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权能区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权能,民权,卢梭,民权主义,治权,宪政,弊病。
权能区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飞[1](2009)在《孙中山权能区分理论的宪政效应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为了实现宪政理想而创立的民权主义学说,成为近代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宪政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正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创设了一系列的理论来实现民权主义,权能区分理论正是这一系列理论中的核心。孙中山认为,国家权力应当分成政权和治权,让人民手中握有政权,从而限制和监督政府的治权;政府行使治权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人民手中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也就是选举和罢免官吏的权力,创制和复决法律的权力;政府掌握的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的权能区分理论饱含着他追求主权在民的精神,他将主权在民的观点提到了理论至高点:人民有直接管理政府之权,政府的动作随时受到人民的指挥,这是人民与政府之间关系最正确的准则。孙中山期望将中国改革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他非常强调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一方面,他强调保障人民手中掌握着控制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必须重视政府组成上的严密性和行政的高效率性,必须能够准确而且适当地完成国家政府所担当的各种行政事务。为了实现以民权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宪政,孙中山提出革命程序理论作为在中国实现宪政的路径,将实现宪政之路分为叁步: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和宪政时期。他认为中国经历了长期封建主义制度的压迫,中国国民长期生活在封建主义旧制度下,对民权和宪政完全是陌生的,为了使中国人民学会运用手中的政权来制约政府的治权,必须对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进行训导,这样就必须有一个向宪政时期过渡的阶段,即是训政阶段。权能区分理论和革命程序理论中都包含明显的缺陷,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民权主义有美好的初衷,他也怀着这个美好的初衷设计出了在中国实现宪政的路径,然而面对当时国家和人民所处的环境,加上自身世界观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宪政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为了实现民权主义的目标而创制出权能区分理论和革命程序理论使得中国人民成为被训导者,人民在训政时期被最高训政者无期限地训导,成为了政府不将权力还给人民的最佳理由。诚然孙中山先生的宪政思想有难以掩饰的瑕疵,但这正是他探索中国宪政之路的一次尝试,他的宪政思想对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09-04-09)
李飞[2](2009)在《浅议孙中山“权能区分”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从民主政治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出发,对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做了详细的勾勒。孙中山通过对叁权分立的批判,试图建立一个超越欧美、更为人(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09年02期)
牛彤[3](2005)在《孙中山“权能区分”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的“权能区分”理论是其民主宪政理论的基石。权能区分的目的是要解决通过强化国家权力来实现叁民主义理想的“万能政府”主张与现代“人民主权”原则之间的矛盾。但“权能区分”理论的逻辑并没有将政府与人民放在二元对立的位置上,而是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内在依据是政府官员的道德人格。因此,孙中山的“权能区分”理论展现出了与西方基于人性的悲观预设而演绎的立宪主义相异的旨趣,他将自己的理想政府建立在“公仆”道德的地基上,而很少考虑针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所需的补救机制。(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05年03期)
盛一平[4](1998)在《孙中山“权能区分”构想之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创立“权能区分”的构想 ,提出了人民四权、政府五权的方法 ,充分体现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不懈的追求和探索。这一构想从理论依据来看 ,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的基础上 ;从客观效果来讲 ,实现“直接民权”是不可能的 ;从具体内容来看 ,“五权分立”不能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病 ,也不能建立一个人民性的共和国。但是“权能区分”构想贯穿始终的是“主权属于人民”,即要实现“直接民权”,让人民获得更多的权力 ,其思想达到了一个民主主义者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无二致。(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4期)
李育民[5](1987)在《论孙中山的“权能区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之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每一个革命家都要解决的问题。孙中山在从事革命活动时,始终没有忘记这个重大的课题。但是,直到晚年他提出“权能区分”这一独特理论,才完成了这个课题。它是孙中山所要建立的政权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民权主义发展历程上的最后一块里程碑,我们应该珍视这一份遗产并加以研究。(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1987年11期)
权能区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从民主政治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出发,对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做了详细的勾勒。孙中山通过对叁权分立的批判,试图建立一个超越欧美、更为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权能区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李飞.孙中山权能区分理论的宪政效应评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
[2].李飞.浅议孙中山“权能区分”思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3].牛彤.孙中山“权能区分”理论探析[J].学术界.2005
[4].盛一平.孙中山“权能区分”构想之评述[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5].李育民.论孙中山的“权能区分”[J].学术月刊.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