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白华意境说的现代蕴涵

论宗白华意境说的现代蕴涵

朱靖华[1]2004年在《论宗白华意境说的现代蕴涵》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企图通过对宗白华的研究核心——意境说的读解,找出其中的现代性内涵:宗白华对于意境的阐述是立足于古代艺术之上的,但是除了对于传统审美意向的继承之外,他的贡献更大的是在于对“意境”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性的转换,这种转换是立足于更高的历史基点,对原有的概念做出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不尽是量变的延续,还有更新和重生。本文用四个部分来说明宗白华的意境说中包含的现代意蕴。 第一部分谈论宗白华对于古代美学理论的继承,以及对于西方近代美学,尤其是德国近现代美学的借鉴,阐释现代性对于中国现代美学建设的意义。 第二部分从宗白华的现代意境对于个体感性的重视,以及情感和理性的结合这两个角度,讲述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对于主体性的重视,强调他的生命本体论(生命哲学)意义。 第叁部分论述在形式上宗白华所期望的现代意境发展的方向,那就是不拘泥于古代的窠臼,追寻多元化的形式美感。 第四部分阐释在歌德影响之下,宗白华认为现代艺术境界应该具备时代精神,和古代意境的消极避世,远离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区别开。这些观点在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中表现为抒情的散步美学。这样的理论是现代美学初步发展的必要理论,现代美学还没有发展完善,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推进,宗白华的意境说中蕴含的现代性正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和领悟的。

向丹[2]2005年在《审美化的生存理想》文中研究指明宗白华是我国着名美学家、诗人兼哲学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终其一生实践着“审美化生存”的美学理想,他既是探索自然宇宙和生命意识的哲学家,又是具有自由人格价值的诗人;他的思想蕴涵着理性的闪光与睿智,又充满诗意的热情与浪漫。正因如此,他的美学不仅仅停留在科学和理论的层面,而是将审美与人生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的美学可以说是一种审美人生美学。近年来对宗白华的研究大多以他在美学学科建设中的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他作为一位实践型的美学家给予我们的启示。本文正是试图对他的美学思想做一个重新定位,把他视为一位审美人生美学家展开研究,以他的审美人生美学思想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他的审美人生美学的理想范型、理想境界以及自我实践的研究,来看他是如何将美学思想与人生理想统一于人生实践,实现其审美化、诗意化的人生。把宗白华的审美生存理想作为论文的中心议题,旨在通过对宗白华审美人生美学的研究,重塑现代人的审美精神,为我们在现代文明中实现审美化生存提供一种借鉴和启发。

马璐璐[3]2007年在《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重要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作为诗人和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试图在融贯中西,打通古今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属于中华民族自身的美学体系。宗白华先生在其学术活动早期,就以文化传播者的身份积极介绍西方的哲学、美学理论,倡导艺术人生观。叁十年代以后,他学术研究的兴趣渐渐由“西学”转向“中学”,积极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换的工作,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寻中西艺术的审美差异以及深层的文化差异,为我们更好的完成“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以及更透彻的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宗白华先生一生的美学历程,我们发现他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而且身体力行实践着审美人生的理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生命与艺术与美的完美交融,看到了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独立自由的审美人格和艺术人生。在宗白华的艺术视野里,艺术人生观就是从艺术的观察上去探求生活的蕴涵和人生存在的方式。他认为,审美创造的目的是生产出一个优美高尚的艺术作品,和谐、整饬、优美,而人生也应该具有艺术品那样的崇高品格。宗白华先生的这种理想化的审美人生观,也许是对当今社会人们生存困境的一种有效的拯救方式。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巍巍壮观。在宗白华先生的审美世界里,人生与艺术构成他美学沉思的两极,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风格,即:在人生中作艺术的祈望,在艺术中探寻生命的悸动,两者水乳交融互为表里。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艺术的视角,对宗白华先生的审美之维做更深入的探讨,在他那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的审美世界中去采撷那诗意的哲思和生命的灵韵。本文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宗白华先生审美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借外人的镜子照自己的面孔”,以西方的文化为参照来探寻中国的审美文化精神,是宗白华最初的学术构想,也是贯穿于他一生的审美追求、审美实践的治学理念。第二部分,主要对宗白华的审美人生观的确立和审美理想范式的形成在学理上进行分析。在他的审美思想里,审美与人格境界与艺术是相互渗透,互为表里的。歌德的人生和艺术、盛唐的民族精神以及晋人风度,所彰显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情怀,深深契合了宗白华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并构筑他审美人生理想的两极。宗白华审美人生的美学思想,直指生命的终极价值,认定人类的最高幸福即审美的、自由的人格形成。第叁部分,主要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朱光潜的“境界说”与宗白华的“意境说”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以突显宗白华“意境说”在审美内涵、审美层次、审美表现等方面的独特个性,宗白华的意境说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哲学根基,强调个体生命对宇宙生命的认同和超越是获得最高人生理想、艺术理想,实现审美自由的途径。它以生命活力为核心,不仅关涉艺术理论,而且关系到人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意境说”作为宗先生对人生、对艺术、对生命、对自然的最高审美目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第四部分,主要对中西艺术的审美差异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宗白华深得中西方文化精神的精髓。在对中国美学进行整合建构的过程中,他采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中西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样式形态、表现方式和创作方法,并且把它提炼到哲学观宇宙观的高度来把握其不同的审美特点、审美规律。中西对时间、空间不同的理解是基于中西哲学的分界。宗白华沉潜于中西艺术的殿堂中,从哲学的高度来挖掘其审美空间意识的差异,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了中西艺术的审美差异,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精神上的深层差异。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以及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论建设来说,仍然具有可供借鉴的学术价值。

时宏宇[4]2006年在《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的奠基人之一。宗白华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引来众多研究者的学术兴趣,但是学界更注目他的美学思想,对他的艺术学思想的全面研究至今没有力作产生。本文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运用历史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宗白华的艺术学思想作全面的阐释,以帮助我们认清宗白华艺术学有哪些方面的创获,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此反思艺术学建设走过的历程,克服我们自身的研究弊端,建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艺术学。首先,阐释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突出宗白华艺术学思想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强调了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为他的艺术学思想增加了新质。第二,主要阐释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的“形而上”原理,宗白华确立了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生命哲学体系,“道、气、象、和”的四维结构与时空意识构成的生命哲学理论成为他生命哲学的基础。“道”是他生命哲学的元点;“气”是他生命哲学的母体;“象”是他生命哲学的形态;“和”是他生命哲学的至境,这是本文对宗白华生命哲学所作的独特阐释。时空意识是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的时空意识是《周易》的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论的融合,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批判了西方传统的那种割裂时空,割裂物质和空间的“静止空间”,阐释了他的“四维空间”理论,反复说明了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和场的载体,时空融合成为一个具有四维结构的世界。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是时空统一的,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这种空间理论使得我们的观察由空间的静态转向动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宗白华吸取了爱因斯坦的这一时空观,与中国的《周易》时空意识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空意识。第叁,主要阐释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包括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艺术创造论、艺术欣赏论、艺术形式论、艺术价值论等内容;其中分析了宗白华的艺术天才理论,认为宗白华借鉴了康德、叔本华的观点并有所超越。康德认为天才具有想象的能力,独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性,并认为这种想象力是自然的天赋;宗白华借鉴了康德的理论,认为艺术天才具有独创的想象力,但不同于康德,他认为这种想象力是艺术家日积月累后的突然贯通,并不是先天的禀赋,天才有待于勤苦的工作。可见,宗白华没有完全照搬康德的观点,他在借鉴中有所超越,有所创见。叔本华认为天才不同于普通人在于天才能摆脱意志,掌握理念,表现出一种对欲求没有任何关系的认识即纯粹认识,天才的智慧占多而意志

杨晨[5]2009年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现代美学是自20世纪初到目前并向未来敞开的开放性过程,其基本特征是中西思想的会冲结合和理论话语的现代化转型。意象、意境概念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既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重体验的感性直观思维方式和中国古典美学“天人合一”和以“道”“气”为世界及人之本源的有机整体观,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巨大的融合能力。意象、意境概念在进入中国现代美学后,在现代美学演进的总体趋势和基本特征的影响下,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由前期被西方美学思想和话语方式所阐释,被解析和被添加新的内容,而出现概念分化和泛化的趋势,向后期被重新赋予本土美学特性,并将其作为美学的本体论概念的方向演变。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通过意象、意境这两个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的演变,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所得出的当下的定位,可以窥见中国古典美学和传统文化现代化及其定位的缩影,从而为树立和传播中国的文化形态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论宗白华意境说的现代蕴涵[D]. 朱靖华.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2]. 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 向丹. 安徽师范大学. 2005

[3]. 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D]. 马璐璐.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 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 时宏宇.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5]. 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 杨晨. 四川师范大学. 2009

标签:;  ;  ;  ;  ;  ;  

论宗白华意境说的现代蕴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