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高温超导电源技术

21世纪的高温超导电源技术

一、21世纪高温超导电力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华俊威[1](2021)在《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电磁特性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技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承载较大的传输电流的目标,还能极大的减小能量的损耗、提高了运行的高效性、缓解了供电压力。但是高温超导体在大容量超导电力设备的应用远远超出单根超导带材的承载能力,同时高温超导体在交变电流或磁场下产生的交流损耗会带来较大的热量,影响超导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甚至影响安全。通常超导带材的简单并联使用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载流能力,但超导带材的多根并联会造成电流的分布不均,导致交流损耗过高。因此开展对具有大载流能力、低交流损耗的超导复合导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温超导带材的临界电流和自场下的交流损耗进行研究,并对堆叠导体和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临界特性和交流损耗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超导材料的分类和超导电性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同时基于超导现象对超导体的临界态模型进行了叙述;随后对超导材料交流损耗的分类、产生机理和一些交流损耗的计算模型做了说明;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本构方程对交流损耗的数值计算方法—H方程进行了推导论证。基于H方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高温超导带材的电磁特性和自场损耗进行分析,并将其交流损耗与Norri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对;随后研究了2根8 mm超导带材组成的堆叠导体和4根4 mm超导带材组成的并行堆叠导体的电磁分布、临界特性和交流损耗特性,对不同堆叠根数下每根带材通入相同电流或通入相同总电流时的交流损耗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基于Roebel导体的三维模型对Roebel导体的结构进行分析,对建模中Roebel模型股与股之间的排布进行了详细说明;以10股Roebel超导复合导体为例,对Roebel导体中的单股线和整个导体的电磁特性进行研究;其次研究了Roebel导体的结构参数(错位长度、角度、换位处结构、垂直方向上股与股之间间隙、单股宽度)和频率对Roebel导体的交流损耗特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将堆叠导体、并行堆叠导体、Roebel导体在相同载流下的交流损耗进行比对。最后,基于Labview控制程序搭建了临界电流测量平台,测量了4 mm宽超导窄带和10 mm宽超导宽带的临界电流,并拟合得到E-J特性曲线;搭建了基于锁相放大测量法的交流损耗测量平台,利用测量平台测量了自场下4 mm和10 mm超导带材、裁剪得到的8 mm宽超导带材、2根8 mm宽带组成的垂直堆叠导体、4根4 mm窄带组成的并行垂直堆叠导体和4股Roebel导体的交流损耗特性。并将实验测量结果与有限元仿真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对,进而验证仿真模型与实验测量平台的准确性。

李文龙[2](2021)在《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系统的电磁设计与分析》文中认为针对目前常导磁吸式电磁悬浮系统中存在的常导线圈耗能严重、磁体易发热,悬浮间隙过小导致轨道造价过高等问题,结合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载流性能不断提升、制备成本不断降低的发展趋势,在长沙磁悬浮快线现有常导电磁铁结构的基础上,对常导电磁铁进行改进,提出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的设计方案。本文对应用于磁浮列车的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基本单元进行了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其悬浮性能进行电磁分析;设计并制作了混合悬浮电磁铁的实验装置,配套设计并搭建了悬浮力测量实验平台,对混合悬浮电磁铁实验装置进行了悬浮力的实验测量;通过将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混合悬浮电磁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介绍了两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的场计算器预判高温超导磁体临界电流的方法。通过对设计的混合悬浮电磁铁超导磁体表面垂直磁场的分布情况进行仿真求解,结合高温超导带材在垂直磁场下临界电流的衰减特性曲线,计算出超导磁体的临界电流,并得出结论:设定的超导磁体通流范围完全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此外,对设计的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的悬浮性能与能耗情况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得出结论:所设计的混合悬浮电磁铁可以完全满足系统的悬浮承载要求,且相较常导电磁铁其具备很大的节能优势。本文在设计混合悬浮电磁铁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铁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较U型铁芯结构性能更优的W型铁芯结构,W型铁芯相较U型铁芯在降低线圈材料使用、节约成本以及提升悬浮力等方面更具优势;设计并加工了一套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的实验装置,并对超导磁体的临界电流进行测量,通过将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对超导磁体临界电流进行预判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文设计并搭建了悬浮力测量实验平台,对特定悬浮工况下悬浮电磁铁的悬浮力进行实验测量,并将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及理论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了悬浮力理论计算公式,悬浮力有限元仿真计算以及悬浮力实验测量三者之间的相互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利用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来替代常导电磁铁具有较高可行性。综上,本文认为所提出的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方案有较高的可行性,有必要在未来进一步对其悬浮控制系统及背景磁场下的交流损耗等问题进行研究。

王久科[3](2021)在《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机械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实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工艺逐渐成熟。与第一代高温超导带材相比,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临界电流,机械特性和各向异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单根超导带材载流能力有限,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多根超导带材并联使用。基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国内外提出了多种超导导体结构如TSTC、CORC、QI-S高温超导导体和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本文提出一种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该超导导体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内部扭绞的QI-S高温超导导体,中间由铜线构成的铜层,以及外部CORC超导导体层。内部的QI-S高温超导导体是由四股平行的超导带材堆按照中心对称的方式排列而成,外部CORC超导导体层是按照CORC超导导体的制作方法,将超导带材螺旋缠绕在扭绞的QI-S高温超导导体之上。阐述了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的制作流程,并且介绍了超导导体两端铜端子的焊接工艺。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超导导体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磁场分布,通过磁场分布进一步计算超导导体的临界电流,从而得出超导导体内部QI-S高温超导导体扭矩和外部CORC超导导体层螺距的最佳数值,使得超导导体的临界电流数值最高。数值计算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在不同弯曲半径下的应变分布,通过计算超导导体的应变分布,研究了超导导体在不同弯曲半径下临界电流的衰减情况。实验研究液氮温度下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临界电流。测量了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在不同弯曲半径下的临界电流。当超导导体的弯曲半径超过导体的临界弯曲半径时,超导导体的临界电流会发生急剧的下降。与QI-S高温超导导体和CORC超导导体相比,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具有更高的工程电流密度,并且仍然保持超导导体临界电流的准各向同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这表明该超导导体对于大型超导磁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姜喆[4](2020)在《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直流工程在电压等级和传输容量上的不断突破,直流短路故障不断升级,为保护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一般需要在5ms之内将故障有效隔离。但直流短路电流在数毫秒时间内可达几万安培,且不存在自然过零点,给现有直流断路器快速清除直流短路故障,切断直流短路电流带来挑战。因此,有效地限制直流短路电流成为目前直流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温超导技术快速发展,YBCO高温超导材料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生产成本下降,由其构成的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具有原理简单,集检测、触发、限流于一体,稳定运行时通态损耗小等优点,可以实现较理想的限流效果,为抑制直流故障电流上升速度和幅值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论文针对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YBCO高温超导带材特性的研究出发,对阻性高温超导限流单元和限流器的特性与设计方法,以及基于阻性高温直流超导限流器的直流电网保护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阻性高温超导限流器所使用的YBCO超导带材进行了临界电流各向异性和失超恢复特性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外磁场影响下的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建立数学模型描述超导材料失超及恢复的动态特性;调整直流冲击时间和峰值,获得不同直流冲击情况下,YBCO超导带材的失超恢复特性,以此得出超导带材失超恢复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超导带材快速恢复温区的概念,对阻性直流超导限流器的设计制造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探究了聚酰亚胺薄膜和PTFE膜两种绝缘材料对恢复时间的影响,提出一种加速超导带材失超恢复的绝缘薄膜缠绕方法。对阻性高温超导限流单元进行设计与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静态磁场模型和瞬态磁场模型,比较分析了两种无感线圈的磁场分布和临界电流和短路冲击时的电磁力,为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限流单元的选择提供依据。采用无感饼式线圈作为阻性高温超导限流单元结构,基于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无感饼式超导线圈的临界电流,得出阻性高温超导限流单元临界电流不受线圈匝数和排列个数影响的结论,制作阻性高温超导限流单元并对其进行临界电流试验、直流冲击试验,为限流器设计提供依据。提出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设计方法,进行限流器在MMC直流系统中应用研究。对MMC换流器直流侧双极短路故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短路电流计算模型和超导限流器限流过程的暂态模型,实现直流系统电路参数与限流器物理量的同步计算,以此为基础,针对MMC换流器直流侧双极短路故障,提出通过调整限流单元个数和串并联方式,形成满足MMC直流系统短路抑制率和重合闸动作时间要求的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设计方法。提出基于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直流保护策略。制定阻性高温直流超导限流器与其他保护装置协调配合的多端柔性直流电网保护策略和直流保护装置动作时序,提出MMC换流器+阻性高温直流超导限流器+直流断路器配合方案。以国内某三端柔性直流工程中,架空线路双极短路故障为例,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保护策略的有效性,实现直流故障选择性隔离,有效提升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张鹏[5](2020)在《轨道交通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设计与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由直线感应电机牵引的列车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行驶噪声低、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直线感应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较低,同时由于受到车辆底部结构尺寸的制约,对电机体积也有设计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根据长沙磁浮线电机的性能参数,设计了一种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并对设计电机的性能展开分析。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高温超导带材和绕制的线圈在输入交流电时产生的交流损耗进行了分析。基于长沙磁浮线电机的性能参数,对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后长沙线电机的损耗和效率做了理论计算。确定了超导电机的主要参数和电磁负荷的选择,然后分别对电机的各部分结构:初级超导绕组线圈、初级铁心、制冷系统和线圈支架进行设计。其中主要是对超导绕组线圈的设计,最终给出了电机结构的全部设计参数。(2)根据所得电机结构的设计参数,利用ANSYS软件在三维瞬态场下建立了无铁心和有铁心超导直线感应电机的仿真模型。在额定运行工况下,对两种电机的次级涡流、气隙磁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分析了两种电机涡流和磁场的横向和纵向分布,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电机的推力和法向力。(3)对超导和非超导两种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性能参数、牵引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经济性、可维护性以及电磁环境。并对直线感应电机牵引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超导方案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李嘉伟[6](2020)在《超导故障限流器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容量在持续不断的扩增,系统中不断攀升的短路故障电流会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威胁。超导故障限流器(Superconducting fault current limiter,SFCL)是当前最为理想的一种限流装置。它响应速度快,可以自动触发、自动复位以及可以多次动作。它集检测、转换和限流于一体,只有在系统故障情况下呈现高阻抗,在系统正常运行时阻抗很小几乎为零。但在限流过程中SFCL向系统投入阻抗会改变网络的结构参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另由于系统中短路电流超标节点在网络中随机分布,且超导故障限流器目前造价昂贵,故在电力系统中配置SFCL时还需考虑其经济性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利用PSD-BPA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来研究超导限流器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定性分析了不同类型SFCL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基于PSD-BPA平台搭建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分别在对称和不对称故障中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了不同情况下SFCL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规律。然后基于人工萤火虫群优化(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GSO)算法和天牛须搜索(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算法提出一种GSO-BAS混合算法来解决SFCL在系统中的优化配置问题。最后在多机系统中结合GSO-BAS混合算法提供的最优配置方案进行仿真,并判断SFCL对多机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以上所有工作从理论和仿真研究两方面论证了超导故障限流器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将基于GSO-BAS混合算法得到的优化配置方案应用到多机系统中,会对多机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宋文娟[7](2019)在《高温超导复合导体及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研究》文中提出超导线圈是高温超导电力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对高温超导线圈的研究不仅是高温超导电力装置的基础性工作,还是高温超导电力装置亟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和关键性问题。交流损耗是研究超导线圈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超导电力装备的效率、制造和运行成本、重量以及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大容量超导电力设备要求大电流超导线圈和高载流性能的导体。因此,对高载流能力的高温超导复合导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的研究手段,本文先后分析超导带材、大电流复合导体和超导线圈的电流分布、磁场分布与交流损耗特性。以超导线圈在超导变压器中的应用为例,开展超导变压器绕组结构优化设计、绕组的损耗特性及失超检测方法研究。(1)建立传输电流在堆叠导体各股线中的分布均匀性对损耗影响的数值分析模型,提出电流在堆叠导体各股线间演变分布的电路模型。通过比较由4/2罗贝尔电缆绕制的无感堆叠导体与由多根带材并绕而成的无感堆叠导体的交流损耗值,得出如下结论:电流在堆叠体各股线间均匀分布时,交流损耗最低;在高均一化电流段,电流非均匀分布的堆叠体损耗是均匀分布时的2倍以上。首次提出由高载流能力的罗贝尔电缆绕制大容量无感线圈的方案,以及罗贝尔电缆的临界电流和损耗可由单个电压引线回路测试的简化实验方案。(2)提出依据超导单带的临界电流和交流损耗评估由任意根同性能该带材组成的简单垂直堆叠导体交流损耗的经验公式。发现由任意偶数根带材组成的ABAB型无感堆叠导体的损耗与AB无感堆叠体的损耗数值基本相同。实验测试了由1、2、4和6根超导带以不同的排列方式组成的有感/无感堆叠导体的交流损耗。以两带材堆叠导体为例,若电流在两根导体中的方向相同,记为AA,否则记为AB。结果表明,相比于AAAA和ABAB型导体,AABB型堆叠导体既能提高导体的通流能力,又能降低交流损耗。(3)创新性的综合采用H公式法、均质化方法、边缘元法以及结构化剖分法,并首次将其应用于搭建MW级以上大匝数超导变压器绕组交流损耗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该数值方法突破了传统上大匝数超导电力设备中超导线圈的计算周期长的禁锢,并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在应用该方法分析1 MVA超导变压器绕组的损耗特性时,提出当固定高压绕组的高度后,在低压绕组中存在最优匝间距值,使得变压器绕组的损耗最低。当匝间距小于最优匝间距时,变压器绕组的损耗随着匝间距的增加而降低;当匝间距大于最优匝间距时,变压器绕组的损耗随着匝间距的增加而增加。(4)以降低交流损耗为目标,开展6.5 MVA超导牵引变压器绕组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给定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后,变压器绕组的交流损耗随着绕组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变压器绕组的交流损耗随着短路阻抗的增大而增加;带材的临界电流越高,临界电流在外磁场中的衰减程度越小,绕组损耗越小;在绕组端部安装导磁环来改变绕组端部的垂直磁场分布,可以使绕组损耗降低20%-40%。(5)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差与相位角的超导线圈的失超检测方法。从超导线圈中间引出的抽头将线圈分成两部分,以电流相位为基准,根据两部分超导线圈的端电压之差ΔU,及该电压差与纯感性电压的相位角Δφ,可计算得出失超电压的幅值,Ur=ΔU*sin(Δφ)。该方法将线圈端电压与失超电压的微弱相位角放大,利于快速检测到失超电压信号。

耿国丽[8](2019)在《MJ级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多物理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能源的接入与智能电网的发展,影响电能质量的因素不断增加。超导储能系统可以有效的平衡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维持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减少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因此将其应用在电网中有效的提高了电能质量。超导储能磁体作为整个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运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储能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在设计中储能磁体在电磁、温度、力学等各物理场中的性能一直是设计者紧密关注的指标,有鉴于此,储能磁体的多物理场综合分析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在自然充电、储能、放电三种工作状态模式下进行分析,得到磁体电流与储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然后针对大容量储能磁体设计了通过SPWM控制策略控制斩波器从而完成磁体的受控充放电工作,基于数字化控制方式实现三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根据等效电路在MATLAB中Simulink平台搭建受控充放电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受控放电电压越小,放电时间越长,电流曲线越平缓。为了满足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高载流密度需求,选择复合导体来绕制储能线圈。首先仿真分析TSTC、CORC、Roebel三种常规复合导体的电磁特性,结果表明TSTC复合导体纽绞处磁通密度大,CORC磁场分布与带材绕制在骨架上的分布位置相关,Roebel导体磁通密度分布整体较为均匀,然后实验分析了三种常规复合导体的临界电流。最后综合考虑经济经以及后期绕制以及浸渍固化工艺选择四根带材堆叠的TSTC复合导体作为本设计的储能线圈绕制导线。除了磁体自身损耗,外部导冷部件产生的损耗也是系统中主要的热量来源。根据涡流损耗分布确定磁体的导冷片结构为内部开齿槽结构;通过电热偶合模型分析不同环氧树脂绝缘材料自身温度特性以及对超导线圈温度特性的影响,选择温度梯度最小的c型树脂基材料作为本设计的浸渍材料;通过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求解在磁体动态稳定运行中的电磁、温度、洛伦兹力的分布参数,再结合不同充电速率时的仿真结果,综合得到储能单元靠近磁体中心为薄弱区域,基于此提出在设计中针对该区域加强设计或者设计能够够定期旋转储能单元的骨架,避免磁体局部长期工作在强磁场高温环境。最后绕制双饼线圈进行浸渍工艺实验研究,验证仿真选型的环氧树脂材料对磁体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低温下的稳定性,分别采用真空压力浸渍和浸泡式浸渍完成线圈A和B的浸渍固化,测试临界电流相比浸渍之前的电流衰减量分别为2.08%和3.16%,验证了新型环氧树脂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李鹏飞[9](2019)在《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设计与动态热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相比常规电力电缆,高温超导电缆具有通流能力强、损耗低、结构紧凑、无电磁辐射等优势。高温超导电缆的应用对于未来电力系统的电能大功率、远距离输送,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线路运行工况十分复杂,正常运行状态下会流过额定电流,在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时会流过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于额定电流的短路故障电流。掌握超导电力电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进行了概念设计与动态热特性分析,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从超导电缆的应用实际出发,分析了的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不同温度及磁场环境下的通流性能,测试了包括SCS4050在内的多种型号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不同磁场环境下的临界电流,对SCS4050型超导带材进行了数学建模;(2)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超导电缆及适用场合,搭建了超导电缆的数学模型。基于上述模型以及SCS4050超导带材的实验数据,对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本体进行了方案设计,并计算了超导电缆的等效线路阻抗;(3)介绍了一种超导电缆的二维有限元仿真建模方法,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利用上述二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对三相同轴超导电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交流损耗进行了计算。搭建了超导电缆的二维传热模型,基于上述超导电缆的交流损耗计算值,校验了超导电缆额定运行状态下的热稳定性,分析了三相同轴电缆在不同故障电流下的热特性。

陈铮[10](2019)在《高温超导储能线圈应力应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可以有效的平衡电力系统中的负荷波动,维持电压和频率的稳定。高温超导储能磁体是超导储能系统最为关键的器件,因此对于其稳定性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高温超导储能线圈在正常工作中会受到两种应力的作用,一种为超导线圈因受到安培力而产生的电磁应力,另一种为超导线圈在充放电过程中交流损耗引起的温升所产生的热应力,本文将从电磁应力与热应力两个方面来分析超导线圈的应力应变。现有的交流损耗计算方法在求解三维超导线圈模型时存在计算速度慢、收敛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迭代电导率的快速交流损耗求解方法,通过电导率与电场强度E的关系来描述超导体高度非线性E-J本构关系,充分考虑磁场因素对临界电流的影响,通过此方法可以准确求解交流损耗。本文首先分析了 4根堆叠超导带材的电磁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超导带材电磁应力应变分布并不均匀,应力最大值为3.95×104 Pa,在浸渍环氧树脂后,应力最大值为2.16×104 Pa,结合应力数值以及应力分布图可以看出浸渍环氧树脂可以有效降低超导带材所受的电磁应力。然后分析了超导储能线圈在两种固定约束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图,结果表明,超导储能线圈在电磁应力下均发生了一定的形变,形变量对于超导带材有一定的拉伸作用,但是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均未超过超导带材的临界值。本文建立三维超导线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以交流损耗作为热源的超导线圈热应力应变分布,在模型中通过电磁仿真求解交流损耗,得到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具有周期性的结论,其周期为传输电流周期的一半,最大交流损耗体密度为5.97×105 W/m3。然后结合固体传热理论与热膨胀理论分析超导线圈热应力应变,结果表明超导线圈最大热应力为1.08×104 Pa,在只考虑热膨胀作用下超导线圈总7位移最大值为8.2×10-,结合热应力应变数值与分布图可以得出,超导线圈的热应力应变分布并不均匀,若热量不能及时耗散在热量聚集区域,有可能会造成超导线圈与环氧树脂绝缘层产生分离现象,造成超导线圈失超。本文实验绕制了超导双饼线圈,在分析浸渍固化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对临界电流的影响得出最佳浸渍范围后,对超导线圈进行真空浸渍,实验测量了浸渍固化前后超导线圈的临界电流,结果表明超导线圈的临界电流衰减3.2%,线圈浸渍工艺对超导线圈临界电流的衰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二、21世纪高温超导电力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高温超导电力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电磁特性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超导概述
        1.2.1 超导材料简介
        1.2.2 超导体的分类
        1.2.3 超导技术的应用
    1.3 交流损耗发展现状
    1.4 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研究发展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高温超导体交流损耗理论
    2.1 超导体基本理论
        2.1.1 零电阻效应
        2.1.2 迈斯纳效应
        2.1.3 约瑟夫森效应
        2.1.4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
    2.2 超导体基本模型
        2.2.1 Bean模型
        2.2.2 E-J幂次定律
        2.2.3 Kim临界态模型
    2.3 超导体的交流损耗理论
        2.3.1 Norris模型
        2.3.2 H方程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超导复合导体的仿真研究
    3.1 高温超导带材的交流损耗计算与分析
        3.1.1 超导带材的建模
        3.1.2 超导带材交流损耗分析
    3.2 堆叠超导带材的仿真
        3.2.1 8 mm宽的镀铜超导带材垂直堆叠
        3.2.2 4 mm宽的镀铜超导带材并行垂直堆叠
    3.3 本章小结
4 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仿真分析与研究
    4.1 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结构
    4.2 三维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仿真分析
        4.2.1 三维Roebel超导复合导体单股线分析
        4.2.2 Roebel超导复合导体仿真分析
    4.3 结构参数对Roebel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分析
        4.3.1 错位长度对Roebel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
        4.3.2 角度对Roebel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
        4.3.3 换位处结构对Roebel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
        4.3.4 垂直方向间隙对Roebel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
        4.3.5 单股宽度对Roebel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
    4.4 频率对Roebel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分析
    4.5 堆叠导体与Roebel导体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超导体实验分析
    5.1 实验方法与实验平台
        5.1.1 临界电流测量方法及实验平台
        5.1.2 交流损耗测量方法及实验平台
    5.2 超导带材实验测量
    5.3 堆叠导体实验测量
    5.4 Roebel超导复合导体实验测量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系统的电磁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磁悬浮列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2.1 德国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2.2 日本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2.3 韩国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2.4 我国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3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技术
        1.3.1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的提出
        1.3.2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系统
    2.1 超导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2.1.1 超导材料的特性
        2.1.2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2.2 YBCO超导带材临界电流的各向异性
    2.3 混合悬浮电磁铁悬浮特性的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3.1 有限元法及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概述
        3.1.1 有限元法简介
        3.1.2 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概述
    3.2 混合悬浮电磁铁的设计基础
    3.3 混合悬浮电磁铁的结构设计
        3.3.1 超导线圈设计
        3.3.2 冷却系统设计
    3.4 超导线圈临界电流约束条件验证
    3.5 混合悬浮电磁铁的性能分析
        3.5.1 悬浮性能分析
        3.5.2 线圈能耗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混合悬浮电磁铁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4.1 悬浮电磁铁铁芯结构的优化设计
    4.2 常导电磁悬浮系统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加工
    4.3 超导电磁铁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加工
        4.3.1 超导电磁铁的结构设计
        4.3.2 基于ANSYS Maxwell场计算器的超导磁体临界电流判定
    4.4 超导电磁铁的部件加工与组装
    4.5 超导磁体临界电流测试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装置悬浮性能的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5.1 悬浮性能的仿真分析
    5.2 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5.3 悬浮力测量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机械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2 超导导体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温超导导体设计与制作
    2.1 超导导体结构设计
    2.2 高温超导导体的制作过程
    2.3 高温超导导体铜端子的焊接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超导导体临界电流特性
    3.1 高温超导导体有限元仿真模型
    3.2 高温超导导体临界电流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超导导体弯曲特性
    4.1 高温超导导体建模分析
    4.2 QI-S高温超导导体的扭绞
    4.3 有限元模型的弯曲
    4.4 超导导体参数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温超导导体临界电流测量及弯曲实验
    5.1 高温超导导体的临界电流测量
    5.2 超导导体的弯曲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温超导材料现状
        1.2.2 超导限流器的原理与分类
        1.2.3 交流超导限流器的研究与发展
        1.2.4 直流超导限流器的研究与发展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YBCO高温超导带材特性研究
    2.1 YBCO高温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及各向异性
        2.1.1 YBCO高温超导带材结构与参数
        2.1.2 YBCO高温超导带材临界电流测量
        2.1.3 磁场对YBCO高温超导带材临界电流的影响
        2.1.4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YBCO带材临界电流计算
    2.2 YBCO高温超导带材失超及恢复特性
        2.2.1 高温超导带材失超及恢复实验与分析
        2.2.2 高温超导带材失超过程的数值模型
    2.3 不同绝缘材料对带材失超及恢复特性的影响
    2.4 YBCO高温超导带材冲击耐受能力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单元设计
    3.1 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单元设计
    3.2 无感线圈分析与比较
        3.2.1 无感饼式线圈
        3.2.2 无感螺管线圈
    3.3 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单元试验
        3.3.1 试验原理与方案
        3.3.2 试验系统技术参数
        3.3.3 限流单元临界电流实验
        3.3.5 限流单元直流冲击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阻性直流SFCL在MMC直流系统的应用研究
    4.1 MMC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4.2 MMC短路故障暂态分析
        4.2.1 短路故障机理
        4.2.2 短路故障电流计算
    4.3 RSFCL接入后柔性直流电网短路故障暂态分析
        4.3.1 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数学模型
        4.3.2 RSFCL接入后柔性直流电网短路计算
    4.4 MMC直流系统中R-SFCL设计研究
        4.4.1 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设计方法
        4.4.2 不同R-SFCL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阻性直流SFCL的MTDC系统保护策略
    5.1 R-SFCL的配置原则
    5.2 基于RSFCL的直流保护策略
        5.2.1 基于RSFCL的直流故障清除
        5.2.2 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轨道交通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设计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超导技术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1.2.1 低温超导材料
        1.2.2 高温超导材料
    1.3 超导磁浮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日本山梨线
        1.3.2 美国Hyperloop超导方案
        1.3.3 美国磁飞机方案
        1.3.4 超导钉扎效应
        1.3.5 具有发展潜力的磁浮方案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2 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的理论分析
    2.1 高温超导电机的基本结构
    2.2 高温超导电机的工作原理
    2.3 超导带材和线圈交流损耗分析
    2.4 高温超导电机损耗和效率理论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的设计
    3.1 电机电磁负荷的选择和主要参数的确定
        3.1.1 电磁负荷的选择
        3.1.2 电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3.2 初级超导绕组线圈设计
    3.3 初级铁心设计
    3.4 制冷系统设计
    3.5 线圈支架设计
    3.6 电机结构设计参数
    3.7 本章小结
4 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4.1 瞬态场下的电机建模
    4.2 电机额定运行时的电磁特性分析
        4.2.1 涡流特性分析
        4.2.2 磁场特性分析
        4.2.3 推力和法向力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的性能分析
    5.1 两种方案的性能参数对比
    5.2 两种方案的性能对比
        5.2.1 牵引特性对比
        5.2.2 安全性和可靠性
        5.2.3 经济性
        5.2.4 可维护性
        5.2.5 电磁环境
    5.3 电机牵引控制系统的分析
        5.3.1 磁链控制器的设计
        5.3.2 推力和电流控制器的设计
        5.3.3 超导方案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超导故障限流器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FCL研究现状
        1.2.2 SFCL在系统中的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1.2.3 SFCL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二章 超导故障限流器
    2.1 高温超导材料
    2.2 超导故障限流器类型
    2.3 超导故障限流器工作原理
        2.3.1 基本电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
        2.3.2 桥路型超导故障限流器
        2.3.3 磁屏蔽型超导故障限流器
        2.3.4 饱和铁芯型超导故障限流器
        2.3.5 改进桥路型超导故障限流器
    2.4 超导故障限流器的安装位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导故障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配置
    3.1 优化配置模型
        3.1.1 初始成本
        3.1.2 限流效果
        3.1.3 归一化多目标优化函数
    3.2 优化配置算法
        3.2.1 萤火虫算法(GSO)
        3.2.2 天牛须算法(BAS)
        3.2.3 GSO-BAS混合算法原理
    3.3 基于GSO-BAS混合算法的超导故障限流器优化配置
    3.4 算例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导故障限流器对单机无穷大系统暂态稳定影响
    4.1 基本假设和简化模型
        4.1.1 基本假设
        4.1.2 简化模型
    4.2 装有超导故障限流器的单机无穷大系统
        4.2.1 系统模型和各阶段功角特性
        4.2.2 系统暂态过程定性分析
        4.2.3 发电机不同运行状态下功角特性曲线分析
    4.3 不同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4.3.1 电感型SFCL对系统暂态稳定影响
        4.3.2 电阻型SFCL对系统暂态稳定影响
        4.3.3 三相短路故障仿真
    4.4 不对称短路情况分析
        4.4.1 系统模型
        4.4.2 不对称短路定性分析
        4.4.3 不同情况下功角特性曲线幅值
        4.4.4 不对称短路故障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导故障限流器对多机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
    5.1 IEEE3机9 节点系统
        5.1.1 IEEE3机9 节点系统模型
        5.1.2 SFCL在 IEEE9 节点系统优化配置
        5.1.3 SFCL对 IEEE9 节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仿真
    5.2 IEEE30 节点系统
        5.2.1 IEEE30 节点系统模型
        5.2.2 SFCL对 IEEE30 节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7)高温超导复合导体及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超导体交流损耗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 超导线圈在超导电力设备中的研究发展现状
        1.3.1 超导变压器的研究发展现状
        1.3.2 超导限流器的研究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高温超导体交流损耗理论与建模
    2.1 超导体基本理论
    2.2 超导体基本模型
        2.2.1 临界态模型
        2.2.2 E-J幂次定律
        2.2.3 Kim模型
    2.3 交流损耗的分类
    2.4 交流损耗的计算
        2.4.1 交流损耗的求解原理
        2.4.2 交流损耗的解析计算方法
        2.4.3 交流损耗的数值计算方法-H公式法
        2.4.4 均质化理论
    2.5 临界电流测试原理
    2.6 交流损耗测试原理
    2.7 本章小结
3 高温超导复合导体及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数值分析
    3.1 超导单带的交流损耗计算与分析
        3.1.1 单带交流损耗计算模型的建立
        3.1.2 单带的传输损耗结果分析
        3.1.3 单带的磁化损耗结果分析
        3.1.4 单带的总的交流损耗结果分析
    3.2 超导堆叠导体的交流损耗计算与分析
        3.2.1 堆叠导体的传输损耗结果分析
        3.2.2 谐波电流对堆叠导体交流损耗的影响
    3.3 两双饼堆叠线圈的交流损耗计算与分析
        3.3.1 两双饼堆叠线圈的建模
        3.3.2 两双饼堆叠线圈的损耗结果分析
    3.4 基于不同带材的六双饼混合堆叠线圈的损耗计算与分析
        3.4.1 六双饼混合堆叠线圈的建模
        3.4.2 六双饼混合堆叠线圈的损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温超导复合导体及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实验研究
    4.1 超导单带及其构成的有感/无感堆叠体的损耗的实验研究
        4.1.1 堆叠导体对比实验设置与测试方法
        4.1.2 单带及有感/无感堆叠导体的临界电流测试及分析
        4.1.3 单带及有感/无感堆叠导体的交流损耗测试及分析
    4.2 Roebel电缆及其构成的无感堆叠导体的损耗的实验研究
        4.2.1 实验设置与实验方法
        4.2.2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
        4.2.3 Roebel及其构成无感堆叠体的临界电流测试及分析
        4.2.4 Roebel及其构成无感堆叠体的交流损耗测试及分析
        4.2.5 Roebel及其构成无感堆叠体的交流损耗计算及分析
        4.2.6 股线间电流分布的均匀性对交流损耗的影响分析
    4.3 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实验研究
        4.3.1 超导线圈的规格参数与绕制
        4.3.2 超导线圈的临界电流与损耗测试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超导变压器绕组结构设计与损耗及失超检测方法研究
    5.1 三相1 MVA/11 kV超导变压器绕组的损耗分析
        5.1.1 超导变压器单相绕组建模
        5.1.2 超导变压器单相绕组的损耗计算与结果分析
        5.1.3 低压绕组匝间距对交流损耗的影响分析
    5.2 6.5MVA/25 kV超导变压器绕组结构设计与损耗研究
        5.2.1 超导牵引变压器绕组建模
        5.2.2 绕组高度对绕组损耗的影响研究
        5.2.3 短路阻抗对绕组损耗的影响研究
        5.2.4 超导带临界电流性能对绕组损耗的影响研究
        5.2.5 导磁环对绕组损耗的影响研究
    5.3 面向超导变压器绕组的失超检测方法研究
        5.3.1 新型高温超导线圈的失超检测方法研究
        5.3.2 新型高温超导线圈失超检测方法的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MJ级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多物理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超导技术概况
        1.2.1 超导电性
        1.2.2 超导线材发展现状
    1.3 HTS-SMES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超导磁储能系统的原理及数学建模
    2.1 HTS-SMES的基本原理
    2.2 HTS-SMES的基本电路建模分析
        2.2.1 自然充电运行模式
        2.2.2 自然储能运行模式
        2.2.3 自然放电运行模式
    2.3 超导储能磁体的受控运行建模分析
        2.3.1 功率调节系统的基本拓扑与工作原理
        2.3.2 受控充放电运行模式控制
        2.3.3 受控充放电运行模式仿真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超导复合导体的选型
    3.1 常见高温超导复合导体分类及特点
    3.2 复合导体的电磁仿真分析基础
        3.2.1 电磁分析基础
        3.2.2 电磁场问题的有限元法
        3.2.3 有限元仿真软件
    3.3 复合导体的结构模型及其电磁仿真
        3.3.1 复合导体的等效数学模型分析
        3.3.2 复合导体的电磁仿真分析
    3.4 复合导体临界电流实验测量
        3.4.1 临界电流测试原理及测试仪器介绍
        3.4.2 复合导体临界电流测试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
    4.1 储能线圈导冷部件的涡流损耗
        4.1.1 涡流损耗分析微分数学模型
        4.1.2 导冷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
        4.1.3 充电过程中导冷片涡流损耗仿真分析
    4.2 新型环氧树脂材料的选型及传热特性分析
        4.2.1 电热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
        4.2.2 电热偶合分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
        4.2.3 电热偶合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环型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仿真设计
        4.3.1 环型储能磁体电磁计算模型
        4.3.2 环型储能磁体结构参数的确定
        4.3.3 环型储能磁体多物理场分析
        4.3.4 HTS-SMES充电过程动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超导储能线圈浸渍固化实验研究
    5.1 藤仓超带材临界电流测试
    5.2 超导双饼线圈的绕制及其临界电流测试
        5.2.1 绕制骨架介绍
        5.2.2 超导双饼线圈绕制平台
        5.2.3 线圈的临界电流测试平台
        5.2.4 高温超导双饼线圈临界电流测试结果
    5.3 超导储能线圈的浸渍固化工艺对临界电流的影响
        5.3.1 超导线圈的浸渍固化
        5.3.2 浸渍固化后储能线圈临界电流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9)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设计与动态热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高温超导带材的基本特性研究
    2.1 超导材料简介
    2.2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基本特性
    2.3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各向异性实验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本体设计
    3.1 高温超导电缆分类
    3.2 高温超导电缆数学模型
    3.3 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本体设计
    3.4 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电感参数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10kV/2.3kA三相同轴超导电缆的动态热特性分析
    4.1 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简介
    4.2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有限元建模仿真
    4.3 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损耗计算
    4.4 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热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或已受理的专利

(10)高温超导储能线圈应力应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超导电性与超导带材
    1.3 高温超导储能磁体技术研究概况
    1.4 高温超导储能磁体中的应力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高温超导体交流损耗分析
    2.1 超导体交流损耗理论分析
        2.1.1 超导体交流损耗产生机理
        2.1.2 交流损耗理论模型
    2.2 交流损耗仿真计算
        2.2.1 常规交流损耗计算方法介绍
        2.2.2 基于迭代电导率的交流损耗计算方法
        2.2.3 交流损耗仿真计算模型
    2.3 超导储能线圈电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超导储能线圈应力应变分析
    3.1 高温超导带材力学特性分析
    3.2 超导线圈应力应变有限元仿真分析
        3.2.1 超导线圈电磁应力应变仿真分析
        3.2.2 超导储能线圈热应力应变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超导储能线圈临界电流退化率实验
    4.1 高温超导储能线圈的绕制
    4.2 超导线圈浸渍固化工艺研究
    4.3 经复合树脂浸渍的高温超导储能线圈临界电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21世纪高温超导电力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Roebel超导复合导体的电磁特性研究与分析[D]. 华俊威.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系统的电磁设计与分析[D]. 李文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高工程电流密度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导体机械特性研究[D]. 王久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阻性直流高温超导限流器关键技术研究[D]. 姜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轨道交通初级超导型直线感应电机设计与性能分析[D]. 张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超导故障限流器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D]. 李嘉伟. 山西大学, 2020(01)
  • [7]高温超导复合导体及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研究[D]. 宋文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MJ级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多物理场设计研究[D]. 耿国丽.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10kV/2.3kA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设计与动态热特性分析[D]. 李鹏飞.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高温超导储能线圈应力应变分析[D]. 陈铮.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21世纪的高温超导电源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