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训释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说文解字,训释语,同义连用,词汇学
训释语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翔[1](2018)在《《说文解字》训释语同义连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都得到学术界广泛地关注。同义连用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列在一起使用,而表达相同的或基本一样的意思。《说文解字》是汉代许慎撰着的我国第一部字典,其训释语中有458组同义连用结构,其中两字连用的有456组,叁字连用的有2组。本文对这些同义连用结构进行穷尽性分析,探讨其中规律。论文共3章,分别从同义连用的训释、语义关系、语音关系叁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论文对《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出现的同义连用现象进行了逐一训释,主要利用《尔雅》《玉篇》《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句读》等古代典籍对同义连用结构的语义内涵进行考证。然后,论文探讨同义连用之间的语义关系,揭示出它们存在“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本义+假借义”、“凡语(本义)+方言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假借义”、“凡语(引申义)+方言义”、“方言义+方言义”8种关系,并运用统计法得出,“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类型的同义连用在《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最后,论文探讨同义连用之间的语音关系,这里运用唐作藩对上古音系的注音方法,对每组同义连用进行了注音,并揭示出它们存在“声纽之间关系”、“韵部之间关系”、“声韵之间关系”的特点。其中,“声纽之间关系”包括“双声”、“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五个小类,经统计得到“旁纽”类型的同义连用数量最多。“韵部之间关系”包括“迭韵”、“旁转”、“对转”、“旁对转”四小类,其中“旁转”类型的同义连用数量最多。(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5-01)
任立[2](2017)在《《广韵》训释语俗语词考辨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广韵》的训释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口语,通过考辨"泷涷、笼、泭沤、担抲、欺、悟、薯蓣、很、啅"等9个俗语词,概括俗语词的研究对大型语文辞书有编纂、修订的作用,包括提前书证、补充词条、修正释义、增加新义、补充用例以及关联词条处理。《广韵》的训释语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是中古及近代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任立[3](2017)在《《广韵》训释语复音词新词新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周祖谟的《广韵校本》为主要依据,对《广韵》上平声卷二十八个韵的新词新义进行描写和分析,对韵书饲汇研究的特殊性、新词新义的判定、新词与口语词的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讨,并就《广韵》词汇研究对大型语文辞书编纂、修订的作用做了一些说明。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包括:从词汇学角度和训诂学角度对《广韵》词汇的研究情况做了综述;从反映口语的情况、文本的可靠度、篇幅大小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情况四个方面论证了《广韵》的训释语具有很大的语料价值,是研究汉语史的珍贵的语料,这就为我们开展新词新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对《广韵》词汇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复音词的判断、新词与异形词、语料的年代性等做了简略的说明。第二章是关于新词新义研究的理论探讨,主要探讨了《广韵》的韵书性质对词汇的影响以及新词、新义的判定。韵书词汇研究具有特殊性,特殊性是指训释语具有一定的训释对象和训释体例。确定新词,采取辞书举例和前代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新义的判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依据训释体例确定新义的方法,并举例说明。第叁章是对训释语中反映的116个新词按照构词方式进行描写,分为联合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联绵词和其他(动宾式、主谓式、附加式)等几个部分。其中联合式复合词最多,共计54个,分别为(?)、篢笠、幪縠、闷暗、襱裙、笼(?)、了慧、銍获、罂缸、撞突、酴醿、焁欨、凌凘、裁摫、蛳螺、累索、椎钝、期信、戾(?)、(?)储、梳栉、淤泥、嫩耎、浅鲰、舒悦、铺设、芘莉、酸(?)、醭(?)、牌榜、诙调、抬举、钝劣、蹋跆、垠岸、丝绪、埽弃、羣队、蔫菸、猴狲、扪搎、摸(?)、箪笥、鞌韀、摊蒱、赌博、幱衫、幱裙、酸疼、官宦、般运、髻鬟、(?)痹、孱劣;联绵词次多,共计32个,分别为惺憽、泷涷、(?)、(?)憹、(?)、瑽瑢、(?)、胮肛、跭(?)、舽艭、只衼、呢喃、浽澄、痴(?)、(?)、(?)、(?)注、(?)攎、(?)、箶簏、(?)会、庯康、劥(?)、(?)膗、氛侵、(?)、搬(?)、蹒跚、颟顸、团圝、斒斓、叿叿;偏正式复合词共计24个,分别为衷衣、土埪、靴靿、车軬、鬼市、羊腔、户扃、角锥、子肠、柴摊、齿新、盗视、屋撩、复时、风(?)、泭沤、木栰、竹笪、火牀、霁云、口唇、疮痕、指钚、媚容;其他如动宾式复合词3个,争狱、辩狱、(?)头;主谓式复合词1个,朱研;附加式复合词2个,锄头、帵子。扎实的描写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在本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四章是对新词的分析。探讨了《广韵》新词研究对《汉语大词典》编纂、修订的作用,主要包括提前书证、补充词条、修正释义、增加新义、补充用例以及关联词条处理等几个方面,肯定了《广韵》词汇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就新词与口语词的关系做了一些理论上的阐释,新词和口语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繋。新词和口语词是两种不同的范畴,新词和旧词是就词语的时间范畴而言,口语词和书语词是就词语的语体、风格范畴而言。近代汉语的口语词不一定都是新词,有些口语词是从唐以前继承来的,不是新词;近代汉语的新词也不一定都是口语词,为了书面表达的需要,利用语言里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既定的构词规则创造出来的新词,它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和传播,这样的新词不是口语词。但是新词研究和口语词研究又是分不开的,唐宋时期汉语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汉语复音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以口语为主的白话篇章大量出现,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复音新词和口语词密不可分的局面。《广韵》中既收了大量的新词,又收了大量的口语词,认清新词和口语词的区别与联繋,科学地研究《广韵》训释语中的新词和口语词,对弄清近代汉语早期词汇的面貌和发展历史将是十分有利的。最后是结语,简括全文大意,说明本文的写作原因,并指出《广韵》的语料价值已经被重新审视,其中不仅有音韵材料,还有文字训诂材料,对《广韵》词汇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充满了期待。(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卢凤鹏[4](2013)在《《说文》训释语与常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训释语由许慎概括字(词)在各种具体文献中的不同用法并加以提炼而成,是字(词)存储状态的意义,即词典义。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稳定的、全面的意义系统。通过对《说文》训释语的整理,可以构建一个东汉时期常用词系统,这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赵娜[5](2008)在《从《说文》训释语为“某某声”字看“右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右文说"是据形声字声符推求词义的学说,它尽管失于绝对,但又揭示了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以《说文》训释语为"某某声"字为例对"右文说"作一考察。(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8年06期)
龙仕平[6](2007)在《《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充分肯定了假借在训释语引证中的作用,并讨论了训释语假借的情况、出现假借的原因、判断假借的方法以及假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说文解字》文字假借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龙仕平[7](2007)在《《说文解字》训释语常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界对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日渐升温,但这项研究乃至整个汉语史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还需要大量断代、专书以及分类的常用词研究的不断积累。汉语常用词是汉语普遍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范围比基本词汇还要宽。除具有基本词汇的主要特性外,汉语常用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定社会的实际语言面貌,透露出语言演变的诸多信息。因此,本论文试图在总结前修时贤研究的基础上,以《说文解字》训释语常用词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和分析其词汇内部系统及其词义在共时平面呈现的多义状况及变化情况,为汉语史的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说文解字》训释语常用词包括两大要素:其一,首先应是《说文解字》的训释语。它们在《说文解字》里是用来解释被释词的语言,它们是当时的通行书面语。其二,是指《说文解字》训释语中的常用词。这些语言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并且在共时平面内,都具有常用性和相对稳定性两个显着特点。这些词语是跟“疑难词语”相对待的一个概念,从训诂学的立场来看,基本上是没有考释必要,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这一部分词。本论文研究了《说文解字》训释语常用词的基本面貌并作了释例分析。侧重分析训释语常用词内部的构词系统,同时选取了若干组常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动态分析和源流追踪,试图通过对所选的若干组词的分析和研究,以窥见这些词的发展面貌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之前,对《说文解字》训释语常用词按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了主题的分类,每个词的义项,以王力《古汉语字典》为标准,作了比较细致的归纳,并结合有关训诂学、音韵学及现代词汇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说文解字》训释语常用词进行具体研究,侧重阐明这些词在该时期的词义、词汇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词汇、词义发展的内、外部原因,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7-04-01)
吕建辉[8](2005)在《《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双音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双音词初探@吕建辉$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1] 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02.[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岳麓书社,2002.(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训释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韵》的训释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口语,通过考辨"泷涷、笼、泭沤、担抲、欺、悟、薯蓣、很、啅"等9个俗语词,概括俗语词的研究对大型语文辞书有编纂、修订的作用,包括提前书证、补充词条、修正释义、增加新义、补充用例以及关联词条处理。《广韵》的训释语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是中古及近代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训释语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云翔.《说文解字》训释语同义连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8
[2].任立.《广韵》训释语俗语词考辨及其价值[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3].任立.《广韵》训释语复音词新词新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4].卢凤鹏.《说文》训释语与常用词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3
[5].赵娜.从《说文》训释语为“某某声”字看“右文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6].龙仕平.《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7].龙仕平.《说文解字》训释语常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7
[8].吕建辉.《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双音词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