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分散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散体,固体,非洛地平,叶黄素,分散,吡咯烷酮,纺丝。
固体分散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杜伟东[1](2019)在《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近年来制备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和技术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唐小峦,林燕喃,张丽华[2](2018)在《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对丹参片指标成分溶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丹参片,并考察其溶出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片制备方法制得丹参片DSP1作为对照品,用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制得丹参片DSP2。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种丹参片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在不同溶出介质测定各成分的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采用f_2相似因子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SP1、DSP2的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11.20,18.90 mg·g~(-1)原药材,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为0.45,0.71 mg·g~(-1)原药材;丹酚酸B、丹参酮ⅡA在0.1 mol·L~(-1)的盐酸溶液介质中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0,32,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3,35,f_2<50,两种丹参片的溶出度有显着差异。结论: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能显着高丹参片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溶出度,同时提高丹参药材的利用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姜修婷[3](2018)在《基于固体分散技术的叶黄素片的制备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黄素是从万寿菊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氧剂,具有护眼、预防老年性黄斑病变(AMD)、抗癌、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叶黄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在强酸性条件下易降解,使叶黄素生物利用度比较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将叶黄素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进行压片和肠溶包衣,制成叶黄素固体分散体肠溶片,可提高叶黄素水溶性、耐酸性和稳定性,减少胃酸破坏,提高叶黄素生物利用度。采用溶剂法制备叶黄素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指标筛选得到最佳制备条件:载体为聚维酮k30,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20,制备温度为70℃,样品于真空干燥箱内45℃干燥24h。所制固体分散体45min内累积溶出率达90.48%。表征结果表明叶黄素微粒在聚维酮k30内以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叶黄素-聚维酮k30固体分散体有效形成。二者之间形成了氢键,氢键相互作用可以阻断药物重结晶、延缓相分离从而提高固体分散体稳定性。叶黄素固体分散体对温度、湿度、光照均敏感,应保存在干燥环境中并注意避光避高温。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叶黄素固体分散体片。结合单因素和星点试验优化得到叶黄素固体分散体片最佳处方条件:固体分散体用量为44%,混合稀释剂(可压性淀粉:乳糖)比例为1.99:1,用量为49.32%,崩解剂(交联聚维酮)用量为3.28%,助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90%,润滑剂(硬脂酸镁)用量为0.5%。所制备的片剂色泽均匀,表面光滑,无瑕疵,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均符合药典规定,45min内累积溶出率达93.28%。叶黄素固体分散体片对湿度最为敏感,对温度、光照较为敏感,保存时注意避光防潮。采用滚转包衣法制备叶黄素肠溶片。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以释放度T和包衣效率P为综合评价指标(Y),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叶黄素肠溶片最佳处方工艺条件:肠溶材料(尤特奇L-100)浓度为6%,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肠溶材料用量的25%,抗黏剂(滑石粉)用量为肠溶材料用量的40%,进风温度为30℃,包衣锅转速为30r/min,设计包衣增重为6%,热处理时间为4h。肠溶片在酸性介质中2h累积释放度小于5%,在人工肠液中1h内累积释放度达87.52%,符合药典要求,批间重现性良好。叶黄素肠溶片稳定性较好,可长期保存。对叶黄素固体分散体片及肠溶片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叶黄素普通片、固体分散体片及肠溶片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叁种制剂的达峰浓度分别为6.63±1.40、23.51±1.29和16.84±1.35ng/m L,达峰时间分别为2.47±0.14h、2.55±0.04h和3.70±0.14h,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6.54±8.07、210.63±18.55和274.18±9.86(ng/m L)*h。以叶黄素普通片为参比制剂,叶黄素固体分散体片及肠溶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16.55%和412.05%,叶黄素生物利用度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0)
徐艳,张心怡,狄留庆,樊文玲[4](2017)在《基于热熔挤出技术的虎杖提取物速释固体分散体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虎杖提取物(PCE)速释固体分散体(SD),以提高其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度,并探索热熔挤出技术在中药提取物SD的制备适用性。方法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EPO为载体,热熔挤出技术制备PCE-SD,以PCE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体外溶出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对最佳SD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制备工艺:螺杆转速为120 r/min,机筒温度为160℃,冷却方法为液氮冷却。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PCE-SD,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溶出度均有显着提高,PCE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结论热熔挤出技术可制备PCE速释SD,提高其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溶出度,为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中药复方SD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实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23期)
唐靖,张海龙,罗隽,梁丰,刘武[5](2016)在《基于固体分散技术的布洛芬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胶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喷雾干燥工艺,以空白丸芯为基丸,硬脂酸为隔离层,PVP为载体材料制备布洛芬骨架型缓释微丸,并对影响药物释放的处方因素、制备工艺因素、测定方法等进行考察,并对所制备的布洛芬缓释微丸胶囊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制备的缓释微丸含量均匀、释放均一、圆整度好、粒度分布窄、载药量大、收率高。结论基于固体分散技术流化床包衣制备的布洛芬缓释微丸,辅料用量少、原药无需微粉化、工艺简单、质量可靠,适合产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长沙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李晓芳,江萍,郭波红[6](2016)在《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黄豆苷元溶出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黄豆苷元固体分散体,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豆苷元固体分散体,考察药物体外溶出特性;应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法进行物相鉴别,评价固体分散体的性质。结果不同药物/载体质量比例的黄豆苷元固体分散体在水中的溶出速率均远高于黄豆苷元原料药。质量比为1∶6的固体分散体30 min内药物累积溶出率可达87.8%,相当于原料药的6倍。固体分散体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符合Korsemeyer-Peppas模型。结论应用固体分散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制备黄豆苷元固体分散体,可有效提高药物溶出速率。(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7期)
丁晓莉[7](2016)在《固体分散新技术在非洛地平缓释片研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非洛地平(felodipine,FEL)是一个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该药物具有选择性舒张外周小动脉的高度活性,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外周的阻力和全身的血压,但是对心脏的传导和收缩几乎没有影响[1]。非洛地平主要用于治疗各类高血压。FEL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0.6 ng/L)[2],从而会影响片剂中药物的溶出,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定义为,药物以分子、胶体、无定形或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种或几种固体载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3]。要增加水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以及溶出速度,可以将其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使药物高度分散在载体之中,从而达到使药物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提高的目的。本研究以常用的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29/32),聚乙二醇(PEG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FEL-SD,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选择出固体分散体制备的最佳处方及工艺,选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缓释骨架材料,进一步将FEL-SD制备成缓释片,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目的:制备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提高非洛地平的溶解性,研究适宜的处方及工艺,制备出与市售品有着相似的体外释放行为和体内药动学行为的非洛地平缓释片。方法:(1)处方前研究。测定fel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建立fel含量和释放度的测定方法[6]。(2)采用溶剂法制备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以药物溶出度为指标,考察载体的种类、用量及制备工艺,用正交设计优化固体分散体制备的处方工艺。(3)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单因素基础上,以药物释放度为指标,正交优化设计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4)建立非洛地平的有关物质测定hplc法,并对缓释片进行质量研究和初步稳定性研究。(5)建立血浆中非洛地平测定的lc-ms法,并将优化处方的自制品与市售品(波依定)进行beagle犬体内药动学试验,以及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1)测定出药物在各种介质中的溶解度,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含量hplc测定法和释放度uv测定方法。(2)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sd),相较于物理混合物和原料药,各sd中fel的溶出度显着增大。结果表明以pvp为载体,且药物与pvp质量比为1:6时,对溶出提高最大。dsc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sd分析表明,药物以无定形存在于载体中。(3)通过粉末直接压片,制备fel缓释片,并以fel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对hpmc的种类及用量、乳糖用量、压力和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固体分散体进行选择,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制备放大批样品,检测自制缓释片与波依定在各种溶出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两者的释放行为相似。(4)建立了有关物质hplc测定法,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结果均符合要求;测得叁批中试样品中非洛地平含量、释放度和有关物质均符合规定;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FEL对光照和高温不稳定,应当常温避光保存;加速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在高温条件下,释放度符合要求,而有关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但均在规定范围内。(5)建立了血浆中非洛地平的LC-MS分析法,该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自制品与波依定,在Beagle犬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t1/2等无显着性差异,自制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8%。由此我们可认为自制缓释片与波依定的体内药动学行为相似。结论:通过溶剂法制备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能提高其溶解度。利用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体,HPMC为缓释骨架材料,制备得到体外释放度及体内药动学行为与市售波依定相似的缓释制剂。(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向,解生旭,徐雅娟[8](2016)在《药物新剂型研究中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固体分散技术在药物新剂型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合阐述。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对固体分散技术的释药原理,增溶、缓释以及在中药剂型改革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对近年来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新工艺作做一系统介绍。结果:目前这项新技术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还不够成熟。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赋予了药物新的特性,必将在新剂型研究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35期)
丁晓莉,朱玉莲,任远志,黄华[9](2016)在《固体分散技术对缓释片中非洛地平的体外释放和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加非洛地平(1)的溶解度,采用溶剂法制备药物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29/32)载体质量比分别为1∶2、1∶4、1∶6的固体分散体(SD)。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表明,药物以无定形存在于载体中。相较于物理混合物和原料药,SD中1的溶出度显着增大。以上述3种SD和1原料药为原料,分别制备亲水骨架型缓释片,并考察了自制品与波依定在1%Tween-80溶液中释放行为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基于SD(1∶PVP=1∶6)的自制品c与波依定的相似因子(f_2)为70;并且二者在水和pH 1.0、4.5和6.8介质中的f_2值均大于50。进一步以Beagle犬为模型,考察二者的体内药动学情况。以LC-MS法测定血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自制品c在Beagle犬体内与波依定生物等效,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5%。(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时念秋,冯宪敏,李景华,李研,张秀荣[10](2015)在《新技术在固体分散体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分散体作为经典的制剂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固体分散体的传统制备技术远远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近年来,新的制剂技术已经应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中,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热熔挤出技术、电纺丝技术、超临界技术和微波技术,旨在促进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固体分散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丹参片,并考察其溶出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片制备方法制得丹参片DSP1作为对照品,用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制得丹参片DSP2。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种丹参片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在不同溶出介质测定各成分的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采用f_2相似因子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SP1、DSP2的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11.20,18.90 mg·g~(-1)原药材,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为0.45,0.71 mg·g~(-1)原药材;丹酚酸B、丹参酮ⅡA在0.1 mol·L~(-1)的盐酸溶液介质中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0,32,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3,35,f_2<50,两种丹参片的溶出度有显着差异。结论: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能显着高丹参片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溶出度,同时提高丹参药材的利用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分散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杜伟东.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概况[J].饮食科学.2019
[2].唐小峦,林燕喃,张丽华.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对丹参片指标成分溶出度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
[3].姜修婷.基于固体分散技术的叶黄素片的制备及评价[D].青岛科技大学.2018
[4].徐艳,张心怡,狄留庆,樊文玲.基于热熔挤出技术的虎杖提取物速释固体分散体制备研究[J].中草药.2017
[5].唐靖,张海龙,罗隽,梁丰,刘武.基于固体分散技术的布洛芬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质量研究[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6
[6].李晓芳,江萍,郭波红.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黄豆苷元溶出速率[J].医药导报.2016
[7].丁晓莉.固体分散新技术在非洛地平缓释片研制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6
[8].刘向,解生旭,徐雅娟.药物新剂型研究中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9].丁晓莉,朱玉莲,任远志,黄华.固体分散技术对缓释片中非洛地平的体外释放和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
[10].时念秋,冯宪敏,李景华,李研,张秀荣.新技术在固体分散体制备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