵系统”,同时地下综合管廊可以辅助“海绵系统”完善仙林大学城的生态雨洪调蓄系统。(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8-05-10)

曾鹤帆[7](2018)在《基于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海湾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0年厦门被划为经济特区以来,其城市发展日益加快。但整体来看,其布局大多汇集在岛内,导致岛内外发展失衡。这不利于都市空间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厦门市委提出建设海湾型城市指令,旨在拓展城市空间,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使岛内外平衡发展。而今已开展近十五年,其建设成效有待评估。为评估其建设成效,本文以具有典型地缘优势的厦门五缘湾地区为例,利用解译后得到的2003、2006、2009、2017年四期土地分类数据,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合环境生态数据、经济建设情况和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分析其变化发生的原因。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厦门五缘湾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为海湾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资料。本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资料搜集和现场调研,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五缘湾环境质量、生态、社会经济及城市规划概况,可知片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概况总体良好;多数生态指数较往年提升;政府逐年加大对文化教育和景观规划的资金投入,为片区经济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片区建设规划良好,兼顾生态文化价值,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2)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显示五缘湾片区2003-201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显着;片区城市化明显,2003-2006年五缘湾外湾填海造地,水体主要转化为未利用地;2009-2017年大量未利用地转变为建筑用地,耕地完全消失;城市生态工程建设良好,2006-2009年湾内围垦养殖被清除,水体面积有所上升;基于景观改造的资金投入和项目的有效开展,绿地和公服用地面积大幅上升;五缘湾区域2006-2017年间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减少,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加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绿地和建设用地景观连通性增加,优势度增加。(3)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分析,可知2003-2017年五缘湾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回升趋势。2003-2006年受填海造地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大幅下降,从1049.01万元下降至748.69万元;2006-2009年受五缘湾综合整治行动影响,湾内围垦养殖区被清除,总价值从748.69万元回升至865.15万元;2009-2017年因景观整治资金投入,绿地和公服用地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提升,总价值升至946.39万元。同时,敏感性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alue Coefficient,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由以上研究成果,可知海湾型城市(厦门五缘湾)建设前期以填海造地为主,后期则以生态保护和城市整体建设为导向,通过整治行动和景观建设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其城市发展。早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下降,说明海湾型城市建设应注重水域系统和围填海活动的严格管理,不得随意减少河流海湾面积。后期生态系统价值的回升说明,现阶段通过有效政策扶持,积极建设文娱用地,推进景观改造等生态工程的海湾型城市建设方针值得继续推进。基于此,本研究建议,海湾型城市建设开发应与城市分区用地合理规划、生态保护策略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林文明[8](2018)在《基于生态景观视角下山地郊野型绿道绿廊系统生态修复探析——以叁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绿道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改善绿色空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叁明市区城市绿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阐述山地郊野型绿道绿化景观建设所遵循的原则,绿化苗木品种的选择,分析绿化施工应注意的重要事项,重点阐述了绿道沿线上、下边坡的具体绿化种植处理形式及对水景、休息点、文化元素的打造。旨在对山地郊野型绿道绿化景观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4期)

修黛茜[9](2018)在《沈抚新城海绵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系统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有土地下垫面类型被逐渐改变,城市不透水面积已经急剧增加,季节性内涝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灾难性问题,在此基础上,2012年我国正式引进“海绵城市”的理念。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大多集中在西南部,而北方城市仅占约17%,造成北方严寒地区对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实践较少。而北方严寒地区多受所处纬度和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降雨量较大易发生内涝,但是冬季降雨量较小且气温较低的特点,结合城市雨水现多以排为主的理念,使城市环境易遭受城市内涝、洪水等的侵害。本文以沈抚新城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颁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构建了基于海绵城市的沈抚新城自然生态景观系统规划研究的思路,以期对北方城市的相关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文章主体分为叁部分:首先,对沈抚新城基本概况及降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状绿地及水系的情况,分析了沈抚新城雨洪管理建设的条件;通过对预规划后沈抚新城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雨水资源化利用,分析沈抚新城雨洪管理建设的潜力;并利用SWMM模型软件对研究区预规划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径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为后文沈抚新城整体海绵城市景观规划作为依据。其次,基于对研究区现状的分析内容,从叁个层次对沈抚新城自然生态景观体系进行研究,包括对城市整体绿地水系优化进行研究,完善绿色基础设施,确定主要的生态廊道和湿地形成沈抚新城整体大排水系统;结合生态排水体系运用模型软件对城市雨水排放系统进行改进使其达到3年一遇降雨不积水的要求,形成小排水系统;对沈抚新城进行管控分区划分并选择不同管控分区适合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块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规模进行定量研究,形成低影响排水系统。最后利用SWMM模型软件对调整后方案进行模拟校验,验证其景观规划合理性。最后,在整体景观规划的基础上,对浑河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构思流程进行研究,并结合得到的沈抚新城低影响开发措施定量结果,从其中提取出沈抚新城重点地段浑河滨河景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选择与规模,在此基础上对滨河景观带进行具体景观规划设计,将雨洪管理技术设施与居民使用需求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美观、弹性的浑河滨河景观。(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8-03-01)

颜佳,郑峥,郑红霞[10](2017)在《人性场所与生态系统的连通与融合——以深圳凤凰城光明绿环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是城市形态多层次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发城市生物气候潜能和控制城市空间尺度的重要作用。城市生态景观沿自然廊道在空间上形成形态多样的开放空间,如何组合这些开放空间形成城市系统是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了几何形态上的相对合理,却失去了可持续化城市应有的分化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当前社会发展处于转型阶段,面对大量的城市问题,国家住建部指导颁布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城市双修)从试点实践经验逐渐变成了学术研究热点。"城市双修"反对"大拆大建",强调渐进式更新,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明确的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根据原有城市肌理进行中微观的城市设计,使尺度失调的城市开放空间重新获得人性化的场所感。进而,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对各区域的人性场所进行连通,最终形成完整的、具有场所感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4)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郭树勋)示范区日前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叁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将按照“东扩、南进、西控、北融、中改”的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公园化的城市景观风貌和城乡生态系统,为焦作在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黄磊,李微微.寒地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2].郭树勋.建设公园化城市景观风貌和城乡生态系统[N].焦作日报.2019

[3].陶丹丹.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化的关系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4].郑结军,张红喜.生态型城市开放空间绿地网络整合优化研究——以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8

[5].汪璇.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6].钱霞.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仙林大学城生态雨洪系统景观修补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

[7].曾鹤帆.基于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海湾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厦门大学.2018

[8].林文明.基于生态景观视角下山地郊野型绿道绿廊系统生态修复探析——以叁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为例[J].四川建材.2018

[9].修黛茜.沈抚新城海绵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系统规划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

[10].颜佳,郑峥,郑红霞.人性场所与生态系统的连通与融合——以深圳凤凰城光明绿环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2017

标签:;  ;  ;  ;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论文-黄磊,李微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