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定位接收机论文-邢旺

卫星定位接收机论文-邢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星定位接收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导航,误差,定位精度,精度评估

卫星定位接收机论文文献综述

邢旺[1](2019)在《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卫星定位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误差,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度评估测试方法和统计算法,并结合实验应用验证评估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为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的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16期)

杜道成,黄智刚,陈彦晓[2](2018)在《一种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快速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缩短卫星导航接收机热启动的首次定位时间,提出一种快速热启动定位算法:在不需要位同步、帧同步和电文解算的情况下,通过初始注入的星历、时间和误差在300km内的本地位置等信息来预测卫星发射时刻,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5个未知数,计算得到接收机位置,实现快速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定位结果均接近用户位置真实值,并能够有效减少首次定位时间。(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曲家庆,林加涛[3](2018)在《高精度双频卫星导航接收机相对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高动态编队飞行器相对定位的应用需求,首先介绍载波相位差分相对定位的原理;然后分析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采用LAMBDA方法求解整周模糊度;在相对定位解算的过程中采用了共视卫星选择策略、备用基准卫星选择策略、周跳检测与修复等策略;通过接收机的实测参数证明本文采用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能够在静-静和动-动条件实现基于载波差分的相位定位,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相对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制导与引信》期刊2018年02期)

王龙龙,周志峰[4](2018)在《卫星定位接收机批量升级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参考站接收机的安装位置分散导致CORS的维护运行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多线程控制的方法,即每个线程控制一台接收机的升级任务,并构造客户端面向多服务器的模型,由接收机服务器完成接收机批量升级,提高软件的执行效率,降低CORS运行成本。实验结果表明:软件运行稳定,上传文件效率大幅度提升。(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晓东[5](2018)在《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定位完好性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定位系统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定位技术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对安全性具有苛刻要求。在实际运行中,列车定位系统可能因导航卫星观测信息中包含故障及异常,导致列车定位系统无法提供安全可信的位置决策结果,这将严重制约卫星定位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为此,研究卫星定位自主完好性监测方法,设计并实现具有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的卫星定位软件接收机平台,实时监测并隔离卫星观测中包含的故障及异常信息,生成高可信度的列车定位结果,对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根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原理,分析了卫星定位接收机从卫星捕获到定位解算的信号处理过程,建立了接收机捕获、跟踪与定位计算等环节模型;(2)分析卫星定位误差源及其特性,建立了卫星定位故障模型,设计了面向软件接收机平台的自主完好性监测逻辑;(3)设计了基于软件接收机平台的自主完好性监测软件总体方案,完成了软件接收机各基础模块的开发,在基本的卫星定位解算基础上实现了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的迭加,并利用所采集的导航卫星中频数据对软件功能进行了验证。论文基于所设计的卫星定位完好性监测逻辑,采用软件接收机平台进行了嵌入实现,使其具备处理卫星信号中频数据实施定位解算并同步监测定位完好性状态的能力。论文分别采用静态、动态试验场景下采集的导航卫星中频数据,对所开发软件接收机平台的定位解算功能和完好性监测能力进行了测试,验证了该平台自主检测导航卫星观测中所含故障并实施有效评估、隔离的能力。论文成果能够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相关应用方向提供高可信度的基础定位信息,对解决列车定位决策过程中使用包含故障的导航卫星观测信息导致的定位安全风险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为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向接收机处理过程的前端拓展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5)

孙福余[6](2018)在《软件接收机在伪卫星高精度室内定位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位置的服务己融入人们生活,而室内高精度位置服务是目前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室内环境无法接收到GNSS信号,限制了 GNSS定位的应用,定位手段如蓝牙、WIFI、RFID、光源定位、磁场定位、惯性导航等方式单一手段均有明显的优缺点,目前常采用多种手段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定位,精度为米级,难以满足用户的高精度需求。伪卫星室内定位可提供载波相位观测量,通过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的方式可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目前许多应用和终端都集成了 GNSS定位功能,伪卫星接收机由于与GNSS接收机结构一致,在硬件普及和室内外无缝定位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目前伪卫星室内定位在应用中面临着时间同步、远近效应、多径复杂、信号易被遮挡、环路易失锁等问题,发展受到一定限制。1)利用基于通用硬件的软件接收机平台,来研究上述伪卫星实现高精度定位的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提取与伪卫星环境下的观测值整秒输出,在室内环境下通过载波相位差分实现了伪卫星高精度定位。2)室内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室内反射物多、多径信号多为近程反射信号、反射信号MDR(反射信号与直射信号能量比值)较大,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室内多径场景和现象:a)当反射信号MDR较大且与直射信号相位相差180度时会造成接收机天线接收到的合成信号能量大幅度下降,引起接收机环路失锁,使得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整周计数发生中断。b)由于反射信号的相位与直射信号不同,造成合成信号的载波与实际相位值有一定偏差。当接收机保持直射信号跟踪时,若反射信号与直射信号相位相差90度时,合成信号载波相位会产生最大45度的误差。为了减少现象a)的发生,基于软件接收机平台设计了双天线接收机。双天线距离为载波波长的一半,以避免两个天线相位差都相差180度,并可结合电子罗盘或其他定向手段来实现环路和观测值的组合。通过室内环境实测证明该方法降低了接收机在运动时信号失锁和发生周跳的几率,保证了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稳定输出。3)设计了一种双天线干涉测量接收机,该接收机利用双天线的相位差来实现干涉定位。该方法具有无需基准站的架设、无需伪卫星之间时钟同步、无需求解整周模糊度等优点,在小范围标定后能够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优于伪距定位精度,可单独定位或作为载波相位观测的辅助,可辅助接收机缩小整周模糊度搜索的范围。通过仿真与实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作为现有室内定位技术的有效补充。4)多径合成信号模型主要由叁个参数组成:能量比、时间延迟和相位差。有研究利用GNSS信号的极化特性和双极性天线来探测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载噪比(CNO),根据载噪比之差来反映能量比,以评估直射信号受反射信号的影响程度。对现有采用商用接收机双极性天线进行多路径探测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设计了辅助环路的双极性天线接收机:1)利用辅助环路实现对反射信号的实时监测,避免接收机对反射信号跟踪不及时、无法持续输出载噪比信息。2)改良了载噪比之差探测多路径的模型,对反射信号的能量进行分解,只提取环路中对直射信号造成影响的反射信号能量,使得该方法更加可靠。3)利用辅助环路来估算合成信号的时间延迟与相位差,利用能量比、时间延迟、相位差叁个参数综合对多径合成信号建模,在多径信号的探测的基础上,为实现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恢复提供参数。伪卫星高精度定位具有接收机与GNSS接收机结构一致的优势,可提供高精度观测量和位置信息,虽然目前单独进行商业化使用还有很多难点和缺点,但在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中,可起到提高整个系统精度的作用。所以,本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以改善伪卫星高精度定位的使用环境和效果,提高其整体可用性,一方面可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中单独实现高精度室内定位,另一方面可在复杂使用场景中为多种手段的融合定位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位置和速度基准。(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贾乾磊,王萍[7](2018)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导航型接收机定位精度的实时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主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升级,接收机硬件能力的提升,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定位性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其应用广度和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随之而来,对仪器溯源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日常校准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编写通用软件,提供一种面向导航型接收机定位精度实时评定的,全面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04期)

章俊华,杨通旭,戴志春,彭超,伍俊[8](2018)在《浅谈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测试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斗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测试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然后分析了静态定位精度测试方法与动态定位精度测试方法,并在最后对影响定位精度测试的其他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刘庆,杨东旭,吴翔,郭恳平,丁亚玲[9](2017)在《GLONASS对跖卫星对导航接收机定位功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运行于较高高度的航天用户,因会同时接收到GLONASS对跖卫星信号但无法区分而可能影响接收机定位功能的问题,分析了对跖卫星失锁重捕后因位置与伪距不对应,对接收机定位性能产生影响或导致解算出错的机理,发现当接收机工作高度大于208km时需考虑对跖卫星的影响。讨论了对跖卫星对接收机影响的发生条件,将其归为对跖卫星两星仰角均小于5°和一星大于等于5°、一星小于5°的两种场景。给出了工作高度大于208km且小于1 700km、工作高度大于1 700km,以及高轨应用时消除对跖卫星影响的解决方法。用卫星信号模拟器对两种场景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并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给出的方案能有效解决GLONASS对跖卫星引起的接收问题。研究可为兼容GLONASS信号的导航接收机的开发、测试和使用提供参考,对高可靠性航天用户导航接收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7年04期)

李勇[10](2017)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北斗卫星接收机抗干扰的软硬件设计,分析了接收机抗干扰及电磁兼容性原理、算法以及约束规则,并对其抗干扰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7年11期)

卫星定位接收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缩短卫星导航接收机热启动的首次定位时间,提出一种快速热启动定位算法:在不需要位同步、帧同步和电文解算的情况下,通过初始注入的星历、时间和误差在300km内的本地位置等信息来预测卫星发射时刻,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5个未知数,计算得到接收机位置,实现快速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定位结果均接近用户位置真实值,并能够有效减少首次定位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星定位接收机论文参考文献

[1].邢旺.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评估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9

[2].杜道成,黄智刚,陈彦晓.一种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快速定位算法[J].导航定位学报.2018

[3].曲家庆,林加涛.高精度双频卫星导航接收机相对定位方法[J].制导与引信.2018

[4].王龙龙,周志峰.卫星定位接收机批量升级平台设计[J].导航定位学报.2018

[5].刘晓东.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定位完好性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孙福余.软件接收机在伪卫星高精度室内定位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8

[7].贾乾磊,王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导航型接收机定位精度的实时评定[J].电子测试.2018

[8].章俊华,杨通旭,戴志春,彭超,伍俊.浅谈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测试的方法[J].数字通信世界.2018

[9].刘庆,杨东旭,吴翔,郭恳平,丁亚玲.GLONASS对跖卫星对导航接收机定位功能影响分析[J].上海航天.2017

[10].李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研究[J].电子测试.2017

标签:;  ;  ;  ;  

卫星定位接收机论文-邢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