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批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筹建(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13)在《聚焦上海自贸区》文中研究指明再造一个深圳似乎不是梦。继9月27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后,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1980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今30年已过,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尤其是经济金融改革更需要通过试验区的方式寻求制度上的创新,试验一些大尺度的开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往前推进一步。因此,承载着中国改革开放突破口责任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意义不亚于当年深圳特区的设立,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邱陵[2](2010)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经济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也就是金融海啸过后的灾后重建阶段,在这个阶段,刺激国内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长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2009年7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我国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对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这4个城市率先开始审批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工作。这个时候,我国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的必要性。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满足多层次人群的消费金融服务要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完善现有的金融组织体系.但是,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却属于新生事物,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在很多方面,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本文从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继而提出本文的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和特征。在这一章节中,笔者主要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进行了定义和综述,分析了具有特殊时代背景特色的经济特征,并从现实出发,分析了后金融危时代经济形势发展对消费金融业务造成的影响。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经验。在这一章节中,笔者主要综述了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并从中总结出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经验;在分析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状况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必要性。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章节中,笔者在对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和试运营的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第五章,文章归纳并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对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张文绩[3](2010)在《消费金融公司搅动“一池春水”》文中研究指明上个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北京银行(在北京)、中国银行(在上海)、成都银行(在成都)作为主要出资人筹建消费金融公司,标志着此类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态,终于在我国有了突破性进展。今后,国内小额信贷市场将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尽管如此,对于消
赵晓强,刘畅,童娜[4](2010)在《消费金融紧贴百姓需求》文中指出近日,北京、上海、成都三地首批获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一种新型个人消费信贷模式,消费金融公司有何特点,与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相比有哪些不同——— “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
李慧娟[5](2010)在《消费金融公司“破冰”引发热议》文中研究说明■话题缘起 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日前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这标志着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态终于在中国“破冰”。据了解,首批获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3张牌照,分别发给上海、北京和成都。有专家称消费金融公司的试?
李博[6](2009)在《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在2008年人均GDP跨入3000美元,按照国外相关经验我国应该进入汽车消费高峰期,但是到2008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才达到30辆/千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不足,在国外发达国家消费者通过汽车金融购车占汽车消费总额的70%以上,而我国却只有不到20%,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汽车金融势在必行。本位就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做了研究,力求为我国汽车金融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文章首先阐述了汽车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归纳了汽车金融的定义,描述了汽车金融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接着对汽车金融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汽车金融的主体机构、融资方式和盈利模式;然后对我国汽车金融的现状做了分析包括:主题运行现状、融资现状和盈利模式现状;接着对制约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了汽车金融生存环境差、从业主体结构不合理以及汽车金融产品单一这几个问题;最后就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包含:建立良好的汽车金融生存环境、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完善我国汽车金融体系结构和开拓汽车金融产品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此外还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提出了发展绿色汽车金融。
刘小刚[7](2007)在《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分析与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很快,但是,目前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贷款市场竞争不规范、汽车价格波动幅度太大、贷款人道德水平低下等,使得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风险逐渐暴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本论文结合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深入实际调查、思考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本论文进行了如下的工作:1、视角创新: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消费产品,其实质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服务产品。针对这一金融服务领域的问题,本文融合多学科交叉理论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具体的相关理论包括:马克思的货币信用理论,经济学当中的消费函数理论、预期收入理论、风险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以及战略管理学的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价值链理论等。2、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创新:本文在传统的价值链理论基础上,首次将消费者、银行、保险公司和汽车经销商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信贷消费价值链来考虑。对整个价值链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对价值链上多方利益主体在参与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过程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汽车信贷消费价值链进行了创新,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3、在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体系中,首次提出在多方利益主体之间进行两两博弈。通过模型分析,找出影响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可控因素,从而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汽车信贷业务规避风险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支点。本文中多方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先考察银行和汽车经销商、消费者之间完全信息下的两两博弈,后考察在不完全信息下的情况之间的博弈;然后引入保险公司参与之间的博弈。最后,简单给出了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中常见的汽车销售商和汽车消费者之间勾结以虚抬车价的经济学解释。4、基本结论:通过构建多方博弈模型,分析汽车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主要是多方在参与汽车消费信贷过程中,存在可控风险(有意违约)和非可控风险(被迫违约)两类风险。前者虽不能完全消除,但通过对可控风险的调节控制,可以有效地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后者带来的风险基本是不可控的或者说控制起来是难度很大的。发现可控的降低汽车信贷市场风险的因素,才能有效地降低汽车信贷市场的风险,以此促进汽车消费信贷健康发展。5、对策创新:从多方博弈的战略角度来说明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各方利益主体应采取的对策,如果多方博弈均衡时,则可以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有效、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多方博弈不能达到均衡或不满意时,则建议推出汽车金融公司,由此推动汽车金融业务的创新,以及金融机构的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汽车金融体系。6、实践应用:本文以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为实证研究,就该公司先后两次开展汽车消费保证保险业务(第一代车贷险及新车贷险),说明第一代车贷险被紧急叫停的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开展车贷险业务时,考虑的仅仅是公司自身的利益,而没有顾及到其他各方的利益。同时,根据模型中的几个命题进行验证。此外,对开展新车贷业务,提出了基于多方博弈角度下的政策建议。同样对其他领域的消费贷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伟[8](2007)在《中国汽车金融服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所保持的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对国民生活方式及消费水平带来影响,本文从国外汽车金融发展历程参照本国实际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国民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的提升,加上中国汽车使用群体的人口优势,在中国开发汽车金融业必将有所作为,并极有可能成为继国内房屋贷款后潜在的新利润增长点。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6国内汽车年销量已突破720万辆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三年内有望突破1000万辆,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正变得举足轻重,如何抓住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机遇,加紧探索形成一个成熟的中国汽车金融服务模式,是汽车金融能否健康成长壮大并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处在汽车金融起步阶段,正因为看好中国巨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开始大举挺进中国,市场需求将因此而继续保持旺盛。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汽车金融业将有5000多亿元的市场容量,未来中国汽车金融产业将向何处去?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持汽车金融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结合汽车金融服务相关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汽车金融的发展依据,诠释汽车金融的发展事实和发展规律、方向,实际研究则用来分析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状况有关问题及原因,从而为汽车金融产生发展提供对策,还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对比研究,通过对几个着名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及进行了综合比较,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汽车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来为我国汽车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从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意义出发,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当前的发展模式以及我国现有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的弊端分析,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重点通过中外汽车金融服务在宏观环境、经营范围、融资服务、服务能力、金融服务模式上的比较,论述了国内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启示和借鉴,由此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提出一些看法,通过对我国汽车金融各发展模式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并提出我国当前阶段及中、长期发展模式的选择,力图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思路与风险防范作一定的探索。
栾航乾[9](2007)在《汽车金融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汽车金融主要是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具有资金量大、周转期长、资金运动相对稳定和价值增值等特点,它是汽车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在发达国家,汽车金融业务早已被人们广为接受。目前欧美等国新车零售渗透率普遍在60%至85%之间,而2003年在中国仅为18.5%左右,2005年由于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零售渗透率降到5%,因此现金交易是中国汽车销售的主要方式。2004年8月18日,中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宣布开业。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将逐步开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业务。在随后的两年中,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汽车金融(中国)公司,均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获得正式批复获得批,开展金融业务。显而易见,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汽车金融,不仅使那些没有一次性付款能力的消费者能够提前消费,同时也能使那些手中有钱的消费者可以进行其他投资,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对于汽车经销商,则可以利用它进行库存融资及解决有关设施设备融资问题。另外,对于制造商来说,通过汽车金融服务,它们就可以卖出更多的汽车产品,从而获得扩大生产所必需的资金,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对此,福特公司副总裁韦恩先生说:“汽车金融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理想催化剂。”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市场环境不成熟,参与主体经验不足,中国汽车金融未来如何发展仍无定论,但不管怎样,我们看到,各市场主体在不断的探索中趋于成熟,汽车金融服务正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规模化,相信在更远的未来,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将同中国汽车市场一样为世界所瞩目。因而,本文在于探讨汽车金融的基本问题,借鉴国际领先国家的发展经验,推动和发展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和走向成熟。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从汽车金融的基本问题说起,介绍汽车金融的概念,分析汽车金融对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的主要作用,并阐明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基本要求。第二章,介绍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汽车金融状况,分析汽车金融的发展起源,阐明发达国家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包括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特射是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并对其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考察中国汽车金融目前的发展状况,介绍中国在发展中探索出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分析实践中出现的如制度政策、信用环境、风险管理和操作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指出,发达国家汽车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关注和努力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断进行市场开发,进而预测中国汽车金融的未来发展走向。第四章,在介绍中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对属于中国汽车金融领域的金融创新问题进行梳理研究,有汽车消费信贷的跨期消费、票据市场对汽车金融的渗透、汽车金融公司的悄然兴起、另类汽车金融服务创新和汽车金融资产证券化孕育等等若干问题,并对其加以客观评析与深度思考.显然,汽车金融要获得更多的繁荣,还需要更好的制度安排和更多的金融创新.第五章,结语部分,是对汽车金融和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理解,认为,汽车金融是汽车产业与金融互动的结果,得出汽车金融发展的一般逻辑:汽车金融应该作为产业金融大力发展。
张京华[10](2006)在《汽车金融及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汽车金融机构纷纷进驻这个极具潜力的庞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时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对稳定汽车市场和推动汽车业的发展,对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战略成了关键所在。本文借助于汽车消费信用及金融监管理论,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对汽车金融领域监管目标、监管手段、以及如何处理监管、发展与创新的关系等监管政策问题,同时选取湖南汽车金融发展情况为调查分析样本对象,对影响湖南汽车金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如何规范发展湖南汽车金融业作出了实证分析。通过借鉴国外汽车金融监管及其运作的有益经验,分析了目前和今后时期影响我国汽车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市场监管和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汽车金融监管体系及其他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业的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重点对构建我国汽车金融监管体系的总体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1.强化汽车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提高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汽车金融机构之间的内部与外部合作。2.建立政府外部监管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建立汽车金融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监管,加强汽车金融公司及其业务监管,逐步放宽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服务网络渠道等。3.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包括培育统一开放的汽车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加强汽车金融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等。4.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汽车消费信贷观念及汽车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加快汽车金融人才培养等。
二、首批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筹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批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筹建(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上海自贸区(论文提纲范文)
上海自贸区落地 |
开放六领域, 促进服务贸易 |
三大时代背景 |
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使命 |
“一行三会”护航上海自贸区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
银监会:支持中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发展 |
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开放度 |
保监会:八项举措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 |
自贸区金融创新含金量十足 |
资本项目可兑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
利率市场化:先行先试 |
金融机构创新:力度大 |
金融机构抢滩自贸区 |
对银行业是机遇也是挑战 |
(2)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写作目的和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基本概念 |
二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 |
一 文章的创新 |
二 文章的不足 |
第二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 |
第一节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
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定义 |
二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 |
第二节 后金融危机时代消费金融受到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经验及我国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必要性 |
第一节 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经验 |
第三节 我国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必要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 |
一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 |
二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特点 |
第二节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一 内部环境问题 |
二 外部环境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一 消费金融公司应该与其他行业广泛合作 |
二 消费金融公司应该拓宽目标客户群 |
三 消费金融公司应该加强和银行网点的合作 |
四 消费金融公司应该加强内部风险的监控 |
五 我国应该尽快完善社会征信系统、个人信用制度以及相关法律系统 |
六 我国应该加大对消费金融公司和新消费理念的宣传推广 |
七 我国应该加快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汽车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一节 汽车金融的定义 |
一、国外对汽车金融的定义 |
二、国内对汽车金融的定义 |
三、本文对汽车金融的定义 |
第二节 国外汽车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
一、国外汽车金融的产生 |
二、国外汽车金融的发展态势 |
第三节 汽车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
第二章 汽车金融构成要素分析 |
第一节 汽车金融机构主体结构 |
一、对汽车金融公司的分析 |
二、对商业银行的分析 |
第二节 汽车金融的融资方式分析 |
一、分期付款融资方式 |
二、汽车融资租赁方式 |
三、汽车分期付款合同的转让与再融资方式 |
第三节 汽车金融的盈利模式探讨 |
一、盈利模式的定义和内涵 |
二、汽车金融的传统盈利模式 |
三、汽车金融的增值型盈利模式 |
第三章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汽车金融主体运行现状 |
一、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的运行现状 |
二、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
第二节 我国汽车金融融资现状 |
一、汽车金融的融资方式 |
二、我国汽车金融的融资市场规模 |
第三节 我国汽车金融盈利模式现状 |
一、我国汽车金融的传统型盈利模式 |
二、我国汽车金融的增值型盈利模式 |
第四章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汽车金融生存环境差 |
一、汽车金融生存环境差的表现 |
二、汽车金融生存环境差的原因 |
第二节 我国汽车金融从业主体结构不合理 |
一、从业主体结构不合理 |
二、从业主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
第三节 汽车金融产品单一 |
一、产品单一且存在盲区 |
二、产品单一的原因 |
第五章 发展我国汽车金融的建议和对策 |
第一节 建立良好的汽车金融生存环境 |
一、改变国人传统消费观念 |
二、建立专业的担保机构 |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四、打造国民信用体系 |
第二节 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完善我国汽车金融体系结构 |
一、建立合理的汽车金融体系结构 |
二、创新模式——银企合作 |
第三节 开拓汽车金融产品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
一、努力创造出汽车融资租赁的经营环境 |
二、大力发展二手车市场 |
第四节 发展绿色汽车金融 |
一、绿色汽车金融的定义 |
二、绿色汽车金融产品的界定 |
三、绿色汽车金融发展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分析与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主要内容 |
1.2.2 论文框架 |
1.2.3 研究方法 |
2 国内外汽车消费发展概述 |
2.1 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概述 |
2.1.1 欧美汽车消费信贷概述 |
2.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概述 |
2.2.1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历史 |
2.2.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
2.3 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比较 |
2.3.1 各国业务模式比较 |
2.3.2 中外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比较 |
3 基础理论综述与应用 |
3.1 货币信用理论 |
3.2 消费理论研究与综述 |
3.2.1 西方消费理论研究 |
3.2.2 国内消费理论综述 |
3.2.3 消费理论的现实意义 |
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3.1 理论综述 |
3.3.2 现实应用 |
3.4 风险管理理论 |
3.5 战略环境分析理论 |
3.5.1 宏观环境分析 |
3.5.2 行业环境分析 |
3.6 价值链理论 |
3.6.1 传统价值链理论 |
3.6.2 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 |
4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4.1 外部风险 |
4.1.1 政策方面 |
4.1.2 经济方面 |
4.1.3 社会方面 |
4.1.4 技术方面 |
4.2 价值链中多方利益主体风险分析 |
4.2.1 消费者 |
4.2.2 经销商 |
4.2.3 商业银行 |
4.2.4 保险公司 |
5 基于多方博弈的汽车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
5.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
5.1.1 博弈论理论综述 |
5.1.2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
5.2 多方博弈模型的主要构思 |
5.3 多方博弈模型及主要结论 |
5.3.1 多方博弈模型 |
5.3.2 主要结论 |
6 汽车消费信贷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意义 |
6.2 案例实证研究 |
6.2.1 人保财险公司车贷险发展历史 |
6.2.2 人保财险公司车贷险风险分析 |
6.2.3 大力发展新车贷险业务的可行性 |
6.2.4 促进新车贷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
6.3 命题及模型的验证 |
7 发展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对策建议 |
7.1 政策方面 |
7.1.1 消费环境方面 |
7.1.2 法律法规体系 |
7.1.3 基础设施建设 |
7.2 市场方面 |
7.2.1 平衡汽车价格减少相关税费 |
7.2.2 完善我国汽车信贷服务体系 |
7.2.3 增强汽车消费信贷管控力度 |
7.2.4 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 |
7.2.5 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 |
7.2.6 完善抵押与担保制度 |
7.3 多方博弈成功的对策 |
7.3.1 银行方面 |
7.3.2 保险公司方面 |
7.3.3 汽车经销商 |
7.3.4 消费者方面 |
7.4 多方博弈不成功的对策 |
7.4.1 汽车金融公司概念 |
7.4.2 目前面临的困境 |
7.4.3 发展汽车金融公司 |
7.5 建议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附录G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中国汽车金融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四、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现状与问题 |
一、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
二、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
三、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现有模式 |
四、我国现有汽车金融服务弊端分析 |
第三章 国内外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和借鉴 |
一、中外汽车金融服务在宏观环境上的比较 |
二、中外汽车金融服务在经营范围上的比较 |
三、中外汽车金融服务在融资上的比较 |
四、中外汽车金融服务在服务能力上的比较 |
五、中、外汽车消费信贷方式比较 |
六、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四章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模式选择 |
一、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模式 |
二、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两个运营主体的优缺点 |
三、我国汽车金融服务近、中期和长期发展模式的选择 |
四、汽车金融服务在发达地区及落后地区发展模式选择 |
第五章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思路与风险防范 |
一、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创新的几点构想 |
二、我国汽车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汽车金融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汽车金融研究理论综述 |
1.1 汽车金融基本理论 |
1.2 金融与汽车产业的发展 |
1.3 汽车金融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
1.4 汽车金融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
1.5 汽车金融产业化的国际环境与对策 |
2、发达国家汽车金融发展评述 |
2.1 汽车金融的发展起源 |
2.2 汽车金融服务主体 |
2.3 汽车金融服务模式比较 |
2.4 汽车金融服务的未来走向 |
3、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
3.1 中国汽车金融发展概况 |
3.2 中国汽车金融的主要模式 |
3.3 中国汽车金融实践中的问题 |
3.4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对发达国家汽车金融机构的影响 |
3.5 中国汽车金融的未来发展走向 |
4、中国汽车金融产业创新 |
4.1 金融创新的一般理论 |
4.2 汽车信贷的跨期消费创新 |
4.3 票据市场在汽车金融中的渗透 |
4.4 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的兴起 |
4.5 实践中的另类汽车金融创新 |
4.6 汽车金融资产证券化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汽车金融及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几个重要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组织安排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外汽车金融发展与监管体系借鉴 |
2.1 国外汽车金融的发展概况 |
2.2 国外汽车金融监管特点及启示 |
2.3 国外汽车金融发展实践的经验借鉴 |
2.4 一个案例: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股份公司 |
第三章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 |
3.2 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沿革 |
3.3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四章 我国汽车金融监管现状及面临的难题 |
4.1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中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
4.2 我国汽车金融监管的现状 |
4.3 我国汽车金融监管面临的难题 |
4.4 一个案例:对XX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实证分析 |
第五章 我国汽车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
5.1 强化内部监管体系 |
5.2 建立外部监管体系 |
5.3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
5.4 制定其他配套政策 |
第六章 案例分析:湖南汽车金融发展及监管措施分析 |
6.1 湖南发展汽车金融业的环境因素分析 |
6.2 湖南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
6.3 确保湖南汽车金融业健康发展的监管措施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四、首批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筹建(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上海自贸区[J]. 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3(31)
- [2]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问题研究[D]. 邱陵. 复旦大学, 2010(08)
- [3]消费金融公司搅动“一池春水”[N]. 张文绩. 上海金融报, 2010
- [4]消费金融紧贴百姓需求[N]. 赵晓强,刘畅,童娜. 经济日报, 2010
- [5]消费金融公司“破冰”引发热议[N]. 李慧娟. 民营经济报, 2010
- [6]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研究[D]. 李博. 新疆财经大学, 2009(S2)
- [7]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分析与博弈研究[D]. 刘小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
- [8]中国汽车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 陈伟. 苏州大学, 2007(11)
- [9]汽车金融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D]. 栾航乾. 山东大学, 2007(03)
- [10]汽车金融及监管问题研究[D]. 张京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7)
标签:汽车金融论文; 金融论文; 消费金融公司论文; 福特汽车金融公司论文; 汽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