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梅张丹娜(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13800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200-02
做一名合格的儿科护理工作者,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还要有敏捷善良的心灵,更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
1善于沟通
沟通是护士用更好的语言和表情和动作,使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并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儿科,多给家长讲健康教育,医学科学知识,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2善于观察
2.1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婴幼儿观察更应精细。如:发现婴儿有口吐白沫时,反应婴儿有发痒、针刺不适的反应。婴儿哭闹不止多数是消化不良、腹痛的症状,病儿出现尖叫症状、呕吐时呈喷射状,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儿出现喘鸣样呼吸是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表现,颜面、口唇发绀,腹式呼吸,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大小便的颜色性质,都能反映疾病的性质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对症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病例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高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病因:①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从而使血胆红素生成增多。②肠道内非正常菌群影响,新生儿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排出,同时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晚,更不利于胆红素的还原,从而增加了胆红素的重吸收。③特殊的肠、肝循环,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后在肝脏中合成结合胆红素,随胆汁分泌入小肠,不易被小肠吸收。
护理措施:①保证母乳量,尽早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宣教哺乳知识,耐心指导产妇喂养姿势,采用侧卧位或坐位的哺乳,产后半小时行母婴接触,使产妇尽早开奶,开奶后予以频繁有效的哺乳。②合理有效喂哺,每日观察产妇乳房充盈情况,乳头活动度。乳房过度充盈时做好乳房按摩,减轻乳房内压力,必要时挤出少许乳汁,增加乳头活动度,使之易于吸吮,保证婴儿需要量,减少肠道内胆红素的重吸收。③观察新生儿排便情况,如72小时胎便未变粪者,应按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顺序进行抚触按摩,从而增加进食量,加快肠蠕动而缩短胎便排出时间,加快胎便和结合胆红素的排出,减少肠道重吸收,从而达到护理干预的目的。
2.2病例2,小儿惊厥的护理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表现,可分为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可伴有皮肤青紫,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甚至是大小便失禁,病情非常危急,要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
采取措施:①保持安静,室内光线不宜过强,保持室内安静无噪音,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减少刺激。②注意安全:防止坠床,碰伤,必要时约束肢体,专人看护。惊厥时在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③防止窒息: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舌轻轻向外牵拉,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障碍,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④针刺治疗:针刺人中、合谷、百会等穴。⑤吸氧,提高血氧含量,降低脑细胞损伤。⑥降温:头部用冰帽,以降低脑代谢,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置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以达到全身降温的目的。特别是高热惊厥的患儿,应尽早降温。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和神态变化,观察有无尖叫、发作时状态,详细记录惊厥次数、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后状态、有无昏睡、嗜睡或昏迷,婴儿观察前囟是否膨隆,以便发现脑水肿症状,早期治疗。
2.3病例3,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多数患儿表现为呼吸音粗、咳嗽、咯痰、呼吸有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口唇、颜面紫绀,可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有时可达40次/分多次,可危及生命,护士应做好护理。除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外,还应配合医生,采取万托林和α—糜蛋白酶联合应用雾化吸入。万托林水溶液是肾上腺能受体,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其炎症介质释放,增强气道纤毛运动的作用。α—糜蛋白酶具有化痰作用,两者交替使用,效果显著。一般用药5天后,症状严重的患儿咳嗽、喘息、气喘、快频率腹式呼吸、肺部哮鸣音等症状基本消失。雾化时将吸管开端尽量接触患儿咽部,使大量雾气吸入呼吸道,达到最佳的效果。
3静脉穿刺技术
小儿静脉穿刺是衡量儿科护士素质的标准,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好的一项有相当难度的专业技术。在熟练掌握穿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儿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3.1经临床实践得知,额静脉在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中,选择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但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的选择和成功率都在相应的提高,枕静脉在临床中使用不多,对于大于3岁的患儿大多选择肢体表面浅静脉,常选择手背、上下肢下段、脚背等。
3.2因小儿的头皮静脉丰富,分布极多,表浅,且不受小儿活动影响,易于固定,且有利于看护,对于小儿静脉穿刺选择更为科学合理。
3.3选择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保证,但头皮静脉动脉血管伴行较多,穿刺前应明确鉴别,避免误入动脉造成的痛苦。
3.4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故不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没有瓣膜,正逆方向都能穿刺,只要操作方便即可,故临床小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头皮静脉中主要静脉有滑车上静脉、眶上静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额静脉表浅,较为粗大,定位相对容易,是临床最常用的头皮静脉,发际上方的一段滑车上静脉管径较粗,不滑动,易固定,也可以选择穿刺。其次,颞浅静脉管径也较粗,临床穿刺成功率都有一定保证。眶上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由于位置不理想,管道较为弯曲,周围组织较为疏松,通常不宜选作头皮静脉穿刺。
3.5头皮静脉穿刺有一定的难度,故临床应注意血管的保护,根据患儿血管特征和用药次数多采用静脉套管针,其特点:①能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②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工作程序。③套管针管软,不易因小儿活动刺破血管所造成的液体外渗。④应用套管针应注意使用日期,固定要牢固。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是细致的工作,我们应尽力发挥耐心、细心和高超的技术,为护理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