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析结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晶,溶解度,硝酸盐,乙醇,动力学,西林,无水。
溶析结晶论文文献综述
程雅琳,崔建国,张峰,李红艳,王朝旭[1](2019)在《Ca~(2+)对溶析结晶法处理高含量硝酸盐废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反渗透或离子交换等工艺排出的高含量硝酸盐废水,提出了采用溶析结晶法去除NO_3~--N技术。研究了Ca~(2+)、无水乙醇含量以及两者结合对NO_3~--N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基本机理。结果表明,硝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0 g/L时(即NO_3~--N的质量浓度3.29 g/L),仅加入无水乙醇,NO_3~--N的去除率为0;若同时加入无水乙醇和氧化钙,去除率为11.53%,说明无水乙醇与Ca~(2+)结合对NO_3~--N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而当硝酸钠的质量浓度为300 g/L(即NO_3~--N的质量浓度49.40 g/L),NO_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3.90%,表明溶析结晶法对高含量硝酸盐废水处理有效。(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侯雅琳[2](2019)在《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盐自身不会损害人体,但它会在人体内部产生亚硝酸盐,从而不利于人体健康。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生物和物理化学方法,其中物化法中的离子交换、反渗透法在去除硝酸盐时,会产生高浓度浓缩废液。目前,主要利用生物法处理高浓度浓缩废液,但是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投加有机碳源,若投加过量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投加量少则反硝化不完全,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较大,后续处理比较麻烦,这在国内外高硝高盐废液处理领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与上述生物法相比,溶析结晶法因其具有操作温度低、能耗低、溶析剂可以回收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用于废液中无机盐的回收利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反渗透或离子交换等工艺排出的高浓度硝酸盐废水,提出了溶析结晶法进行废水中高浓度硝酸盐氮(NO3--N)的去除技术。主要目的是探究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硝酸钠在无水乙醇-水溶液中的固液平衡;利用以无水乙醇为溶析剂的溶析结晶法去除高浓度硝酸盐废水中的NO3--N时溶液中多个因素(无水乙醇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溶液pH以及搅拌速率)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基本机理;对溶液中各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去除NO3--N的最佳工艺条件;探究多级溶析结晶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测得硝酸钠在不同温度下在不同质量比的无水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数据,并运用溶解度经验模型(C*=a/b+xc)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为探究利用无水乙醇作溶析剂的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2.通过研究溶液中各因素:无水乙醇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溶液pH以及搅拌速率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发现无水乙醇投加量、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的增加均有助于NO3--N的去除;溶液中保持适当碱度有助于NO3--N的去除;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与溶析过程中搅拌转速并无明显关系。3.为了提高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使溶析结晶法对NO3--N的去除达到更好的效果,对溶液中各因素进行了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和B ox-B ehnken试验设计。根据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结果可知:各因素对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影响大小排序顺序为无水乙醇投加量>初始浓度>钙离子浓度>温差>pH>搅拌速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可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当无水乙醇投加量为80 mL,初始浓度为9.40 g·L-1,钙离子浓度为0.84 g·L-1时,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可达63.09%。4.利用多级溶析结晶工艺对剩余溶液中的NO3--N进行去除时,可以提高整个工艺过程中NO3--N的去除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斌[3](2019)在《LLM-105的溶析结晶过程及结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LM-105(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作为一种新型耐热炸药,不仅具有较高的能量,还表现出较低的感度,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含能材料领域备受关注。本论文对LLM-105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LLM-105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并对结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Materials Studio7.0(MS)软件对LLM-105在真空中的晶体形貌进行了预测模拟,建立了LLM-105与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以及二甲基亚砜-水(DMSO/H_2O)溶剂分子界面模型,计算了溶剂与晶面层的相互作用能,并通过MAE模型预测了LLM-105在不同溶剂的晶体形貌。结果表明:LLM-105在DMSO溶剂生长的晶体形貌更加规则,长径比较小,各晶面所占比重接近,在不同质量比下DMSO/H_2O混合溶剂的结晶形貌有明显差异。(2)通过激光动态法测定了LLM-105在DMSO和DMF溶剂中的溶解度,并采用Apelblat方程、van’t Hoff方程和多项式经验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并得到了方程参数。依据溶解度数据计算了LLM-105在DMSO和DMF溶剂中的溶解焓、溶解熵和溶解吉布斯自由能。结果表明:LLM-105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而且溶解过程是吸热且非自发的。(3)通过间歇动态法对LLM-105在DMSO和DMF溶剂中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结晶过程中的悬浮密度、过饱和度、搅拌强度,计算出了晶体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等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建立了结晶动力学模型。LLM-105在DMSO和DMF溶剂中的晶体生长与粒度无关。LLM-105在DMSO溶剂的结晶过程中,温度和搅拌加速了成核速率,减缓了生长速率。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动力学参数对LLM-105结晶过程的影响。(4)依据LLM-105的晶体形貌预测和结晶动力学结果,确定了LLM-105在DMSO-H_2O体系中进行结晶工艺,并以粒径和形貌为指标,对结晶产品进行了XRD和DSC分析,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LLM-105结晶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条件:温度50°C、滴加速率1.53 mL·min~(-1)、搅拌速率300 r·min~(-1)、初始浓度3.92g·100mL~(-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晶体颗粒形貌规则,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度M.S值为6.06μm,C.V值为3.05。(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30)
黄炎,孙海龙,孟子超,唐忠利,王靖涛[4](2019)在《溶析结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作为一种传统的分离和提纯工艺,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随着对结晶工艺的深入研究和对晶体产品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结晶不再仅仅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更重要的是根据产品功能的需要,制备特定结构的晶体。作为结晶的重要组成部分,溶析结晶因其操作简单、能耗相对较低、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溶析结晶相较于其他溶液结晶的不同点出发,重点介绍了溶析结晶热力学、溶析结晶动力学和工艺过程的研究,以及与溶析结晶相关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和球形结晶技术。溶析结晶热力学关注了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如何通过相图来确定合适的操作条件;溶析结晶动力学,详细描述了间歇、连续溶析结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工艺过程的研究,包括溶析剂与含有待结晶物质混合、结晶过程的控制和优化。同时本文对溶析结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李丽[5](2019)在《舒巴坦钠溶析结晶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舒巴坦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之一。针对目前舒巴坦钠结晶产品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舒巴坦钠的溶析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静态法系统测定了舒巴坦钠在乙醇-水、异丙醇-水等二元混合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获得了温度及溶剂组成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舒巴坦钠溶析结晶的最佳溶剂和组成。系统分析比较了四种溶解度模型对所测溶解度数据的拟合效果,确定了两种溶剂体系中舒巴坦钠最适合的溶解度模型。系统研究了舒巴坦钠在二元混合溶剂中的介稳行为,采用动态目测法测定了舒巴坦钠在不同混合溶剂、初始溶液浓度、溶析剂滴加速率、搅拌速率以及结晶温度下的超溶解度,通过计算明确了舒巴坦钠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晶介稳区宽度,总结了不同结晶条件对舒巴坦钠超溶解度、介稳区宽度等介稳行为的作用规律,得到了舒巴坦钠溶析结晶适宜的操作范围。在舒巴坦钠结晶热力学和介稳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对舒巴坦钠结晶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明确了原料中舒巴坦钠青霉胺杂质对舒巴坦钠粒度分布的影响。开发了一条舒巴坦钠溶析结晶工艺路线,并采用正交试验L_(27)(3~(13))对舒巴坦钠的溶析结晶工艺进行优化,探明了养晶时间、溶析剂用量、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溶析剂的滴加速率、搅拌速率、温度以及养晶时间分别与溶析剂用量、与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的交互作用、溶析剂用量与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的交互作用等六个因素及叁个交互作用分别对粒度、纯度以及两者的综合评分的影响,得到了最优操作方案。通过该操作方案在实验室内制备得到了纯度>97%、体积平均粒度D[4,3]≈290μm的舒巴坦钠优质结晶产品。(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孙良杰[6](2019)在《基于NMPC-MHE方法的溶析结晶过程建模、模拟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析结晶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提纯和分离的办法,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操作温度低、设备简单、耗能低及效率高等优点。化工行业和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晶体产品的晶形、纯度、多晶型和粒度分布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模拟技术研究结晶过程中各项操作参数与晶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提高晶体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溶析结晶过程,通过现代实验技术与结晶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溶析结晶过程进行过程建模、模拟和优化的研究。本文建立了以粒数衡算方程为核心,同时考虑生长、成核、聚结和破碎等过程动力学影响的溶析结晶过程数学模型,采用特征线法求解该模型,并采用线性插值和梯形积分公式估算聚结和破碎项。本文所提出的溶析结晶过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前人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MHE方法估计结晶中的状态变量,结合NMPC方法优化操作变量,以达到离线调控粒径分布的目的。针对具体的蒿甲醚溶析结晶过程,根据NMPC-MHE计算的最优工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实测粒度分布结果与控制方程优化的粒度分布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度,证明该方法可行、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和自适应能力。同时,该方法计算时间也满足溶析结晶过程在线反馈控制的要求。建立的溶析结晶过程模型和控制模型均以Matlab代码的形式写入M文件,封装至Matlab toolbox,并与本课题组开发的结晶过程监控系统相结合,方便用户输入所需要的参数,以实现工艺参数的调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5)
李丽,刘宝树,郑学明,孙华[7](2019)在《舒巴坦钠溶析结晶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舒巴坦钠粗品的提纯采用还原成舒巴坦酸后再经反应结晶合成舒巴坦钠的方式,耗时耗力且所需药品、试剂种类较多,不节能环保。针对该问题,采用正交实验L_(27)(3~(13))对舒巴坦钠的溶析结晶工艺进行优化,探明了6个因素6个交互作用对粒度、纯度以及两者的综合评分的影响,包括养晶时间(A)、溶析剂用量(B)、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C)、溶析剂的滴加速率(D)、搅拌速率(E)、温度(F)以及养晶时间分别与溶析剂用量(A×B)、与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A×C)的交互作用、溶析剂用量与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的交互作用(B×C),并得到了一组最优方案A_2B_2C_1D_3E_3F_2。通过该方案可获得纯度x>97%,体积平均粒度D[4,3]≈290μm,质量收率约为84%的舒巴坦钠产品,并发现杂质舒巴坦青霉胺对舒巴坦钠的粒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合适粒度分布的舒巴坦钠产品也可为后续制剂工艺提供方便。(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彭青海,黄志勇,宋先鹍,熊剑,胡兵[8](2019)在《溶析结晶法处理脱硫废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溶析结晶法处理碱源为氨的湿式催化氧化脱硫废液,并回收硫酸铵。考察溶析剂的种类、溶析剂体积、溶析温度、溶析时间、浓缩浓度等因素对溶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通空气氧化法提高硫酸铵的纯度。选用普通有机溶剂为溶析剂,经过预处理—氧化处理—溶析结晶等工序,溶析剂与脱硫液原液比为3∶1,溶析温度为室温,脱硫废液浓缩浓度为300g/L时,回收副盐总量为95.95%,硫酸铵含量为97.14%。(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9](2018)在《新型膜辅助溶析结晶用于药物连续精细化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析结晶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结晶技术,通过溶析剂和结晶溶液混合,可获得极高的结晶过饱和度和结晶产品收率,是药物晶体产品最主要的制备方法.目前,传统溶析结晶主要通过滴加或微通道混合方法实现溶析加入,但是宏观混合界面的超大过饱和度梯度和滴加点爆发成核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制约了一系列高端药物晶体的连续精细化制备.大连理工大学新型高效过程耦合强化团队在贺高红教授的领导下,基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魏鹿鹿[10](2018)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溶析结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洛西林钠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存在不可逆的特点。许多菌株均具备很好抗菌作用,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链球菌属等。对于美洛西林钠来说,能够发挥显着的抗感染效果,在下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中能够起到显着效果。重点研究了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熔析结晶工艺,希望为美洛西林钠临床应用价值的提升提供有效建议。(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6期)
溶析结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硝酸盐自身不会损害人体,但它会在人体内部产生亚硝酸盐,从而不利于人体健康。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生物和物理化学方法,其中物化法中的离子交换、反渗透法在去除硝酸盐时,会产生高浓度浓缩废液。目前,主要利用生物法处理高浓度浓缩废液,但是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投加有机碳源,若投加过量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投加量少则反硝化不完全,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较大,后续处理比较麻烦,这在国内外高硝高盐废液处理领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与上述生物法相比,溶析结晶法因其具有操作温度低、能耗低、溶析剂可以回收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用于废液中无机盐的回收利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反渗透或离子交换等工艺排出的高浓度硝酸盐废水,提出了溶析结晶法进行废水中高浓度硝酸盐氮(NO3--N)的去除技术。主要目的是探究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硝酸钠在无水乙醇-水溶液中的固液平衡;利用以无水乙醇为溶析剂的溶析结晶法去除高浓度硝酸盐废水中的NO3--N时溶液中多个因素(无水乙醇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溶液pH以及搅拌速率)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基本机理;对溶液中各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去除NO3--N的最佳工艺条件;探究多级溶析结晶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测得硝酸钠在不同温度下在不同质量比的无水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数据,并运用溶解度经验模型(C*=a/b+xc)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为探究利用无水乙醇作溶析剂的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2.通过研究溶液中各因素:无水乙醇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溶液pH以及搅拌速率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发现无水乙醇投加量、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的增加均有助于NO3--N的去除;溶液中保持适当碱度有助于NO3--N的去除;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与溶析过程中搅拌转速并无明显关系。3.为了提高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使溶析结晶法对NO3--N的去除达到更好的效果,对溶液中各因素进行了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和B ox-B ehnken试验设计。根据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结果可知:各因素对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影响大小排序顺序为无水乙醇投加量>初始浓度>钙离子浓度>温差>pH>搅拌速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可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当无水乙醇投加量为80 mL,初始浓度为9.40 g·L-1,钙离子浓度为0.84 g·L-1时,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可达63.09%。4.利用多级溶析结晶工艺对剩余溶液中的NO3--N进行去除时,可以提高整个工艺过程中NO3--N的去除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析结晶论文参考文献
[1].程雅琳,崔建国,张峰,李红艳,王朝旭.Ca~(2+)对溶析结晶法处理高含量硝酸盐废水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9
[2].侯雅琳.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刘斌.LLM-105的溶析结晶过程及结晶工艺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黄炎,孙海龙,孟子超,唐忠利,王靖涛.溶析结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5].李丽.舒巴坦钠溶析结晶过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6].孙良杰.基于NMPC-MHE方法的溶析结晶过程建模、模拟和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李丽,刘宝树,郑学明,孙华.舒巴坦钠溶析结晶工艺优化[J].化工进展.2019
[8].彭青海,黄志勇,宋先鹍,熊剑,胡兵.溶析结晶法处理脱硫废液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9]..新型膜辅助溶析结晶用于药物连续精细化制备[J].膜科学与技术.2018
[10].魏鹿鹿.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溶析结晶工艺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