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活性论文_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骨质疏松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骨质疏松,维生素,活性,牦牛,色谱,桑白皮,续断。

抗骨质疏松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1](2019)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问题。本文拟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考查牦牛骨胶原蛋白肽(yak bone collagen peptides,YBP)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作用,明确其代谢通路和调控网络,从而揭示其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机制。将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0μg/kg 17β-雌二醇)、低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100 mg/kg YBP)、中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200 mg/kg YBP)和高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500 mg/kg YBP),连续灌胃给药12周。采用UPLC/Q-TOF-MS检测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构建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以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比较代谢指纹图谱,共筛选出牛磺酸脱氧胆酸、(42,7Z,10Z,13Z,16Z,19Z)-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Taurochenodeoxycholate、芥酸酰胺、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牛磺胆、Ergothioneine、脯氨酸-丙氨酸、二氨基庚二酸、N2-乙酰-L-鸟氨酸、L-瓜氨酸、二乙醇胺、泛酸、4-吡哆酸等1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与机体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在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方面存在ABC transports、消化系统(胆汁分泌、蛋白消化吸收、矿物质吸收)、翻译、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细胞免疫、神经系统、碳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等多种代谢通路交互调控作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可同时干预多个信号通路、多环节、多靶点和多维度干预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改善与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晔,欧阳晓俊,胡健[2](2019)在《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门诊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0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跌倒发生率、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髋骨密度、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髋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动态、静态平衡能力,提高髋骨密度、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7期)

肖玉洁,周奇,何江华,于龙,孙雪娇[3](2019)在《活性维生素D与普通维生素D干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率比较: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活性维生素D及普通维生素D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 Fang Data),并通过谷歌进行补充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4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基本信息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然后进行面对面核对,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咨询第叁方解决。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工具ROB(Risk of Bia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GRADE工具对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5. 3对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进行呈现,采用Stata12. 0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研究文献,共8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维生素D组椎骨新发骨折人数比率低于普通维生素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elative risk,RR)=0. 674,95%CI (0. 452,1. 005),P=0. 053,I2=39. 3%];活性维生素D组非椎骨骨折发生率低于普通维生素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 744,95%CI (0. 512,1. 081),P=0. 121,I2=24. 8%]。活性维生素D组腰椎骨密度改变百分率高于普通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 349,95%CI (0. 007,0. 691),P=0. 046,I2=73. 8%];活性维生素D组股骨颈骨密度改变百分率高于普通维生素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 217,95%CI (-0. 112,0. 545),P=0. 196,I2=52. 9%];活性维生素D组全髋骨密度改变百分率高于普通维生素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 302,95%CI (-0. 215,0. 819),P=0. 252,I2=71. 7%]。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活性维生素D与普通维生素D相比,预防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风险没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慧娟[4](2019)在《桑白皮黄酮类化合物抗骨质疏松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患病人群骨代谢出现异常,骨密度降低,最终导致骨折风险增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骨重塑的基本调控单元,二者协同作用共同维持骨的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主导的骨吸收增加,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不足,就会打破这种平衡而引发骨质疏松。因此,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偶联作用入手,探寻抑制破骨细胞吸收和/或促进成骨细胞形成的活性化合物,是开发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重要途径。传统中药在骨质疏松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蕴藏着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是人们发掘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和临床药物的宝库。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富含多种黄酮类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桑白皮具有较好的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活性,提示其具有抗骨质疏松的潜力。本文对桑白皮进一步开展研究,以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作为体外活性筛选模型,以期从桑白皮中挖掘出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化合物的体内活性进行评价,为开发抗骨质疏松药物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桑白皮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研究采用回流提取法分别制备桑白皮水提物W及醇提物E,通过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柱层析对醇提物中黄酮成分进一步富集,得到纯化提取物R和PA。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含量,结果黄酮含量为:PA>R>E>W。MTT法增殖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提取物均能促进MC3T3-E1 Subclone 14的增殖,且促增殖作用随黄酮含量增加而增强。研究并确定了MC3T3-E1 Subclone 14体外诱导成骨细胞模型的条件,ALP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提取物E、R及PA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采用原代分离骨髓细胞并以1α,25-(OH)_2VitD_3进行体外诱导培养的方法构建破骨细胞模型,并以此研究提取物对破骨细胞的活性作用。结果显示四种提取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AP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减少,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二)桑白皮中活性单体化合物的筛选研究进一步选择15个源于桑白皮的单体化合物开展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其中8个为黄酮类成分,另外7个分属二苯乙烯及其糖苷类、苯骈呋喃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五环叁萜类化合物。活性筛选研究发现,桑白皮中黄酮类成分的活性整体上要优于非黄酮类成分。在8个黄酮类成分中,桑根酮C、桑根酮D、桑黄酮、桑辛素、桑黄酮G、桑皮酮H、摩鲁新L这7个化合物既对MC3T3-E1 Subclone14有促增殖作用,同时又对破骨细胞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7个非黄酮类成分中,白黎芦醇、氧化白黎芦醇对破骨细胞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其余5个化合物则对破骨细胞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叁)桑根酮C和桑根酮D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桑根酮C(SC)和桑根酮D(SD)互为立体异构体,为桑白皮中主要的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对破骨细胞的活性研究表明,SC和SD实验组TRAP阳性细胞计数和骨磨片骨吸收陷窝面积均明显减少,说明二者皆可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并能降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选择TRAF6、NFATc1、TRAP、CTSK、MMP9等骨代谢相关基因进行研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研究结果发现,SC和SD均可下调TRAF6、NFATc1、TRAP、CTSK mRNA水平和TRAF6、CTSK的蛋白表达。(四)桑根酮C和桑根酮D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MTT法考察SC和SD对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作用,结果SC和SD对成骨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促增殖作用依次增强。ALP是成骨细胞早期分化的标志物,矿化结节的形成则处在成骨细胞分化的最后阶段。ALP测定及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的SC和SD皆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选择Runx2、Collagen Ⅰ、Osteopontin、β-catenin、OPG和RANKL等成骨相关基因进行研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研究结果发现,SC和SD均能上调β-catenin、Runx2、Collagen Ⅰ、Osteopontin的mRNA和/或蛋白表达水平,SC还能上调OPG/RANK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五)桑根酮C和桑根酮D对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的影响采用泼尼松诱导正常斑马鱼构建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对SC和SD的体内抗骨质疏松活性进一步开展研究。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C(1μM、3μM、10μM)和SD(0.1μM、0.3μM、1μM)能显着增加斑马鱼脊椎骨的累积光密度值,且SC在10μM时对骨矿化的改善率与阳性对照药依替膦酸二钠相当。结果表明,SC和SD能够逆转泼尼松诱发的骨丢失,提高骨密度。综上,通过对桑白皮提取物及系列单体化合物的研究,发现桑白皮中的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SC和SD具有较好的活性。SC和SD在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动物试验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骨质疏松特性,本论文研究推断其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为:(1)SC和SD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作用于RANKL/RANK信号途径,通过调控TRAF6、NFATc1继而引起破骨细胞标志性基因TRAP、CTSK的下调。(2)SC和SD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Runx2的表达,继而上调Collagen Ⅰ、Osteopontin的表达。(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7-01)

张健豪[5](2019)在《靶向调控破骨细胞活性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和骨量丢失为显着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结构的改变引起骨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在外力作用下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骨骼结构在一生中时刻在发生精微的变化,需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参与,其中破骨细胞参与骨吸收,当骨吸收多于骨形成时就会削弱骨强度,引起骨质疏松,因此抑制骨吸收便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激素、细胞因子、益生菌、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信号通路等重要的破骨细胞活性调节点入手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破骨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秦晓洁[6](2019)在《牦牛骨粉制备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攀升。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上,往往忽视了对机体整体代谢的调整,普遍具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寻找能防治骨质疏松、副作用小的功能食品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旨在优化牦牛骨粉制备工艺,并基于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探究粒径对牦牛骨粉消化特性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的影响,可为今后开发高活性牦牛骨源功能食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首先对牦牛骨脱脂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为提高脱脂率,以青海牦牛股骨为原料进行超声辅助有机溶剂脱脂参数优化,并比较分析了超声脱脂法和蒸煮脱脂法对骨粉制备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酸乙酯为最佳脱脂溶剂;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30 min,液料比(v:m)6为最佳脱脂参数,脱脂率可达92.00%,显着高于蒸煮脱脂法(71.25%)(P<0.01);与蒸煮脱脂法相比,超声脱脂法蛋白质流失率、矿物质流失率显着降低(P<0.05),且钙离子释放度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脱脂处理制备骨粉可更多保留骨中营养物质,对改善骨粉加工工艺及提高骨粉品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次,本文探究了不同中值粒径(19.92μm、49.94μm、76.65μm、96.73μm、128.37μm)牦牛全骨粉的理化特性和消化特性。结果显示,不同粒径骨粉的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总氨基酸、羟脯氨酸以及矿物质含量皆无显着差异(P>0.05)。但随粒径减小,骨粉的亮度增大、持水力和蛋白质溶解能力越强。通过体外消化系统对不同粒径骨粉进行研究发现,随粒径减小,骨粉蛋白质消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D_(50)为19.92μm的骨粉经肠部消化后蛋白质消化率可达28.53%,显着优于其它大粒径骨粉(P<0.05);各消化产物中氨基酸含量不同,并皆随骨粉粒径减小而增大,其中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精氨酸(Arg)含量最高。然而,随着骨粉粒径减小,分子量小于0.5 kDa的肽段相对含量及钙磷释放度皆逐渐降低,其中骨粉钙、磷释放度分别为3.27~3.84 mg/g、1.34~1.65 mg/g。综上,粒径不会导致骨粉中基本成分发生改变,但随着粒径减小,骨粉表现出较好的理化特性,且其蛋白质消化率以及氨基酸游离度逐渐呈现更佳状态,但小分子量肽段相对含量、钙磷释放度随之降低。为进一步确定不同粒径牦牛骨粉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本文利用3种中值粒径(19.92μm,6.65μm,128.37μm)牦牛骨粉饲喂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结果显示,牦牛骨粉饲喂组大鼠的钙、磷表观吸收率分别可达53.37~55.12%、55.26~58.51%;与模型组相比,牦牛骨粉可显着增加大鼠血清中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含量(P<0.05),但骨密度和骨小梁等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所选粒径范围内,粒径差异未对其产生显着影响(P>0.05)。综上,牦牛骨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抗骨质疏松活性,但在所选粒径范围(19.92~128.37μm)内,粒径差异未导致其功能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吴灿,许平翠,姚伟宣,寿旦,朱岩[7](2019)在《成骨细胞膜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选六味地黄汤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成骨细胞建立了细胞膜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MC/UPLC-TOF/MS)的分析方法。该法可快速筛选中药方剂六味地黄汤中潜在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通过细胞试验和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试验验证了筛选结果梓醇的体内外药效作用。以六味地黄汤水提物(90 g/L)为样品,通过CMC/UPLC-TOF/MS分析,快速鉴别细胞膜色谱柱保留成分群,高选择性获取六味地黄汤中16种潜在活性成分。该文以前沿色谱法分析梓醇、丹皮酚、齐墩果酸与细胞膜色谱固定相的亲和强度,选择亲和强度和含量较高的梓醇进行体内外药效验证,发现梓醇在对小鼠成骨细胞有显着促生长作用,能提高骨质疏松斑马鱼头部骨矿化面积。CMC/UPLC-TOF/MS筛选方法能在复杂中药方剂中快速得到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9年03期)

刘祖春[8](2019)在《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要合理补充活性维生素D》一文中研究指出要问骨质疏松怎么办,不少人都知道要"补钙"。喝牛奶、吃钙片……补钙手法层出不穷。但这些吃下去的钙是否就能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呢?实际上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是"骨松"普遍现象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人们对其防治认识的相(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03期)

覃瑶,黄崇刚,莫宗成,王欣,王敏[9](2018)在《不同比例淫羊藿、蛇床子及川续断提取物配方的抗骨质疏松模型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淫羊藿、蛇床子及川续断提取物以不同比例组方,采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筛选出具有良好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最佳配比组方。方法:以维甲酸构建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淫羊藿,蛇床子及川续断提取物以不同比例组方,考察不同配比的的复方对大鼠血清磷(P)、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P)以及抗酒(本文来源于《重庆中草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张文,赵景学[10](2018)在《多因素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因素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中老年骨质疏松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日光浴、饮食、运动、维生素D等联合治疗,观察组日光浴、饮食、运动干预方法同对照组,同时服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股骨等部位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水平,以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5.5%(P<0.05)。治疗前,两组各部位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股骨粗隆、股骨等部位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显着或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轻度疼痛占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疼痛占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日光浴、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干预的基础上,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普通维生素D效果更佳,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水平,缓解疼痛。(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8年10期)

抗骨质疏松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门诊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0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跌倒发生率、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髋骨密度、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髋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动态、静态平衡能力,提高髋骨密度、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骨质疏松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牦牛骨胶原蛋白肽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晔,欧阳晓俊,胡健.钙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3].肖玉洁,周奇,何江华,于龙,孙雪娇.活性维生素D与普通维生素D干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率比较:Meta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9

[4].王慧娟.桑白皮黄酮类化合物抗骨质疏松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9

[5].张健豪.靶向调控破骨细胞活性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6].秦晓洁.牦牛骨粉制备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吴灿,许平翠,姚伟宣,寿旦,朱岩.成骨细胞膜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选六味地黄汤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J].色谱.2019

[8].刘祖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要合理补充活性维生素D[J].人人健康.2019

[9].覃瑶,黄崇刚,莫宗成,王欣,王敏.不同比例淫羊藿、蛇床子及川续断提取物配方的抗骨质疏松模型活性研究[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8

[10].张文,赵景学.多因素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8

论文知识图

各组碱性确酸改染色圈片一2大鼠的腰椎2一4节处的DxA扫描图大鼠腰椎骨Micro-CT叁维重建图大鼠腰椎骨骨小梁分离度分析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药学院校(系)攻读学位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药学院校(系)攻读学位研究...

标签:;  ;  ;  ;  ;  ;  ;  

抗骨质疏松活性论文_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