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冲击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残余,力学,铝合金,激光,凹槽,煤层。
冲击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杨岁寒[1](2019)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耿村煤矿13230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微震事件分布位置进行研究,结合该工作面地质构造、地表沉陷和侧向支承压力,对比分析该工作面10个月微震数据,得出以下规律:回风巷发生小能量事件总频次要大于运输巷,且小能量事件主要发生在回风巷以下15~70 m、直接底和煤层底部;大能量事件两巷均等分布,且大能量事件层位较高。总结了缓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微震事件发生位置,回采工作面运输巷是防冲的重点关注区域。研究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9期)
董英健,郭连军,贾建军[2](2019)在《冲击加载作用下矿石试件的动态力学特性及块度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石的动态力学特性影响其破碎效果。利用?50 mm霍普金森杆系统改变冲击荷载对矿石A、矿石B试件进行16次动态压缩实验,分析冲击气压对矿石应变率的影响,对抗压强度与应变率之间的关联性做了初步研究;统计破碎后的矿石块度筛分数据,分析块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冲击速度在12~16 m/s范围内时每增大1m/s时,矿石B的动态抗压强度增大8.3%,矿石A的动态抗压强度总是低于矿石B,且矿石A、矿石B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呈指数型增长;随着耗散能量的增加矿石块度破碎的程度越大,矿石B筛分破碎块度的整体通过率要低于矿石A,表明矿石B内部固有大量微缺陷在吸收能量变形中加速了裂纹的闭合,与矿石A相比,强度增大且破碎程度较为平缓。(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8期)
白光,曲迎东,李荣德,苏睿明[3](2019)在《7075合金低温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分布和示波曲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7075铝合金低温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吸收情况,冲击试验温度分别为0、-25、-50、-80、-120℃。试验发现,随着温度降低,7075铝合金的冲击裂纹形成功Ei逐渐增加,冲击裂纹不稳定扩展功Eup逐渐减小,但总功E_(add)(即E_i与E_(up)之和)相对稳定。高冲击载荷下的平均强度功Est是影响7075铝合金低温冲击性能的主要因素,而高冲击载荷下的E_(st)是由极值点前后(-50℃)平均冲击载荷F_(ave)的增加和亚稳扩展位移d_(st)的变化共同决定的。(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7期)
韩世冰,张绪树,郭媛,杜一铭[4](2019)在《动态冲击兔脊柱单椎体:不同冲击速率、网格数量及材料属性变化对椎体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车祸和高空坠落时有发生,其中大部分造成严重的脊柱损伤,因此研究脊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损伤特性至关重要,也为脊柱的损伤防护和修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兔脊柱单椎体受到冲击载荷时的损伤特性及规律,分析不同冲击速率、网格数量及材料属性变化对椎体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单椎体的动态冲击实验及脊柱节段实验和模拟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imics、Hyper Mesh和Abaqus建立兔单椎体T12的有限元模型,首先进行网格的敏感性分析,选择合适的网格数量,然后在不同冲击速率下对椎体进行竖直方向的冲击有限元分析和模拟,并通过调节材料属性数值可模拟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在受到冲击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最后通过兔单椎体的冲击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当网格数量为74 224时,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比其他网格数量下的分析结果要合理,因此实验以网格数量为74 224的前提下进行分析;椎骨材料跟大多数脆性材料一样,当受到垂直载荷作用时可发生45°角的破坏形式,并且最大应力值主要集中在椎体两端,应力传递方向与骨小梁的走向趋势一致;②结果表明,通过敏感性分析选取合适的网格数量,使有限元分析结果更加可靠;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有限元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椎体在不同冲击速率下和骨质疏松椎体在受到冲击下的真实情况;有限元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经济、参数易于调节和控制、适用性较强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苟磊,马玉娥,杜永,刘磊,郭超[5](2019)在《7050凹槽铝板激光冲击强化残余应力分布与疲劳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冲击强化(LSP)是改善结构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传统数值模拟方法很难模拟复杂结构的多点冲击强化过程。本文利用一种连续动态冲击方法对7050凹槽铝板进行激光冲击强化数值模拟,得到了冲击后稳定的残余应力场,并与试验测量的残余应力相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与较高效率。运用4种基于临界平面法的应变模型,最大正应变模型、最大剪应变模型、BM模型和SWT模型分别对未强化件和强化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完成了激光冲击强化件和未强化件的疲劳试验,得到其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寿命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未强化件进行平均应力修正后,前3种模型误差分别为31.2%、22.6%和40.7%,而SWT模型的计算结果过于保守;对强化件进行最大正应力修正后,前3种模型误差分别为1.84%、24.0%和46.4%,而SWT模型的计算结果过于危险。(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曹宇鹏,葛良辰,冯爱新,花国然,蒋苏州[6](2019)在《冲击波传播方式对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高斯光冲击下,冲击波传播方式对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调节参数以获得材料表面良好的力学性能。方法通过改变激光光斑直径,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模拟了球面波、平面波传播方式对7050铝合金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仪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当冲击压力为2 GPa时,光斑直径为2 mm呈球面波,光斑直径为4 mm呈平面波。变化冲击压力能够改变冲击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形式,当冲击峰值为2 GPa时,3 mm光斑由球面波向平面波转变,冲击压力达到3 GPa时,完全转化为平面波。球面波对表面残余应力、深度方向残余应力的影响均较平面波小,影响层深差为50μm。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误差在15%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采用3 mm光斑进行冲击时,合理利用冲击压力对传播方式的影响能够获得较同样条件下平顶光冲击时更均匀的表面应力分布,其影响层深及最大残余应力情况与平顶光冲击时的差异较小。(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周文涛,韩跃新,李艳军,孙永升,杨金林[7](2019)在《冲击破碎粒度分布模型建立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破碎产物粒度精准预测是实现选厂破碎粒度分布调节和控制的关键。基于落重试验和理论分析,对不同矿物破碎特性及其粒度分布预测模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破碎产物粒度分布与矿物给料粒度、冲击破碎比能耗、破碎参数有关,Boltzmann-Growth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出破碎产物粒度分布与冲击破碎比能耗、t10的回归关系,且在同样破碎比能耗下,破碎产物粒度越小,其累积效应越弱;不同矿物和不同粒度之间矿物破碎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广义回归模型与粒子群算法的破碎粒度预测与优化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可为矿物破碎粒度智能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跃强[8](2019)在《煤层合并区应力分布与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地压是煤矿煤岩动力灾害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复杂,是岩石力学和采矿工程中的研究难点与热点之一。本文以张双楼煤矿74102工作面7、9煤煤层合并区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试验、现场监测等研究方法,对煤层合并区采动应力分布与演化规律、冲击地压发生原因、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在现场实施应用。基于74102工作面地质与生产技术条件,分析了7、9煤煤层合并对采动应力分布规律与冲击地压的影响,对煤层合并区冲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煤层合并区的冲击危险等级与影响范围。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煤层合并区煤层应力分布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张双楼煤矿74102工作面煤层合并区随底煤厚度增大,煤层峰值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随之增大,煤层合并区的影响范围约为50m。模拟回采过程得到煤层合并区底煤厚度6m区域煤层平均垂直应力峰值是无底煤区的1.18倍,运输巷底板平均垂直应力峰值是无底煤区的1.13倍,运输巷巷帮平均垂直应力峰值是无底煤区的1.06倍;底煤厚度8m区域工作面煤层平均垂直应力峰值是无底煤区的1.26倍,运输巷底板平均垂直应力是无底煤区的1.15倍,运输巷巷帮平均垂直应力峰值是无底煤区的1.1倍。工作面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可达4.75,煤层中易积聚弹性能,从而导致高能量破裂震动与冲击地压的发生。针对工作面与巷道底煤厚度大,易于发生冲击显现,提出在巷道内向工作面底煤区域实施远程高压注水软化防冲技术。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注水参数下底煤物理力学性质与破裂模式的实验研究。通过不同含水率煤岩声发射特征试验得出,随着煤样含水率的增加,煤样单轴抗压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减小;煤岩声发射事件率、应力与应变关系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与煤岩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试验煤样含水率为2.41%时,煤岩单轴抗压强度最小,事件率和振铃计数也相对较小,煤岩体软化效果最好。这为74102工作面煤层远程高压注水防冲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室试验,制定了74102工作面煤层合并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工作面底煤的远程高压注水软化技术、巷道底煤合并区爆破卸压技术和大直径钻孔预卸压技术为主的冲击地压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微震监测研究了煤层合并区震动时空强演化规律,同时利用微震指标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卸压解危效果进行检验。现场实践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与防治技术参数的合理性,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论文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74102工作面安全回采,可为类似条件冲击危险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该论文有图128幅,表11个,参考文献80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余梦天,熊炜[9](2019)在《计及冲击风险及分布熵的电网连锁故障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连锁故障预测有利于预防大停电事故的发生。为了弥补现有电网连锁故障预测中未计及线路故障退出运行后系统均匀性的不足,提出了计及电网故障过程中的冲击风险及故障后电网均匀状态的电网连锁故障预测方法。考虑节点关联度,引入电压波动熵的概念,用以准确描述关键线路退出后电网的电压波动情况;运用熵理论,对断线后电网电压分布和有功分布进行分析,克服了以往连锁故障预测未计及电网均匀性的缺陷。采用离差最大化灰色关联,综合考虑线路自身重要性、冲击风险指标以及分布熵指标。通过RTS-79系统仿真,得出了风险值较高的连锁故障链,结果证明该模型实际有效。(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张景卫,李地红,高群,于海洋,代函函[10](2019)在《橡胶形态及分布对水泥制品抗冲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橡胶作为一种阻尼材料,其形态和分布对提高水泥制品抗冲击能力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将等量同种橡胶材料分别以片层、颗粒、粉体的形式掺加到水泥制品中,通过落锤冲击实验及冲击前后的抗折强度实验,分析了叁种样品抗冲击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水泥制品的抗冲击能力,相同掺量下,将橡胶材料以片层形式分布于水泥制品的适当位置对提高其抗冲击能力更具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冲击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矿石的动态力学特性影响其破碎效果。利用?50 mm霍普金森杆系统改变冲击荷载对矿石A、矿石B试件进行16次动态压缩实验,分析冲击气压对矿石应变率的影响,对抗压强度与应变率之间的关联性做了初步研究;统计破碎后的矿石块度筛分数据,分析块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冲击速度在12~16 m/s范围内时每增大1m/s时,矿石B的动态抗压强度增大8.3%,矿石A的动态抗压强度总是低于矿石B,且矿石A、矿石B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呈指数型增长;随着耗散能量的增加矿石块度破碎的程度越大,矿石B筛分破碎块度的整体通过率要低于矿石A,表明矿石B内部固有大量微缺陷在吸收能量变形中加速了裂纹的闭合,与矿石A相比,强度增大且破碎程度较为平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击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杨岁寒.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9
[2].董英健,郭连军,贾建军.冲击加载作用下矿石试件的动态力学特性及块度分布特征[J].金属矿山.2019
[3].白光,曲迎东,李荣德,苏睿明.7075合金低温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分布和示波曲线分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4].韩世冰,张绪树,郭媛,杜一铭.动态冲击兔脊柱单椎体:不同冲击速率、网格数量及材料属性变化对椎体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5].苟磊,马玉娥,杜永,刘磊,郭超.7050凹槽铝板激光冲击强化残余应力分布与疲劳寿命[J].航空学报.2019
[6].曹宇鹏,葛良辰,冯爱新,花国然,蒋苏州.冲击波传播方式对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9
[7].周文涛,韩跃新,李艳军,孙永升,杨金林.冲击破碎粒度分布模型建立与预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8].徐跃强.煤层合并区应力分布与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余梦天,熊炜.计及冲击风险及分布熵的电网连锁故障预测[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9
[10].张景卫,李地红,高群,于海洋,代函函.橡胶形态及分布对水泥制品抗冲击能力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