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复合材料论文_王苏炜,徐凌秀,薛平,贾明印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系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工程,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剂,细胞,内皮。

体系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苏炜,徐凌秀,薛平,贾明印[1](2019)在《挤出发泡成型PP/POE木塑复合材料配方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行搭建的挤出发泡实验平台制备并研究了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木塑复合材料的微孔发泡挤出过程。通过对材料流变性能以及试样微观结构和力学强度的表征,考察了成核剂滑石粉以及木粉含量对原料加工特性和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以及木粉的添加均会导致物料黏度的提高;其中,当滑石粉添加量为10份,树脂与木粉质量比为7/3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优。其中,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8. 3 MPa和22. 1 MPa,而试样的冲击强度则为6 k J/m~2,但是继续添加滑石粉和木粉则会导致试样力学性能下降以及维卡软化温度的降低。此外,试样的泡孔尺寸和泡孔密度也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71μm和2. 7×10~5个/cm~3。(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李亚锋,郭妙才,洪旭辉[2](2019)在《固化剂体系均质化对EP/GF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溶剂对以双氰胺+聚脲为固化体系的环氧树脂(EP)进行了均质化处理,采用微球脱粘法对均质化前后树脂浸渍高强玻璃纤维(GF)形成的微球形态、界面剪切强度等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均质化后树脂微球微观尺度上的均匀性明显提高。均质化前的树脂微球直径与界面剪切强度呈线性关系,且平均强度较低。均质化后的树脂微球直径与界面剪切强度无相关性,平均强度比均质化前提高了39%,复合材料性能离散系数减小了50%以上,稳定性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王彦辉,张锐涛,魏凯耀,孟雨辰,张兴刚[3](2019)在《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阻燃体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铝镁基、磷基、卤素基、石墨基、硼基及晶须等阻燃体系在聚乙烯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韩克清,金俊弘[4](2019)在《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促进传统工科专业向新工科专业转化的必要条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作为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思考,我们逐步建立了包含循序渐进式专业实验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及强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培养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章菊萍,张玉成,余熙明,张天培,谢辉[5](2019)在《MoSi_2复合材料体系及其组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增强相MoSi_2复合材料和MoSi_2复合涂层为对象,讨论并归纳了各种MoSi_2复合材料体系的制备工艺、物相成分、组织形貌、增韧补强机制、力学与抗氧化性能等关键问题,指出将SiC,Al_2O_3,Mo_5Si_3等作为增强相引入MoSi_2基体中,基于裂纹偏转和纤维拔出等机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其原因在于MoSi_2复合涂层在高温时生成玻璃相SiO_2,填补了涂层内部孔隙,可有效阻挡氧气进入涂层内部,在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晋玉,俞兴,姜俊杰,赵学千,孙旗[6](2019)在《骨碎补总黄酮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osteopractic total flavone,OTF)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0μg·mL~(-1)、250μg·mL~(-1)、100μg·mL~(-1)、50μg·mL~(-1)及0μg·mL~(-1)的OTF溶液干预生长在nHAC复合材料上的hFOB1.19人成骨细胞,干预24 h后收集5种上清液。再分别以5种上清液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培养基混合培养HUVEC,培养24 h和48 h后进行划痕实验,计算细胞迁移率,确定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在4个培养皿中铺满nHAC复合材料,加入DMEM/F12。A培养皿中不添加其他材料;B、D培养皿中接种hFOB1.19人成骨细胞,预培养24 h使细胞贴壁;C、D培养皿中加入OTF溶液,根据上一步划痕实验确定的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各培养皿中的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接种HUVEC于HUVEC培养基上,分为空白组和A、B、C、D共5组;空白组不添加其他材料,A、B、C、D组分别加入A、B、C、D培养皿上清液;以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HE染色后观察HUVEC形态,以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含量。结果:①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与时间检测结果。5种浓度OTF溶液干预后,0~24 h细胞迁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6±4.01)%,(21.71±1.30)%,(24.94±3.47)%,(22.08±2.46)%,(21.34±2.28)%,F=4.564,P=0.013],其中100μg·mL~(-1)OTF溶液干预后的细胞迁移率高于其余4组(P=0.001,P=0.020,P=0.014,P=0.029);24~48 h细胞迁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1.22)%,(5.37±1.85)%,(5.58±1.88)%,(6.14±1.52)%,(4.99±1.25)%,F=0.374,P=0.823]。提示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为100μg·mL~(-1),最佳干预时间为24 h。②HUVEC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4.039,P=0.000);5组HUVEC细胞增殖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3.285,P=0.000);干预开始后不同时点之间HUVEC细胞增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 968.467,P=0.000);5组HUVEC细胞增殖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升高趋势,各组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1.05±0.06,1.81±0.09,2.53±0.05,6.10±0.17,11.29±1.21,F=527.347,P=0.000;0.99±0.11,2.37±0.40,2.92±0.19,7.35±0.19,14.41±1.35,F=913.030,P=0.000;0.98±0.20,3.50±0.18,4.35±0.16,8.53±0.99,15.42±0.73,F=1 637.304,P=0.000;1.02±0.10,2.10±0.13,2.59±0.15,4.70±0.25,11.41±1.21,F=494.876,P=0.000;1.01±0.06,2.81±0.37,3.31±0.08,5.95±0.24,12.74±2.03,F=878.982,P=0.000);干预开始后0 d时,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开始后1 d、2 d时,B组HUVEC细胞增殖率最高、D组次之,其余3组增殖率较为接近;干预开始后3 d、4 d时,B组HUVEC细胞增殖率最高、A组次之,其余3组增殖率较为接近。③HUVEC形态观察结果。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干预开始后0 d、1 d、2 d、3 d、4 d时各组HUVEC的形态均无明显差异。④VEGF和FGF-2含量检测。A、B、C、D 4组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9±0.012,0.057±0.016,0.059±0.018,0.057±0.014,F=0.060,P=0.980)。4组FGF-2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83±19.56)pg·mL~(-1),(565.83±47.14)pg·mL~(-1),(228.33±17.67)pg·mL~(-1),(445.00±17.69)pg·mL~(-1),F=317.377,P=0.000];B组的FGF-2含量高于其余3组(P=0.009,P=0.010,P=0.025),D组的FGF-2含量高于A组和C组(P=0.013,P=0.017),A组和C组FGF-2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人成骨细胞和HUVEC在nHAC复合材料上共培养,均可以良好贴附、生长和增殖;OTF不能促进nHAC复合材料与人成骨细胞-HUVEC共培养体系中HUVEC增殖;HUVEC的增殖可能与成骨细胞分泌FGF-2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7期)

宁保江,秦文军[7](2019)在《复合材料天线真空吸注成型树脂体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CYD128型环氧树脂/新型酸酐/活性稀释剂/促进剂固化体系的相关特性进行测试分析,确定其符合真空吸注工艺要求。随后制备浇注体,并采用真空吸注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测试浇注体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以及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分数为52.5%)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固化体系浇注体和真空吸注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且工艺适用期长,适合大型制件。(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章呈[8](2019)在《Al-Si-C体系原位合成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MCs)由于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低体分SiC增强AMCs(SiC体积分数小于20%)具备优异的耐磨性、抗疲劳性和高温力学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高体分SiC增强AMCs(SiC体积分数大于40%)具备高热导率(>180w/mK)、低热膨胀系数(<4×10-6K-1)和低密度等优异的热学性能,可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目前制备SiCp增强AMCs的方法主要有外加法(Ex-situ)和原位合成法(In-situ),相比外加法,原位合成法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其原位合成法的反应过程难以控制,需要对其反应机理和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通过Al-Si-C体系原位反应制备了SiCp增强AMCs,研究了不同硅(Si)和石墨(Gr)含量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以及致密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外加SiC颗粒与原位生成SiC颗粒协同强化以提升AMCs性能的思路。实验首先使用行星式球磨仪制备了不同成分的Al-Si-C混合粉末并预压成型,使用管式炉在1000℃对预压试样进行烧结,经过液固反应原位合成了SiCp增强AMCs,随后使用放电等离子设备(SPS)在570℃下对试样施加30MPa的压力进行再烧结,以提高材料的致密度。通过对其反应机理和性能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结合对Al-Si-C叁元相图理论分析之上,通过实验发现原位SiC颗粒可通过反应式4A1+3C → A14C3和A14C3+3Si → 3SiC+4A1合成,Al-Si-C的成分配比对反应生成物SiCp和中间相A14C3的生成有显着影响。当C含量一定时,Si含量越多,愈有利于SiC的生成,从而抑制A14C3的生成。当Al-Si-C成分落在叁元相图的L+SiC相区内,即可原位合成不含A14C3中间相的SiC增强AMCs。原位合成的SiC颗粒相比外加法使用的SiC颗粒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颗粒边界更圆滑,与基体的结合更紧密。(2)在Al-Si-C体系中添加5wt%经过酸洗的SiC颗粒(约40μm),经过SEM分析发现外加SiC颗粒周边原位合成了 SiC层,形成了SiC壳核结构,SiC层厚度大约1~5 μm。SiC壳核结构的形成使外加SiC颗粒与基体界面结合更紧密,因此大幅度提高了AMCs的强度。此外,随着SiC体积分数的增加,界面能增加,不利于自由电子的运动,因此导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降低,而原位SiC壳核结构可有效降低界面能,当SiC体积分数较大时,可使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有所提升。(3)对拉伸试样的断口进行分析发现,Al-Si-C原位合成的SiC增强AMCs的断口主要由A1基体的韧性断裂和Al-Si共晶组织的脆性断裂组成。因此随着S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塑性显着降低。添加了 5wt%酸洗SiC颗粒的试样其断裂行为主要为A1基体的韧性断裂和SiC壳核结构的解理断裂组成,而在铝基体的韧窝中发现了原位合成的微米级SiC颗粒,由此判断可能发生颗粒诱导的韧性断裂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阮敏,靖金球,刘爱红,姜玉凤,于占龙[9](2019)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本科湖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认证方法,提出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专业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加强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培养等。(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彭济华[10](2019)在《不同树脂体系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现状。分别分析了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的组成、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及改性方法。介绍了典型航空航天部件的制造工艺,展示出了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主要优势及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体系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制溶剂对以双氰胺+聚脲为固化体系的环氧树脂(EP)进行了均质化处理,采用微球脱粘法对均质化前后树脂浸渍高强玻璃纤维(GF)形成的微球形态、界面剪切强度等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均质化后树脂微球微观尺度上的均匀性明显提高。均质化前的树脂微球直径与界面剪切强度呈线性关系,且平均强度较低。均质化后的树脂微球直径与界面剪切强度无相关性,平均强度比均质化前提高了39%,复合材料性能离散系数减小了50%以上,稳定性明显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系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苏炜,徐凌秀,薛平,贾明印.挤出发泡成型PP/POE木塑复合材料配方体系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9

[2].李亚锋,郭妙才,洪旭辉.固化剂体系均质化对EP/GF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3].王彦辉,张锐涛,魏凯耀,孟雨辰,张兴刚.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阻燃体系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19

[4].韩克清,金俊弘.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高分子通报.2019

[5].章菊萍,张玉成,余熙明,张天培,谢辉.MoSi_2复合材料体系及其组织与性能[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9

[6].李晋玉,俞兴,姜俊杰,赵学千,孙旗.骨碎补总黄酮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9

[7].宁保江,秦文军.复合材料天线真空吸注成型树脂体系工艺研究[J].绝缘材料.2019

[8].章呈.Al-Si-C体系原位合成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9].阮敏,靖金球,刘爱红,姜玉凤,于占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

[10].彭济华.不同树脂体系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a)两端结合型PZT/TbFe2/PZT层状磁...低速冲击试验装置一8高密金球核被软橡胶材料包覆以叁维面...聚丙烯/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壳单元和梁单元Fig.1.1Thebladeofwin...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

标签:;  ;  ;  ;  ;  ;  ;  

体系复合材料论文_王苏炜,徐凌秀,薛平,贾明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