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宫颈鳞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宫颈,肿瘤,蛋白,核苷酸,磁共振,核糖,质子。
宫颈鳞癌论文文献综述
何泳蓝,林澄昱,戚亚菲,王小奇,周海龙[1](2019)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用于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对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前瞻纳入27例2018 FIGO分期为ⅠB~Ⅳ期的宫颈鳞癌患者和27例正常志愿者,所有受试者于3T MR扫描仪行盆腔3D APT及DWI成像。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测量病灶及正常宫颈基质最大层面的APT值及ADC值。计算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以评估测量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APT值和ADC值,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者间测量一致性良好(ICC均>0.9)。宫颈鳞癌APT值为2.80±0.36,显着高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1.81±0.38(P<0.0001)。宫颈鳞癌ADC值为(0.98±0.17)×10~(-3)mm~2/s,显着低于宫颈正常基质ADC值(1.56±0.32)×10~(-3)mm~2/s(P<0.0001)。鉴别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结论:APT值在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中展现了与ADC值近似的诊断效能。(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徐晓燕,翟瑞芳[2](2019)在《DNA倍体联合高危型HPV在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NA倍体联合高危型HPV(HR-HPV)在宫颈鳞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淋巴结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实验1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实验2组)。采用DNA-AICM及导流杂交方法分别对两组进行DNA倍体及HR-HPV的检测;将HE染色结果与DNA异倍体、HR-HPV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DNA异倍体及HR-HPV在实验1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7%及50.47%,双阳性率为44.86%。二者在实验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9%及10.59%,双阳性率为4.93%;二者在转移阳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双阳性率均为100%。二者在转移阴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58%及12.42%,双阳性率为6.32%。结论 DNA倍体及HR-HPV有可能作为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喻金梅,安云婷,李霞,乔志强,邹美燕[3](2019)在《洛铂联合紫杉醇先期化疗方案对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影响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应用洛铂联合紫杉醇先期化疗方案(TP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先期化疗的50例宫颈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洛铂组与奈达铂组,每组25例。洛铂组给予洛铂联合紫杉醇术前新辅助化疗,奈达铂组给予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术前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化疗前后血清SCC-Ag水平的变化。结果洛铂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奈达铂组的68.0%,差异有显着性(P<0.05)。化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CC-A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洛铂组明显低于奈达铂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洛铂联合紫杉醇先期化疗方案对宫颈鳞癌患者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1期)
汤琳,李梅,邬俊,金闺秀,杨海涛[4](2019)在《RRM2表达与宫颈鳞癌相关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RRM2的表达,分析RRM2与宫颈鳞癌患者其他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Log-rank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RRM2与宫颈鳞癌的预后关系。结果 RRM2阳性表达率在年龄大、组织分化程度低、FIGO分期晚的患者中明显增高(χ~2分别=7.35、8.29、6.10,P均<0.05)。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RRM2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RRM2阴性患者(χ~2=5.14,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RRM2并非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7.44,P>0.05),肿瘤直径≥4 cm、病理分级为低分化、脉管浸润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FIGO分期晚是影响宫颈鳞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HR分别=3.72、13.08、19.69、4.17、5.06,P均<0.05)。结论 RRM2对宫颈鳞癌的预后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尚未有足够证据证明RRM2是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崔智勇,张志蓉,卓明磊[5](2019)在《和田地区宫颈鳞癌放化疗疗效及其安全性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田地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接受放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7例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数据,观察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同步放化疗对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岁(33~81岁)。整体疗效: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60例,疾病进展3例,有效率达95.5%。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相比,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贫血、放射性肠炎或膀胱炎、既往是否行宫颈癌手术对有效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的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或膀胱炎发生率较序贯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肿瘤科采用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与内地水平相当。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近期有效率相近,但后者不良反应略轻,适用于体质弱者。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减少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仍需更多探索。(本文来源于《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芬,彭瑞宇,王亚林,张丽萍[6](2019)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1、Survivin 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宫颈鳞癌患者中行新辅助化疗时,P-gp、MRP1、Survivin叁种耐药相关蛋白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叁种耐药相关蛋白:P-gp、MRP1、Survivin在30例Ⅰb2~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中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组P-gp阳性表达量显着低于无效组(P<0. 01),且化疗后P-gp的阳性表达量显着高于化疗前水平(P<0. 01);MRP1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组表达量低于无效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量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的表达量显着低于无效组(P<0. 01),且化疗后Survivin的阳性表达量低于化疗前水平(P<0. 05)。结论:P-gp、Survivin在一定程度上对宫颈鳞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可以起到积极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0期)
江信燕,郭慈仁,陈桂林[7](2019)在《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宫颈腺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癌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110例宫颈腺癌,233例宫颈鳞癌,对其临床症状、妇科检查情况、术前确诊情况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两组无症状患者宫颈腺癌组较鳞癌组多(P<0.05); 2)腺癌组妇科检查情况中宫颈光滑、宫颈桶状膨隆所占比例高于鳞癌组(P<0.05); 3)腺癌组术前误诊率(5.45%)高于鳞癌组(0.85%)(P<0.05)。4)术后病理特征比较,腺癌组中盆腔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高于鳞癌组(P<0.05)。结论宫颈腺癌、鳞癌的典型临床症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无症状患者数及妇科检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中11.81%的患者其宫颈光滑,外观无明显异常,这可能是导致腺癌易漏诊的主要原因;宫颈腺癌患者漏诊率较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较宫颈鳞癌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艳丽,冯文,胡东东[8](2019)在《术前新辅助化疗与腔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术前新辅助化疗与腔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IB2、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60例,根据术前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组和术前腔内放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术前化疗组与术前放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 00%和63. 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化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 63±0. 92) h、(330. 00±157. 90) ml,均少于术前放疗组的(5. 41±0. 76) h、(413. 33±138. 3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化疗组与术前放疗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10. 0%vs. 16. 67%)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 67%vs. 23. 33%)、生存率(90. 0%vs. 96. 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较腔内放疗更能减少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提高近期疗效,应用价值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吴婉莉,李春明,应倩,马麟娟,周坚红[9](2019)在《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对年轻宫颈鳞癌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HRT)对年轻宫颈鳞癌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确诊为医源性绝经,年龄<45岁的Ⅰ、Ⅱ期宫颈鳞癌患者80例,随机纳入低剂量治疗组(戊酸雌二醇1 mg/d或替勃龙1.25 mg/d) 40例,标准剂量治疗组(戊酸雌二醇1 mg/d+替勃龙1.25 mg/d) 20例,空白对照组(未行HRT) 20例,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3、6个月的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绝经相关症状(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E2、FSH和改良Kupperma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干预时间增加,低剂量治疗组和标准剂量治疗组的E2水平均先上升后下降,FSH水平和改良Kupperman评分均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标准剂量治疗组E2、FSH和改良Kupperman评分变化幅度均更明显,低剂量治疗组E2、FSH水平变化幅度均小于标准剂量治疗组(P<0.05),而改良Kupperman评分下降幅度与标准剂量治疗组接近。低剂量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标准剂量治疗组的20.00%(P<0.05)。结论对于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低剂量较标准剂量HRT对E2、FSH水平的影响要小,但对绝经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接近。(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董洁,胡观丽,况蕾,庄涛,张蓓[10](201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TPX2和Aurora-A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TPX2和Aurora-A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85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30例CINⅠ和20例慢性宫颈炎四组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PX2和Aurora-A蛋白在各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课题组对宫颈鳞癌病人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PX2和Aurora-A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病人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TPX2蛋白在宫颈鳞癌、CINⅡ~Ⅲ、CINⅠ和慢性宫颈炎四组病人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50.0%、6.7%、5.0%,Aurora-A蛋白在四组病人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53.3%、10.0%、5.0%。TPX2和Aurora-A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宫颈鳞癌和CINⅡ~Ⅲ宫颈组织中显着高于CINⅠ和慢性宫颈炎(P<0.05),在宫颈鳞癌组与CINⅡ~Ⅲ组、CINⅠ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PX2与Aurora-A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29,P=0.0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PX2和Aurora-A蛋白阳性表达病人的总生存期显着低于阴性表达病人(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PX2和Aurora-A蛋白可作为宫颈鳞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2.449,95%置信区间(CI):1.056~5.676,P=0.037;HR=2.354,95%CI:1.182~4.688,P=0.01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TPX2和Aurora-A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其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宫颈鳞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DNA倍体联合高危型HPV(HR-HPV)在宫颈鳞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淋巴结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实验1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实验2组)。采用DNA-AICM及导流杂交方法分别对两组进行DNA倍体及HR-HPV的检测;将HE染色结果与DNA异倍体、HR-HPV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DNA异倍体及HR-HPV在实验1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7%及50.47%,双阳性率为44.86%。二者在实验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9%及10.59%,双阳性率为4.93%;二者在转移阳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双阳性率均为100%。二者在转移阴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58%及12.42%,双阳性率为6.32%。结论 DNA倍体及HR-HPV有可能作为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宫颈鳞癌论文参考文献
[1].何泳蓝,林澄昱,戚亚菲,王小奇,周海龙.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用于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9
[2].徐晓燕,翟瑞芳.DNA倍体联合高危型HPV在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J].中国临床研究.2019
[3].喻金梅,安云婷,李霞,乔志强,邹美燕.洛铂联合紫杉醇先期化疗方案对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9
[4].汤琳,李梅,邬俊,金闺秀,杨海涛.RRM2表达与宫颈鳞癌相关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5].崔智勇,张志蓉,卓明磊.和田地区宫颈鳞癌放化疗疗效及其安全性相关因素分析[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
[6].陈芬,彭瑞宇,王亚林,张丽萍.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1、Survivin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7].江信燕,郭慈仁,陈桂林.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9
[8].张艳丽,冯文,胡东东.术前新辅助化疗与腔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9].吴婉莉,李春明,应倩,马麟娟,周坚红.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对年轻宫颈鳞癌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干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2019
[10].董洁,胡观丽,况蕾,庄涛,张蓓.宫颈鳞癌组织中TPX2和Aurora-A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意义[J].安徽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