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论文-卞洁,孟志兵,黄锦华,郭军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论文-卞洁,孟志兵,黄锦华,郭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咬肌,肌电分析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论文文献综述

卞洁,孟志兵,黄锦华,郭军[1](2018)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咬肌肌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测,观察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对咬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取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患者1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咬肌肌电图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咬肌肌力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时咬肌肌力基本恢复,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1年患者的咬肌功能基本恢复。(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见春宇[2](2017)在《叁维成像辅助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理想截骨线的精确定位及咬合功能的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下颌角是决定脸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方女性多以卵圆形或者瓜子形的面部轮廓为美,下颌角肥大会使得女性面部呈现方形脸,被认为缺少了女性的柔弱美。因此要求对肥大下颌角行手术治疗的的求美者日益增多,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也渐渐成为面部轮廓整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截骨线设计的不合理,术后易出现第二下颌角、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内神经血管的损伤、两侧下颌角形态不对称、下颌颈骨折等并发症。所以术前设计出安全合理并且保证美观的截骨线是手术成功的保证。为此,本实验在对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观测、探求理想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角度测量、截骨区骨质厚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叁维有限元模型辅助进行力学分析、验证,设计出安全、美观的截骨线,旨在为临床上减少并发症和获得最佳手术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对患者下颌角数据的收集统计、叁维重建测量相关数据及力学分析,设计安全合理的截骨线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旨在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上,绘制出理想截骨线以供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近年来行下颌角截骨手术患者术前CT图像20例(图像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影像科提供)。以DICOM格式将CT图像导出至Mimics 17.0软件中。在Mimics17.0软件中重建模拟下颌骨叁维图像,根据CT图像标记出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走行,设计理想截骨线,截骨线的前端点为颏孔的正下方C,截骨线的后端点为A,术中以牙槽弓水平延长线与下颌支后缘的交点来确定A,牙槽弓末端在下颌升支转折处设为0点,原下颌角点为P,OP连线与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交点为M,X点为术后新下颌角点,其分别定位于M沿OP方向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 处,即MX 为 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分别测量七条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相关角度,并对截骨线处几个标志点行骨质厚度测量,用于指导术者在术中更好地掌握不同部位干预深度。最终将截骨前后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 10.0软件中进行咬合实验的力学分析,观察按此截骨线截骨后患者下颌骨咬合功能是否正常。结果共20例患者,经过模拟截骨后角度分析显示MX为13mm时,术后下颌角角度更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第二叁磨牙之间的骨质最厚,向前向后逐渐变薄,截骨前后咬合力学分析图示应力分布基本一致。结论按本实验设计方法可精确定位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形态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且在安全截骨范围,术后患者咬合功能并未受影响,故此截骨线可应用于临床中,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31)

洪辅良[3](2016)在《改良的口内外联合微小切口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面下部整形是面部整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方型脸常常被认为粗犷而不精致,瓜子脸、卵圆形脸是中国,乃至东亚国家女性崇尚的脸型,符合东方传统美学标准。方型脸常常存在下颌角肥大,许多伴有下颌角肥大的方型脸患者希望通过下颌角整形改善面部轮廓,因此下颌角整形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其传统的手术入路主要有口外入路、口内入路二种。口内入路作为目前的主流术式,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因其能有效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避免遗留明显的皮肤瘢痕。然而,因受限于狭小的手术空间和口内视野,口内入路的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点,诸如截骨过程不易操作,精确截骨较为困难,同时容易出现一些主要的并发症,如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弥漫性出血,双侧不对称等。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同时为了避免上述单纯口内入路的不足,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良的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术。目的介绍一种操作简便、截骨精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易于实施的下颌角截骨术,并对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对19例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根据术前、术后患者面部轮廓对比以及患者对术后面部轮廓改善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自2013年6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们为18例符合适应症的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了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下面部轮廓较术前明显改观;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非常满意者16例(89%),满意者2例(11%),不满意者0例(0%)。18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改良的口内外联合下颌角截骨术可有效改善下面部形态,其简化了操作流程,手术操作简便、截骨精确、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口外切口不明显,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01)

许龙顺[4](2015)在《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常见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处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2013年手术的867例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病例进行总结,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分析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867例下颌角肥大截骨病例中有4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大出血6例,血肿5例,心律异常2例,口角损伤2例,颏神经损伤4例,双侧不对称23例,无下颌骨骨折、窒息、休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休克及窒息、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大出血或术后血肿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或术中麻醉意外引起,大出血或血肿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咬肌部分切除时损伤咬肌中动脉,截骨、磨骨时损伤下牙槽动脉、面动脉。大出血严重或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可导致体克、窒息甚至死亡。下颌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术中解剖定位错误导致截骨位置不当或手术操作过于粗暴。神经损伤多见于颏神经,一般因过度牵拉引起,大都可以数日后恢复。下颌骨截骨后双侧不对称及第2下颌角的发生主要由于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截骨线过短引起,一般需要再次手术修复。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少见。结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有一定风险,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医源性的,与手术医师的操作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培训,严格手术医师准入。(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暨第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乳房与形体整形美容高峰论坛、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8-01)

沈聪聪,张艳,李青峰,朱明,侯亦康[5](2014)在《3-D打印技术制备人工骨修复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叁维CT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个性化人工骨,修复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骨缺损,矫正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23例曾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女性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27岁;术后发生双侧下颌骨形态不对称,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至此次修复术时间为6~16个月,平均12个月。首先采集患者叁维CT扫描数据,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基于镜像原理设计个性化下颌角模型,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缺损模型并制作相应人工骨植入缺损区。结果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50 min。术后口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肿、张口困难等并发症发生。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7个月。术后患者面部对称性显着改善,双侧下颌骨形态对称;术后3个月CT叁维重建检查示人工骨契合度满意。结论叁维CT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个性化人工下颌骨,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不对称畸形治疗提供了一种精确和简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张强,郭军,孟志兵,常财旺,杨乐[6](2014)在《颧骨颧弓缩小联合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咀嚼肌群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颧骨颧弓及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咀嚼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选取颧骨颧弓肥大及下颌角肥大者59例,于术前、术后10天、术后3个月分别做叁维CT检查,并对颜面部进行叁维测量,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咬肌、翼内肌的变化趋势相同,术后10天横截面积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横截面积较术前减少;翼外肌、颞肌横截面积术前与术后10天未见明显变化,颞肌术后3个月较术前降低,翼外肌术后3个月较术前增大。结论:颧骨颧弓缩小及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短期内由于术中截骨及对肌肉的剥离,使咬肌、翼内肌发生损伤,随着术后恢复,肌肉等组织重新附着发生适应性改变从而较术前减小;颧骨颧弓缩小术后可造成颞肌萎缩;由于术中很少累及到翼外肌,所以术前及术后10天变化不明显,术后3个月发生代偿性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4年02期)

戴剑,熊猛[7](2012)在《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的截骨方法及其并发症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颌角肥大不符合东方人以"瓜子脸"为美的审美观,是亚洲女性常见的美容问题。下颌角截骨手术入路及截骨方法各式各样,作者对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等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贾晓颖,马静[8](2012)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200例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面下部整形是面部整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下颌角整形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1]。在下颌角整形术中,经口入路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因术后无皮肤瘢痕,较少损伤面部神经下颌缘支,术后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11期)

王映,谭峰,张庆国[9](2012)在《经口内入路下颌角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经口内入路下颌骨磨骨、截骨整形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探讨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在全麻下经口内入路下颌角磨骨、截骨术后的护理资料,分析保持该类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渗血较多,予以相应处理后平稳恢复。11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护理效果满意,痊愈出院。结论经口内入路下颌角磨骨截骨整形术后存在的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患者呼吸道梗阻,术后应仔细观察病情,采取适当的体位,应用合理的绷带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术后患者平稳恢复提供良好的保障。(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12年06期)

谭峰,王映,杨晓,张庆国[10](2012)在《下颌角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全麻下经口内入路下颌骨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全麻下经口内入路下颌角磨骨、截骨术128例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28例患者手术顺利,麻醉苏醒期,3例患者出血,4例寒战,6例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安返病房。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麻醉苏醒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呼吸道梗阻、切口出血、寒战、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为术后患者平稳渡过麻醉苏醒期提供良好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14期)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下颌角是决定脸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方女性多以卵圆形或者瓜子形的面部轮廓为美,下颌角肥大会使得女性面部呈现方形脸,被认为缺少了女性的柔弱美。因此要求对肥大下颌角行手术治疗的的求美者日益增多,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也渐渐成为面部轮廓整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截骨线设计的不合理,术后易出现第二下颌角、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内神经血管的损伤、两侧下颌角形态不对称、下颌颈骨折等并发症。所以术前设计出安全合理并且保证美观的截骨线是手术成功的保证。为此,本实验在对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观测、探求理想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角度测量、截骨区骨质厚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叁维有限元模型辅助进行力学分析、验证,设计出安全、美观的截骨线,旨在为临床上减少并发症和获得最佳手术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对患者下颌角数据的收集统计、叁维重建测量相关数据及力学分析,设计安全合理的截骨线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旨在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上,绘制出理想截骨线以供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近年来行下颌角截骨手术患者术前CT图像20例(图像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影像科提供)。以DICOM格式将CT图像导出至Mimics 17.0软件中。在Mimics17.0软件中重建模拟下颌骨叁维图像,根据CT图像标记出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走行,设计理想截骨线,截骨线的前端点为颏孔的正下方C,截骨线的后端点为A,术中以牙槽弓水平延长线与下颌支后缘的交点来确定A,牙槽弓末端在下颌升支转折处设为0点,原下颌角点为P,OP连线与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交点为M,X点为术后新下颌角点,其分别定位于M沿OP方向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 处,即MX 为 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分别测量七条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相关角度,并对截骨线处几个标志点行骨质厚度测量,用于指导术者在术中更好地掌握不同部位干预深度。最终将截骨前后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 10.0软件中进行咬合实验的力学分析,观察按此截骨线截骨后患者下颌骨咬合功能是否正常。结果共20例患者,经过模拟截骨后角度分析显示MX为13mm时,术后下颌角角度更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第二叁磨牙之间的骨质最厚,向前向后逐渐变薄,截骨前后咬合力学分析图示应力分布基本一致。结论按本实验设计方法可精确定位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形态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且在安全截骨范围,术后患者咬合功能并未受影响,故此截骨线可应用于临床中,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论文参考文献

[1].卞洁,孟志兵,黄锦华,郭军.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咬肌肌电分析[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

[2].见春宇.叁维成像辅助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理想截骨线的精确定位及咬合功能的力学分析[D].东南大学.2017

[3].洪辅良.改良的口内外联合微小切口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D].浙江大学.2016

[4].许龙顺.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C].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暨第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乳房与形体整形美容高峰论坛、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5].沈聪聪,张艳,李青峰,朱明,侯亦康.3-D打印技术制备人工骨修复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

[6].张强,郭军,孟志兵,常财旺,杨乐.颧骨颧弓缩小联合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咀嚼肌群变化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4

[7].戴剑,熊猛.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的截骨方法及其并发症处理[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8].贾晓颖,马静.下颌角截骨整形术200例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

[9].王映,谭峰,张庆国.经口内入路下颌角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西南军医.2012

[10].谭峰,王映,杨晓,张庆国.下颌角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

标签:;  ;  ;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论文-卞洁,孟志兵,黄锦华,郭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