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鹏,许博[1](2022)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现状及改善对策》文中提出在我国煤矿企业运作过程中,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矿企业能否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为提升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效果,需重视内部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活动,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首先阐述了煤矿员工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接着在安全培训工作开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做好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全面融入信息化培训技术、构建完善全面的培训制度、激发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灵活使用各类培训方法等5个方面,提出了煤矿员工安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方式。
郝杰[2](2021)在《E公司安全培训优化及项目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邱升恒[3](2021)在《基于行为安全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建筑施工企业事故频发、人员伤亡惨重、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严重的现状,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水平具有显着意义。建筑事故频发的根源原因在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诸多缺陷。一方面,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员工的系统技能培训及能力鉴定,建筑工人技能水平不高且文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现存的建筑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安全发展。本论文结合建筑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新功能完善的大背景,以我国行为安全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信息化技术在安全领域应用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法研究。通过构建基于行为安全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探讨了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化的具体举措并验证了系统效用,旨在解决我国建筑行业事故频发、伤亡不断的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PDCA循环理论、信息项目建设生命周期法,研究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化工作方法,构建了基于行为安全的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1)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定位,准确地收集个人和组织层面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违反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依据为建筑业的安全培训提供了方向。(2)通过PDCA循环分别确定了培训系统的规划阶段、数据采集阶段、审查阶段、实施阶段四个阶段的工作方法,并制定了各阶段的工作流程。通过生命周期法的四个阶段(规划分析、开发实现、运行维护、消亡),与PDCA循环各阶段联系结合,实现了信息项目的周期建设。(3)通过对本系统的开发目的、系统建设环境以及用户类型进行分析,为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提供了依据。针对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以及管理功能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的主要模块管理流程、安全培训管理流程、权限管理流程进行设计研究,最终完成了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以及各信息模块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总计第一层级模块18项,第二层级子模块83项,操作功能256项。(4)根据系统模块功能的主要业务和内容构建了安全知识获取行为的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验证了本系统安全培训以及安全知识获取行为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的构建进行验证,旨在为建筑施工行业中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培训提供一个学习平台,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业,实现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以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的目的。
周逸[4](2021)在《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国内各地区开始大力推进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及园区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开展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是提高园区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安全监管效率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针对工业园区开展综合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危险程度较高的化工园区,而对于风险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以至于存在的潜在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数量逐年增加的以工贸行业聚集为主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的研究寥寥无几。论文将以工贸行业聚集为主的中小型工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论文分析了当前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工业园区的类别以及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特点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用事故树对中小型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进行分析,查找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论文对中小型工业园区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单元划分,从园区公共安全风险、园区企业安全风险、安全管理补偿因素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具有通用性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辅助软件YAAHP求出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值,保证各指标因素权重的一致性与合理性。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评价集,采用专家填写问卷的形式确定各指标因素的隶属度,基于所构建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各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最终得到工业园区综合安全现状等级,确定各指标因素对园区综合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在应用研究中,以苏州市渭塘镇创新工业园为评估对象,基于构建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工业园开展综合安全风险评估,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显示,创新工业园综合安全现状等级为中等,与创新工业园实际情况相符合,其评估过程与结果可以有效提高创新工业园的风险管控能力,为创新工业园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仝婧楠[5](2021)在《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论是城市发展建设,还是居民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供水公司以自来水生产、供应为主要经营活动,其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密切程度不言而喻。确保城市自来水供应安全,对于供水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至为重要的意义。安全培训作为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能够显着改善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帮助规范安全操作流程,使员工更好地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安全生产率和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安全培训开展的效果如何对企业安全生产,乃至城市供水安全有深远影响。因而,安全培训效果评估不仅受到研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供水企业经营者们的重视。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具体到BD供水公司的安全培训效果评估环节实际操作中,该公司在培训评估机制的健全度、评估手段的多样性、评估对象选取的全面全面性、评估指标的可测量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适用于BD供水公司的安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本文通过对当前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目前培训效果评估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常用的评估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BD供水公司生产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综合借鉴四层次评估模型和CIPP评估模型,尝试性地构建出BD供水公司安全培训三段式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同时,选取了企业安全培训实例,运用该模型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评对安全培训活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BD供水公司在安全培训前期准备和后续追踪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评估结果的反馈工作也存在缺陷,培训效果评估结果无法对下一轮培训产生指导作用,从而导致安全培训工作不能很好地实现良性循环。根据具体安全培训案例的测算评估结果,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完善组织实施安全培训及其效果评估工作的各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建议,以期为该企业在完善安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指导安全培训科学组织开展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
张岩[6](2021)在《J公司安全管理改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各个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目标。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累计已有40座城市率先建成并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计208条。而轨道交通的施工建设具有现场环境复杂,工期压力大,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再加上行业发展的增速过快,各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者水平有限,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该行业目前整体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基于事故致因理论、行为安全理论,同时参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研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J公司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环节提出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以解决J公司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公司凭借其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耀眼的成绩背后隐藏着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管理问题,希望J公司通过参考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改善安全管理,消除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期望本研究为同类型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优化提供参考。
张正轮[7](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解决城市道路拥挤问题。在地铁运营过程中,施工管理是地铁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轨道交通运营期的施工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地铁运营期施工存在施工时间短、作业依赖照明程度高、出清要求高等特点,同时,总结得出一般的施工流程。然后通过施工风险辨识,从人员、环境、设备、管理、系统、制度这个几个角度得到运营期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在这个基础之上,本文选取人员、管理、系统及制度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专家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来对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人员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运营期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影响最大,系统、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影响因素次之。最后根据构建的施工风险控制模型的影响因素权重,提出施工风险控制的方法,对于作业人员,除了提供多维度的安全培训外,还要提供可实操的课程,并关注其身心健康;对于系统建设,要建立一套功能丰富,易用性高,与实际情况贴合程度高的施工系统;对于制度和管理,除了要保证制度与实际匹配外,还要组建风险检查小组来对施工风险进行控制。
王晶晶[8](2021)在《多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化工园区是产业共生网络的一种实用形式,旨在促进参与其中的化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化工园区化已经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化工园区为产业共生带来了经济规模和机会,并且避免了分散化化工厂带来的分散分布环境风险,但是同时也可能导致了重大危险源的聚集和事故损失的潜在多米诺效应。化工园区需要适当的管理方法来减轻园区中的环境风险。为了减轻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中的环境风险,本文主要进行了两部分工作:减轻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的持续改进策略和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拟。第一部分开发了一个综合框架,制定风险削减路径图,实施持续改进策略,以减轻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首先运用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识别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和操作管理、化学品储存和运输中存在的风险,然后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分层次的指标体系对所识别的风险点进行归类。接下来,采用最佳-最差方法对风险点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每个风险点的临界值。根据风险点临界值、风险防控成本和防控策略实施周期对风险防控策略进行评估和确定其优先次序,建立环境风险削减路径图。最后,以某一医药工厂为例,验证了所提架构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削减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的最佳对策。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园区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随着化工行业园区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风险削减的重要方法需要有适应性的新投保方案。利用系统动力学研究了化工企业、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考虑产值、风险水平、相关政府政策和保险产品的相互作用,设计了三种不同的保险方案,包括单个公司投保、多企业投保和化工园区整体投保。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模拟一段时间内的趋势。以某化工园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当化工园区内企业作为单一公司投保时,单个公司的风险程度低于化工园区整体的风险程度,但不利于化工园区的整体风险管理。当化工园区内多个企业联合投保时,承包范围较大,风险点较为统一,风险降低的程度是最大的,但是其保费与园区整体投保相比要高。当化工园区整体投保时,承保区域覆盖全面,园区中的风险点可以统一管理,降低了化工园区风险管理的难度,保费最低,化工企业可以用更少的成本完成环境风险的转移,但其对营业收入的正面影响最小。企业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佳的保险方式。结合风险削减策略和环责险,综合考虑企业内部风险削减和企业外部风险转移两个方面,达到了预期的风险削减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崔立群[9](2021)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内高层建筑数量的急速增长,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给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究其原因,部分施工单位浮于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针对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引进安全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价新方法等,都是导致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围绕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展开研究。首先,在分析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高阶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来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权重)。然后,通过VENSIM软件建立存量流量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对高阶结构方程模型确定的权重进行验证,确保权重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SEM-MFCE)模型。最后,以河南省建业龙城项目为例,利用SEM-MFCE模型对该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并确定了该项目的安全风险等级,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本文的研究,不仅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对降低高层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10](2020)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的通知》文中认为川应急[2020]143号各产煤市(州)应急管理局,各煤监分局,省煤炭产业集团公司、古叙煤田开发公司、嘉阳集团公司,各有关技术服务机构:为进一步规范四川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管理和保障能力,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二、安全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现状及改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煤矿员工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
2 安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
2.1 培训内容跟员工需求出现脱节 |
2.2 信息化元素融入水平不足 |
2.3 培训制度体系僵化 |
2.4 员工自主学习意识较低 |
2.5 培训方法偏向传统灌输模式 |
3 煤矿员工安全培训工作的改善对策 |
3.1 做好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
3.2 全面融入信息化培训技术 |
3.3 构建完善全面的培训制度 |
3.4 激发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 |
3.5 灵活使用各类培训方法 |
4 结语 |
(3)基于行为安全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行为安全 |
1.2.2 安全教育培训及信息化 |
1.2.3 SEM结构方程模型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总体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研究基础 |
2.1 事故致因理论 |
2.1.1 典型事故致因模型 |
2.1.2 行为安全“2-4”模型 |
2.2 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研究 |
2.3 PDCA循环 |
2.4 生命周期法 |
2.5 结构方程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工作方法 |
3.1 基于行为安全与PDCA循环的安全培训信息化工作方法 |
3.2 安全培训信息化规划阶段工作方法 |
3.3 安全培训信息化数据采集阶段工作方法 |
3.4 安全培训信息化审查阶段工作方法 |
3.5 安全培训信息化实施阶段工作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需求分析 |
4.1 系统开发目的及用户分析 |
4.1.1 系统开发目的 |
4.1.2 系统用户分析 |
4.2 系统环境分析 |
4.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2.1 注册登录模块和权限设计与实现 |
5.2.2 事故样本和原因分析模块 |
5.2.3 安全培训和考核模块 |
5.3 系统主要功能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5.4 系统设计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培训评价模型构建与效果分析 |
6.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6.1.1 模型变量的界定 |
6.1.2 系统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假设 |
6.1.3 研究变量的测量 |
6.1.4 测量题目的设计 |
6.2 实证数据分析 |
6.2.1 问卷设计 |
6.2.2 数据收集和分析 |
6.2.3 描述性分析 |
6.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6.3.1 信度分析 |
6.3.2 效度分析 |
6.4 初始模型拟合度评价 |
6.5 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
6.6 模型确定与假设检验结果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安全文化元素表 |
附录2 安全知识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分析 |
2.1 工业园区分类及事故风险特点 |
2.1.1 我国工业园区的分类 |
2.1.2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特点 |
2.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2.2.1 常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2.2.2 事故树分析方法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 |
2.3 工业园区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
2.4 工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单元划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3.3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 |
3.3.1 园区公共安全风险 |
3.3.2 园区企业安全风险 |
3.3.3 安全管理补偿因素 |
3.4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
4.1 指标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 |
4.1.1 主观赋权法 |
4.1.2 客观赋权法 |
4.2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 |
4.2.2 隶属度的确定 |
4.3 元决策软件YAAHP介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研究 |
5.1 基本情况概况 |
5.1.1 创新工业园基本情况 |
5.1.2 危险物质使用情况 |
5.1.3 创新工业园安全管理现状 |
5.2 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各层级权重的确定 |
5.3 模糊综合评价在创新工业园综合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5.3.1 指标体系评价集的建立 |
5.3.2 隶属度的确定 |
5.3.3 各级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4 评估结论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
附录2 指标评分调查表 |
(5)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研究综述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
2.1 安全培训的相关理论 |
2.2 培训效果评估的相关概念 |
2.2.1 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 |
2.2.2 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模型和方法 |
第三章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及效果评估现状分析 |
3.1 BD供水公司简介 |
3.2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概况 |
3.3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3.4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四章 建立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
4.1 确立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的工作流程 |
4.2 提出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路径 |
4.3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确定及其权重赋值 |
4.3.1 指标选取 |
4.3.2 各指标权重赋值 |
第五章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项目效果评估实证研究 |
5.1 相关评估数据的收集 |
5.2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最终结果 |
5.3 评估结果分析 |
5.4 保障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开展的建议 |
5.4.1 更新理念、提高认识,为评估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
5.4.2 完善制度、明确分工,为评估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
5.4.3 积极参与、及时总结,为评估工作做出行动支持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情况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二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 |
附录三 BD供水公司安全培训效果员工调查问卷 |
附录四 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
附录五 各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和一致性检验情况 |
致谢 |
(6)J公司安全管理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 |
1.1.2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事故频发 |
1.1.3 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施工安全风险大 |
1.1.4 J公司安全生产形式严峻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综述 |
2.1.2 行为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
2.1.3 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综述 |
2.1.4 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
2.2 相关理论、方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
3 J公司安全管理问题现状分析 |
3.1 J公司现行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
3.2 J公司安全管理问题的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
3.2.1 调查实施流程 |
3.2.2 调查的前期准备 |
3.2.3 问卷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
3.2.4 实地考察的设计与实施 |
3.3 J公司安全管理问题总结分析 |
3.3.1 计划环节的问题 |
3.3.2 执行环节的问题 |
3.3.3 检查环节的问题 |
3.3.4 改进环节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J公司安全管理问题改进对策 |
4.1 人员管理的改进对策 |
4.1.1 做好岗前三级安全教育 |
4.1.2 加强员工应急心理素质 |
4.1.3 逐级将安全指标落实到个人 |
4.2 设备管理的改进对策 |
4.2.1 加强对设备、物资的检查 |
4.2.2 开发信息化平台提升安全培训质量 |
4.3 作业环境管理的改进对策 |
4.3.1 进行作业环境风险识别与管控 |
4.3.2 推行作业场所5S管理 |
4.4 安全管理方法的改进对策 |
4.4.1 优化文件管理体系 |
4.4.2 制定过程监控指标 |
4.4.3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
4.4.4 提高行车高风险作业的审批权限 |
4.4.5 加强安全问题闭环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公司安全管理现状调研 |
附录B 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登记卡(正式员工□ 实习员工□)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运营期施工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
2.1 运营期施工的特点和分类 |
2.1.1 运营期施工的特点 |
2.1.2 运营期施工的分类 |
2.2 运营期施工的基本规则及流程 |
2.2.1 运营期施工的基本规则 |
2.2.2 运营期施工的流程 |
2.3 运营期施工安全的要求 |
2.4 小结 |
3 运营期施工的风险识别 |
3.1 风险的相关概念 |
3.1.1 风险的概念 |
3.1.2 风险的特点 |
3.1.3 风险的产生因素 |
3.2 运营期施工的风险识别 |
3.3 小结 |
4 运营期施工的风险评估 |
4.1 风险评估方法 |
4.2 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基础 |
4.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4.2.2 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步骤 |
4.3 运营期施工的风险评估 |
4.3.1 运营期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
4.3.2 准测层的判断矩阵及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
4.3.3 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 |
4.3.4 风险控制指标层的总权重 |
4.4 小结 |
5 运营期施工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
5.1 总体概述 |
5.2 人员管理 |
5.3 系统建设 |
5.4 制度建设 |
5.5 管理方面 |
5.6 小结 |
6 实例应用 |
6.1 基本背景 |
6.2 施工风险控制分析 |
6.2.1 人员培训管理 |
6.2.2 系统建设及使用 |
6.2.3 制度构建 |
6.2.4 施工管理要求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8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多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影响 |
1.2 我国化工安全事故分析 |
1.3 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进程 |
1.4 国内外环境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环境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环境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2 环境风险管理方法 |
2.1 环境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
2.2 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
2.3 环境风险管理与BWM |
2.4 环境风险管理与环责险 |
2.5 环境风险管理与系统动力学 |
3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削减的持续改进策略 |
3.1 持续改进集成框架 |
3.1.1 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分析 |
3.1.2 分级指标体系与BWM |
3.1.3 综合指数R |
3.1.4 路径图 |
3.2 环境风险改进策略的分析过程 |
3.3 案例分析 |
3.3.1 生产过程描述 |
3.3.2 确定风险类别、风险点及临界值 |
3.3.3 风险缓解路径图 |
3.3.4 灵敏度分析 |
3.4 本章小节 |
4 多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
4.1 多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框架 |
4.1.1 影响投保的因素及利益相关者 |
4.1.2 投保情景 |
4.1.3 风险评价 |
4.1.4 系统动力学模型 |
4.1.5 系统动力学模型验证 |
4.2 案例分析 |
4.2.1 化工园区概况 |
4.2.2 确定投保情景 |
4.2.3 确定风险点及临界值 |
4.2.4 仿真模拟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9)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研究 |
2.1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安全问题 |
2.1.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
2.1.2 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
2.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风险及风险管理 |
2.2.2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
2.3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概述 |
2.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2.3.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成 |
2.3.3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步骤 |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
2.4.1 系统动力学概念 |
2.4.2 系统动力学的构成 |
2.4.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
3.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 |
3.1.1 事故分析法识别风险因素 |
3.1.2 文献研究法识别风险因素 |
3.1.3 初步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集 |
3.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筛选 |
3.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
3.2.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风险因素筛选 |
3.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4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
3.5 本章小结 |
4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1.1 模型构建 |
4.1.2 模型识别 |
4.1.3 问卷数据分析 |
4.1.4 模型拟合 |
4.1.5 模型评价与修正 |
4.1.6 构建高阶结构方程模型 |
4.1.7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验证权重的可靠性 |
4.2.1 系统动力学适用性 |
4.2.2 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子因素存量流量图 |
4.2.3 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总存量流量图 |
4.2.4 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 |
4.2.5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验证 |
4.3 SEM-MFCE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SEM-MFCE模型的提出 |
4.3.2 SEM-MFCE评价模型的优势 |
4.3.3 SEM-MFCE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
5.1.3 工程施工重难点 |
5.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
5.2.1 确定评价因素集 |
5.2.2 确定权重因素集 |
5.2.3 确定评语集 |
5.2.4 建立单因素隶属矩阵 |
5.2.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
5.2.6 安全风险等级评定 |
5.2.7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2015-2019 年高层建筑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统计表 |
附录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清单 |
附录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专家打分表 |
附录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MATLAB 程序 |
附录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重要性问卷 |
致谢 |
(10)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四川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
第一部分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和建设 |
第二部分配齐配强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
第三部分严格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第四部分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
第五部分合理采掘部署 |
第六部分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
第七部分加强水害治理 |
第八部分加强爆炸物品与井下爆破作业管理 |
第九部分加强机电运输管理 |
第十部分加强安全系统建设管理 |
第十一部分其它相关工作要求 |
四、安全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现状及改善对策[J]. 李小鹏,许博. 陕西煤炭, 2022(01)
- [2]E公司安全培训优化及项目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研究[D]. 郝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基于行为安全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学习系统研究与开发[D]. 邱升恒. 吉林建筑大学, 2021
- [4]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周逸.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2021(01)
- [5]BD供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 仝婧楠. 河北大学, 2021(02)
- [6]J公司安全管理改进对策研究[D]. 张岩.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 张正轮.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8]多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 王晶晶.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9]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崔立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的通知[J].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