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交联论文_彭海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交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凝胶,颗粒,悬浮液,孔道,特征,分子,深部。

预交联论文文献综述

彭海东[1](2019)在《吴起油田预交联调剖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渗透油藏天然裂缝发育,超前注水及不合理的强采强注,形成了注入水的优势通道,致使油田提前出现高含水的问题,本文在吴起油田应用了弱凝胶预交联调剖体系,含水下降了10%,起到了增油降水的效果,改善了纵向波及系数,对其它油区注水后期出现水淹及窜流问题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赵昱超,唐洪明,庞榆,王锦林,徐浩[2](2019)在《预交联凝胶颗粒微观渗流特征及与孔喉匹配关系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微观可视化渗流模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预交联凝胶颗粒(PPG)的运移与封堵方式、与孔喉的匹配关系以及调驱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运移与封堵的方式为:1)顺利通过;2)形变通过;3)形变封堵;4)颗粒间粘结封堵;5)完全封堵;认为颗粒平均直径(D)与孔喉直径(R)的比值范围在0. 8~1. 1时二者匹配较好,可以达到逐级封堵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8期)

陈哲,徐鹏[3](2018)在《弱凝胶/预交联颗粒复合调驱室内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中选取弱凝胶体系(聚合物HPAM浓度2 000mg/L+交联剂有机铬浓度0.2%)与预交联颗粒为复合调驱体系。通过室内评价:(1)复合调驱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为20,比单一弱凝胶调驱体系数高10左右;(2)复合调驱体系对填砂管的剖面改善率高达97.0%,比单一弱凝胶调驱体系提高7.0%左右;(3)先注入预交联颗粒的注入方式更有利于复合调驱体系提高油藏采收率。室内调驱性能评价表明,该复合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强度性能,改善液流方向能力更强,更适合具有大孔道或者裂缝的油藏。(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8年05期)

刘义刚,丁名臣,韩玉贵,王业飞,邹剑[4](2018)在《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在油藏中的运移与调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调剖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能力是影响其深部调剖性能的关键。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是一种在PPG基础上发展的带有支化链的新型调剖剂,支化结构的引入能够增强其膨胀性能,提高颗粒弹性变形能力,使其通过弹性形变通过孔喉,运移至油藏深部调剖。针对该型调剖剂,设计了孔隙介质中的运移与调剖实验,重点考察了其微观运移与封堵特征、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深部运移能力和调剖效果。结果表明,B-PPG膨胀能力较部分PPG强(体积/粒径膨胀倍数为47.3/3.6)。粒径大于喉道直径的B-PPG能够通过弹性形变通过孔喉,同时以单颗粒或多颗粒堆积的方式对孔喉形成暂时性和反复性的封堵。在匹配渗透率条件下(1.6~3.2 D),B-PPG能够运移至模型深部,实现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体积,为实现非均质油藏深部调剖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选择。(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8年03期)

陶倩,吴洁,张海江[5](2017)在《预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复合微球及其缓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SA)/凹土(ATP)复合微球(PCM)以克服常规制备方法导致微球交联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改善微球的缓释性能。将ATP先与Ca~(2+)进行部分离子交换制备Ca~(2+)-ATP,然后在与SA复合过程中同时进行预交联形成交联密度有所提高的微球内核,再采用滴注法制备该复合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子照片对微球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Ca~(2+)浓度对PCM力学强度、溶胀率、载药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M在1h的累计释放率由预交联前的68%降为50%,显着改善了微球的"突释"。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微球的释药可用Ritger-Peppas方程很好地拟合,释药速率受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双重控制。(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8期)

张恒,苑世领[6](2017)在《预交联凝胶颗粒在纳米孔道中的运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大量残余油难以被采出。为提高采油效率,近年来提出的预交联凝胶颗粒(preformedparticlegles,PPG)调剖堵水技术被成功应用于现场。预交联凝胶颗粒由部分水解的聚丙酰胺交联而成,其注入井下后发生吸水溶胀,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数十倍甚至几百倍,能对窜流孔道实现有效封堵,提高水驱的波及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原油驱替效率。研究PPG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机制以及运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平衡态和非平衡态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了PPG在溶液中的溶胀行为[1]、PPG通过纳米孔道的机制[2,3]、以及纳米孔道的化学结构和组成对PPG运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G的溶胀主要与其亲水基团的水化能力有关;PPG通过狭窄纳米孔道的能力主要与其骨架的柔性和脱水能力有关,且纳米孔道表面极化出的水化层对其运移也起到润滑作用;纳米孔道表面的化学组成与结构通过影响表面水化层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影响PPG的输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四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期刊2017-07-24)

于萌,铁磊磊,张博,李翔,刘文辉[7](2017)在《预交联凝胶调驱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预交联凝胶调驱剂的实验室合成研究和矿场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PPG性能改良(包括耐温耐盐性能、柔性弹性及小尺度智能材料及缓膨性能改良)及预交联凝胶调驱剂在高盐高温油藏、低温低盐砂岩厚油层、聚驱应用及复合使用弱凝胶封堵高渗区域和大裂缝中的应用。并对预交联凝胶调驱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48篇。(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7年07期)

马莹[8](2017)在《预交联凝胶颗粒堵水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可以被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也可以用来合成橡胶、洗涤剂、炸药、燃料等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质开采。近年来,经过传统开采技术开采之后,油井含水量高,并且油层中剩余油的分布较为分散,多集中在水驱未能有效波及的岩石空隙。因此选择经济高效的堵水调剖剂及耐高温耐盐的驱油剂,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石油的采收率。预交联凝胶颗粒和醇醚类表面活性剂因其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堵水调剖效果显着从而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并在探讨相关的作用机理方面进行努力研究,以期望寻找效果更加突出的化合物应用到实际采油过程中。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计算机水平的迅猛发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堵水调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合理的机理,对实验合成及开发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预交联凝胶颗粒(Preformed particle gel,PPG))在水溶液中的溶胀、孔道中的运移行为及表面活性剂驱油过程耐盐机理进行了 一系列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预交联的凝胶颗粒在水溶液中发生溶胀、在水驱压力下岩石中的运移过程、不同孔径纳米孔道中和不同表面结构的纳米孔道内表面中的运移过程及醇醚类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羧酸盐不同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体系中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来探讨合理的作用机制,为实验合成及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归纳如下:(1)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研究了 PPG在遇水溶胀的过程,解释了亲水基团上中心原子水化能力不同的原因。通过不同的模拟分析,我们发现PPG溶胀主要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其侧链的亲水基团的水化作用引起的,亲水基团的中心原子带负电荷,其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在其周围极化形成一层排列规整、有序而且紧密的水化层,并牢牢的将水分子束缚在其中。我们通过对比预交联凝胶颗粒在水溶液中溶胀前后的的回旋半径、体积和溶剂可及表面积诠释了溶胀过程。然后通过对比了 PPG两种亲水基团的叁个中心原子周围水分子的弛豫时间,发现水化能力O(COO-)>O(CONH2)>N(CONH2),并从体系的水化层结构和氢键方面解释了-COO-上氧原子水化能力更强的原因。从空间分布函数、径向分布函数和偶极分布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位于-COO-周围的水分子排列更加规整有序并且紧密,而且周围形成了更多的寿命也相对较长的氢键。因此我们认为水化层内的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网格结构对水化层的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研究,对实际应用中设计合成新型的凝胶颗粒或者改进现有凝胶颗粒提供了理论基础。(2)在探讨了预交联凝胶颗粒在水溶液中的溶胀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预交联凝胶颗粒在水驱压力下的地下岩石孔隙中的运移过程。通过分析其均方根位移、溶剂可及表面积随模拟时间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聚集体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溶胀。并发现在纳米孔道内表面形成了高度有序且结合紧密的厚度约为O.4nm的水化层。通过对体系的氢键分析发现,水分子与纳米孔内表面的Si-OH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被束缚在纳米孔内表面附近,并形成稳定的网格结构。通过计算体系中亲水基团和水分子之间的的PMF发现,H2O分子与Si-OH之间易结合难解离。从而验证了水化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聚集体在孔道中的运移过程的模拟,发现运移过程中水驱外力需要克服PPG周围水化层内的氢键网格及PPG与纳米孔道内表面的相互作用带来的阻力,而纳米孔道内表面Si-OH与水分子间形成的水化层结构减少了预交联凝胶颗粒与纳米孔道内表面的相互作用,类似于润滑剂,从而减少了在运移过程中其需要克服的阻力。我们的模拟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预交联凝颗粒孔道中运移的机理,为实验数据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实验上及叁次采油堵水调剖材料选择及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3)采用分子模拟中的拉伸动力学方法,模拟了 PPG聚集体由大孔径纳米孔道中运移到小孔径纳米孔道中的过程。通过对运移过程中PPG聚集体在孔道轴向上回旋半径、均方根位移以及PPG聚集体亲水基团周围水化层内水分子数目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在运移过程中PPG聚集体通过脱水、变形从大孔径纳米孔道运移到小孔径纳米孔道中;通过分析PPG聚集体构象能的变化及亲水基团与水化层内水分子的均力势进一步探讨了其变形脱水机制。当PPG聚集体从大孔径纳米孔道中被拉伸进入到小孔径纳米孔道中时,构象能升高,其亲水基团与水分子解离。外力拉伸PPG进入小孔径纳米孔道是需要克服亲水基团与水分子解离所需要跨越的能垒。通过我们模拟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了 PPG聚集体在纳米孔道运移的机制,为石油开采过程用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堵水调剖机制从而提高原油开采率提供理论基础。(4)我们对PPG在不同羟基化的二氧化硅纳米孔内运移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孔内表面100%、75%和50%羟基化叁种不同的体系的模拟发现羟基化程度的增加,减小了 PPG运移过程所需要施加的外力。而通过对能量的分析,我们知道纳米孔内表面附近的束缚水在PPG的运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我们推测纳米孔内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通过形成不同性质的水化层从而对PPG的运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纳米孔内表面亲水性的增强,对应的水化层更加紧密,且与孔内表面更接近。通过计算界面水分子弛豫时间、扩散系数和氢键寿命对体系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纳米孔内表面羟基化程度越高,则水分子弛豫时间越长,但是扩散系数和氢键寿命却相反。通过本论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羟基化程度的,也就是亲水性不同的纳米孔内表面会形成不同结构的水化层结构;纳米孔的表面性质通过对其周围水化层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PPG在纳米孔道中的运移行为。(5)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探讨醇醚类表面活性剂与烷基类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我们发现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形成桥联结构,降低胶束极性头之间的静电作用,从而胶束的结合更为紧致。通过分析SDC和AEC的极性头与水的径向分布函数及极性头与Na+、Ca2+之间的均力势发现AEC耐盐性能要更高,我们从分子尺度上解释了驱油性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机理,为实际应用中合成更加高效的驱油类表面活性剂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6)

周康[9](2017)在《预交联凝胶驱渗流机制及注采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交联凝胶驱是高含水油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兴深部调驱技术之一。然而,预交联凝胶颗粒悬浮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十分复杂,不仅具备刚性颗粒悬浮液的基本渗流特征,同时还具有变形及恢复等特性,目前综合考虑这些特性的微观渗流机制在国内外尚未建立,是严重制约预交联凝胶驱矿场应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此外,立足微观渗流机制,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注采方案是实施预交联凝胶驱需要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因此,开展预交联凝胶驱渗流机制及注采优化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固体颗粒悬浮液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业生产、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因此本次研究也是渗流力学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首先通过刚性颗粒悬浮液的微观渗流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多孔介质中颗粒悬浮液的微观流动模拟研究,揭示了颗粒滞留及渗透率损害规律;其次,创建了颗粒变形的处理技术,提出了弹性颗粒悬浮液的微观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流固边界内外性质差异较大的弹性固体颗粒悬浮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数值模拟难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预交联凝胶颗粒悬浮液的微观渗流机制研究,首次通过微观渗流模拟手段建立了预交联凝胶颗粒变形通过狭窄喉道的临界压力梯度表征模型;然后,建立了基于微观渗流机制的预交联凝胶驱宏观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由颗粒粒径和孔隙直径匹配关系决定颗粒堵塞或变形过程的动力学模拟,并开展了预交联凝胶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最后,根据预交联凝胶驱注采优化参数多、取值范围广、模拟计算量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均匀设计引导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基于有限差分梯度修正的同时扰动随机逼近算法,改善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并采用两种算法进行了注采优化实例应用研究。多孔介质中颗粒悬浮液的微观流动模拟研究表明,颗粒尺寸越大则越容易滞留在近注入端并造成较大的渗透率损害;注入速度综合影响颗粒的滞留量和分布位置,渗透率损害程度由二者综合决定;颗粒体积分数和注入量越大,颗粒滞留量越大,渗透率损害越大;不同直径的颗粒对非均质多孔介质会造成选择性侵害。预交联凝胶颗粒悬浮液的微观渗流机制研究表明,颗粒变形通过狭窄喉道的临界压力梯度与颗粒喉道直径比呈指数关系,与颗粒弹性模量呈线性关系;弹性颗粒在双管模型中运移时,会引起粗管和细管分流量的交替上升和下降,且颗粒调节能力随弹性模量和颗粒管道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强,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预交联凝胶驱“液流转向”现象的作用机理;弹性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时,由于堵塞、变形等渗流机制造成注入水流动阻力增大并持续波动,随着颗粒孔隙直径比、弹性模量、注入浓度的增大,注入水流动阻力持续增大且波动性增强,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预交联凝胶驱“流动增阻”现象的作用机理。预交联凝胶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凝胶颗粒悬浮液注入量和注入浓度越大,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但增加幅度逐渐变小;注入速度、颗粒直径、弹性模量影响颗粒变形通过狭窄喉道并向地层深部运移的能力,取值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提高采收率效果的下降。预交联凝胶驱注采优化实例应用研究表明,基于均匀设计引导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基于有限差分梯度修正的同时扰动随机逼近算法均能高效收敛到最优开发方案,两者优化得到的累积增量净现值相比基础方案分别提高122.2%和111.1%,提高采收率值分别提高2.1%和1.9%。(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潘峰[10](2017)在《适用于弱碱叁元非均相驱的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研制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陆相化学驱油田。随着化学驱的推广应用,聚合物驱在部分区块已经结束,提高聚驱后油田的采收率已经迫在眉睫。由于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在水驱和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储层内形成了高渗透率的优势渗流通道,后续的驱替液容易沿着该通道进入采出井,形成低效、无效的循环。提高聚驱后油层的采收率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驱替液对中、低渗透率层位的波及效率,本文所研制的预交联凝胶颗粒正是起到调剖堵水的作用,提高中低渗透率层位的动用程度;二是提高剩余油的驱替效率,主要依靠叁元复合驱体系来实现。论文结合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技术和叁元复合驱体系,形成了非均相的弱碱叁元复合驱体系,依靠组分的协同效应,来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层的采收率。主要做了如下方面的工作:(1)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合成及配方优化采用有机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ethylene Bis(Acrylamide),MBA),经过加碱共水解溶液聚合的方式,得到了预交联凝胶产品(Pre-formed Particle Gel,PPG)。考察了合成参数,包括丙烯酰胺(Acrylamide,AM)质量分数、水解度、交联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得到相关的规律曲线。确定AM质量分数为25%;通过缩减其它叁个参数的范围,在PPG弹性适宜的前提下,依靠正交实验方案,优选出3套合成参数,产品用于进一步的性能评价和配方定型。(2)预交联凝胶颗粒的性能评价通过流动实验考察了优选配方的产品在人造岩芯中的渗流情况。结果表明样品3能有效封堵高渗透岩芯,在提高注入压力的同时,后继水驱的压力维持在较高的数值范围内波动。表明该PPG产品能向岩芯深部运移,揭示了其“堵塞—破碎—运移”的移动过程。考察了非均相体系的界面性能,在较宽的石油磺酸盐和Na2CO3浓度范围内,PPG叁元非均相体系均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且体系的界面张力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超低水平,稳定性良好。在PPG叁元非均相体系的叁并联岩芯驱替实验中,低渗透岩芯的动用程度和分流率显着上升,PPG叁元非均相体系能有效提高聚驱后油层的采收率18.66%。(3)预交联凝胶颗粒工业化放大研究对合成的PPG产品,进行了工业化放大生产研究。室内5-10公斤级样品的溶胀数据表明产品配方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工业化200公斤级试生产和1000公斤级放大生产的产品,通过合理的参数调控,其性能达到了室内样品的标准。论文完成了自主研制的PPG产品从室内合成、评价到工业化放大生产的全过程。目前,聚驱后PPG叁元非均相驱的矿场实验正在开展,PPG产品将现场应用于聚驱后的油层,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田的采收率有着重大的意义,为高含水油田中后期开发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预交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微观可视化渗流模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预交联凝胶颗粒(PPG)的运移与封堵方式、与孔喉的匹配关系以及调驱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运移与封堵的方式为:1)顺利通过;2)形变通过;3)形变封堵;4)颗粒间粘结封堵;5)完全封堵;认为颗粒平均直径(D)与孔喉直径(R)的比值范围在0. 8~1. 1时二者匹配较好,可以达到逐级封堵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交联论文参考文献

[1].彭海东.吴起油田预交联调剖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J].石化技术.2019

[2].赵昱超,唐洪明,庞榆,王锦林,徐浩.预交联凝胶颗粒微观渗流特征及与孔喉匹配关系实验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3].陈哲,徐鹏.弱凝胶/预交联颗粒复合调驱室内评价[J].非常规油气.2018

[4].刘义刚,丁名臣,韩玉贵,王业飞,邹剑.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在油藏中的运移与调剖特性[J].石油钻采工艺.2018

[5].陶倩,吴洁,张海江.预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复合微球及其缓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6].张恒,苑世领.预交联凝胶颗粒在纳米孔道中的运移机制[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四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2017

[7].于萌,铁磊磊,张博,李翔,刘文辉.预交联凝胶调驱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J].合成化学.2017

[8].马莹.预交联凝胶颗粒堵水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东大学.2017

[9].周康.预交联凝胶驱渗流机制及注采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10].潘峰.适用于弱碱叁元非均相驱的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干压成型法制备BN/Si3N4复合陶瓷材料...自由基体系UV固化成膜原理图信号自表达特性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阵列...高温高盐条件下老化3个月后均聚物与~...高温高盐条件下老化3个月后预交联3聚合物驱和聚驱后预交联体系驱剩...

标签:;  ;  ;  ;  ;  ;  ;  

预交联论文_彭海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