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句式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句式,动词,修辞格,复句,结构,相似性,内经。
句式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盛[1](2016)在《托福独立写作中的句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语言测试,托福考试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因此,能够写出正确、流畅的英语作文是考生在托福独立写作单项上取得高分的必备条件。在《托福考试官方指南》(The Official Guide to the TOEFL Test,下文简称OG)中,关于独立写作语言运用方面的要求是这样的:"Language use is the third criterion on which your essay will be judged.To get a top score,an essay must display‘consistent(本文来源于《新东方英语(大学版)》期刊2016年07期)
马艳丽[2](2016)在《高考语用题之句式的变化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选用句式的原则和方法1.话题内容保持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而不能彼此混杂。解题时语意,首先要结合语境,弄清楚所选句式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再推敲句式特点,先确保陈述对象在形式上与材料的一致。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高中版)》期刊2016年03期)
杨玲[3](2015)在《状态变化事件、句式和动词行为类型——领主属宾句的认知语义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领主属宾句式表达了一种状态变化事件,包含了两个变化事件。这一句式中的动词与"了"共同表达了状态变化的语义,但是不同行为类型的动词在进入该结构时受到的限制也不同。由于非宾格动词和少量形容词本身表达状态变化,因此能够不受限制地出现在这一结构中。非作格动词要进入这一句式一般需要在后一名词中增加数量成分,帮助动词表达完成性。对这一句式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事件类型、句式和动词行为类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5年05期)
刘永丹[4](2015)在《英语句式变化的语用依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最基本的句子模型和句式。这些最基本的句型和句式可以视为一个语言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句式,其主语、谓语等都出现在通常的位置上,表现最一般的句子语序。此时,句子的形式和意义是一致的。与此相对应的,变式句偏离了人们的认知常识,表现出句子形式和意义的偏离。英语句子在一定条件下会由常式句转变为变式句,这是在英语语言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语用原因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20期)
黄志启[5](2014)在《琼剧唱腔句式的变化手法与句式创腔》一文中研究指出唱腔基本句式运用一定的变化手法而形成变化的结果,便是唱腔变化句式。它的变化手法多样而复杂,在一定的句式中,各种手法既可单一地出现,也可综合地出现。而综合出现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因为在综合形式中,手法的数目不同,名目不同,主导者不同,排列次序不同等都能引起具体结果上复杂的差异。板腔体唱腔是以上下句段式结构为基础的,若干个上下句反复的段式结构形成了板式。句式则是唱腔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创腔过程中,依据戏剧内容表现人物情绪的(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4年05期)
陈燕青[6](2013)在《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句句式变化是跨语言存在的现象。日语的复句句式变化在许多形式和层面上可见。日语复句句式分为连体复句句式和连用复句句式两大类,因此日语复句旬式变化可分为连体复句句式内部的变化,连用复句句式内部的变化,连体到连用的复句句式变化。关于连体复句句式内部的变化和连用复句句式内部的变化,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较为深入。然而,关于连体到连用的复句句式变化的研究目前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作为连体到连用复句句式变化系统研究的重要个案,针对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关于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研究,以往研究主要是在个别的描写中提及,这些研究注意到了此类复句句式变化内部的关联性,以及名词的语义或格助词的功能变化对复句句式变化的影响,但在以下方面尚存不足:(i)对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过程中的语义、句法方面的连续性,缺乏整体把握、(ii)对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原因没有深入讨论、(iii)对引起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机制,缺乏一般性规则进行探讨。对此,本研究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句法结构要素和句法结构整体的句法观,从语法化这一动态视点,对日语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进行综合地、系统地把握。本研究共八章,分为序章、先行研究和残留的课题(第二章)、正文部分(第叁章~第七章)和终章。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上述叁点不足,本研究设定以下叁大课题:课题一是对格成分为中心复句句式变化进行整体把握(第叁章)、课题二是深入分析引起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原因(第四章-第六章)、课题叁是提取关于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机制(第七章)。课题一针对上述指出的第(i)个问题,对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进行整体把握。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把日语复句句式分为以格成分为中心的连体复句句式和以接续形式为中心的连用复句句式两大类,其次根据连体复句句式中格成分的名词部分是实质名词还是形式名词,分为“真性连体小句句式”和“疑似连体小句句式”,另外根据从句对主句是修饰关系还是接续关系,把连用复句句式分为“修饰小句句式”和“接续小句句式”。在明确真性连体小句句式和疑似连体小句句式、修饰小句句式和接续小句句式的区分标准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视点考察复句句式变化过程中语义、句法方面的连续性,从而勾勒出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整体轮廓。即,格成分为中心复句句式变化是沿着“真性连体小句句式→疑似连体小句句式→修饰小句句式→接续小句句式”这一连续性的过程变化和发展的。课题二针对上述指出的第(ii)个问题,对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原因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以往研究主要将引起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名词的语义或格助词的功能变化,本研究从格成分的语法化、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认知方式叁个方面分别考察,认为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不是由某个单独的因素引起的,而是由这叁个因素通过复杂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部分分别探讨这叁个因素对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影响,主要考察内容和结果如下:(1)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是由格成分为中心的连体复句句式向以接续形式为中心的连用复句句式变化的过程,因此中心形式的格成分向接续形式的变化——即格成分的语法化——起到很大作用。为了探讨格成分的语法化引起复句句式变化的具体机制,本研究以トコロ系列格成分为对象,探索格成分的语法化与复句句式变化的关系,考察主要分为内部关联和外部关联两部分。在内部关联中,着眼于同一个形式的格成分内部的语义·句法联系,明确引起其语法化的具体机制。在外部关联中,着眼于不同句法位置上的格成分之间的联系,探讨这些格成分语法化程度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格成分语法化的序列”。(2)考察变化的源头——即,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对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影响。日语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根据被修饰名词的位置,分为核心外在句式和核心内嵌句式。本研究对トコロ型核心内嵌句式和ノ型核心内嵌句式这两类核心内嵌句式为对象,对其成立条件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指出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会对连用复句句式的句法表现产生影响。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对复句句式变化的影响有“潜在功能的前景化”和“分布状况的投射”,这两个影响的作用方式是:分布状况的投射这一决定性功能先起作用,其次潜在功能的前景化这一调节性功能起作用。(3)格成分的语法化和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都是从语法角度来考察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要对格成分为中心复句句式变化进行全面的把握,还需要对这种语法变化的背后语言主体的认知机制是如何起作用进行探讨。本研究在トコロ系列格成分的语法考察的基础上,从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来考察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中语法因素和认知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格成分为中心的复旬句式变化的认知图式。课题叁针对上述指出的第(iii)个问题。为了明确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一般性规则,将考察范围扩大至ノ系列、モノ系列、コト系列等其他格成分的考察,理清格成分的语法化、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认知方式叁个因素之间的有机关联。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是由中心形式格成分的语法化、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认知方式这叁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叁个因素的作用机制是:格成分的语法化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的影响发挥作用,然后在格成分的语法化和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这两个语法因素的基础之上认知方式发挥作用。本研究积极导入语法化这一最新的理论成果,动态地把握复句句式变化过程中的语义·句法关联,对日语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进行全面、综合地考察,解决和弥补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点和不足。主要创新之处如下:(1)指出格成分为中心的复旬句式变化过程的连续性,提出“格成分语法化的序列”。(2)指出连体复句的句式类型会对连用复句句式阶段的语法表现产生的两个影响——“潜在功能的前景化”和“分布状况的投射”——以及这两个影响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3)理清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中语法和认知因素的相互作用,明确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认知图示。(4)在对具体的案例考察的基础上对一般性的事例进行验证,全面把握引起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叁个因素的有机关联,从而弥补了先行研究缺乏宏观、一般性把握的不足。本研究将格成分为中心的复句句式变化作为复句句式变化研究中的重要—环进行系统探讨,本研究成果对完善和发展日语连体向连用的复句句式变化研究,并推进一般语言学中该类复句句式变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日语连体向连用的复句句式变化除了格成分这一主要形式以外,还有其他构成形式。今后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其他形式进行考察,进一步明确日语连体向连用的复句句式变化的全貌,同时结合连体复句句式内部的变化,连用复句句式内部的变化,从而构建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的体系。(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04-15)
[7](2012)在《六、句式变化的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范文举例】(一)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期刊2012年04期)
陈海军[8](2011)在《浅谈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英句式变化的解释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型范畴理论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范畴观的优点,它所体现的原型效应为基本层次范畴和多义范畴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用其分析汉英句式变化的现象,将这些变化置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进行认知解读。(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1年16期)
杜福荣,张斌,王治梅[9](2010)在《《内经》常见句式变化修辞格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被看作是中医界的“圣经”。其语言深奥难懂,辞格古老丰富,需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方可对其正确理解,其中从修辞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从1925年到2005年,《素问》正式出版过11个英译本[2],成为中(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瀚海[10](2010)在《作文句式有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文的句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句式要灵活多样,要根据作文的主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好的作文,总是能够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能使语句优美厚实,语段和谐流畅,整篇文采飞扬。(本文来源于《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期刊2010年Z2期)
句式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选用句式的原则和方法1.话题内容保持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而不能彼此混杂。解题时语意,首先要结合语境,弄清楚所选句式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再推敲句式特点,先确保陈述对象在形式上与材料的一致。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式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盛.托福独立写作中的句式变化[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6
[2].马艳丽.高考语用题之句式的变化及运用[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6
[3].杨玲.状态变化事件、句式和动词行为类型——领主属宾句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外语教学.2015
[4].刘永丹.英语句式变化的语用依据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
[5].黄志启.琼剧唱腔句式的变化手法与句式创腔[J].音乐大观.2014
[6].陈燕青.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
[7]..六、句式变化的训练[J].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2012
[8].陈海军.浅谈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英句式变化的解释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
[9].杜福荣,张斌,王治梅.《内经》常见句式变化修辞格英译[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
[10].瀚海.作文句式有变化[J].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