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1]2004年在《天津市国际物流管理及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国际物流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国际物流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顺利运行离不开国际物流的服务。随着我国加入了WTO,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也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也有很多的地方要执行国际法规,因此,要提高国际物流的水平十分重要。天津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同时又拥有海运港口、空运港口、天津港保税区等许多发展国际物流的优势,因此只要政府给予充分的政策保证,天津市必然会成为全国国际物流的基地。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国际物流现状及天津市国际物流现有的管理政策的分析,提出天津市在国际物流方面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如何提高天津市国际物流的服务水平,使天津市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国际物流的中心。同时又基于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对国际物流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对业务流程管理中不太合理的地方提出各种调整的思路,以促进提高国际物流的服务管理效率和功能,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李智[2]2004年在《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物流园区的建设已经在我国悄然兴起,然而,各地政府及物流园区投资企业等对物流园区的发展特性和条件认识不足,仅仅从功能的角度将物流园区看作是大规模货物集散地、中转站和必要的物流结点,这不利于物流园区形成长期竞争优势。本文主要综合应用现代物流理论、区域产业簇群化经济理论和技术方法,以国际物流园区为研究对象,以物流合理化、规模化、效应化为目的,从国际物流园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产业簇群化发展角度入手,并结合天津港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及运作的现状、模式分析、存在问题等论述,规划了天津保税区国际物流园系统框架、物流系统业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及设备平台、系统环境平台;研究了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运作模式;提出了实施天津港保税区在发展和实施国际物流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与措施。论文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扼要分析论文题目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概括地指出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思路、路线和论文结构框架。在查阅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深入调查分析国内物流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并论述了物流及物流园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区位选择、建设园区的原则与发展模式;简述了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的组织与管理;研究了国际物流园区的内涵、功能定位和战略管理,为园区战略规划和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并指明了研究路线。在物流园区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详细调查研究了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剖析了原因,认真进行了物流市场的SWOT分析,依据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的理论,设计并给出了保税区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叁区协同和多区联动战略联盟的国际物流园区的物流业务战略规划框架、物流信息公共网络平台的战略规划框架和战略规划管理体系框架。在物流园区战略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研究了园区战略规划和发展运作模式的实施的原则、策略、计划和重大举措,并深入探讨了园区物流服务管理战略,园区物流成本管理战略的实施和发展与运行环境的优化与对策。
武军明[3]2003年在《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系统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当今,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国家对资源流动的干预作用逐渐减弱,区域经济地位日渐突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正逐步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成功的实践表明,物流产业水平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服务产业,而有关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问题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一般建立在具有优良国际贸易条件和经济技术较为发达的港口地区保税区,作为由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国家在吸引外资、发展国际贸易和加工工业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这就使得保税区在发展国际物流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充分结合保税区的物流优势和当前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推动保税区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并推动保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对国际物流系统及其模式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及其发展趋势,以天津港保税区为例,就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在系统分析政策环境的技术上,通过对天津港保税区SWOT分析,提出了天津港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系统可以选择的发展战略,并进而提出了其实施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措施。作者认为,保税区积极利用“入世”给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国际物流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陈雪[4]2013年在《面向天津滨海新区的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文中提出立足于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环境,在分析新区物流发展对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我国及天津市物流管理专业现状的基础上,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质结构、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实训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面向滨海新区的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的构建。
巫钢[5]2008年在《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需求是一切市场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不关注客户需求而进行的生产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盲目和危险的。物流企业供应链创新,并实现研发快捷化和运作协同化,正是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考虑。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企业关心的重点已不再是如何从事生产运作,而是搭建更为完善的需求流动网管理体系,由此,需求流动网管理也日益成为物流企业持续成长和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在微利的经济环境下,增加营收、降低成本、增强客户关系,必须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和计划,再搭配有效率的需求流动网体系,从而规划出最佳的供应通道,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将产品送达到顾客手中,这是维持优势、减少风险,增加利润的关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从单纯的供应导向向需求链管理和需求流动网管理转变.本文重点研究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路径和关键模式,并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引言.在物流企业的不断变革过程中,资源整合的模式不断地演化和变异。以物流需求资源为基础,分析了物流需求资源整合的意义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从物流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揭示了物流需求资源的本质特点;重点研究了物流需求资源的联结基础和动态演变的网络形态;结合企业资源理论,提出了物流需求资源的概念及界定标准,共同奠定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研究的命题。第叁部分:物流需求资源分布结构。对物流需求资源整合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物流需求资源联结的关键要素;并对第一方物流至第五方物流等物流需求资源结构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螺旋模型。分析了物流需求资源的一般转化过程,影响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关键中介变量,并提出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螺旋模型;分析了不同阶段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程度、转化意识对需求资源开发绩效以及协同化战略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对转化的效果进行检验。第五部分: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模式分析。分析了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互动机理;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物流企业基于需求资源转化所形成的共生网络体系及其稳定性。第六部分: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实证分析。结合天津港区域物流需求协同网络的互动分析,论证产业集聚的物流需求资源整合模式的适用性;结合泰达滨海物流的需求资源整合以及物流期货的经营方式创新,对物流需求资源价值创新模式进行检验;结合上海亿通公司的物流网络,分析了物流需求信息共享网络建设和运行绩效。第七部分: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对于物流组织隐性需求资源价值性和隐含性进行分析,对物流需求资源转化模式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分析了物流需求流动网络的研究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促进和贡献,廓清了组织隐性需求理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命题。
孔文[6]2007年在《基于现代物流下的物流产业分析及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物流产业是传统和新兴产业形态的结合体,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各产业有着密切的产业关联,是有效实现社会再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建国以来,中国物流业自传统的货物运输模式起步先后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和发展期等阶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物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货物运输需求量急剧增长、客户服务和成本意识日趋强化,中国物流业随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如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物流技术愈加先进等。但不容忽视的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业目前仍存在集中度过低、竞争无序化、行业标准不统一、市场绩效欠佳等问题。物流业由于具有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等特点,仅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远远达不到改变上述窘况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由于他们运用已经相对成熟的现代物流理论对物流业加以规范和引导,从而推动本国物流业向技术现代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合理化和管理协调化等方向发展。勿庸置疑,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并结合现代物流理论对现代物流下的物流产业进行了分析及政策研究。整篇论文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1)国内外物流产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901年,约翰·F·克罗威尔(John F. Growell)在给美国政府的《行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的配送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从此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进步促进物流与营销理念相结合,从而使物流业的服务范围扩大到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资采购、退还货物、废物利用及处置等领域,这一阶段是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机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第叁方物流开始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物流体系的重要,这促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不仅使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同时物流企业也为各客户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国内针对物流管理的研究比较晚,在确定性多级库存系统中的合作契约和物流链合作中的信息激励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物流链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对市场需求高度不确定性的充分考虑、没有充分考虑供应链协作契约的内部信息不对称情况以及缺乏对生产能力约束的考虑等。(2)国外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美国现代物流思想的萌芽开始于二战结束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将工厂从国内搬迁到国外的原料产地,或者把产品的零部件运往消费地进行组装。这促进了物流业地区范围的扩大和货物快速分销思想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放松了对交通运输业的管制,运输业的营运环境更加宽松,为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特网在美国的出现和发展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同时给物流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此时,物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位移,而是配合商流和信息流的商业活动。物流的对象由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发展到商品、服务与信息,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服务作为商品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使物流的涵义大幅度拓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企业为不失去每一个销售机会而纷纷建立起了高效的商品供应链。日本现代物流起步于1955年。当时,物流管理的范围还局限在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1965年-1992年,日本物流开始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的各个环节迅速渗透,并产生了显着效果。1992年之后,日本物流业向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以及绿色物流等方向发展。在此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理论迅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主要的代表性理论有:宏观物流理论、微观物流理论、全程物流理论、JIT(Just in Time)理论、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理论、城市物流理论、QR(Quick Response)理论和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理论等。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现代物流特征,并从这些特征中反映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如扩大化、合理化、一体化、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等。(3)国内物流概念的导入和近年来物流业发展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首次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政府和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导致中国物流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世纪90年代以后,物流才开始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关注,物流产业随之进入快速成长期,增速位居世界前列。在传统仓储、运输和储运企业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新科技革命、信息化浪潮、买方市场与同期兴起的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契机,中国出现了“物流热”。目前,中国由物流基础设施业、物流服务业、货主物流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系统业五大行业组成的物流产业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专业化的第叁方物流业成为中国物流产业中发展态势最强、最具活力的一个行业。(4)实证分析部分物流园区的建设情况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现代物流企业因拥有完善的功能、齐全的网络、规范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能够具体地表征一国或地区企业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大连市综合物流园区的构建模式和中集集团科学、系统、高效的物流链管理体系能够较好地代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因此,本文选取以上两者进行了介绍。(5)政策研究及建议部分尽管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物流成本偏高、市场结构不合理、第叁方物流规模较小、物流外包比例较低、物流服务功能范围较窄等缺陷。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其健康成长离不开合理有序的行业管理,因此,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物流业目前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物流业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以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议。在制定和落实全国性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方面,政府应首先明确物流产业的战略地位,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其次,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促进物流产业协调发展;再次,建立规范的绿色物流标志制度,促进循环物流的发展。为推动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政府应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向第叁方物流提供适当的补贴。针对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组织现状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本文提出了政府应加强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管理、优化市场退出机制以及完善企业兼并和联合政策等措施。此外,为充分发挥现代物流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监管作用,本文建议国家政府应尽快制定和落实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从而为物流行业协会的运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促进物流协会发展的措施方面,本文提出了扩大行业覆盖面、加强行业协会自身队伍建设以及培育和发展行业和市场监管职能等措施
王克青[7]2014年在《天津市水产集团冷藏物流加工基地建设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的全面推进,天津口岸成为北方重要的大宗食品进出口集散地,据海关初步统计天津口岸食品类进出口贸易值近10亿美元,食品进出口贸易每年递增10%以上。水产品冷藏物流建设又迎来了市场的春天。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良好的政策导向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作为沿海城市的天津,冷藏物流基地发展明显滞后,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在大力发挥港口作用的同时,加快天津市冷冻冷藏物流产业的发展已在相关行业得到了迅速的落实。天津市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龙头而兴建的天津市鑫汇洋国际物流公司提供了一个集生产、加工、冷藏、贸易于一体的冷链物流示范基地。该论文通过对天津水产品冷藏加工物流基地建设的研究,为推进天津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天津农业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遵循项目管理与物流管理思想,通过对国内外冷藏物流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将冷藏加工基地建设与水产物流相结合,以天津市水产集团兴建的天津鑫汇洋国际物流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冷藏加工基地的选址、基地建设及水产品物流运作和发展方向入手,以项目管理和物流信息理论为载体,对天津市水产集团所建的冷藏物流加工基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本论文对同类项目的建设具有可借鉴性和实用价值。
范晓林[8]2011年在《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及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强大的物流需求及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为推进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最合理的综合服务,从而对西部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优势依托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具有较强大的物流需求。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绿色农畜产品和煤炭、电力、绒毛、稀土、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借助西部地区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的持续高涨带动了消费品流通市场的大发展和逐年庞大的外需贸易,形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由于外生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使得企业对物流环境的改善变得尤为迫切,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提上议程。专业的第叁方物流服务己是其必然选择,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加入WTO为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规则。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使通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利用外资的渠道也逐步拓宽。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建设了若于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随着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目前,中国学界对国内物流业研究较多,成果也很多。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后,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对中国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理论与应用研究必须有新突破和提升。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历史、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市场发育程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代物流发展一直比较滞后,理论研究成果也较为零散,对西部区域物流研究成果也较为鲜见。本论文研究将弥补学界对西部地区物流研究之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本论文从区域物流视角切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精益物流和准时制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为基础,在梳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劣势条件及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及西部大开发新10年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原则、战略定位及基本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架构体系和政策体系。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基础系统完整;二是目标定位明确,有一定的战略前瞻性;叁是物流架构体系比较独特;四是论文部分内容在相关研究领域属首次提出。论文的不足体现在:一是对现代物流的相关政策解读不够,导致论文中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二是第一手实证资料较少,文献资料较多,故使该论文对整个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微观研究不够;叁是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在中国尚属初阶段,论文有些观点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李娜[9]2010年在《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企业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得一些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在这个电子时代中,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其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建设和发展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使各种流的畅通无阻,达到企业发展的最佳境界。本文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未来发展中,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结合本人所在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所学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对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电子商务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相关理论,并根据理论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后文构造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的概况、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该地区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意义、学院实训基地所需的各个实训室应具备功能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和工程的建设意见。第叁部分,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展望。
曹金烜[10]2004年在《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天津港保税区物流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1991年起,我国在东部沿海港口地区兴办了15个保税区。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各保税区在改善贸易与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和扩展功能运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正在成为带动母城和腹地开放事业与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并已成为我国开放和初步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成功典范。今天,现代物流业正处于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物流业也正处于起步期。保税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于促进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保税区面临着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历史任务,一方面政策弱化、优势缩减使保税区面临着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关税的递减、市场的扩大、进出口贸易的日益增强,保税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自由贸易区以及国际物流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是目前加速保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尝试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税区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过程中的国际物流发展战略问题。介绍了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概况和天津港保税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保税区的总体影响和对物流发展的影响,讨论了天津港保税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以及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与特性等问题,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了天津港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以及其它保税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提炼共性、探寻差异与个性,从物流运作环境的营造、保税区物流平台的建设、物流企业经营理念的提升、政府在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应起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剖析,拟定出天津港保税区物流发展的基本策略、发展途径及其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对国际物流相关软硬件设施的提升,不断深化“以贸易、仓储物流产业为先导、以加工产业为支撑、以商品展示展销为纽带”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港区一体化建设为突破点,以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为最终手段,塑造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进而形成“货物通关畅捷、综合成本低廉、服务配套完善、管理运作规范”的国际物流运作平台。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国际物流管理及政策研究[D]. 王媛. 天津大学. 2004
[2]. 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的设计与实施[D]. 李智. 天津大学. 2004
[3]. 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系统发展战略研究[D]. 武军明. 天津大学. 2003
[4]. 面向天津滨海新区的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陈雪. 物流技术. 2013
[5].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D]. 巫钢.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6]. 基于现代物流下的物流产业分析及政策研究[D]. 孔文.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 天津市水产集团冷藏物流加工基地建设的研究[D]. 王克青. 天津大学. 2014
[8].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 范晓林.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9].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 李娜. 天津大学. 2010
[10]. 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天津港保税区物流发展研究[D]. 曹金烜.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现代物流业论文; 国际物流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企业战略规划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实训报告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实训总结论文; 保税区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