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肠黏膜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肠,黏膜,息肉,肿瘤,内分泌,疗效,不完整。
直肠黏膜下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赵刚,王莹莹,初一[1](2019)在《瘘管切除联合橡皮生肌膏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联合橡皮生肌膏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的疗效。方法:将45例直肠黏膜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第1组(STF组)予以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治疗,第2组(STF+O组)予以经肛门吻合器术联合橡皮生肌膏外用治疗,第3组(CON组)予以挂线疗法治疗,比较叁组之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肉芽生长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STF组手术时间(18.02±5.61)min,STF+O组手术时间(16.87±5.93)min,均低于CON组(23.67±4.81)min(P<0.05);STF组第10天、20天VAS评分分别为(7.01±1.91)分、(4.93±2.74)分,STF+O组第10天、20天VAS评分分别为(7.07±1.98)分、(3.13±2.62)分,均低于CON组(8.20±1.66)分、(6.20±2.48)分(P<0.05),STF+O组第20天VAS评分低于STF组(P<0.05);STF组第10天、20天肉芽评分分别为(1.60±0.91)分、(1.20±0.94)分,STF+O组第10天、20天肉芽评分(1.27±0.96)分、(0.80±0.86)分,均低于CON组(1.93±1.10)分、(1.60±1.12)分,STF+O组第10天、第20天肉芽评分低于STF组(P<0.05);STF组、STF+O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6.13±10.63) d、(25.07±6.29)d,均低于CON组(47.20±7.62)d(P<0.05),STF+O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STF组(P<0.05)。术后3个月STF组、STF+O组、CON组Williams评分均比入院时显着提高(P<0.05),且STF、STF+O组显着优于CON组(P<0.05)。结论:在经肛门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基础上,采用橡皮生肌膏治疗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不损伤肛门功能,加速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何玉琦,马贤纵,金鹏,盛剑秋[2](2019)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大型结直肠肿瘤的技术困难预测因素-单中心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直肠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先进但风险系数较高的手术。目前,对直径大于4.0 cm的大型结直肠肿瘤在穿孔、EPMR、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切除技术难度的研究较少。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连续对ESD治疗的210例结直肠肿瘤(其中71例直径大于4.0 cm)研究了可能预测大肠癌ESD的技术难度的5个因素: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显微类型、组织学和非抬举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与小型结直肠肿瘤相比,大型结直肠肿瘤整体切除率较低(85.92%vs.94.24%;P=0.041),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穿孔7.04%vs. 4.32%,出血1.41%vs. 0%;P> 0.05)。穿孔测量肿瘤直径是技术难度(优势比[OR] 1.073, 95%置信区间[95%CI] 1.013, 1.136)、EPMR(1.430, 1.032, 1.981)、手术时间(3.063、1.516,6.188)的独立危险因素。右半结肠的肿瘤是穿孔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33.511,1.845,608.530)。结肠屈曲位置的肿瘤是长时间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1.106,0.013-8.089)。结论:在大型结直肠肿瘤中,ESD技术难度较大。肿瘤直径是穿孔、EPMR和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的研究将为内镜医师正确使用ESD切除结直肠肿瘤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李红侠[3](2019)在《广基结直肠息肉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基结直肠息肉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广基结直肠息肉患者,均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及护理,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6-83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62.51±3.58分钟;有5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并成功止血。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延迟性出血,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穿孔,在内镜下使用钛夹夹闭,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工作,可预防术后出血与穿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7期)
邱敏,李森娟,曹晨曦,凌怡庭,沈桂鑫[4](2019)在《改良圈套器内镜下黏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100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圈套器内镜下黏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效果,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传统高频切开刀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设定为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改良圈套器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费用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完整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圈套器内镜下黏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可取得与传统高频切开刀相似的效果,且可降低手术治疗费,缩短住院时间,但会增加手术时长。(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3期)
梁宇通,邹文书,吕国恩,陈秋连,谭翠[5](2019)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为6.67%、 3.33%,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6.67%、 20.00%(P <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缩短手术用时、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罗雅丽,劳有益,宁华敏[6](2019)在《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1月20例直肠类癌患者,随机分组。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观察组给予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操作用时等指标;治疗前后患者机体生理应激指标、心理应激指标、生命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10例(100.00%)高于对照组7例(70.00%)(χ~2=6.734,P=0.016 <0.05)。治疗后观察组机体生理应激指标、心理应激指标、生命质量评分、手术操作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例(10.00%)低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对照组4例(40.00%)(χ~2=6.246,P=0.021 <0.05)。结论直肠类癌患者实施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创伤和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袁娇平[7](2019)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并为其不完整切除后处理提供临床治疗建议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内科内镜中心的62例确诊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并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资料。对6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SD不完整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收集所有患者肠镜复查资料及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单因素分析:病变浸润深度(P<0.05)及病变黏膜表面中央有凹陷(P<0.05)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SD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表面黏膜中央有凹陷(P=0.031)以及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P=0.014)是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SD不完整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定期复查,平均随访时间2.4年(0.6年~5.2年),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1.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浸润深度至黏膜下层及病变黏膜表面中央有凹陷因素与ESD不完整切除有关。2.充分评估ESD术前肿瘤无淋巴血管浸润及远处转移,ESD不完整切除术后,可考虑密切随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谢凯,穆善善,郝晋雍,杨丽虹,黄晓俊[8](2019)在《早期结直肠黏膜下浸润癌内镜下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治,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所以准确评估黏膜浸润深度至关重要。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可根据内镜下表现对早期结直肠癌进行诊断。随着新内镜技术的不断运用,根据病变的内镜下特征表现判断黏膜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在运用中逐渐体现出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各种内镜下特征表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浸润深度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袁娇平,马党,吴双,李福冬,朱鹤[9](2019)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6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完整切除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s)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并为其不完整切除后处理提供临床治疗建议。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6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SD不完整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病变浸润深度(P<0.05)及病变黏膜表面中央有凹陷(P<0.05)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SD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黏膜表面中央有凹陷(P=0.031)以及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P=0.014)是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SD不完整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浸润深度至黏膜下层及病变黏膜表面中央有凹陷等因素与ESD不完整切除有关,充分评估ESD术前肿瘤无淋巴、血管转移,ESD不完整切除术后,可考虑密切随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夏,于红刚,李素琴,朱晓芸[10](2019)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D治疗的340例单个结直肠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引起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患者中21例(6. 17%)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明显出血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高于无术中明显出血患者,术中抬举征阴性迟发性出血发生率高于阳性征患者(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明显出血(P=0. 012,OR=4. 536,95%CI 1. 396~14. 744)、抬举征阴性(P=0. 014,OR=3. 571,95%CI 1. 289~9. 895)是结直肠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病变患者ESD抬举征阴性、术中有明显出血时,术后易发生迟发性出血,且术后应至少观察5 d。(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05期)
直肠黏膜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结直肠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先进但风险系数较高的手术。目前,对直径大于4.0 cm的大型结直肠肿瘤在穿孔、EPMR、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切除技术难度的研究较少。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连续对ESD治疗的210例结直肠肿瘤(其中71例直径大于4.0 cm)研究了可能预测大肠癌ESD的技术难度的5个因素: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显微类型、组织学和非抬举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与小型结直肠肿瘤相比,大型结直肠肿瘤整体切除率较低(85.92%vs.94.24%;P=0.041),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穿孔7.04%vs. 4.32%,出血1.41%vs. 0%;P> 0.05)。穿孔测量肿瘤直径是技术难度(优势比[OR] 1.073, 95%置信区间[95%CI] 1.013, 1.136)、EPMR(1.430, 1.032, 1.981)、手术时间(3.063、1.516,6.188)的独立危险因素。右半结肠的肿瘤是穿孔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33.511,1.845,608.530)。结肠屈曲位置的肿瘤是长时间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1.106,0.013-8.089)。结论:在大型结直肠肿瘤中,ESD技术难度较大。肿瘤直径是穿孔、EPMR和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的研究将为内镜医师正确使用ESD切除结直肠肿瘤提供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肠黏膜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赵刚,王莹莹,初一.瘘管切除联合橡皮生肌膏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
[2].何玉琦,马贤纵,金鹏,盛剑秋.内镜下黏膜下剥离大型结直肠肿瘤的技术困难预测因素-单中心经验[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9
[3].李红侠.广基结直肠息肉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4].邱敏,李森娟,曹晨曦,凌怡庭,沈桂鑫.改良圈套器内镜下黏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100例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9
[5].梁宇通,邹文书,吕国恩,陈秋连,谭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
[6].罗雅丽,劳有益,宁华敏.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应用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19
[7].袁娇平.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9
[8].谢凯,穆善善,郝晋雍,杨丽虹,黄晓俊.早期结直肠黏膜下浸润癌内镜下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袁娇平,马党,吴双,李福冬,朱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6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完整切除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10].李夏,于红刚,李素琴,朱晓芸.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