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减量化论文_李业云,张婷,景凌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剩余污泥减量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剩余,减量,减量化,电化学,性能,等离子体。

剩余污泥减量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业云,张婷,景凌云[1](2019)在《剩余污泥源头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污泥减量原理总结了代谢解偶联、微生物隐性生长、生物强化和膜生物反应器等污泥减量技术,比较了各处理方法在源头污泥减量化应用中的优缺点。得出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强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优点,另外生物强化技术中的投加微生物菌剂或优势菌株在源头污泥减量中更具有优势,使污水处理过程中输出的污泥量大大减少,指明了污泥减量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范艳慧[2](2019)在《放电等离子体对剩余污泥减量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在不断增加,伴随产生的污泥也呈直线式增长。剩余污泥含有大量的病毒、病原菌、重金属等,具有极大的毒性和危害性,若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处置,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因其含水率高而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完全解决剩余污泥治理的难题。如何经济有效的脱水,实现污泥减量,是当前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放电等离子体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地破坏污泥絮体和细胞,使污泥胞内物质释放到液相中,实现污泥脱水的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放电等离子体氧化剩余污泥减量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重点探索不同处理条件对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污泥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污泥的性状变化,旨在揭示放电等离子体对污泥的破解规律及作用机制,探明放电等离子体对污泥减量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放电等离子体能够有效的破解剩余污泥细胞,对剩余污泥具有良好的减量效果,增加放电电压或者延长放电时间均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及脱水性能。与未经放电相比,在最佳反应条件下,SV_(30)由98%降到36%,SVI由170.52 mL/g降低到89.55mL/g,污泥粘度由35.31 mPa·s降至8.23 mPa·s,污泥滤饼含水率由81.92%降低到76.03%,MLSS浓度由5630 mg/L降至4020 mg/L,减少率达到了28.6%;污泥初始温度及酸碱性会影响放电破解剩余污泥的效果。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放电电压20 kV,污泥初始温度20℃,污泥初始pH值为7,放电处理时间60 min。不同阴离子会对污泥减量化产生影响,投加Cl~-、NO_3~-、SO_4~(2-)对污泥减量大体上呈促进作用,而CO_3~(2-)明显的抑制了污泥的破解。2、放电等离子体具有良好的溶胞作用,可以高效的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在放电等离子体有效的破解污泥细胞后,污泥的胞外聚合物及污泥微生物细胞中所含的有机物由污泥固相进入水相,表观上表现为SCOD、TOC、NH_4-N、NO_3-N等指标的增加;叁维荧光的结果证实了中间产物的出现及破解产物的演化规律;在污泥减量化过程中添加活性物质捕获剂明显的抑制了放电等离子体破解污泥的效果,说明在污泥减量化过程中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比如:·OH、·O_2~-、激发~1O_2和O_3、H_2O_2等可以有效的作用于剩余污泥细胞,使其溶解;污泥粒径及SEM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放电前后污泥絮体形态及组分的变化,表现为污泥絮体由完整致密趋于松散,剩余污泥颗粒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增大;通过XPS结果,分析了污泥内各个官能团的变化;通过热重(TGA-DSC)结果,分析了污泥内水分损失及热解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辛广智[3](2019)在《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剩余污泥作为活性污泥法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其日益增加的数量及处理困难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传统及新型的剩余污泥资源化方法并比较了他们的优缺点,污泥的碱性厌氧发酵及土地利用将是未来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一个趋势。(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陈卓[4](2015)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必须要对传统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优化,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污水生物处理法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医药企业生产废水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处理后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并存在昂贵的处理费用,为在整体上提高废水生物处理综合效率,必须要基于剩余污泥减量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33期)

厉炯慧,喻涛,陈英,张孝宁[5](2015)在《剩余污泥电解氧化减量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电化学氧化减量剩余污泥的研究,探究了不同电压、搅拌速度、电极材料以及电场方向对电解氧化污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6 V、搅拌转速120 r/min、电极材料为石墨条件的优化下,7 h MLSS含量下降83.3%,SCOD提高至2.7 g/L;伏安特性曲线和电镜结果显示,电化学氧化高效作用于细胞破裂,以及可溶性COD(胞液)降解,表明电化学氧化对于剩余污泥降解具有显着效果,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污泥减量化技术。(本文来源于《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厉炯慧,喻涛,陈英,张孝宁,张璐[6](2015)在《剩余污泥电解氧化减量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电化学氧化减量剩余污泥的研究,探究了不同电压,搅拌速度,电极材料以及电场方向对电解氧化污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6V,搅拌速率120r/min,电极材料为石墨条件下,7小时MLSS浓度下降83.3%,SCOD浓度提高至2700mg/L。伏安特性曲线和电镜结果显示,电化学氧化高效作用于细胞破裂,以及SCOD(胞液)降解,表明电化学氧化对于剩余污泥降解具有显着效果,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污泥减量化技术。(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5年05期)

罗宿星,支引娟,翟飞,巫受群,伍远辉[7](2015)在《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泥,污泥减量化是把含水率较高的原生污泥通过浓缩、脱水、杀菌等方法来减少污泥的量,本文对常见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在污泥的处理过程中,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08期)

韩进[8](2014)在《基于高速转盘破解结合A/O/A-SBR工艺的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法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技术。但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就是伴随其污水处理过程产生数量巨大的难于处理、处置的剩余污泥。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角度,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应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优先策略的方法。因此,以溶胞-隐性生长理论为基础,利用机械物理方法进行破解预处理并结合好氧消化降解的剩余污泥减量工艺,已经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然而,污泥破解预处理技术中的经济、技术瓶颈,破解液回流至原污水处理系统导致氮、磷负荷升高而使出水水质恶化的问题,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分析多种机械物理方法破解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剩余污泥破解技术——高速转盘法;并提出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A/0/A-SBR)实现破解液同步脱氮除磷处理的新工艺;通过将去除氮、磷的破解液回流至原污水处理系统,建立了一种“基于高速转盘破解结合A/O/A-SBR工艺”的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本研究对高速转盘法剩余污泥破解的机制,高速转盘结构与运行参数的优化,污泥破解液的厌氧与好氧降解特性,A/O/A-SBR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减量工艺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与分析,为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处理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研磨转盘是高速转盘的前期模型,通过试制研磨转盘并对剩余污泥进行破解处理,研究发现,污泥的MLSS浓度、盘间距离、处理次数是影响研磨转盘破解效果的主要因素,转动盘与固定盘之间形成的流体剪切力、研磨效应以及从微生物细胞中溶出的水解酶叁者共同作用是促使污泥破解的主要原因。使用盘间距离为0.25mm、转盘转速为3500 r/min的研磨转盘对MLSS浓度为11300 mg/L的剩余污泥破解处理25次,破解液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由7.4 mg/L上升至310.9 mg/L,中值粒径下降至约10μm。通过对结构型式的逐步改进,研制了高速转盘剩余污泥破解装置,并对高速转盘法污泥破解的机制和运行参数的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污泥具有粘性,旋转盘高速旋转并在盘体之间产生的巨大的流体剪切力是导致污泥絮凝体、胞外聚合物解体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破解的主要原因。污泥的MLSS浓度、转盘转速是影响高速转盘破解效果的主要因素。使用转速为5000 r/min的高速转盘对MLSS浓度为18800mg/L的剩余污泥破解45 min,破解液的溶出率(DOC/TOC,溶解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之比)可达50%以上,所需比能量约为14500 kJ/Kg-DS。研究发现,污泥破解过程中胞外聚合物溃散、解体,细胞破解、内含物质溶出,将导致污泥悬浊液分散体系改变,溶解和悬浮性物质组分发生变化,使破解液随溶出率的增加呈现动态的、复杂的非牛顿流体粘性特性。高速转盘破解过程中破解液表观粘度的降低是导致流体剪切力强度降低,破解失效,溶出率不再升高的主要原因。破解过程中温度升高对污泥破解具有促进作用,80℃加热水解联合高速转盘破解,可以缩短高速转盘的处理时间,联合破解的比能量输入为17200 kJ/kg-DS时,溶出率可达50%以上。实验研究表明,高速转盘破解处理后的污泥破解液具有良好的厌氧和好氧降解特性,高速转盘破解污泥的过程中,并没有产生难于生物降解的惰性化合物。10d静态厌氧降解实验过程中,破解液的CH4产量比未破解污泥的CH4产量提高了18.8%,破解液的MLSS去除率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动态厌氧降解特性表明,破解液结合厌氧消化可以提高厌氧消化速度、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污泥的去除率。将破解液回流至好氧消化系统实现好氧降解,破解液并未对原有系统的出水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建立了破解液的A/O/A-SBR同步脱氮除磷工艺,通过交替改变不同时间的厌氧、好氧、缺氧条件,利用厌氧促进破解液水解与氨化、好氧促进硝化、缺氧促进反硝化,和厌氧促进破解液水解释磷、好氧(或缺氧)促进吸磷,一系列的生物反应,实现了高速转盘破解污泥的同步脱氮除磷处理。经过多个周期的微生物驯化,当接种污泥与破解液的混合比为2:1,厌氧、好氧、缺氧时间分别为5d、1d、1d时,DOC、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的去除率可达40.9%、38.6%和31.5%。通过理论物料衡算模型分析,高速转盘破解结合A/O/A-SBR工艺的剩余污泥减量化系统,可以实现45.5%的污泥减量,而不对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出水水质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10-01)

刘佳,徐竟成,沈洪,施鼎方[9](2014)在《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实验项目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的研究现状,设计研发了适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剩余污泥臭氧氧化减量技术以及清液中磷的沉淀法回收技术。本实验项目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的技术前沿,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环境领域中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梁玲燕[10](2013)在《基于磁基解耦联协同效应的活性污泥工艺优化及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因具有处理效果好、基建投资费用少等优点,成为当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但其具有一个重大的弊端——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本文以源头上减少剩余污泥为目的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解偶联剂邻氨基苯酚(OAP)具有减少剩余污泥的特点,但是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运行效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本实验利用纳米磁粉(NMPs)的强吸附能力和催化性能来达到在保证污泥减量化的同时改善解偶联剂对剩余污泥及工艺效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二,在城市污水中存在铜离子,铜离子有抑制活性污泥的产率的作用,本实验利用铜离子和邻氨基苯酚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从源头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目的。在模拟SBR的条件下,在反应器中同时投加纳米磁粉和邻氨基苯酚,铜离子和邻氨基苯酚来进行实验研究。考察纳米磁粉和邻氨基苯酚,铜离子和邻氨基苯酚协同作用下,对剩余污泥产量、工艺运行效能、污泥活性及沉降性能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在纳米磁粉和邻氨基苯酚、铜离子和邻氨基苯酚协同作用下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可能性。本实验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纳米磁粉能够提高活性污泥的产率、增强活性污泥对C、N、P的去除效率,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解偶联剂邻氨基苯酚能够减少剩余活性污泥的产量,但是对C、N的去除影响较大,对P的去除的影响较小。在本实验中纳米磁粉和邻氨基苯酚的最适投加量分别为0.8g/L、15mg/L。(2)在连续36天的运行过程中,在OAP的单独作用和二者协同作用下污泥产量分别减少了31%和25%,并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活性污泥对邻氨基苯酚并未表现出抗药性。NMPs与OAP协同作用下对COD和TP的去除率比OAP单独作用下分别增加了8%和5%,出水NH3-N的浓度和平均SVI值分别下降了58%和10%。(3)连续运行36d后,OAP和NMPs协同作用下的脱氢酶活性比对照增加了6%,镜检发现: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絮体结构紧密,并且存在大量种类繁多的原生和后生动物。(4)当活性污泥处在铜离子浓度为1mg/L的条件下,铜离子对活性污泥的产量是有抑制作用的,在这一方面和邻氨基苯酚存在协同作用。连续运行36后发现,在Cu2+(1mg/L)和OAP单独作用下,剩余活性污泥产量比空白分别减少了31%、22%,二者协同作用下,剩余活性污泥产量比空白下降了52%。(5)在连续36天的运行过程中,铜离子对C、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但是对P的去除影响较大。在铜离子和解偶联剂邻氨基苯酚的协同作用下,COD去除率仅比空白下降4%,出水氨氮浓度为0.09mg/L(空白反应器中出水氨氮浓度为0.058mg/L),对TP前期的去除率影响很小,后期对TP的去除率波动较大,但平均值仅比空白下降了4%。(6)Cu2+单独作用下可以促进活性污泥沉降,SVI值比空白下降17%,OAP单独作用下比空白升高9%,二者协同作用下比空白下降10%,说明二者共同作用下可以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Cu2+单独作用下污泥的脱氢酶活性相比空白下降了26%,OAP单独作用下提高了13%,二者共同作用下下降了16%,说明Cu2+和OAP对污泥的活性的影响是相反,OAP正好可以减轻Cu2+对污泥的活性的负面影响。以上的结论表明,利用纳米磁粉和OAP、铜离子和邻氨基苯酚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量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剩余污泥减量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在不断增加,伴随产生的污泥也呈直线式增长。剩余污泥含有大量的病毒、病原菌、重金属等,具有极大的毒性和危害性,若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处置,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因其含水率高而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完全解决剩余污泥治理的难题。如何经济有效的脱水,实现污泥减量,是当前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放电等离子体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地破坏污泥絮体和细胞,使污泥胞内物质释放到液相中,实现污泥脱水的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放电等离子体氧化剩余污泥减量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重点探索不同处理条件对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污泥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污泥的性状变化,旨在揭示放电等离子体对污泥的破解规律及作用机制,探明放电等离子体对污泥减量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放电等离子体能够有效的破解剩余污泥细胞,对剩余污泥具有良好的减量效果,增加放电电压或者延长放电时间均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及脱水性能。与未经放电相比,在最佳反应条件下,SV_(30)由98%降到36%,SVI由170.52 mL/g降低到89.55mL/g,污泥粘度由35.31 mPa·s降至8.23 mPa·s,污泥滤饼含水率由81.92%降低到76.03%,MLSS浓度由5630 mg/L降至4020 mg/L,减少率达到了28.6%;污泥初始温度及酸碱性会影响放电破解剩余污泥的效果。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放电电压20 kV,污泥初始温度20℃,污泥初始pH值为7,放电处理时间60 min。不同阴离子会对污泥减量化产生影响,投加Cl~-、NO_3~-、SO_4~(2-)对污泥减量大体上呈促进作用,而CO_3~(2-)明显的抑制了污泥的破解。2、放电等离子体具有良好的溶胞作用,可以高效的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在放电等离子体有效的破解污泥细胞后,污泥的胞外聚合物及污泥微生物细胞中所含的有机物由污泥固相进入水相,表观上表现为SCOD、TOC、NH_4-N、NO_3-N等指标的增加;叁维荧光的结果证实了中间产物的出现及破解产物的演化规律;在污泥减量化过程中添加活性物质捕获剂明显的抑制了放电等离子体破解污泥的效果,说明在污泥减量化过程中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比如:·OH、·O_2~-、激发~1O_2和O_3、H_2O_2等可以有效的作用于剩余污泥细胞,使其溶解;污泥粒径及SEM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放电前后污泥絮体形态及组分的变化,表现为污泥絮体由完整致密趋于松散,剩余污泥颗粒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增大;通过XPS结果,分析了污泥内各个官能团的变化;通过热重(TGA-DSC)结果,分析了污泥内水分损失及热解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余污泥减量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业云,张婷,景凌云.剩余污泥源头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

[2].范艳慧.放电等离子体对剩余污泥减量化性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辛广智.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19

[4].陈卓.废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探讨[J].化工管理.2015

[5].厉炯慧,喻涛,陈英,张孝宁.剩余污泥电解氧化减量化性能研究[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5

[6].厉炯慧,喻涛,陈英,张孝宁,张璐.剩余污泥电解氧化减量化性能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5

[7].罗宿星,支引娟,翟飞,巫受群,伍远辉.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J].广州化工.2015

[8].韩进.基于高速转盘破解结合A/O/A-SBR工艺的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4

[9].刘佳,徐竟成,沈洪,施鼎方.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实验项目的设计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

[10].梁玲燕.基于磁基解耦联协同效应的活性污泥工艺优化及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3-3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减量化3-3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减量化3 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的研究功能微生物对炼厂剩余污泥减量化一1连续式剩余污泥减量化试验工艺...剩余污泥减量化工艺条件优化研...

标签:;  ;  ;  ;  ;  ;  ;  

剩余污泥减量化论文_李业云,张婷,景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