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链霉菌论文_李堆淑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色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灰色,培养基,活性,羧基,胰蛋白酶,链霉素。

灰色链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堆淑[1](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灰色链霉菌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发酵条件:碳源为CMC-Na,氮源为明胶,温度为28℃,pH为7.0,转速为130 r/min。响应面法试验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7℃,pH值6.9,转数130.3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平均酶活性为6.103 U/mL(n=3),与模型的预测值(6.217 U/mL)比较接近,误差为1.83%,证明了该响应面模型具有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兴吉,王克芬,刘文龙,郭庆亮[2](2019)在《灰色链霉菌LD1810产胰蛋白酶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胰蛋白酶(Trypsin)作用于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及赖氨酸羧基所组成的肽键,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皮革等工业领域。该文研究高产诱变灰色链霉菌LD1810产胰蛋白酶(SGT)的最优发酵培养基,探讨SGT的最佳发酵条件,为SGT的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葡萄糖20 g/L,大豆粉40 g/L,KH_2PO_4 2.5 g/L,CaCl_2 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初始pH 8.0,300 mL叁角瓶的装液量100 mL,摇床转速240 r/min。(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云[3](2018)在《不同补料工艺对蓝灰色链霉菌代谢及尼莫克汀合成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尼莫克汀是由蓝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属于米尔贝霉素族抗生素。尼莫克汀通常被用作农用抗生素莫西克汀的合成前体,因其广谱的抗害虫特性,以及安全、高效,对人体无毒,对环境无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特点,莫西克汀被誉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绿色生物农药。但是现如今在尼莫克汀生物合成的调节与控制方面鲜有研究,这对进一步提高尼莫克汀产量以达到产业化要求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利用高通量方法建立并优化了适合于尼莫克汀发酵的全合成培养基,并初步探索了不同补料工艺条件下蓝灰色链霉菌的代谢情况以及尼莫克汀合成调控机理。首先,本文建立了菌体高通量培养体系和产物高通量检测体系,通过单因素、Plackett-Burmandesign以及响应面实验对全合成培养基进行优化,使得最终的尼莫克汀的产量能够达到150.33 mg/L。之后通过摇瓶玻璃珠实验以及装液量实验研究尼莫克汀发酵过程剪切和溶氧的影响,最终在5 L发酵罐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以及桨型组合达到发酵体系高溶氧、低剪切,使得尼莫克汀最终产量达到191.59 mg/L。通过补糖补氨策略优化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尼莫克汀的生物合成量。实验结果证明,在发酵96 h时通过补加葡萄糖溶液并将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控制在2 g/L时,尼莫克汀最大产量能提高至268.9 mg/L;而在菌丝分化后通过补加硫酸铵溶液并将发酵液中的铵离子浓度控制在10 mg/L时,尼莫克汀的最大产量进一步提高至378.2 mg/L。最后利用代谢物组学方法,对尼莫克汀生物合成阶段蓝灰色链霉菌的胞内代谢物浓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在菌丝分化后补加硫酸铵有利于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的合成,而这些氨基酸又可以通过分解代谢生成可作为尼莫克汀生物合成前体的辅酶A类物质。如若在菌丝分化之前补加硫酸铵则只会强化菌体的初级代谢从而增加菌体的生物量。(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8)

李堆淑,何念武,冀玉良[4](2017)在《干旱胁迫下灰色链霉菌对桔梗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浓度的灰色链霉菌发酵液处理干旱胁迫的桔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浓度的灰色链霉菌发酵液(原液,原液稀释10倍,原液稀释50倍,原液稀释100倍(菌数1×10~8cfu·mL~(-1)),原液稀释150倍)200m L分别与花盆0~20 cm的土搅拌,无菌水作为对照(CK),土壤的持水量控制在45%左右,待桔梗生长至四叶期时,分别于7、14、21、28、35 d取其根际土壤(0~20 cm)。采用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桔梗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随着灰色链霉菌发酵液稀释倍数增加,桔梗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逐渐升高,发酵液稀释到100倍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达到峰值,比CK的峰值分别提高了68%、12.63%、11.53%、128.24%、43.51%。在第35天时,用灰色链霉菌发酵液稀释100倍处理干旱胁迫的桔梗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CK分别升高了280.13%、99.15%、60%和60.12%;灰色链霉菌发酵液处理的土壤中细菌不断增加,在第35天时比CK增加了355.43%,而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先增加后降低,但高于CK。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因子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细菌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纤维素酶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细菌和放线菌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蛋白酶与有效磷、速效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细菌呈负相关且不显着,与放线菌、真菌正相关且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杨晓军,马娜,李丽,张少华[5](2017)在《灰色链霉菌YD3309菌丝体抗菌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从一株灰色链霉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2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技术鉴定2个化合物的结构为新刺孢霉素A(1)和N-乙酰基色氨醇(2);化合物1首次从放线菌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等多种蔬菜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茄子黄萎病菌的菌丝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半抑菌浓度(IC_(50))分别为30.6和28.8 mg/L,化合物2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半抑菌浓度(IC50)为34.3 mg/L。(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刘晓东[6](2017)在《灰色链霉菌灰色亚种HYS31产新结构脂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株HYS31分离自土壤,其菌丝体的甲醇浸提液对长柄链格孢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因此,以长柄链格孢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活性跟踪分离对该菌产生具有农用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甲醇浸提、萃取、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对HYS31发酵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进一步利用半制备HPLC制备获得2个具有农用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A3-1 和 A3-2。通过 HR-ESI-MS、氨基酸分析、1H-NMR、13C-NMR、2D-NMR和X-单晶衍射等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构解析的结果表明,A3-1和A3-2的均为新骨架的脂肽类化合物,其分子量分别为1468和1482,分子式分别为C73H92N14019和C74H94N14O19,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羟基甘氨酸、3-羟基亮氨酸、3-苯基丝氨酸、β-羟基-O-甲基酪氨酸等非常规氨基酸,且两者互为同系物。利用HPLC建立了可用于检测这2个化合物在发酵和分离纯化过程中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通过统计学计算验证了其可靠性。离体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这2个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相似的抑菌活性,但活性较弱,对长柄链格孢菌的MIC值均为250 mg/L。通过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再结合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理生化特征,菌株 HYS31 被签定为Streptomyces griseus subsp.griseus。(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1)

陈日道,谢丹,戴均贵[7](2015)在《灰色链霉菌对(-)-石杉碱甲的选择性羧基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CACC 200300)对(-)-石杉碱甲(1)进行放大生物转化获得了一个新的位置选择性羧基化产物(2)和两个已知羟基化产物,经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新化合物的结构被鉴定为16-羧基石杉碱甲(2)。(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2015年11期)

刘伟娜,梁迪,王晓宇,玉王宁,厚凌宇[8](2015)在《灰色链霉菌中乙酰木聚糖酯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到假定的乙酰木聚糖酯酶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得到该菌株基因组中乙酰木聚糖酯酶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Sgraxe,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Sgr Axe,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该蛋白。结果显示,克隆得到乙酰木聚糖酯酶基因axe,其序列全长1 008 bp,编码336个氨基酸。SDS-PAGE检测带有p ET28a-Sgraxe转化菌株诱导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约为37 k D,与理论值相符。纯化的重组Sgr Axe酶学性质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8.0,热稳定性较强,p H作用范围广;金属离子对酶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尤其是Zn2+严重抑制酶活力;重组酶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工业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罗艳青[9](2015)在《灰色链霉菌JSD-1发酵工艺及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生物降解秸秆可有效解决秸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目前对具有秸秆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和真菌上,对放线菌的研究特别是产酶能力和秸秆降解速度等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一株具有高效降解秸秆能力的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JSD-1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分别对其生长培养基、产酶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GC/TOF-MS对该菌株降解秸秆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筛选出JSD-1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小米培养基,并对其成分及浓度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法筛选获得了显着影响因子,进一步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设计对上述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通过方差分析和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小米粉为13.35g/L,碳酸钙为6.26 g/L,蛋白胨为4 g/L,甘油20 g/L,蛋白胨3 g/L时,JSD-1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10.3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59%。研究不同添加剂对JSD-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2%的麸皮对JSD-1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有较大提高幅度,添加1.5%Tween20时JSD-1产CMCase显着提高,外切葡聚糖酶活(CBHase)、滤纸酶活(FPase)及总蛋白量也高于其他处理条件。通过研究细胞膜磷脂的变化,解释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的促酶活效应机理。最后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Tween20添加浓度、培养温度、pH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当添加Tween20浓度为1.47%,发酵温度为32℃,控制发酵pH 7.51时得到纤维素酶活最高值65.482 U/mL。研究菌株在5L罐上发酵过程的参数变化,确定了pH值对纤维素酶活的产能有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p H值控制策略,即在JSD-1菌株发酵前48小时控制pH值8.0,保持菌体生物量高产出,48h后将pH值控制在7.5保持CMCase和FPase高产率,最后通过水稻秸秆降解试验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采用GC/TOF-MS仪器对JSD-1菌株生长的代谢机制以及降解秸秆的胞外代谢产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JSD-1菌株降解秸秆的产物主要为有机酸,JSD-1生长代谢中转化氨基酸的能力最强,通过氨基酸代谢转化TCA循环的中间物质参与到菌体TCA循环中。(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1-01)

李海燕,刘蕾[10](2013)在《灰色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的发酵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发酵生产链霉素(Streptomycin)。考察了发酵过程中种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摇床转数、温度、发酵时间对链霉素产量的影响,得出摇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种龄44 h、发酵初始pH值7.2~7.8、接种量5%~10%、装液量50 mL/250 mL叁角瓶、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168 h、发酵温度0~96 h为30℃、96~168 h为28℃,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链霉素产量约为880 U/mL,较优化前提高近10%。(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31期)

灰色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胰蛋白酶(Trypsin)作用于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及赖氨酸羧基所组成的肽键,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皮革等工业领域。该文研究高产诱变灰色链霉菌LD1810产胰蛋白酶(SGT)的最优发酵培养基,探讨SGT的最佳发酵条件,为SGT的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葡萄糖20 g/L,大豆粉40 g/L,KH_2PO_4 2.5 g/L,CaCl_2 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初始pH 8.0,300 mL叁角瓶的装液量100 mL,摇床转速240 r/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色链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堆淑.响应面法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的工艺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2].王兴吉,王克芬,刘文龙,郭庆亮.灰色链霉菌LD1810产胰蛋白酶发酵条件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张云.不同补料工艺对蓝灰色链霉菌代谢及尼莫克汀合成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4].李堆淑,何念武,冀玉良.干旱胁迫下灰色链霉菌对桔梗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

[5].杨晓军,马娜,李丽,张少华.灰色链霉菌YD3309菌丝体抗菌活性成分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7

[6].刘晓东.灰色链霉菌灰色亚种HYS31产新结构脂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2017

[7].陈日道,谢丹,戴均贵.灰色链霉菌对(-)-石杉碱甲的选择性羧基化(英文)[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5

[8].刘伟娜,梁迪,王晓宇,玉王宁,厚凌宇.灰色链霉菌中乙酰木聚糖酯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5

[9].罗艳青.灰色链霉菌JSD-1发酵工艺及代谢产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10].李海燕,刘蕾.灰色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的发酵工艺优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论文知识图

谷氨酸特异性内肽酶的系统进化树图(...因子对形态分化和次级代谢产物的调...因子对形态分化和次级代谢产物的调...因子起始基因表达的模型[81]一12灰色链霉菌中A因子对链霉素产...一3糖基探针、行一沉与链霉菌阳一()()8...

标签:;  ;  ;  ;  ;  ;  ;  

灰色链霉菌论文_李堆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