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王彩雁[1]2008年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文中认为传统的物理教学秉承“二元价值论”,将知识和学习者割裂开,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学习的客体,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任务就是通过听讲、解答大量习题来掌握书本上的物理知识;而物理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仅仅是作为物理知识的传授者苦苦支撑着自己的角色。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原有的接受学习已经不适应教育的现状,显现出它的弊端——使物理课程趋于封闭和僵化。为了弥补接受学习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引入物理课堂就势在必行。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物理作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有其独特优势,也必将有广阔的前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情况的了解,对于研究性学习走进中学物理课堂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有利于形成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式;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学习模式。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本文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界定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指出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目标;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基础;着重阐述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按照课外和课内两种不同情况,介绍了对应的不同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高中物理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模式。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在本文中都详细给予介绍。

姜鲁[2]2007年在《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其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BBS、Blog、SNS(小组、圈子)等为主要代表的社会性软件可以为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论文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社会性软件的特征及其教育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理论分析为基础,采用Comsenz公司的核心产品Discuz(BBS)以及符合Web2.0理念的X-Space社区个人空间系统、SupeSite社区门户聚合系统,构建了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研究性学习平台,并应用该平台进行了教学实践,完成了“校园网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使用”的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主动地求助于老师和同学,学会协作与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使用基于社会性软件构建的平台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佚名[3]2002年在《研究性学习》文中认为●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之为“主题研究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着眼点在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着手点却是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1)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

陈茜[4]2014年在《基于知能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性学习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国早在1999年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就已经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理念、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不再局限于中小学。本文基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必修课《学科与教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从高校教学改革的理念、高校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高校教学改革需要的氛围环境入手,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切入,应用研究性学习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的课程改革之路。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数字化学习实践研究》项目为依托,对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课程)》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尝试,得出适合这门课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案,并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中进行实施。首先介绍了本文写作的意义、目的,以及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理论依据,并对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成果进行介绍和分析,为基于知能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奠定了基础。然后,确定了基于知能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为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主要包括了模式的设计、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在这叁方面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根据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最后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提出了继续研究的方向。经过了近叁年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理论上形成了基于知能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方案,实践上我也积攒了一些相关的教学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使我认识到,在《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课程)》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来辅助构建知能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迁移,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了人际互动,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参加的积极性。但是,我也意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新的、预想不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改进、完善教学实践。

王琴琴[5]2012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在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模式,结合已有常见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与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采用“引导、鼓励与监督”、“自主发展与创设积极合作环境”、“合作分组、建立积极相互信赖关系”和“交流协作与探索发现”等策略,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可接受性程度及其教育目标达成程度来验证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并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管理训练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本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就研究性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了详细综述;第叁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并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了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设计、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课堂中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进而探讨和拟定了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第五部分是行动研究的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课堂相整合的教学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学实施,后访谈与问卷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论等;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反思,对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模式——阶段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则,以期能够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推广。

王淑平[6]2012年在《基于Sakai平台研究性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知识共享和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的基础发展理念,随着计算机通讯的迅速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支持和日新月异的软件支持为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各种各样的学习管理系统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我国,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阶段,许多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被建立了起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受到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肯定。本文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和Sakai平台的课程管理系统相结合分析,提出了基于Sakai平台的研究性学习研究,进而进行了其概念的界定及优势的分析并详细说明了此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通过建立Sakai平台对高中生开展协作式研究性学习,对其进行初步探讨,以实现更好的利用教育资源,教育平台来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丰富了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提供了借鉴。整篇论文分为七部分。第一章全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基本要素、特征、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第叁章论述了Sakai平台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Sakai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对平台的功能的构建。第四章集中阐述了利用Sakai平台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第五章是在基于对前半部分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利用Sakai平台,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利用Sakai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并对学生的课堂实施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反思。第六章是通过调查问卷,和详实的数据分析研究,分析了利用Sakai平台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并对该结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总结和反思。具体分析了教学前后学生的兴趣、“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第七章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在详细分析基于Sakai平台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程序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在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教学中采用Sakai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确实可行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采用Sakai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Sakai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能力的提高;能降低学生的依赖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余艳[7]2008年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一改过去让学生复述和再现知识的传统学习模式,而是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是今天正在蓬勃兴起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外也有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例如美国的“探究性学习”;德国的“自由学习”;法国增设的“多样化途径”课程,日本的“综合学习”等,与研究性学习最为接近的网上支持系统就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Bernie Dodge等人提出的Webquest网上学习支持系统,但这些系统都只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学习支持,并没有从网络课程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和设计制作。鉴于这种情况,作者萌生了设计并开发一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的想法。本文是对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一个尝试,限于个人编程水平和掌握的资料有限,课程的设计和实现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弥补这些不足正是笔者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探究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将会成为笔者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的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针对该论文的选题作了论证,回答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等问题。第二章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的基本理论研究。本章主要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性、基本模式等。这是研究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的基本理论。在探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本章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的特性、内容组织原则及与普通网络课程差别。第叁章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的设计。本章中,笔者从研究性学习基本模式出发,结合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和《CAI课件设计》的课程特征,设计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的各模块,并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第四章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的开发。本章主要介绍了该课程采用的技术路线及最终实现的主要功能,并介绍了各模块用到的关键技术。第五章为论文的结束部分。本章主要叙述了实现的功能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崔云[8]2014年在《基于Moodle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性学习传入我国,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特别适合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催化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为素质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Moodle平台的出现,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Moodle的创始人是澳大利亚的博士马丁都加玛斯(Martin Dougiamas)。Moodle既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其开放源代码,遵循开放、自由的建构主义理念,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教师在这个平台上有了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老师真正成为了课程的主人。本研究创新之处是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编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南》,基于Moodle平台的强大功能,设计出了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型,对于研究性学习每一个阶段活动开展进行了实践。实践前后分别进行了前测与后测,用Moodle平台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功能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为探讨Moodle平台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提供了实证数据。基于Moodle平台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另外,由于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借助于Moodle平台的展示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力,提高了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小组合作得以加强。另外,通过研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学生方面,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高,在网上浏览其他无关信息浪费了时间;教师方面,由于学校不对研究性学习的任课教师进行考评,付出的巨大劳动得不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方面,由于高考取消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得不到重视,课时不足,导致研究过程不够充分。总之,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实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符合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相信在Moodle平台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未来会更加美好。

胡白玲[9]2016年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正引起越来越多化学教师的关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教是一门艺术,而对于一线化学教师,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对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进行相关教学设计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新课程改革后高中一线化学教师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选取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材料,采用自编的半封闭式调查问卷对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级的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期望。运用自编的访谈提要,对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6名化学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和化学教师对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建议。依据相关理论和调查结果,具体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目标设计、教学事件设计、评价设计等关键环节。结合高中化学教材、对高中生和老师的调查结果,选取高一、高二各个阶段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性主题,编写出《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六篇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分别为:彩色喷泉、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长沙市空气中的SO2检验、暖宝宝使用前后主要成分的探究、酒与乙醇、餐巾纸的质量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研究性学习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从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方面进行选题,认为评价应结合过程评价和研究结果评价,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2)城市中学普遍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和研究方案进行课外指导,大多数化学教师并不熟知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3)根据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请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整理,为一线化学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覃筱杰[10]2008年在《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之探索》文中提出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03年3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这也是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在分析国内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和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界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内涵是采用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求知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阐述了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然后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几个原则,并根据布鲁纳和建构主义的有关理论阐述了部分应用和全程参与式等两种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叁种常用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锚定式的WebQuest教学模式和基于电子作品创作的教学模式。详细论述了叁种教学模式的概念、流程、评价方式和实施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给出了对应案例。并基于上述理论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挑选实验班和对比班,让学生进行实验前测。实验班采用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传统教学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后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显着效果、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有显着效果、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最后,就本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为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教学模式和案例,为本省即将进行课改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 王彩雁.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研究[D]. 姜鲁.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 研究性学习[J]. 佚名.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4]. 基于知能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D]. 陈茜. 沈阳师范大学. 2014

[5].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 王琴琴. 青海师范大学. 2012

[6]. 基于Sakai平台研究性学习研究[D]. 王淑平.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7].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 余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8]. 基于Moodle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崔云.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9].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 胡白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10]. 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之探索[D]. 覃筱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