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色素腺体延缓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腺体,色素,陆地棉,染色体,组织,澳洲,亚洲。
色素腺体延缓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童旭宏,祝水金,季道藩[1](2005)在《陆地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表现与组织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Gl2Gl2gl3gl3)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特性的陆地棉种质系———ABH0318。该种质的休眠种子观察不到色素腺体,但解剖镜下可看到子叶边缘处有小量稀小的色素腺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ABH0318休眠种子内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色素腺体结构:(1)具有色素腺雏形但无腺腔的色素腺体原,约占总色素腺体或结构的50%左右;(2)发育不全的色素腺体,其体积较小,腺腔内无内含物,约占25%左右;(3)正常色素腺体类型,分布于子叶的边缘,约占25%左右。种子萌发后,第一类色素腺体结构中的细胞迅速溶解,形成腺腔,并迅速形成正常色素腺体,而第二、叁类色素腺体结构无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祝水金,蒋玉蓉,N,Reddy,季道藩[2](2004)在《陆地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种质系的育成及其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Gl2Gl2gl3gl3)进行杂交, 获得具有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延缓形成性状的((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陆地棉)F1种间叁元杂种. 种间叁元杂种高度不育, PMC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2n = 52 = 41.45Ⅰ+ 4.38Ⅱ + 0.55Ⅲ + 0.04, 二价体交叉值为1.19. 用Gl2Gl2gl3gl3作轮回亲本对种间叁元杂种进行连续回交, 在BC8群体中发现2株带目标性状的可育植株. 对其进行自交和筛选, 育成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特性的陆地棉种质系ABH-0318. 该种质的色素腺体性状稳定, 休眠种子除子叶边缘处有少量稀小的色素腺体外, 基本无色素腺体, 其棉酚含量为0.0175%, 属于典型的低酚棉类型; 种子萌发后, 子叶及植株主要器官含有大量的色素腺体, 棉酚含量与一般有酚棉品种相似, 即植株为有酚棉类型. 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该种质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受位于Gl2和Gl3位点的二对基因互作控制, 其中位于Gl2 位点的基因来源于比克氏棉, 对已知的陆地棉色素腺体等位基因(Gl2和gl2)为显性, 但对Gl3则表现为隐性上位, 暂定其基因符号为Gl2b; 位于Gl3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来源于陆地棉.(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4年19期)
李炳林,黄晋玲,董俊梅,黄丽,祝水金[3](2001)在《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转育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十年代起用亚洲棉(A_2)澳洲野生比克氏棉(G_1)杂交成(A_2×G_1)F_1,经染色体加倍成(A_2A_2G_1G_1)异源四倍体,育成[AG]复合染色体组亚比棉新种,具有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特异性状。九十年代用亚比棉再与栽培四倍体[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AADD)_1和海岛棉( AADD)_2杂交,组合成(AAGD)叁交(元)种异源四倍体新种质。用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将澳洲野生二倍体棉种的子叶腺体延缓形成特性,导入栽培棉种上。为棉花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植棉效益,开辟了前景,在实现棉花突破性育种目标和提高育种效率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2000作物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期刊2001-06-30)
祝水金,季道藩[4](2001)在《澳洲野生棉种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5个澳洲野生棉种为材料, 与亚洲棉(G. arboreum)和戴维逊氏棉(G. davidsonii), 以及陆地棉(G. hirsutum)的4种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Gl2Gl2Gl3Gl3, Gl2Gl2Gl3Gl3, Gl2Gl2GL3Gl3和Gl2Gl2Gl3Gl3)进行杂交, 共得到10个种间杂种. 根据杂种种子和植株的色素腺体表现, 初步明确: (1) 5个澳洲野生棉种所具有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特点相同,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基因位点; (2) 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对A染色体组的亚洲棉的种子有色素腺体性状为显性, 其F1种子无色素腺体, 而植株具有色素腺体; 对于D染色体组的戴维逊氏棉的种子有色素腺体性状为隐性, 其F1为典型的有色素腺体类型; (3) 澳洲野生棉种的种子无色素腺体性状对于陆地棉的种子有色素腺体性状为隐性或不完全显性; 对陆地棉的无色素腺体基因(Gl2Gl2Gl3Gl3)为显性上位, 但无色素腺体基因对于澳洲野生棉种的植株色素腺体有较强的削弱作用. 对于控制陆地棉色素腺体性状的两个主基因来讲, 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对Gl2为显性上位, 对Gl3为隐性上位. 因此, 在该性状的杂交转育研究中应采用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 (Gl2Gl2Gl3Gl3)作为栽培棉种的亲本进行杂交和回交.(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1年02期)
祝水金,季道藩,汪若海,王红梅,李炳林[5](1999)在《陆地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亚洲棉×比克氏棉)F_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棉的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进行杂交,获得5个具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的[(亚洲棉X比克氏棉)F_1双二倍体X陆地棉]F_1种间叁元杂种.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种间叁元杂种植株和花器形态性状元明显效应,但对其色素腺体表现和棉酚含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用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Gl_2Gl_2gl_3gl_3)配制的种间叁元杂种完全表现有比克氏棉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特性;而用双隐性或显性无色素腺体陆地棉配制的种间叁元杂种,虽其种子无色素腺体,但植株为少色素腺体类型.用有色素腺体陆地棉和陆地棉单节显性系2(gl_2gl_2Gl_3Gl_3)配制的种间叁元杂种,其种子和植株均为有色素腺体类型.因此,用Gl_2Gl_2gl_3gl_3作为陆地棉亲本与比克氏棉及其后代进行杂交和回交,可以提高该性状的选择效果.(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祝水金,季道藩,汪若海,王红梅[6](1998)在《澳洲野生棉种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的组织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个澳洲野生棉种休眠种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子叶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子叶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并以比克氏棉为例进行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澳洲野生棉种及其杂交后代的休眠种子,虽肉眼看不到色素腺体,但具有一群不同于其它细胞的特殊细胞群,其整体结构类似色素腺体的雏形。因此,提出了“色素腺体原”的新概念。澳洲野生棉种在开花后的幼胚器官形态建成期均先出现色素腺体细胞,然后经数次分裂形成一团色素腺体细胞群,挤压周围细胞而形成为色素腺体原,并保持该结构至种子成熟。当种子萌发16h后,色素腺体细胞解体,形成色素腺体。此外,本研究对澳洲野生棉种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调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色素腺体延缓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Gl2Gl2gl3gl3)进行杂交, 获得具有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延缓形成性状的((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陆地棉)F1种间叁元杂种. 种间叁元杂种高度不育, PMC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2n = 52 = 41.45Ⅰ+ 4.38Ⅱ + 0.55Ⅲ + 0.04, 二价体交叉值为1.19. 用Gl2Gl2gl3gl3作轮回亲本对种间叁元杂种进行连续回交, 在BC8群体中发现2株带目标性状的可育植株. 对其进行自交和筛选, 育成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特性的陆地棉种质系ABH-0318. 该种质的色素腺体性状稳定, 休眠种子除子叶边缘处有少量稀小的色素腺体外, 基本无色素腺体, 其棉酚含量为0.0175%, 属于典型的低酚棉类型; 种子萌发后, 子叶及植株主要器官含有大量的色素腺体, 棉酚含量与一般有酚棉品种相似, 即植株为有酚棉类型. 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该种质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受位于Gl2和Gl3位点的二对基因互作控制, 其中位于Gl2 位点的基因来源于比克氏棉, 对已知的陆地棉色素腺体等位基因(Gl2和gl2)为显性, 但对Gl3则表现为隐性上位, 暂定其基因符号为Gl2b; 位于Gl3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来源于陆地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素腺体延缓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童旭宏,祝水金,季道藩.陆地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表现与组织结构观察[J].棉花学报.2005
[2].祝水金,蒋玉蓉,N,Reddy,季道藩.陆地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种质系的育成及其遗传研究[J].科学通报.2004
[3].李炳林,黄晋玲,董俊梅,黄丽,祝水金.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转育研究进展[C].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2000作物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2001
[4].祝水金,季道藩.澳洲野生棉种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研究[J].科学通报.2001
[5].祝水金,季道藩,汪若海,王红梅,李炳林.陆地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效应[J].作物学报.1999
[6].祝水金,季道藩,汪若海,王红梅.澳洲野生棉种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的组织结构观察[J].棉花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