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观博弈论的多重均衡演化仿真研究

基于主观博弈论的多重均衡演化仿真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将主观博弈理论引入均衡选择问题的研究,通过仿真方法研究主体对博弈的学习过程和最终博弈均衡收敛的情况,探究主体认知和客观博弈矩阵收益的变化对多重均衡博弈的结果的影响,以及均衡收敛的动态过程。公平偏好源于先天或者后天习得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将公平偏好作为影响主体认知的因素之一,考虑主体分别在不存在公平偏好和存在公平偏好的情况下,研究随着收益调整和主体的归纳学习,公平的均衡结果的出现频率如何变化。同时,主观博弈论研究信息反馈对主体认知的影响,其中角色交换(Alternate role-switching,ARS)作为一种简单的实验处理方式能够为主体提供学习到整个博弈矩阵信息的机会,本文将角色交换引入基本模型中,探究主体的认知变化及其对均衡选择结果的影响。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主体具有归纳学习能力,但不存在公平偏好的情况。本文基于主观博弈论,建立具有多重均衡的两人重复博弈仿真模型,博弈模型具有博弈双方收益相等与收益不等的两个纳什均衡,前者由于符合公平原则,可视为公平的均衡。本文调整相关收益,通过观察主体对博弈的认知变化过程和最终博弈均衡收敛的结果,探究收益和后天学习对公平均衡出现的频率的影响。2)考虑实验存在角色交换的情况。在实验中,每个主体在每轮博弈有0.5的概率与对手交换角色,因此主体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整个博弈结构的收益信息。对比无角色交换(No role-switching,NRS)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探究ARS带来的主体认知的变化,及其对均衡选择结果的影响。3)考虑主体存在公平偏好的情况。在仿真模型中引入公平偏好模型的相关理论,建立具有先天公平偏好的Agent,并调整相关收益,比较其与主体无公平偏好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探究先天的公平偏好对公平结果出现频率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公平的均衡结果出现的频率与其收益成正比,且在一定收益范围内,即便主体没有公平偏好,仅通过对博弈的归纳学习和策略调整,公平的均衡结果能够以接近百分之百的频率出现,肯定了后天学习和收益对公平的影响。2)角色交换为主体提供了学习整个收益矩阵的信息的机会,相比于主体在NRS情况下只接触与自身角色相关的收益信息,主体的学习内容更加复杂。这种学习方式和内容的改变,随着博弈中主体行为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均衡选择结果发生变化——虽然在一定收益下,有限理性的主体仍然能够通过归纳学习选择公平的均衡结果,但同等收益条件下,该频率低于无角色交换情况。3)主体存在公平偏好情况下,收敛到公平的均衡结果的频率高于主体无公平偏好情况。而收益降低到一定值下,即便主体存在公平偏好,公平的均衡结果也不会出现。也就是说,即便人们天生具有公平偏好,也不能保证公平结果一定会出现,公平结果是否出现还会受后天学习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文献研究综述与评述
  •     1.2.1 有关多重均衡选择的相关研究
  •     1.2.2 有关最后通牒博弈的相关研究
  •     1.2.3 评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创新点
  •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结构
  • 2 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认知
  •     2.1.2 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
  •     2.1.3 Swarm仿真
  •   2.2 主观博弈理论研究概述
  •     2.2.1 主观博弈理论研究
  •     2.2.2 归纳学习模型
  •   2.3 公平偏好理论模型
  • 3 无公平偏好条件下的多重均衡演化仿真研究
  •   3.1 引言
  •   3.2 仿真模型设计
  •     3.2.1 博弈矩阵
  •     3.2.2 仿真模型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1 仿真结果
  •     3.3.2 实验数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存在角色交换的多重均衡演化仿真研究
  •   4.1 引言
  •   4.2 仿真模型设计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3.1 存在角色交换的仿真结果
  •     4.3.2 存在角色交换的实验数据分析
  •     4.3.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存在公平偏好条件下的多重均衡演化仿真研究
  •   5.1 引言
  •   5.2 仿真模型设计
  •     5.2.1 不平等规避模型
  •     5.2.2 仿真模型
  •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3.1 存在公平偏好条件下的仿真结果
  •     5.3.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研究工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烨

    导师: 王愚

    关键词: 主观博弈,多重均衡,公平偏好,角色交换,最后通牒

    来源: 扬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数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单位: 扬州大学

    分类号: F224.32

    DOI: 10.27441/d.cnki.gyzdu.2019.001703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6265K

    下载量: 61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研究——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阐释[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04)
    • [2].基于市场均衡理论的高中学校周边小吃摊的治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0)
    • [3].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变迁的非线性解释——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检验与修正[J]. 行政论坛 2020(05)
    • [4].论房地产市场在非均衡理论下的供求模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0)
    • [5].非均衡理论发展、特征及其应用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1)
    • [6].间断—均衡理论:探究政策过程中的稳定与变迁逻辑[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 [7].均衡理论的梳理与矛盾分析——基于现代经济学视角[J]. 当代经济 2017(10)
    • [8].间断-均衡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干预政策研究[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2)
    • [9].新古典制度均衡理论不能指导转型实践的定性分析与启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08)
    • [10].西方垄断竞争厂商均衡理论的评析与修正[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1].基于交流均衡理论的高校班级凝聚力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06)
    • [12].马克思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对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的启示[J]. 社会主义研究 2011(04)
    • [13].基于均衡理论的群组评价机制设计及应用[J]. 统计研究 2018(01)
    • [14].认知、制度与政策图景:间断-均衡理论的三重解释逻辑[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5)
    • [15].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政策的审视[J]. 医学与哲学 2020(13)
    • [16].向行为公共政策理论跨越——间断—均衡理论的演进逻辑和趋势[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17].从均衡理论的角度浅析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J]. 品牌(下半月) 2014(10)
    • [18].基于非均衡理论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6)
    • [19].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逻辑——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视角[J]. 行政科学论坛 2020(03)
    • [20].基于非均衡理论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8)
    • [21].经常账户均衡理论模型初探:理论、方法研究与展望[J]. 海南金融 2012(11)
    • [22].不均衡理论与对外直接投资要素流动[J]. 企业经济 2011(02)
    • [23].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12)
    • [24].单个交易的价值均衡理论[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2)
    • [25].均衡理论:危机现实的挑战[J]. 金融博览 2013(03)
    • [26].供求曲线图像题背后的“玄机”——2019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第11题的启示[J]. 教学考试 2020(07)
    • [27].厂商均衡理论的二元解析与拓展应用[J]. 商业时代 2011(20)
    • [28].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策的变迁: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18(02)
    • [29].寻租均衡理论的最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11(03)
    • [30].西方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理论的评析与修正[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1(06)

    标签:;  ;  ;  ;  ;  

    基于主观博弈论的多重均衡演化仿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