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基复合物论文_马彩虹,许静,潘睿亨,王影,赵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基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物,器件,机电,磁场,荧光,缔合,结合能。

激基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马彩虹,许静,潘睿亨,王影,赵茜[1](2019)在《激基复合物器件的光电流和光致发光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厚度和禁带宽度的激基复合物光电器件,在325 nm激光照射下,测量了不同偏压和温度下器件的光电流磁效应(Magneto-photocurrent, MPC)和光致发光磁效应(Magneto-photoluminescence,MPL).实验发现,在不同温度下,尽管器件的MPC和MPL线型均表现为ISC (Intersystem Crossing, ISC)过程主导的指纹式响应曲线,但其偏压依赖关系却完全不同,即MPC幅值随外加负偏压的增加而减小,随外加正偏压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MPL幅值与外加偏压无关.此外,随着浓度的增加, MPC幅值逐渐减弱, MPL幅值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厚度的增加, MPC幅值减小, MPL幅值保持不变.另外, MPC幅值在禁带宽度较小的激基复合物器件中表现更大.分析认为, MPC幅值变化是由器件中ISC过程与激子的解离和传输作用共同决定,而界面处激子的辐射与ISC过程的竞争则会影响MPL幅值的变化.该工作对理解光激发下激基复合物器件的微观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倪婷,丁磊,王江南,宁舒雅,张方辉[2](2019)在《基于激基复合物主体的高性能OLED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低驱动电压、高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本文介绍了一种激基复合物mCP∶PO-T2T。首先通过测试mCP、TPBi、PO-T2T、mCP∶TPBi和mCP∶PO-T2T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确定了mCP∶TPBi、mCP∶POT2T具备激基复合物性能要求,并分别将上述两种激基复合物作为发光层主体,制备器件结构为HATCN(10nm)/TAPC(40nm)/TCTA(10nm)/mCP(10nm)/mCP∶X∶FIrpic(20nm,Y,15%)/X(50nm)/LiQ(2nm)/Al(120nm)的蓝光OLEDs。当X为PO-T2T,Y=42.5%(质量分数)时,对应蓝光器件开启电压为2.83V,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35.5lm/W和33.1cd/A。在此基础上,将0.2%(质量分数)的黄光磷光材料PO-01掺入上述器件的发光层,得到了基于激基复合物主体的暖白光OLED,该器件获得了63.7lm/W的功率效率、61.8cd/A的电流效率以及19.9%的外量子效率,实现了具备低电压、高效率、色偏较小等优越性能的暖白光OLED。(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9年09期)

林通[3](2019)在《基于激基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1987年C.W.Tang首次报道双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到现在,OLED技术在这叁十年的时间内已经逐步成熟并走向实用化,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如今OLED显示屏已经实现商业化,目前主要采用高成本的真空热沉积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材料利用率较低,而且很难实现55寸以上OLED面板的均匀制备。相对真空热蒸镀方式,印刷制备OLED是一种新型增材制造的方法,在大面积和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已经成为各科研机构及面板生产企业的研究热点。激基复合物有机发光器件作为OLED器件的一种,主要有启亮电压低,效率高,能级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给体受体进行调节等优点。如果将喷墨打印技术与激基复合物材料结合,无疑将为推进低成本、高效率印刷OLED的产业化目标提供新思路。本论文的工作重点研究了激基复合物OLED器件设计和机理,及其在喷墨打印工艺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了绿光激基复合物OLED,采用TAPC和T2T作为给体和受体,其制备的OLED器件外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1.6%,并且由于其激子寿命短,减少了叁线态-叁线态激子淬灭机率,在1000cd/m2其效率滚降为19%,保证其在高亮度下的高效率。2、在1的基础上选择与T2T结构相似的PO-T2T和3P-T2T,研究发现激基复合物的光致发光效率,激子寿命和载流子平衡是影响激基复合物OLED器件的主要因素,这为制备高效率的激基复合物发光二极管奠定基础。3、通过在PEDOT:PSS(VPAi 4083,Heraeus)原溶液上添加乙二醇溶剂,得到出墨稳定的空穴传输材料墨水,实现喷墨打印制备的空穴传输层。选择溶解性较好的mCP和TPBi作为激基复合物的给体和受体,选择苯甲酸丁酯为主溶剂,氯苯为辅助溶剂,得到出墨状态良好的发光层墨水,实现发光层的喷墨打印制备。成功制备出双层打印的OLED器件,其外量子效率为3.2%。而单独打印发光层的器件外量子效率可以达到6.7%,与同样结构的旋涂器件效率十分接近。4、在ITO上采用光刻的方法制作出像素阵列结构,通过调整打印图形,驱动电压和退火工艺,制备出单色像素点的OLED器件,为印刷OLED显示器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敏莉[4](2019)在《基于硼氮配位作用的新型激基复合物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基复合物发光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俘获激子实现辐射复合发光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其无需经过复杂的合成过程即可实现对光谱的快速调控,激基复合物发光研究收到了广泛关注。用于制备激基复合物的材料多由空穴型材料和电子型材料组合而成。本文采用两种小分子Lewis酸作为激基复合物体系的电子受体,研究了其与空穴主导传输型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的机理及其电致发光性能。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了叁五氟苯基硼烷(B(C_6F_5)_3)和叁苯基硼(B(C_6H_5)_3))分别作为电子受体,以3,5-bis(3-(carbazol-9-yl)phenyl)pyridine(35DCzPPy)作为电子给体,用溶液法制备了复合物薄膜,通过光物理测试分析确认35DCzPPy:B(C_6F_5)_3和35DCzPPy:B(C_6H_5)_3可以形成激基复合物,激基复合物35DCzPPy:B(C_6F_5)_3和35DCzPPy:B(C_6H_5)_3薄膜的发射光谱分别为509 nm和435 nm,其单线态-叁线态能级差分别为0.03 eV和0.02 eV。2、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证明了在激基复合物形成的同时,B(C_6F_5)_3和B(C_6H_5)_3分别与35DCzPPy形成了B-N键,使得激发态电荷转移更容易发生。向35DCzPPy:B(C_6F_5)_3的氯苯溶液中引入强Lewis碱(吡啶),发现B(C_6F_5)_3更倾向于与吡啶发生Lewis酸碱作用而导致激基复合物发生解离,使得光致发光(PL)光谱发生复原。通过对溶剂效应的分析发现基于Lewis酸电子受体的激基复合物在强电子给体型溶剂中难以形成。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分析得到,35DCzPPy:B(C_6F_5)_3激基复合物体系主要由35DCzPPy贡献HOMO能级部分,由B(C_6F_5)_3主要贡献LUMO能级部分。3、以激基复合物35DCzPPy:B(C_6F_5)_3和35DCzPPy:B(C_6H_5)_3作为发光材料和掺杂的主体材料,分别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了蓝光和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证实了Lewis酸作为激基复合物电子受体可实现电致发光的潜力。其中以35DCzPPy:B(C_6F_5)_3和35DCzPPy:B(C_6H_5)_3为发光层的器件电致发光(EL)峰分别在488 nm和462 nm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6.15%。以35DCzPPy:B(C_6F_5)_3和35DCzPPy:B(C_6H_5)_3为复合主体材料的器件,分别掺杂5%的红光材料2,6-bis[4-(diphenylamino)phenyl]-9,10-Anthracenedione(AQ(PhDPA)2,b1),器件EL峰分别在638 nm和632 nm处,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8.82%。(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期刊2019-06-01)

应士安[5](2019)在《基于激基复合物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舒适的绿色健康照明光源的发展逐渐得到了重视。相比于传统的荧光灯等照明光源,无机发光二极管(LEDs)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被公认为是21世纪很具有潜力的节能环保固态照明技术,而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平面无影发光、光线柔和、无眩光、无蓝光伤害、轻薄、柔性可卷曲等优势的OLEDs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健康照明光源,未来在家居照明、医疗照明、汽车照明、公共照明等领域必将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特征的激基复合物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白光OLEDs的效率,然而该类器件仍然存在严重的效率滚降问题,其效率、显色指数和光谱稳定性等综合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机制也需深入研究。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开展了基于激基复合物为主的白光OLEDs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通过对激基复合物体系的选择、器件发光层结构的设计,利用激基复合物双极传输特性和低工作电压的优点,成功构筑出了高效率、低效率滚降白光OLEDs,并对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用单一蓝光激基复合物为主体,通过掺杂蓝光磷光客体和引入黄、绿双超薄磷光层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低启亮电压、高效率、低效率滚降的白光OLEDs,该器件最大功率效率(PE)和外量子效率(EQE)达到95.3 lm W~(?1)和22.8%,在1000 cd m~(-2)亮度下维持在55.5 lm W~(?1)和21.9%,在5000和10000 cd m~(-2)亮度下EQE仍高达20.4%和18.9%。研究发现,蓝光磷光客体的掺杂平衡了发光层中激子的分布,而引入的超薄磷光层有效调控了叁线态激子,减少了淬灭,增加了激子的传递通道,提高了激子的辐射效率。进一步地,通过在蓝光磷光掺杂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层中引入红、绿双超薄磷光层,成功制备出了色温可调的白光OLEDs,其色温覆盖范围从2143到8448 K,器件的EQE在5000 cd m~(-2)亮度时,依然在17.1%以上,这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性能最好的色温可调型白光OLEDs。2、用两个不同激基复合物为主体,通过匹配的不同光色磷光客体的掺杂和不同发光颜色层顺序的设计,成功制备出了高效率、低效率滚降、高显色指数的白光OLEDs。在设计的受体相同,给体不同的激基复合物体系中,优化的白光OLEDs显色指数大于80,在1000 cd m~(-2)亮度下EQE高达21.6%,表现出非常小的效率滚降;而对于设计的给受体都不同的激基复合物体系,优化的器件表现出高质量的暖白光发射,亮度从1000?15000 cd m~(-2)的电致发光光谱非常稳定,色坐标变化仅为(0.010,0.004),在1000 cd m~(-2)时,色坐标、相关色温和显色指数分别为(0.421,0.396)、3223 K和82,PE和EQE分别达到了43.2 lm W~(-1)和20.1%,对应的全PE高达73.4 lm W~(-1),满足了照明应用的需求。3、用空间分离界面激基复合物为主体,通过给体、受体和间隔层材料的选择和磷光客体掺杂浓度的优化,成功制备出了高效率、低效率滚降白光OLEDs。研究发现,该体系中电子-空穴对耦合相互作用的距离达9 nm。利用这类空间分离界面激基复合物作为橙光磷光主体,制备的器件效率高达76.0 lm W~(-1)和24.0%,相比于常规无间隔层激基复合物制备的器件(EQE为10.7%),EQE提高了2.24倍,在1000 cd m~(-2)亮度下的效率滚降也从49.6%降低到7%,器件性能的显着改善应该归因于这类激基复合物对激子的有效调控和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蓝光和橙光磷光客体掺杂制备的互补色白光器件,不仅可以实现稳定的光谱发射,也显着改善了器件在高亮度下的效率滚降。在1000 cd m~(-2)亮度时,器件EQE仍高达21.3%。(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元培森[6](2019)在《激基复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磁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近年来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有机发光材料被合成出来,并用于制备高性能OLEDs。人们对于OLED的研究,除了继续不断提高器件效率和寿命,降低成本,也逐渐开展深入的机理研究,更多的实验手段和测试方法被用来探讨OLED的发光机制和物理过程。有机磁场效应因其与载流子的自旋属性相关,可以作为一种简单而且直接的手段来研究OLED的光电物理过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机磁场效应主要是利用外加磁场为辅助的手段,在正常的发光器件中,添加磁场这一变量,一般是几十到几百mT的磁场大小,然后通过观察磁场下通过器件的电流、发光或其他参数随外磁场的变化,根据出现的曲线线型分析器件相应的物理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机磁场效应检测不仅已成为研究OLED发光机制的重要手段,对提升OLED器件性能以及制备新型自旋相关器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有机磁场效应发展到目前已有一些理论体系来支撑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比如电子-空穴对模型(electron-hole pair model)、双极化子模型(Bipolaron model)、激子-激子相互作用(TTA)或者激子-极化子相互作用(TPA)模型,但是在一些特定的体系中,这些模型并不能完全的解释实验现象,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互相制约但又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模型可以用来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因此在有机磁场效应中仍有许多的问题有待去研究。基于此,我们选择具有高效率发光特性的的激基复合物体系作为磁场效应的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分析激基复合物中磁场效应的来源以及不同磁效应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激基复合物器件的磁场效应机制,建立了理论模型,实现了对激子的调控,最终通过简单而有效的的物理方法制备出了高性能激基复合物OLEDs。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m-MTDATA:3TPYMB激基复合物体系的磁场效应,制备了大磁场效应的OLED器件,在恒定电压下MC=16%,MEL=32%;在恒定电流下MEL=12%。并用单载流子器件研究了器件中磁场效应的来源以及MC和MEL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光激发下单载流子激基复合物器件中的磁致电流主要来源于光生激子的分离,且只存在于单空穴器件中。通过改变器件结构发现,单载流子器件中磁场效应与电荷转移态的形成和传输层材料的选取密切相关。通过对单载流子器件和双极器件磁场效应线型的比较,发现光激发产生的激子与电激发产生的激子对磁电流的贡献明显不同,光激发电荷转移态D+A-的分离对磁电流的贡献占主导,而电激发下初始态与PP态有关,PP态除了进一步形成CT态进而受磁场影响产生磁电流之外,其本身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也将会受到影响从而改变器件中的磁电流。不同入射波长下的光诱导MC和m-MTDATA:3TPYMB共混薄膜的MPL所展示出来的相似的特征曲线也证明了激子的分离对磁电流的贡献。通过改变单载流子器件的偏压和光激发强度,调控器件内部载流子和光生激子的浓度,揭示了激基复合物器件中的淬灭过程。研究表明,激基复合物中存在着较严重的TPA淬灭,其中极化子作用为主。2.研究了激基复合物的叁线态能级与形成它的给体和受体的叁线态能级高低对激基复合物OLED发光的影响。磁致发光效应研究发现,当给体或受体的叁线态能级较低时,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将会传递能量到邻近的给体或受体,从而损失能量,而这种能量的损失会加重激基复合物器件的TTA淬灭过程。瞬态MEL的分析也表明了这种能量传递造成激子淬灭的根本原因。MEL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恒流下的MEL出现了特殊的“W”线型,并认为是TAPC材料自身的特性引起的,其电致激基缔合物的形成决定了其负MC和MEL的出现,从而影响了OLED器件的磁场效应。3.研究了改善激基复合物OLED器件性能的结构和方法。提出了在给受体共混激基复合物中混合一个宽带隙双极有机材料Spacer的有效结构,通过扩大给受体的空间距离,减小了ΔEst,增强了RISC,增加了叁线态激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器件性能。通过该方法制备的TCTA:PO-T2T激基复合物OLEDs,其EQE从3.9%提升到了8.0%,在1000 cd/m2的亮度下也能维持7.5%,作为主体也制备出了高效率磷光OLEDs。磁场效应研究表明,这种共混器件均为长程耦合的电子-空穴对发光,显示了该方法在激子调控和高效利用上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彬彬[7](2018)在《基于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广泛采用的器件结构为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其中发光层为主体掺杂客体发光材料,发光机制一般以掺杂客体的陷阱捕获效应,或者在主体上生成激发态,并从主体到客体的能量转移效应实现。作为客体的有机发光材料,传统荧光材料无法利用叁线态激子,内量子效率只有25%。而含有稀有金属的磷光材料可以通过自旋耦合实现对叁线态激子的利用。但稀有金属增加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应用成本,所以开发新型不含任何稀有金属的纯有机荧光材料和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有机平面pn异质结型电致发光器件是一种有机功能层仅为一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电子传输层,发光机制基于界面形成激基复合物的器件类型。高效的器件表现通过激基复合物所具有的热活化延迟荧光特性来实现。但该类器件由于激子的分布区域局限于有机异质界面处,器件表现出亮度低以及滚降差的特点。为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通过插入一层空间隔离层对电子给体材料和电子受体材料进行阻隔得到激基复合物的方法,并利用该激基复合物实现电致发光过程。我们将该方法得到的激基复合物定义为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对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的产生条件以及载流子在有机异质结处的行为进行讨论。相对于基于TAPC/TmPyTZ界面激基复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通过空间隔离层mCP的使用设计,基于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的器件最大亮度得到接近叁倍的提升,最大外量子效率高达13%,器件外量子效率在高电流密度下的滚降表现得到有效改善。在第叁章中,我们对空间隔离层种类在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形成过程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探究。我们将具有不同HOMO能级的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m-MTDATA、TAPC、DBCz-Ph以及mCBP分别作为电子给体材料和空间隔离层与电子受体材料TmPyTZ进行组合设计器件,验证了聚集在电子给体材料与空间隔离层界面处的空穴,在选择注入到空间隔离层或与聚集在空间隔离层与电子受体材料界面处的电子形成分离型空穴电子对的两种行为中,优先实现能量最低的过程。在第四章中,我们将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作为传统荧光材料DBP的激发态能量给体,利用层间激基复合物激发态能量转移过程,使器件表现出传统荧光客体的发光特性,获得了外量子效率近15%的红光OLED。同时,针对基于常规主体掺杂客体、基于物理二元共混形成的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基于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作为传统荧光材料激发态能量给体的四种器件结构,我们对其能量转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综上,本论文通过对有机光电器件结构的设计,对有机半导体中电荷转移激子的形成过程,能量释放过程,在电场下的解离和复合行为以及能量转移过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该工作为设计新型高效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了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2-25)

贾林林[8](2018)在《基于激基复合物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经过叁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在平板显示以及固体照明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取代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近年来,第叁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逐渐成为OLED材料研究的热点。通过叁线态(T_1)向单线态(S_1)的反系间穿越(RISC),TADF材料实现了接近100%的内量子效率(IQE)。激基复合物作为分子间TADF材料,具有接近100%的激子利用率,但是其形成机理尚不清楚,抑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蓝光激基复合物。本文通过研究蓝光激基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讨论了其形成机理,并以此为指导制备了新型的激基复合物器件。具体如下:(1)利用常见的电子给体材料m-MTDATA与受体材料TmPyPB制备了TADF型蓝光激基复合物器件,并通过理论计算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该激基复合物体系具有高的叁线态能级(2.54 eV),用作主体材料分别掺杂Ir(bt)_2(acac)、Ir(ppy)_3以及Ir(piq)_2(acac)制备了高效的黄光、绿光以及红光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hOLED),其中黄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高达18.5%,接近理论最高外量子效率(20%)。此外,利用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成功地制备了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在白光照明方面提供了不错的应用前景。这些发现对之后的激基复合物设计以及作为主体材料制备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指导作用。(2)首先基于m-MTDATA/TmPyPB激基复合物体系制备了四种不同给、受体混合方式的发光器件,并对各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其中混杂型结构驱动电压低、效率高,是最好的选择。而后又制备了四种不同客体掺杂区域的激基复合物主体材料磷光器件,并对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及激子的复合区域作出了科学地解释,发现将Ir(bt)_2(acac)掺杂在给体材料靠近界面的位置器件效率最高。(3)基于激基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及混杂型的器件结构,设计了两组新型的激基复合物体系(m-MTDATA/AB123及NPB/AB123),其中AB123为长余辉材料。首先对其激基复合物性质及TADF性质进行了验证,然后初步制备了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及作为主体材料的发光器件。这对于制备兼具激基复合物性质及其他性质(如余辉性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启示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朱唯一,金敏峰,屠燮豪,张叶峰,殷月红[9](2018)在《3DTAPBP的双分子激发态——电致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苯胺类化合物3DTAPBP(2,2’-二(3-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联苯)的双分子激发态。首先,制备了3DTAPBP的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ITO/MoO_3/3DTAPBP/LiF/Al,其电致发光光谱中不仅含有3DTAPBP的单体激子发光(中心波长约420nm,蓝光),还观察到电致激基缔合物的发光(峰值为578nm,黄光)。由单体发光和电致激基缔合物发光可以混合得到白光,如:7.0V电压下,3DTAPBP的单层器件的色坐标为(0.36,0.31),器件结构非常简单。不过由于单层器件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的严重不平衡,亮度和效率极低。此外,在3DTAPBP与电子传输材料TPBi(1,3,5-叁(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构成的双层器件(ITO/MoO_3/3DTAPBP/TPBi/LiF/Al)中,由于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堆积,观察到3DTAPBP/TPBi界面处形成激基复合物发光(中心波长约490nm),对应光子的能量和3DTAPBP与TPBi的HOMO(最高占有轨道)-LUMO(最低未占有轨道)能级差基本吻合。对双层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进行洛伦兹分解拟合,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激基复合物发光减弱,原因是更多的载流子越过3DTAPBP/TPBi界面势垒,相应的3DTAPBP的单体激子发光逐渐增强。4,6和8 V驱动电压下,双层器件的色坐标分别为(0.28,0.35),(0.24,0.29)和(0.27,0.28),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发光颜色逐渐趋于白色。双层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1 349.2cd·m~(-2),1.22cd·A~(-1)。(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8期)

席昭洋[10](2018)在《基于mCP与PO-T2T蓝光激基复合物能量传递实现高效率橙光和白光OLED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由于发现激基复合物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因此激基复合物的理论发光效率上限可以达到100%。所以激基复合物在近几年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器件结构方面,由于激基复合物要求给受体材料之间的充分接触,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结构一般有给受体分层的平面异质结结构和给受体混合的体异质结结构两种。最初的激基复合物现象发现于分层器件的载流子传输层与发光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区别于发光材料的发光峰,而会在长波方向产生一个新的发光峰,这会影响本征器件的发光质量。因此当时人们总是避免激基复合物的形成,然而自从发现激基复合物具有TADF特性之后,基于界面结构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外量子效率。相对于给、受体混合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界面结构形成的激基复合物由于接触面积局限于给体与受体界面处,因此要求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能够很好地调节载流子平衡。而给、受体混合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则具有更大的调节空间。由于混合层的载流子平衡可以通过调节给、受体混合比例来调控,混合层器件结构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器件效率和更小的效率滚降。本文利用mCP与PO-T2T形成的蓝光激基复合物,设计了不同器件结构来实现橙光和白光OLED。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mCP(N,N′-dicarbazolyl-3,5-benzene)与PO-T2T((1,3,5-triazine-2,4,6-triyl)tris(benzene-3,1-diyl)tris(diphenylphosphine oxide))形成界面蓝光激基复合物,在受体PO-T2T中掺杂磷光材料Ir(pq)_2acac(2,4-Pentanedionato)bis[2-(2-quinolinyl)phenyl]iridium(III),通过调控掺杂剂Ir(pq)_2acac的掺杂浓度来实现高效率橙光发射。当掺杂浓度为4wt%时,获得最好的器件性能,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以及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28.75 cd/A、30.10 lm/W以及14.98%。进一步为了实现白光,采取两种途径制备白光器件:其一,降低受体材料PO-T2T中Ir(pq)_2acac的掺杂浓度,实现不完全能量传递,从而实现白光。当掺杂浓度为0.3 wt%时,获得了较好的白光器件,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以及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7.84 cd/A、29.15 lm/W以及13.57%。其二,在已获得最佳性能的掺杂4 wt%Ir(pq)_2acac橙光器件中,用受体材料PO-T2T作为间隔层,通过调控间隔层厚度来实现最优白光器件。当调控间隔层厚度为4 nm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以及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0.36 cd/A、21.32 lm/W以及10.71%。2.采用mCP与PO-T2T形成混合结构的蓝光激基复合物,通过在混合激基复合物中掺杂磷光材料Ir(pq)_2acac,通过调控掺杂剂的浓度实现最优橙光发射。当掺杂浓度为1.5 wt%,获得了最优的器件性能,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以及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35.3 cd/A、31.0 lm/W以及18.7%。进一步降低掺杂剂Ir(pq)_2acac的掺杂浓度,实现不完全能量传递实现白光OLED。当掺杂剂浓度为0.1 wt%时,获得效果较好的白光器件,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以及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5.55 cd/A、13.69 lm/W以及7.49%。并且相对于界面结构,混合激基复合物制备的橙光和白光OLED,其效率滚降有明显的改善。3.采用mCP与PO-T2T形成的混合蓝光激基复合物作为蓝光发光层,以超薄层Ir(ppy)_3和Ir(pq)_2acac分别作为绿光发光层和橙光发光层,分别设计蓝、绿、橙顺序和蓝、橙、绿顺序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一系列优化,获得了基于蓝、绿、橙顺序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以及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24.06 cd/A、21.59 lm/W以及10.24%。而基于蓝、橙、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以及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38.83 cd/A、34.85lm/W以及15.28%。(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激基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得到低驱动电压、高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本文介绍了一种激基复合物mCP∶PO-T2T。首先通过测试mCP、TPBi、PO-T2T、mCP∶TPBi和mCP∶PO-T2T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确定了mCP∶TPBi、mCP∶POT2T具备激基复合物性能要求,并分别将上述两种激基复合物作为发光层主体,制备器件结构为HATCN(10nm)/TAPC(40nm)/TCTA(10nm)/mCP(10nm)/mCP∶X∶FIrpic(20nm,Y,15%)/X(50nm)/LiQ(2nm)/Al(120nm)的蓝光OLEDs。当X为PO-T2T,Y=42.5%(质量分数)时,对应蓝光器件开启电压为2.83V,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35.5lm/W和33.1cd/A。在此基础上,将0.2%(质量分数)的黄光磷光材料PO-01掺入上述器件的发光层,得到了基于激基复合物主体的暖白光OLED,该器件获得了63.7lm/W的功率效率、61.8cd/A的电流效率以及19.9%的外量子效率,实现了具备低电压、高效率、色偏较小等优越性能的暖白光OLE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基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马彩虹,许静,潘睿亨,王影,赵茜.激基复合物器件的光电流和光致发光磁效应[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9

[2].倪婷,丁磊,王江南,宁舒雅,张方辉.基于激基复合物主体的高性能OLED器件[J].液晶与显示.2019

[3].林通.基于激基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4].张敏莉.基于硼氮配位作用的新型激基复合物光电性能研究[D].江汉大学.2019

[5].应士安.基于激基复合物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元培森.激基复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磁场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李彬彬.基于空间分离型激基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贾林林.基于激基复合物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9].朱唯一,金敏峰,屠燮豪,张叶峰,殷月红.3DTAPBP的双分子激发态——电致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10].席昭洋.基于mCP与PO-T2T蓝光激基复合物能量传递实现高效率橙光和白光OLED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几种常用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金...光致电荷转移过程的应用分子内电荷转...具有不同波长单元的白光聚合物示意图2.21基于激基复合物mCP:...给体(m-MTDATA)、受体(TmPyPB)及...不同混合比例激基复合物的荧光...

标签:;  ;  ;  ;  ;  ;  ;  

激基复合物论文_马彩虹,许静,潘睿亨,王影,赵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