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渗透阻挡层论文-陈伟东,闫淑芳,刘向东,范秀娟,王志刚

氢渗透阻挡层论文-陈伟东,闫淑芳,刘向东,范秀娟,王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氢渗透阻挡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氢化锆,原位氧化,氢渗透阻挡层,氧化膜

氢渗透阻挡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东,闫淑芳,刘向东,范秀娟,王志刚[1](2014)在《氢化锆与O_2反应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氧化的方法,通过氢化锆直接与O2反应在表面生成氧化膜作为氢渗透阻挡层。分析了氧化工艺参数对氧化膜生长速度的影响,并对氧化膜的物相组成、截面形貌和阻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氧化膜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氢化锆在45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氧化,氧化膜生长速度很小,氧气分压对氧化膜生长速度无明显影响;在450℃以上,氧化膜生长速度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大和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膜的质量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曲线符合抛物线生长规律。氧化膜为双相复合结构,由单斜相M-ZrO2和四方相T-ZrO2组成。氢化锆原位氧化后经650℃真空脱氢50 h后样品失氢量低于0.2%。(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4年01期)

赵平,彭倩,孔祥巩,邹从沛[2](2008)在《Cr-C-O氢渗透阻挡层的适用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具有阻挡层的试样封装在具有不同CO2压力的石英管中加热,然后对阻挡层表面进行观察和XPS分析,并用相对灵敏度因子法对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700℃加热后,在0.03MPaCO2条件下的阻挡层被破坏;300~500Pa的CO2条件下的阻挡层完好,其中的C-H键和-OH键的量随保温时间的增长和CO2压力的增高而增高;阻挡层能够在300~500Pa的CO2、700℃的封闭小空间中连续工作300小时。(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陈伟东,韩琳,张力,黄永章,王力军[3](2007)在《氢化锆表面原位氧化法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氧化法在氢化锆表面制备了氢渗透阻挡层,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氧化层生长的影响,借助XRD,XPS,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氧化层的物相组成和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并对氧化层的阻氢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氧化层的质量增量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氧分压为0.1MPa,550℃恒温氧化2h的工艺条件下,在氢化锆表面制得了厚度为50~60μm的氧化层;该氧化层主要为Baddeleyite结构的ZrO2;氧化层中含有O,Zr,C等元素并存在O—H键;氧化层均匀、致密,具有一定的阻氢作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7年10期)

单丽梅,赵平[4](2007)在《碳和氧在氢渗透阻挡层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氢渗透阻挡层的阻氢机理,在氢化锆表面电镀Cr-C后,再对镀层进行热处理(400℃),最后把试样在700℃的真空中保温10h。用EDS法对没有进行热处理的镀层的成分进行分析,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氢渗透阻挡层不同深度处的化学态,并对阻挡层原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未热处理的镀层主要含有C和Cr,阻挡层中含有C、O、Cr和Zr,进行氢渗透试验(700℃保温)后的阻挡层中C—H和O—H含量都增加,前者更明显。由此可说明H因破坏C、O原来的成键方式而被C、O捕捉,C对氢渗透阻挡层的作用大于O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7年04期)

赵平,彭倩,孔祥巩,邹从沛[5](2007)在《氢化锆表面氢渗透阻挡层形貌和组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氧化预处理和电镀法在氢化锆表面生成Cr-C镀层,经过400℃、10h预加热得到氢渗透阻挡层并对试样进行加热至700℃、保温10h的氢渗透试验。用XRD对氢渗透阻挡层的组成物进行了分析,用SEM对氢渗透试验后的阻挡层表面和截面进行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阻挡层中存在Cr2O3、金属Cr、O和C,阻挡层与基体之间存在一个由baddeleyite结构的ZrO2组成的致密的过渡层;阻挡层基本致密。(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单丽梅,赵平[6](2007)在《氢渗透阻挡层在CO_2中的破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氢渗透阻挡层在700℃下的CO2气氛中的工作能力,用电镀Cr-C的方法在氢化锆表面建立氢渗透阻挡层后,在0.1MPa的CO2气氛中700℃下保温72h,再用SEM对其表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阻挡层有粉化现象且在局部发生脱皮和剥落。分析粉化的原因是阻挡层中的碳达到过饱和,在脱落处的表面发现的空洞可以说明预存的物理缺陷是阻挡层发生剥落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确定这种氢渗透阻挡层在700℃下不宜在CO2气氛中使用。(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单丽梅,赵平[7](2007)在《CO_2中氢渗透阻挡层脱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镀Cr-C的方法在氢化锆表面建立的氢渗透阻挡层,在1atm的CO2气氛中和700℃下保温72小时,阻挡层局部发生脱皮和剥落,用SEM对其表面进行观察。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膜层脱落的原因是预存的物理缺陷以及碳化所致。(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常英,赵平[8](2006)在《氢化锆表面Cr-C-O氢渗透阻挡层XP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堆中,氢化锆作为慢化剂的工作温度为650~750℃,在此温度范围内,H/Zr原子数之比大于1.8的氢化锆中的氢很容易析出。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电镀法制备的氢化锆表面氢渗透阻挡层的化学态,对镀层进行了深度(100、200、300nm)刻蚀分析和镀层原子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中含有C、O、Cr和Zr,进行氢渗透试验后(700℃保温)的试样镀层的C—H键数量有明显增加,而O—H键的数量变化不大。由此可以说明,氢渗透受阻的原因是氢在渗透过程中被镀层中的C优先捕获生成C—H键。(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6年02期)

常英[9](2006)在《电镀法和CO_2反应法制备氢化锆表面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核反应堆中,为了对中子进行慢化需要采用慢化剂。氢化锆因比重较小(-5.6g/cm~3),氢含量高(H/Zr原子比可达1.80以上),使用温度高(<600℃),小的中子截获面和良好的导热性以及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空间堆或小型反应堆的慢化剂材料,并开始在重量轻、体积小的反应堆及液态金属冷却的热中子反应堆中付诸应用。 将氢化锆用于反应堆,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它的工作温度。作为中子慢化剂,氢化锆的工作温度为650~750℃,在此温度下,H/Zr原子比大于1.8的氢化锆的分解压远远高于一个大气压,氢化锆中的氢将很容易析出。氢的析出一方面增大了包壳中的压力;另一方面则使氢化锆的H/Zr原子比减小(即氢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其中子慢化能力。因此必须使氢化锆结构材料具有尽可能低的氢渗透率。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为了达到降低氢渗透率的目的,通常在结构材料表面建立氢渗透阻挡层。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电镀Cr-C的方法和CO_2反应法在氢化锆表面建立氢渗透阻挡层。(1) 研究了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工艺,以及电镀时间、电镀的电流密度、试样的预处理等工艺参数对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影响。(2) 研究了通过加热氢化锆、高纯二氧化碳和磷,在设定的工艺参数下,通过反应气体在氢化锆表面吸附、离解,然后通过元素扩散和反应生成致密的膜层。(3) 研究了氢渗透阻挡层在700℃的阻氢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氢渗透阻挡层与基体的结合情况;使用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氢渗透阻挡层表面元素价态(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06-04-01)

赵平,孔祥巩,邹从沛[10](2005)在《氢化锆表面电镀Cr-C氢渗透阻挡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镀法在氢化锆表面生成致密的Cr-C合金层,经过700℃、144h保温后,基体中氢化锆晶体结构仍然为电镀和加热前的ZrH_(1.801),说明该镀层能够有效地阻挡氢的析出。XPS和SEM分析结果证明,镀层由cr和c组成;其中存在O-H键和可能存在C-H键。这两种键的存在说明,氢被阻挡的原因可能是氢在渗透过程中被镀层中的O和C所捕获。(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05年06期)

氢渗透阻挡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具有阻挡层的试样封装在具有不同CO2压力的石英管中加热,然后对阻挡层表面进行观察和XPS分析,并用相对灵敏度因子法对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700℃加热后,在0.03MPaCO2条件下的阻挡层被破坏;300~500Pa的CO2条件下的阻挡层完好,其中的C-H键和-OH键的量随保温时间的增长和CO2压力的增高而增高;阻挡层能够在300~500Pa的CO2、700℃的封闭小空间中连续工作300小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渗透阻挡层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伟东,闫淑芳,刘向东,范秀娟,王志刚.氢化锆与O_2反应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J].稀有金属.2014

[2].赵平,彭倩,孔祥巩,邹从沛.Cr-C-O氢渗透阻挡层的适用条件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陈伟东,韩琳,张力,黄永章,王力军.氢化锆表面原位氧化法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

[4].单丽梅,赵平.碳和氧在氢渗透阻挡层中的作用[J].表面技术.2007

[5].赵平,彭倩,孔祥巩,邹从沛.氢化锆表面氢渗透阻挡层形貌和组织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单丽梅,赵平.氢渗透阻挡层在CO_2中的破坏[J].表面技术.2007

[7].单丽梅,赵平.CO_2中氢渗透阻挡层脱落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常英,赵平.氢化锆表面Cr-C-O氢渗透阻挡层XPS分析[J].表面技术.2006

[9].常英.电镀法和CO_2反应法制备氢化锆表面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D].西华大学.2006

[10].赵平,孔祥巩,邹从沛.氢化锆表面电镀Cr-C氢渗透阻挡层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5

标签:;  ;  ;  ;  

氢渗透阻挡层论文-陈伟东,闫淑芳,刘向东,范秀娟,王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