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科技强军主战场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袁梦飞,周建中[1](2021)在《关于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我国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而科学普及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从时代发展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探讨科普人才的内涵与范围,总结科普人才的胜任特征和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对如何建设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进行思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张尉,邵永发,李良鹏[2](2021)在《新阶段农业科研院所文明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文明单位是一种综合性荣誉称号。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武汉市农科院"十三五"期间文明创建为例,结合农科业务特色开展系列创建活动,研究农业科研院所文明创建的方法、路径及成效,实证探究新阶段农业科研院所文明创建工作思路:构筑农科精神家园、两融合两促进、做实三农服务、坚持四个立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陈成玉[3](2021)在《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提升人们道德水平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道德建设,从毛泽东“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道德原则要求的提出,到邓小平“四有新人”、江泽民“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及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习近平“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无不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道德建设极大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效,如果不能抓好道德建设或背离其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他建设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道德建设,并以“引领”“支撑”“保证”等词语形容道德,凸显了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本论文以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为主题,以道德建设为主线,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本研究与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为什么要对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进行研究”“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有哪些内容、特色及价值”“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等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论述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从现实境遇、理论基础及形成脉络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现实境遇主要包括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论调的泛起、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断渗透和侵袭、中华传统美德遭受冲击及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道德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理论;而其形成脉络可作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大致划分。其次,阐述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架构。该部分从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四个方面的论述展开,不仅系统回答了当前要对哪些道德予以加强建设及为什么要对其加强建设等问题,而且对四个主要方面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阐释。再次,对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与本质要求进行提炼总结。就理论特色而言,该重要论述呈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广泛性和层次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以及思维系统化、内容大众化、方式生活化、视野国际化等鲜明特色;在本质要求上,“四个要求、三个理念、四个指向”贯穿该重要论述的始终,为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落实提供了原则指向。复次,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和价值意蕴。从重要贡献来看,该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就价值意蕴看,该重要论述不仅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标准,而且体现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为建立健全新时代道德建设评价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最后,就如何践行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展开探讨。这部分重点阐述新时代贯彻落实该重要论述的主要路径,具体从加强理想信念建设、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抓住“最大公约数”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及论调、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遵循“双创”原则方针、加强道德教育引导、提升德法合治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及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等等。
盛雪云[4](2021)在《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迎来大变局》文中认为日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业内引发巨大反响。大变局下,面对复杂形势,高校继续教育如何破局而出?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行业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
盛雪云[5](2021)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文中指出殷红春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校继续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高校继续教育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如何在高质量旗帜下创新,这是我们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包水梅,陈秋萍[6](2021)在《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基于近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教育综合指数法,对我国2001-2019年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中、东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明显的"V状"区域差异,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呈"√"状区域差异,"中部凹陷"现象突出,且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区域差异分化明显,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独领风骚,其他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偏低。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的问题,需加快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坚持高等教育特色、分类发展。促进各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个性化路径则包括: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加强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扶志扶智;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支持,促进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校区域联盟转型升级,促进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曹聪丽[7](2021)在《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文中认为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特色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检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缺少定位,缺乏专业化从业人员、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教学模式落后等多重困境。因此,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要在发展定位上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系列,在发展战略上主动与所在区域发展相结合,在发展策略上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在发展机制上注重制度变革、资源整合,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创新、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
罗重谱[8](2021)在《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建设的构想》文中研究指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学术期刊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术期刊应牢牢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在新时代展现新的气象和新的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应发挥其引领作用,提升其服务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能力;加快学术期刊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学术期刊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学术期刊国际化水平,提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持续优化学术期刊管理体制机制,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黄思源,刘继阳,刘杰[9](2021)在《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院校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着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职业院校面临招生困难、涉农专业吸引力不强、乡(镇)成人学校数量下降、农业产业人才升级等问题。为此,需要借鉴国际农业职业教育经验,调整涉农专业的激励政策。同时,还应依托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农业职业院校,以及联合社会多方力量,尽快启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工程项目,以期在五年内全面提升我国务农人员素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
牛芳,牛子琪[10](2021)在《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探析》文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发展战略。县域创新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活力和难点也在县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积极作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作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根本途径,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山西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不优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实施创新理念引导工程、创新人才引领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创新环境支撑等措施,全面提升县域创新效能,促进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面向科技强军主战场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科技强军主战场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2 新时代科普人才的内涵和范围 |
2.1 科普人才内涵的分析 |
一是新时代科普人才应具有新的特征。 |
二是新时代科普人才界定应突出时代特点。 |
2.2 科普人才的分类和范围 |
3 新时代科普人才的特征与培养现状 |
3.1 科普人才的特征分析 |
一是要有高目标价值动机。 |
二是要有强专业能力内核。 |
三是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自信心和幽默感性格。 |
四是要有较高的自我认同度。 |
3.2 我国科普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
3.2.1 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科普人才 |
3.2.2 通过继续教育培养科普人才 |
一是提升科研人员的科普能力。 |
二是提高专职科普人员的业务水平。 |
三是提高科技记者的职业素养。 |
3.3 我国科普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是科普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3.3.2 科普专业学位尚未设立是高等院校培养科普人才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
3.3.3 科普人才培训体系尚不健全是继续教育培养科普人才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
4 强化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
4.1 深化新时代科普人才的基础理论研究 |
4.2 加快推进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
4.3 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落实“同等重要”精神 |
4.4 营造科普人才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
(2)新阶段农业科研院所文明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创建基本情况和成效 |
2 创建的主要做法 |
2.1 领导坚强有力,体制机制健全,夯实创建基础 |
2.1.1 加强领导,构建“大创建”工作格局。 |
2.1.2 动态考核,形成完善工作机制。 |
2.1.3 多维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
2.2 坚持思想建设,突出党建引领,筑牢文明理念 |
2.2.1 理想信念铸魂,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
2.2.2 深化党建引领,打造“大地上党支部”品牌。 |
2.2.3 培育身边好人,好人模范示范引领。 |
2.3 增强文化自信,传递农科声音,倡导文明新风 |
2.3.1 增强文化自信,传递“农科好声音”。 |
2.3.2 锤炼作风素质,唱响“廉政好声音”。 |
2.3.3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打造“群众满意好声音”。 |
2.4 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开展特色创建,助力脱贫攻坚 |
2.4.1 志愿服务,科技决战脱贫攻坚。 |
2.4.2 特色创建,科技兴农科普惠民。 |
2.4.3 特色关怀,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
2.5 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和谐环境,创建文明机关 |
2.5.1 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优美的内部环境。 |
2.5.2 倡导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广新优模式。 |
2.5.3 融汇新发展理念,综合治理落实得力。 |
3 新阶段农业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思考探索 |
3.1 坚持“一脉相承”,弘扬“农科精神”,构筑农科精神文化家园 |
3.2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融合、两促进”文明创建和业务工作同向发力 |
3.3 以“三张清单”做实“三农服务”,推进“三产融合”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3.4 践行“四个面向”,坚持“四个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
3.5 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扩大文明单位创建的覆盖面影响力 |
(3)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理想信念 |
(二)爱国主义 |
(三)中华传统美德 |
(四)社会主义道德 |
(五)道德建设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境遇 |
一、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论调的泛起 |
二、资产阶级道德的渗透和侵袭 |
三、中华传统美德遭受冲击及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理论 |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道德学说 |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理论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 |
一、萌芽阶段:十八大以前 |
二、初步形成阶段:十八大至十九大 |
三、发展阶段:十九大之后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构架 |
第一节 理想信念:道德建设的“定盘星” |
一、将“理想信念”提升到“精神之钙”“总开关”的战略高度 |
二、赋予理想信念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
三、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相结合 |
四、提出理想信念的客观衡量标准 |
第二节 爱国主义:道德建设的“主旋律” |
一、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
二、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之外兼具“人类关怀” |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四、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 |
第三节 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建设的“精神根脉” |
一、将中华传统美德当成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二、拓展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
三、形塑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
四、“双创”: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弘扬的原则方针 |
第四节 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 |
一、将社会主义道德提升至“兴国立人”的战略位置 |
二、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德法并举提升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
四、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和本质要求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
一、基本特征:“四个统一” |
(一)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 |
(二)广泛性和层次性统一 |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 |
(四)继承性和创新性统一 |
二、鲜明特色:“四化” |
(一)思维系统化 |
(二)内容大众化 |
(三)方式生活化 |
(四)视野国际化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本质要求 |
一、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要求” |
(一)坚持对中华传统美德批判地继承弘扬是基本要求 |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核心要求 |
(三)占领网络道德建设新阵地、提升道德传播能力是重要要求 |
(四)加强党对道德建设的领导是根本要求 |
二、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三个理念” |
(一)“最大公约数”理念 |
(二)“协同育人”理念 |
(三)“弘扬正能量”理念 |
三、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指向” |
(一)加强顶层规划,明确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 |
(二)强调全方位,科学谋划推进创新 |
(三)关注多层次,循序渐进提升育人实效 |
(四)注重宽领域,各战线多场域协同发力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和价值意蕴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 |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道德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
(二)对中国共产党道德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二、新时代推进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南 |
(一)深化了党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
(二)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念 |
(三)揭开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新篇章 |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有力保障 |
(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道路指引 |
(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撑 |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泉源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
一、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标准 |
(一)人民对美好道德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
(二)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体 |
(三)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的最终评判者 |
二、蕴含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
(一)强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
(二)体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
三、蕴含道德建设实效性的价值评判标准 |
(一)蕴含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评判标准 |
(二)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政德标准 |
(三)包含了教师的师德标准 |
(四)强调了青少年的道德标准 |
第五章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路径 |
第一节 加强理想信念建设,把握道德建设的方向 |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学习 |
二、加强对理想信念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等思潮的批判力度 |
三、区分对象进行有层次有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 |
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第二节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进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
一、教育引导人民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和文化 |
二、通过“两个共同体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
三、抓住重点对象并注重发挥仪式礼仪的爱国育人作用 |
四、疏堵结合营造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的良好社会氛围 |
第三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赋予道德建设以深厚的精神滋养 |
一、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二、在遵循“双创”方针下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弘扬 |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 |
四、以家庭美德建设和世界美德传播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 |
第四节 抓住“最大公约数”,增强道德建设的践行成效 |
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以个人品德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开启公民道德建设新征程 |
三、注重发挥重点阵地和群体的道德育人作用 |
四、在国家治理中推动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迎来大变局(论文提纲范文)
谋求更高站位,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
汇聚众智,共寻行业高质量发展密钥 |
技术加持,继教改革的使能器 |
(5)“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论文提纲范文)
殷红春 |
李宏林 |
邸德海 |
苗启广 |
闫树 |
黄健青 |
闵红平 |
陈文鑫 |
何鑫 |
(6)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基于近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一)文献回顾 |
(二)理论基础 |
1.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
2. 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
二、研究设计 |
(一)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基本计量模型 |
(二)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三、2001-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 |
(一)确定2001-2019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就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
(二)计算教育综合指数 |
(三)计算高等教育在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中的比重 |
(四)计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四、研究发现与结论 |
(一)我国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差异显着且“中部凹陷”现象突出 |
1. 西、中、东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明显的“状”区域差异。 |
2. 西、中、东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状”区域差异。 |
(二)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中部凹陷”现象的成因分析 |
五、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
(一)促进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总体路径 |
1. 加快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关键是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加快调整高等教育学科结构。 |
2. 着力构建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 |
3. 坚持高等教育特色、分类发展。 |
(二)促进各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个性化路径 |
1. 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加强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扶志扶智。 |
2. 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支持,促进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3. 推进高校区域联盟转型升级,促进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
(7)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办学实践 |
(一)引领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理念 |
(二)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
(三)特色化、差异化的课程设置 |
(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技术不断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
二、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使命与挑战 |
(一)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改革 |
(三)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
三、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道路探索 |
(一)发挥优势、凸显特色的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实践 |
1.发挥综合品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
2.发挥上海区位优势,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
3.发挥学科优势,扎根行业研究,助力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 |
4.发挥上海高校建设管理优势,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
5.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制度 |
(二)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的不足 |
1.缺少整体规划和定位 |
2.缺乏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 |
3.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一定困难 |
4.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相对滞后 |
四、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 |
(一)发展定位上要把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系列 |
(二)发展战略上应与所在区域发展相结合,主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办学 |
(三)发展策略上要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建设 |
(四)发展机制上要进行质量支撑体系的制度变革,加强要素资源体系整合 |
(五)发展模式上要不断创新,加快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
(8)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建设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总体态势 |
1.顶层设计不断优化。 |
2.内容质量总体稳步提高。 |
3.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 |
4.国际化水平显着提升。 |
5.规范化管理能力增强。 |
二、“十四五”时期我国学术期刊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
1.“十四五”时期学术期刊建设面临的机遇。 |
2.“十四五”时期学术期刊建设面临的挑战。 |
三、“十四五”时期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举措 |
1.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能力。 |
2.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推动学术期刊融合发展。 |
3.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大力提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
4.持续优化制度保障,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
(9)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简况 |
(一)高等职业教育涉农类专业招生简况 |
(二)中等职业教育涉农类专业招生简况 |
(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发展简况 |
二、国(境)外农业教育经验借鉴 |
(一)通过立法和政策保障农业教育发展 |
(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
(三)健全的农业教育及农业创业资助支持机制 |
(四)农村农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较高 |
(五)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 |
(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
三、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现实举措与不足 |
(一)实施中职免学费政策,就读涉农专业优惠措施未能及时跟进调整 |
(二)“半农半读、农学交替”教育模式深受农民欢迎,但缺少政策资金的支持 |
(三)示范县创建活动促进了涉农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推广 |
(四)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农民培训,但“点”式的培训难以培养农民可持续致富能力 |
四、农业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政策建议 |
(一)启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培育工程”,以“定岗定编就业”为导向,培养农业农村从业“后继者” |
1. 涉农中、高职衔接及学费补贴 |
2. 涉农中、高职在读学生的生活费补贴 |
3. 涉农中、高职毕业生学成后生活费补贴 |
4. 涉农中、高职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 |
5. 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安置政策 |
(二)启动“农业从业者学历提升工程”,发挥涉农职业院校的作用,提升农业“从业者”受教育年限 |
1. 提高农村主要劳动力受教育年限 |
2. 实施就读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农民和务农者的补助与激励政策 |
3. 实施就读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和务农者的补助与激励政策 |
4. 学成后职业农民和务农者的去向政策 |
5. 实施农民学习成果公益补偿制度 |
(三)启动“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引领工程”,指导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1. 支持完善职业教育三级培训网络体系 |
2. 指导推进县域学分银行建设 |
3. 支持学校、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基地 |
(四)启动“智慧农民教育资源建设工程”,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
1. 搭建教学资源应用平台 |
2. 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
3. 开展农民的信息化运用能力培训 |
(10)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性成效 |
(一)开展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
(二)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成果 |
二、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一)县域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
(二)县域科技创新人才匮乏 |
(三)县域科技研发投入少 |
(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 |
(五)创新环境不优 |
三、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 |
(一)实施创新理念引导工程 |
(二)实施创新人才引领工程 |
(三)实施协同创新工程 |
(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
(五)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
(六)实施创新环境支撑工程 |
四、面向科技强军主战场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 袁梦飞,周建中. 科普研究, 2021(06)
- [2]新阶段农业科研院所文明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 张尉,邵永发,李良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23)
- [3]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D]. 陈成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迎来大变局[J]. 盛雪云. 在线学习, 2021(11)
- [5]“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J]. 盛雪云. 在线学习, 2021(11)
- [6]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基于近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包水梅,陈秋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7]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J]. 曹聪丽. 成人教育, 2021(10)
- [8]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建设的构想[J]. 罗重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0)
- [9]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J]. 黄思源,刘继阳,刘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7)
- [10]山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探析[J]. 牛芳,牛子琪. 三晋基层治理,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