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芳西昌市月华乡光华小学615000
摘要学习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活动,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手段,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改指出,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鼓舞。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活动,且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全方位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往往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只要能够认识词语、顺畅阅读文本就可以,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原来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运用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醉、精神得到鼓舞、思维得到开拓。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从而构建新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中,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新课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丰富专业知识,善于运用教学技巧
教师要促使自己完成终身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语文阅读教学最能够体现教师专业知识,假如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这些技巧,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必须要掌握多种教学方式,且能够灵活运用,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3.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就犹如刚刚发芽的小草,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浇灌其茁壮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后进生来讲,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的讲解,耐心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灌输到文字上,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做好阅读的准备工作,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之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在阅读开始前,教师要讲述文本创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之就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与本文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引入到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成功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2.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且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时省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3.设置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提问也是有技巧的,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懈地努力探究,从而运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选用的提问方式不恰当,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课堂的质量。例如,对于后进生来讲,我们可以按照由简到繁、由难到易的原则进行提问,首先可以先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甚至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且要给予学生鼓励,因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回答的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提问运用得当,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有效的完成教育的目标。
4.创设情景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组织一些情境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另外,注重课件制作的趣味性也是使学生深入情境,引起思想共鸣的好方式。通过有吸引力课件的播放,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能够激发起阅读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三、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1.帮助学生树立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唤醒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处于开发阶段,所以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往往都比较看重教师给予自己的评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唤醒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往往会给学生幼小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从而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厌学或者是恐惧的心理,这样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多鼓励,多肯定,少批评。
2.注重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讲授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因为阅读的方式方法远远比阅读知识来的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使其摆脱过分依赖心理,从而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形成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朝夕可以做到,需要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完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颜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张风华.巧用多媒体丰富语文课[J].职业技术.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