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魏国鸿[1](2021)在《中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文中指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让审美素质成为学生塑造情感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样,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感知语文知识的情感美与文字美。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创新语文教学活动,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定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与方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逐渐提升自我综合审美素质。
林艳萍[2](2021)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文中提出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也是温润心灵的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现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则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实施审美教育,首先应挖掘析出语文学科中本身的美。对语文教材里的审美内容资源进行静态考察与分析,充分挖掘析出教材中本身的审美素材是实施语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审美动态教学实践过程的前提准备和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笔者从文献梳理入手,分别从国内外两方面对前辈们关于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语文审美教育的相关概念、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其次,以统编小学语文1-6年级共12册教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梳理、统计了教材选文中蕴藏着的丰富审美教育内容。笔者从文体的视角深入挖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通过文本分析法将不同文体的选文分类从审美内容的存在形态、呈现形式等方面详细梳理,主要析出描述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等不同类型的审美教育内容。并总结分析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一是审美内容承载于文体类别多样的选文中各显审美特质——诗歌文体主要呈现出富有韵律节奏美的语言美、各种意象组成的意境美等,散文文体则凸显出优美生动的语言美、强烈的抒情美,小说文体以刻画各种人物形象美为主,童话、神话文体则以梦幻唯美、神奇幻化的想象手法刻画主人公的形象,记叙文则是通过描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凸显出社会生活的美感内容,说明文内蕴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真知美、精确简明的语言美等;二是教材中的审美内容编排顺序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三是教材审美教育的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凸显出立德树人的特点等。再次,通过对析出内容的系统分析找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内容本身存在的欠缺、不足之处,厘清析出与利用审美教育内容的问题所在。如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不易被感知;重点突出强调语文要素的达成,对审美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教材中蕴藏的审美教育因素分布零散又交融并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的局限、语文本体性教学潮流的回归导致审美等非本体性教学的淡化、审美教育内容类别本身的复杂、多元等。最后,通过对统编小学1-6年级12册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描述,结合其特点、存在的缺欠与原因等,从四个方面对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一是要关注审美主体,提升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包括提升教师的审美素质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二是语文审美教育应立足语文的学科特性,深深根植于语文的土壤之上实施审美教育,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加强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管理。三是要遵循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根据不同文体的审美特质提取教材审美教育因素,同时把握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的审美化,在此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美化人。四是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的语文审美教育实施保障机制。具体从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如何组织、计划、评价等方面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保障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资源得到充分析出与利用,实现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梅笛[3](2020)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审美素养的核心是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复杂的综合能力。在审美能力的构成中,审美感知力则是最为基础的审美能力,在整个审美能力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能推动其他审美能力的发展。然而,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力发展并不乐观,对美的漠视,对文学语言审美的迟钝,对文学形象审美的偏狭、对文学意蕴审美的肤浅等,皆体现出学生审美能力尤其是审美感知力的薄弱。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将以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为载体,聚焦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以当前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现状为出发点,结合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依据语文课标对美育的要求,以心理学、文艺美学、美育论、课标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审美心理的特征与语文教学实践,提出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原则及其具体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阐明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背景和意义,为开展下文提供现实依据;收集梳理大量期刊、学位论文和相关着作,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进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明晰研究的基本内容,阐述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此部分首先对核心词汇做清晰、准确的界定;其次,分析审美感知力的特征,形成初步认识;概述审美感知力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为之后的调查提供测量标准。最后阐述审美感知力对高中生发展的作用。第三部分,概述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从美育、文艺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深入挖掘本论题的理论基础,为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此部分从高中语文课标入手,确定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审美感知力的特征、理论基础确定培养审美感知力的原则。第五部分,此部分从审美感知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方面对目前高中生审美感知力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梳理与分析相关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问题:忽视积累,审美经验储备不足;强调实用目的,审美态度缺位;注重认知分析,审美情感缺失。第六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构建出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观察积累,夯实审美感知基础;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感知;细读品味,丰富审美感知;对比研读,拓宽审美感知;探究研讨,深化审美感知。
罗钰[4](2020)在《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源于英国的戏剧教学法逐步走进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我国一线教师在借鉴国内外戏剧教学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出本土化教学法,即课本剧教学法。课本剧以课本为素材,将课文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强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但笔者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课本剧在城市中小学应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农村学校。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以农村小学为研究方向,以课本剧为载体,进行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而探索提升课本剧教学效果的策略。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确定选题,简要阐述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相关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的戏剧教学法文献以及国内课本剧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课本剧的特点及农村的地域特征,确定研究思路、研究流程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阐明课本剧在农村小学的应用价值,这部分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阐明课本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意义,并结合农村小学的特殊性,阐述农村小学课本剧教学的实际需求。第三,阐述开展行动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该部分主要是展开基线调查,其中包括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对教师的访谈进行整理分析,了解该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基本情况。第四,开展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主要分两轮行动:第一轮行动主要包括对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进行假设性分析,制定与实施行动计划,分析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典型课例,对第一轮行动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二轮行动包括对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进行假设性分析,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分析第二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对第二轮行动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后,对被试进行后测调查,进而分析被试的喜爱度、参与度、自主度的前后变化情况。最后,对两轮行动研究进行反思以及提出优化建议,该部分首先总结课本剧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其中,所取得教学效果主要包括提高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然后简要阐述农村小学语文应用课本剧的四步骤,即解读课文、编写剧本、排演剧本、点评表演,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改进策略。
王艳蕾[5](2020)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困境与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素质教育置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也成为主要研究阵地之一。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严重的美育缺失等问题。这种问题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其介于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之间的城乡交叉结合的性质,其美育的特殊性也由此彰显。鉴于此,我们主要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当前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包含审美质素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期探索出适合当前城镇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的可行性路径。本文秉持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运用调查访谈、文本细读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困境与策略研究展开详细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本选题的价值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进行了整体性论述。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主要明确了美育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美育已经成为时代的一种“刚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也确立了美育的重要地位。其次,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所以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当前城镇小学美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其美育缺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城市小学、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三种不同学校的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美育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殊症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美育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审美表达的机械化、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美育活动的形式化等方面。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离不开城镇小学生源和师资的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在: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缺乏、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的陈旧老套、整体审美氛围不够、缺乏有效的美育实施策略等等。第三章,针对上述问题和困境,我们在这里提出了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展开的:首先,从教学设计出发,在教学设计中研究小学生的审美规律;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美。其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展现美,教师构建诗意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恰当的策略来达到美育的目的;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现代化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再次,通过课外延伸创造美,我们进一步利用文本空白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延伸,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来拓展学生的审美领域。结语部分,在总结前文所述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了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践策略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这些也正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林楚乔[6](2020)在《审美化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以S小学A班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美育亦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自2015年国务院提出全面加强与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起,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学校美育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国务院指出要将美育与各个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学校学科教学中,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蕴藏着诸多审美因素,值得教师挖掘。审美化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成果,旨在将学科中审美因素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和谐统一、科学性与审美性统一的学科教学美育渗透模式。与以往美育渗透相关理论相比,审美化教学理论并不狭隘地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它是以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形式美、艺术美为美育手段,集结“有意义教学”等现代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思想而诞生出来的,能够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双方均获得充分身心愉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是非艺术学科教师参与美育与教学,并借此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研究从微观入手,选取K市S小学四年级1班(以下简称A班)为个案,聚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以审美化教学理论界定的学生审美素质(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与新课标指出的学生应具有的语文能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维度,借助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对审美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成果:首先,本研究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化,试图最大限度分析出可能影响审美化教学的审美因素,发现教材中文学与非文学作品包含但不限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均可以以美育手段进行优化;教师的审美素养影响教师对教材审美因素的发掘以及对教学的审美化设计。其次,基于观察法与访谈法对A班语文审美化教学现状进行梳理,根据表象探析深层原因,总结出四大问题,分别为社会大众美育观念有待更新、学校缺乏对美育的重视、教师审美化教学知识技能有待加强、家长家庭教育投入不足。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结合审美化教学理论,从发挥学校独特作用、教师开展审美化教学、家长协同等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以期通过全面的审美化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与语文能力。同时,希望通过本研究为S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借鉴与思路,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王艳红[7](2020)在《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审美教育的地位在各个学科中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拟在充分挖掘乡村美育资源以及语文阅读教学美育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在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以及展现语文学科美的韵味。乡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阅读文本的语言、情感、形象、意境、色彩和插图中也具有多种美育资源,这些都为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在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师美育素养贫乏,阅读教学中对美育资源的利用不充分。针对当前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现状,本研究在挖掘乡村美育资源及阅读文本中美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首先,树立“以人为本”和“以美育人”的美育理念,为阅读教学渗透美育奠定基础。其次,充分联系乡村生活,挖掘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意蕴,具体可以引导学生从乡村生活的印象中感知阅读文本的意境美,从对乡村生活的感悟中领悟阅读文本的情感美,从乡村生活的实践中开启对阅读文本美的想象。再次,结合乡村特色,为阅读教学创造美育条件,具体可以通过将阅读文本与乡村文化相结合、朗读情感与乡村方言相结合、情境创设与乡村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郑巧[8](2019)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探索》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儿童审美教育日益关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能力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素质教育,其着重点在于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语言和思维能力,进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语文审美教育。本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人学思想的前提下,批判地接受和吸纳卢梭的自然审美理念,对当下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教材选篇、教师指导和学生接受三个方面说明了开展小学审美教育的可行性,接着提出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最后结合卢梭的自然审美理念具体提出了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审美教学阅读审美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步骤。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学生审美心理结合文本特点来进行语文的审美教育。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能针对儿童的特点切实有效地实施和推进审美教育,把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本文主要有三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卢梭的儿童自然审美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卢梭自然审美理念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契合之处,并着重探讨了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批判的前提下对卢梭自然审美理念进行有益结合的可能性。第二章着重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缺失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既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又是培养儿童完善人格的有效手段,这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审美性并重的目标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在目标之一。第三章先从教材选篇、教师指导和学生接受三个方面说明了开展小学审美教育的可行性,接着提出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第三节结合卢梭的自然审美理念具体提出了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审美教学阅读审美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步骤。第四节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例来具体说明如何根据学生审美心理结合文本特点来开展语文的审美教育。
黄夏丹[9](2019)在《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形成正确审美意识、健康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教材所选择的文言文都是具有史学与文学方面双重价值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思考人生,接受文学艺术审美的熏陶,有净化心灵、提高修养的作用。然而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重言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审美教学在文言文课堂上常常是被教师忽略的部分,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研究出一套可行的操作办法。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5册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以及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文言文选文为主要分析对象,对高中文言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所裨益。论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的实施策略。本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重点对教材本身美育资源进行挖掘,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教师方面,首先应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审美素质与美育能力,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要具有审美取向的教学目标,最后在课堂实施中要具有审美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断提高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艺术水平;学生应通过教师指导的朗诵、情景创设、展开想象等来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注重学习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用课堂剧演绎、诗歌作曲、古文改写、板书设计等实践活动进行文言文审美创造。第三部分: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的评价体系。本部分按照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多元性和全面性原则,提出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中提出实施评价的方法。
申锦华[10](2019)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1版语文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任务重大,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想品德为目标。2016年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一文,界定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层面的重要内容,其中审美素养是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认知、理解、感悟和创造的重要途径。小说这一文体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语文教学中它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语文教师若能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审美因素,并把审美教育的理论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本论文主要针对初中生审美心理特征和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审美教育理论和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以期为小说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审美教学提供借鉴方案。论文的具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来源以及背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分类综述。第二部分是第一章,论证了审美素养培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整理了语文课标中有关审美素养培养的表述,并指出了初中阶段审美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第二章,主要从教材中小说的概况以及小说审美价值的三个层面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审美价值。第四部分是第三章,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意识 |
(二)语文审美素质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 |
(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材不够明确 |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策略 |
(一)教师要注重提升自我审美素质 |
(二)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审美素材 |
(三)设定多元化的语文审美教学模式 |
(四)深入提炼语文篇章中的结构美 |
(2)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国家出台系列美育政策重视其重要作用 |
2.当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
3.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是应然走向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研究创新点 |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
2.审美教育 |
3.语文审美教育 |
4.审美教育内容 |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 |
1.形象性 |
2.情感性 |
3.愉悦性 |
(三)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 |
1.内在审美功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
2.外在工具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分析 |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整体文体概况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具体析出与描述 |
1.文学美的析出与描述 |
2.文章美的析出与描述 |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分析 |
1.文体丰富多样,不同文体凸显出不同的审美特质 |
2.顺序编排合理,契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 |
3.内容凸显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辨析 |
(一)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 |
1.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缺乏直接感知性 |
2.突出强调语文要素,审美教育目标相对模糊 |
3.审美教育内容分布杂糅零散,缺乏系统性 |
(二)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辨析 |
1.教材呈现方式的局限导致审美教育内容缺乏直接感知性 |
2.本体性教学思潮声起造成审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淡化 |
3.审美内容类别的复杂多元致使分布零散且交融并存 |
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建议 |
(一)关注审美主体,增强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 |
1.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感受能力 |
2.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动性 |
(二)立足语文学科特性,强化语文美育教学的目标管理 |
1.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语文美育教学方向 |
2.研习课程标准,明确语文美育课程目标 |
(三)遵循教材审美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教材美育资源 |
1.根据不同文体审美特质,提取教材美育因子 |
2.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审美化 |
3.瞄准立德树人主风向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 |
(四)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实施保障机制 |
1.拟定研究主题,开展理论学习 |
2.观摩名师课例,走向专业评课 |
3.深钻语文教材,实施协同备课 |
4.借助集体智慧,完善评价体系 |
五、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标准类 |
(五)其他类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关于审美能力的研究 |
1.3.2 关于审美感知力的研究 |
1.3.3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知力研究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2 审美感知力的理论概述 |
2.1 审美感知力的界定 |
2.1.1 感知与感知力 |
2.1.2 审美感知与审美感知力 |
2.2 审美感知力的特征 |
2.2.1 整体性 |
2.2.2 情感性 |
2.2.3 相对性 |
2.3 审美感知力的表现 |
2.3.1 敏锐度 |
2.3.2 丰富度 |
2.3.3 深刻度 |
2.4 审美感知力的影响因素 |
2.4.1 审美经验 |
2.4.2 审美态度 |
2.4.3 审美情感 |
2.5 审美感知力之于高中生发展的作用 |
3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3.1 美育理论 |
3.1.1 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 |
3.1.2 杜卫的审美教育理论 |
3.2 文艺美学理论 |
3.3 审美心理学理论 |
3.3.1 审美心理学依据 |
3.3.2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 |
4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要求与原则 |
4.1 高中语文课标要求 |
4.1.1 语文新课标的美育要求解读 |
4.1.2 语文新课标中培养审美感知力要求的解读 |
4.2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原则 |
4.2.1 体验原则 |
4.2.2 遵循感知规律原则 |
4.2.3 形象原则 |
4.2.4 个性化原则 |
5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
5.1 文学阅读教学中高中生审美感知力现状调查 |
5.1.1 调查情况 |
5.1.2 调查结果 |
5.2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5.2.1 忽视积累,审美经验储备不足 |
5.2.2 强调实用目的,审美态度缺位 |
5.2.3 注重认知分析,审美情感缺失 |
6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6.1 观察积累,夯实审美感知基础 |
6.1.1 体验生活,夯实感知基础 |
6.1.2 积累素材,增加感知基础 |
6.1.3 拓展知识,丰富感知基础 |
6.1.4 背诵名篇,强化感知基础 |
6.2 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感知 |
6.2.1 挖掘美的因素,唤起感知 |
6.2.2 创设美的情境,辅助感知 |
6.2.3 链接原初体验,引导感知 |
6.2.4 大胆联想想象,推动感知 |
6.3 细读品味,丰富审美感知 |
6.3.1 诵读生情,披情感知 |
6.3.2 品读体味,细读感知 |
6.4 对比研读,拓宽审美感知 |
6.4.1 适当补充,加深感知 |
6.4.2 回归原着,拓展感知 |
6.4.3 延伸拓展,对比感知 |
6.5 探究研讨,深化审美感知 |
6.5.1 专题研讨,整合感知 |
6.5.2 自主合作,反馈感知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4)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学科知识与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 |
三、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观特点 |
四、笔者的实习经历和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合作学习理论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课本剧 |
二、角色扮演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与参与人员 |
二、研究流程 |
三、资料收集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课本剧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一节 课本剧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 |
一、优化学生各项智能 |
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
三、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
第二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实际需求 |
一、农村教师方面 |
二、农村学生方面 |
三、农村学校方面 |
第二章 N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准备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篇目分析 |
一、篇目分布特点 |
二、篇目选材特点 |
第二节 被试前测反馈及分析 |
一、被试样本的基本情况 |
二、问卷实施 |
三、问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N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本剧的看法 |
一、L教师的看法 |
二、其他教师的看法 |
第三章 N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过程 |
第一节 《穷人》课本剧教学的行动计划及实施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目标 |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
四、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反馈 |
五、第一轮行动研究小结 |
第二节 《将相和》课本剧教学的行动计划及实施 |
一、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目标 |
二、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反馈 |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小结 |
第三节 两轮行动研究结果分析 |
一、被试前后测对比分析 |
二、被试后测效果分析 |
三、学生课后习题检测分析 |
第四章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反思及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反思 |
一、提高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效率 |
二、增强了农村学生的自主意识 |
三、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
第二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简化程序 |
一、解读课文 |
二、编写剧本 |
三、排演剧本 |
四、点评表演 |
第三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改进建议 |
一、更新教师观念合理安排课时 |
二、简化操作程序引导灵活应用 |
三、开展小组编演鼓励全员参与 |
四、注重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开发 |
五、挖掘课程特色打造学校社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L教师教学反思 |
附录四 课堂实录 |
附录五 课堂剪影 |
致谢 |
(5)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困境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美育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第一节 美育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
一、美育成为时代的一种必然要求 |
二、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内在统一 |
第二节 美育在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一、美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础性地位 |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审美质素 |
三、美育对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
第二章 当前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机械化:关于审美情感的调查现状 |
二、单一化:关于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三、形式化:关于美育活动的调查分析 |
第二节 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
一、家庭教育的功利性与学习兴趣的缺乏 |
二、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与教学观念老套 |
三、教师文化素养与审美感受力的不足 |
四、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的美育策略 |
第三章 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教学设计挖掘美 |
一、研究小学生的审美规律 |
二、教学内容提炼美 |
第二节 课堂教学展现美 |
一、构建诗意课堂 |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美育策略 |
三、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 |
第三节 课外延伸创造美 |
一、利用文本空白激发审美能力 |
二、通过阅读延伸,提高审美品质 |
三、开展主题活动拓展审美领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审美化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以S小学A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美育理论研究 |
1.近现代美育思想 |
2.当代美育思想 |
(二)美育实践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六、概念界定 |
(一)美育 |
(二)审美化教学 |
七、理论基础 |
(一)审美化教学理论 |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三)范例教学理论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化表现 |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化表现 |
(一)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化表现 |
(二)非文学作品的审美化表现 |
二、教学的审美化表现 |
(一)教师的审美素养 |
(二)教师与教材关系的审美化表现 |
(三)教学设计的审美化表现 |
1.教学目标设计 |
2.教学内容设计 |
3.教学过程设计(内容) |
4.教学过程设计(形式) |
5.教学评价设计 |
(四)教学过程的审美化表现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现状调查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一)识字系统分析 |
(二)阅读系统分析 |
(三)习作系统分析 |
(四)口语交际系统分析 |
二、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情况 |
1.知识点掌握较好 |
2.审美因素挖掘不充分 |
(二)教学设计的审美化现状 |
1.教学目标的设计 |
2.教学内容的设计 |
3.教学形式的设计 |
4.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三)教学过程的审美化现状 |
1.教学内容的处理 |
2.教学的组织形式 |
3.教学评价的应用 |
4.师生的课堂表现 |
(四)学生学习成果审美化现状 |
1.作业内容的布置 |
2.作业形式的采用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社会——美育观念有待更新 |
二、学校——缺乏对美育的重视 |
三、教师——审美化教学知识技能仍需加强 |
(一)审美教育目标功利化 |
(二)教学外在形式单一化 |
(三)教学过程缺乏情感性 |
(四)美育应用实践形式化 |
四、家长——家庭教育投入不足 |
第四章 对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审美化教学的建议 |
一、重视美育,发挥学校独特作用 |
(一)面向社会,加大美育宣传 |
(二)联动家庭,增强家校合作 |
(三)优化校园,创造审美环境 |
(四)聚焦教师,夯实美育基础 |
二、教师实践,开展审美化教学 |
(一)自觉提升自身审美素养 |
1.树立教师职业自信 |
2.拓宽自身学习领域 |
3.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
4.掌握审美化教学相关理论 |
(二)正视教学外在形式审美化 |
1.丰富教学方法 |
2.丰富教学手段 |
3.丰富教学表现形式 |
(三)注重对学生的审美化评价 |
(四)利用审美化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
1.锻炼学生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感受 |
2.培养审美欣赏能力,理解美的本质 |
3.创造审美表现机会,树立主体自信 |
4.激发审美创造能力,提升审美素质 |
(五)利用审美化教学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
1.提升识字能力 |
2.提升阅读能力 |
3.提升写作能力 |
4.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
(六)引起对作业审美化的重视 |
1.丰富作业类型 |
2.学生自拟作业 |
三、家长协同,支持审美化教学 |
(一)增强教育责任意识 |
(二)优化家庭教育质量 |
1.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三)积极与学校沟通 |
1.充分了解子女的成长动态 |
2.全力配合教师教学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阅读教学 |
二、审美教育 |
三、美育渗透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语文审美教育的研究 |
二、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
三、关于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研究 |
第五节 研究目标与思路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经验总结法 |
第一章 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美育的意义 |
第一节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
第二节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 |
一、让课堂充满美的体验感 |
二、让教学洋溢乡村特色美 |
第三节 展现语文学科的韵味 |
一、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
二、营造语文学科的美感 |
第二章 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资源 |
第一节 阅读文本中的美育资源 |
一、语言与情感中的美育资源 |
二、形象与意境中的美育资源 |
三、色彩和插图中的美育资源 |
第二节 乡村环境的美育资源 |
一、乡村自然环境能够为阅读教学提供学习资源 |
二、乡村生活环境能够让阅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
三、乡村人文环境能够让阅读教学充满人情趣味 |
第三章 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现状 |
第一节 审美教育不受重视 |
一、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可有可无 |
二、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
第二节 语文教师美育素养贫乏 |
一、语文教师缺乏美育知识 |
二、语文教师缺少审美情趣 |
三、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不高 |
第三节 阅读教学中美育资源利用不足 |
一、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解读不深 |
二、阅读教学中审美环境创设不足 |
三、阅读教学中审美情境营造不够 |
第四章 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
第一节 树立美育理念为阅读教学奠定美育基础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美育理念 |
二、树立“以美育人”的美育理念 |
第二节 联系乡村生活挖掘阅读教学的美育意蕴 |
一、感知美:从乡村生活中品味文本内容 |
二、鉴赏美:从生活感悟中领会文本情感 |
三、创造美:从生活实践中启发学生想象 |
第三节 结合乡村特色为阅读教学创造美育条件 |
一、阅读文本与乡村文化相结合 |
二、朗读情感与乡村方言相结合 |
三、情境创设与乡村自然环境相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写作缘由 |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
三、关于儿童审美教育的国内外理论资源和研究现状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儿童审美心理理论探析 |
第一节 自然审美理念:卢梭的儿童美育思想 |
一、卢梭儿童自然审美理念的基本内涵 |
二、卢梭儿童自然审美理念的核心思想 |
第二节 卢梭自然审美理念对儿童审美理论发展的影响 |
一、对国内外美育思想的影响 |
二、卢梭自然审美理念的局限 |
第三节 儿童审美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
一、语文教学应当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
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
第二节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缺失现象 |
一、过于重视教学分析,忽视儿童审美情趣 |
二、片面追求新的教学手段,忽视实际教学效果 |
第三节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审美缺失的原因探析 |
一、社会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
二、教师个人的审美素养还有待提升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探索 |
第一节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环节 |
一、教材美学要素对儿童审美心理的影响 |
二、教师指导过程中儿童审美心理的养成 |
三、学生接受过程中儿童审美心理的变化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
一、实施美育的前提是研究学生 |
二、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美育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探索实践 |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找准审美教育契机 |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审美教育的实施 |
第四节 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案例及分析 |
一、《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 |
二、《美丽的晋祠》美育分析 |
(一) 入情入境 |
(二) 美读感受语言美 |
(三) 想象体验画面美 |
(四) 通过延伸阅读,提高审美品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教材方面 |
一 选文篇幅过长 |
二 选文主题与现代生活缺少契合点 |
第二节 教师方面 |
一 教师自身审美素质有待提升 |
二 教学设计中审美教学目标不明确 |
三 教学过程中审美教学缺失 |
四 教师对教材的审美能力不足 |
五 教师对审美对象关注不全面 |
第三节 学生方面 |
一 审美鉴赏的不足 |
二 审美创造的不足 |
第四节 评价方面 |
一 评价主体构成模式化 |
二 评价内容单一 |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挖掘教材中文言文美的因素 |
一 高中文言文内容的美育因素 |
二 高中文言文形式的美育因素 |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策略实施 |
一 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审美素质与美育能力 |
二 教师教学设计要具有审美取向的教学目标 |
三 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化 |
四 培养学生文言文审美鉴赏能力 |
五 培养学生文言文审美创造力 |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的评价体系 |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的评价原则 |
一 发展性原则 |
二 多元性原则 |
三 全面性原则 |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评价实施 |
一 对教师的评价实施 |
二 对学生的评价实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一)审美教育理论与审美素养的培养 |
(二)中学生审美心理发展 |
(三)审美素养培养与中学语文小说教学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
第一节 审美教育与审美素养的培养 |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和功用 |
二、培养审美素养的意义 |
第二节 审美素养与语文课标要求 |
一、语文课标中有关审美素养培养的表述 |
二、初中阶段审美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概况与审美价值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概况 |
第二节 小说审美价值的三个层面 |
一、独特的叙事性 |
二、别样的结构与形式 |
三、人格、情感和艺术教育价值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学生审美素养培养过程 |
第一节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案例及分析 |
一、名师小说教学案例与分析 |
二、实习实践教学案例与分析 |
三、教学反思 |
第二节 小说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的路径 |
一、预习准备 |
二、情境创设 |
三、情感体验 |
四、鉴赏品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J]. 魏国鸿. 学周刊, 2021(24)
- [2]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D]. 林艳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D]. 梅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D]. 罗钰.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5]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困境与策略研究[D]. 王艳蕾.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审美化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以S小学A班为例[D]. 林楚乔. 喀什大学, 2020(07)
- [7]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研究[D]. 王艳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探索[D]. 郑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9]高中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研究[D]. 黄夏丹.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5)
- [10]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研究[D]. 申锦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