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山县提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日后算账”(论文文献综述)
赵泽中[1](2021)在《生产与卫生:民国以来山西省农村粪秽处理问题研究(1912-1965)》文中提出粪秽既是农业系统中的生产资料,也是卫生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不洁之物,粪秽处理由此兼具生产与卫生的双重面相。过往对粪秽处理问题的研究或是从肥料的角度给予关注,或是从污物的层面进行讨论,尚未见到将生产与卫生结合起来的系统考察。此外,对积肥用粪问题的分析较少措意于集体化时期;粪秽清洁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城市,未对农村的同一问题进行探讨,无形之中造成研究主题的残缺。有鉴于此,本文试将生产与卫生两种面相结合起来,梳理1912-1965年间山西省农村地区积肥用粪与卫生清洁的变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生产与卫生、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以人畜粪便为主体的农家肥料虽是近代山西农村社会的主要肥源,但在家户、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构成农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民国政府和知识分子为改善民族形象、保障国民健康,逐步在农村开展清洁工作,不过其努力受到农民观念、时间、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始终效果不彰。中共治理下的肥料工作和清洁运动在革命战争时期即见萌芽。1949年后在化肥生产能力有限的客观条件下,中共不断强调农家肥料的重要性,对肥料的积、沤、运、施等环节加以严密组织,有力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共巧妙地使清洁运动共享着肥料工作的意义轨道和组织资源,并对双方在对象范围、工作时间与处理方法上的矛盾进行调适,使农村粪秽处理呈现出“卫生与生产相结合,卫生为生产服务”的特点,从而在总体上实现了农村积肥用粪与环境卫生的同向发展。然而,历史的实践是曲折的,当生产与卫生工作相互脱离甚至违背现实时,粪秽处理亦随即出现偏差,因此集体化时期农村粪秽处理工作在整体进步态势中仍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失衡特征。在高度组织化的肥料工作与清洁运动中,现代性的技术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步得到推广,老农、技术干部、劳动和卫生模范等群体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这种社会变革的实现不仅有赖于现代和传统的互相连接,也立足于中共的意义构建与持续实践,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由此而空前密切起来。
邢恩源[2](2013)在《柯庆施与中国当代政治》文中研究表明柯庆施于“文革”之前主政上海及华东十余年,是建国以后毛泽东最为赏识的地方领导人之一。1949年后,柯庆施先后担任南京市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1953年初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1954年10月调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从1956年起,柯庆施的政治生涯开始如日中天,在风起云涌的政坛上备受瞩目:他积极支持毛泽东对“反冒进”的批评,严厉指责所谓的“右倾保守主义”。1957年在上海贯彻毛泽东“引蛇出洞”反右方针,成为反右派运动主将。同年12月因发表《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的报告得到毛泽东的夸奖。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柯庆施语出惊人地提出:“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大力树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他全力支持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在1958年夏天放出华东钢铁产量八百万吨的“大卫星”,对毛泽东要求当年全国钢铁产量达到“一 0七0”万吨起了决定性影响。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他首创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口号。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他一方面对“大跃进”百般维护,另一方面严厉批判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上,他对刘少奇有关大跃进运动的总结报告表示不满,并希望继续跃进;1963年,为响应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新倡导的“阶级斗争”,提出“大写十三年”口号,在华东迅速掀起现代戏运动,为“文革”的爆发奠定了广泛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此后,他与江青合作在上海打造“文化革命的试验基地”,并提携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基本形成了日后上海“文革”的政治构架。在他的大力支持与运作下,上海成为“文革”爆发的重要策源地。柯庆施的举动深得毛泽东的赏识,地位也随之不断攀升。1956年中共“八大”上他当选中央委员。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上他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60年开始担任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同时继续兼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成为响当当的华东“第一人”。1965年初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关于柯庆施的学术研究很具有典型意义。他是当时中共地方党政负责人中的一员,其表现出的政治姿态带有某种普遍性,只是更加突出和激烈而已。随着毛泽东“继续革命论”理论的变相发展,中共的执政主旨思想越来越急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中共中央及地方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主动或被动地遵循毛泽东的指导思想亦步亦趋地紧跟。在党内大环境的制约下,柯庆施一方面揣摩毛泽东的心态,一再表达迎合性的极“左”言论,进而献言献策;另一方面彻底贯彻毛泽东所提出的各项“左”的政治方针,一直冲在历次政治运动的最前沿。但是,不可否认,在柯庆施的身上又充满了秉承“左”的路线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党性原则相互之间的矛盾。作为建国后在地方上最积极支持和拥护毛泽东极“左”路线的代表,柯庆施在1956—1965年间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说明了他的实际行动完全符合毛泽东的政治理念,是毛泽东政治思想在地方上的具体实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共党内,政治生态已经很不正常,整个社会在“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马晓兵[3](2011)在《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是秦安县在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下,按照中央的要求,执行中央到地方的指示的产物。它的兴起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基层政治、经济组织体系,即人民公社体制。把基层政权机构乡人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机构公社管理委员会合为一体,统一管理全乡、全社的各种事务,即“政社合一”。实行了以公共食堂为主的供给制,尝试性的进行了社会主义福利事业的建设。在公社化下,秦安县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运动,集体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代替了以单个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生产条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全国一样,也存在着一系列诸如“共产风”等重大问题。“一大二公”,“浮夸风”、“瞎指挥风”泛滥,只注重政治运动,不重视实际效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导致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下降,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二、浮山县提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日后算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浮山县提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日后算账”(论文提纲范文)
(1)生产与卫生:民国以来山西省农村粪秽处理问题研究(1912-196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史料、概念与方法 |
第一章 民国农村粪秽处理的不同面相 |
第一节 生产传统中的积肥用粪 |
第二节 卫生改良中的污秽病源 |
第三节 粪秽处理的区域不平衡性 |
小结 |
第二章 中共治理下的肥料工作 |
第一节 农肥的收集制造 |
一、积肥 |
二、造肥 |
三、投肥 |
第二节 农肥的空间移动 |
一、由城到乡 |
二、拾粪活动 |
三、由村到田 |
第三节 农肥的施用技术 |
一、农肥施用技术的发展 |
二、农肥施用技术的推广 |
小结 |
第三章 中共治理下的清洁运动 |
第一节 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1937-1953) |
一、科学与革命的纠缠 |
二、卫生与生产的结合 |
第二节 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初期(1953-1960) |
一、“卫生与生产相结合”的变形 |
二、除害灭病的政治加速度 |
第三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1960-1965) |
一、回归中的“变” |
二、发展中的“不变” |
小结 |
结语 |
附录:山西省有关农家肥料的谚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柯庆施与中国当代政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去世后的哀荣 |
一、病逝成都 |
二、超乎常规的葬礼 |
三、死因重提 |
第二节 出身和早期经历 |
一、出身 |
二、新潮学生 |
第三节 家庭和工作作风 |
一、简朴的家庭生活 |
二、勤恳的工作作风 |
第二章 早期生涯 |
第一节 峥嵘岁月 |
一、见到列宁 |
二、年轻的共产党员 |
三、在“王明路线”时期 |
第二节 延安整风之中 |
一、与刘少奇“结怨” |
二、延安整风的开展 |
三、被“抢救” |
第三节 石家庄的“试验田” |
第三章 在南京的日子 |
第一节 主政南京 |
一、刘少奇的一封电报 |
二、接管南京 |
三、基层政权的建立 |
四、恢复生产 |
五、推动城市转型 |
第二节 江苏省委书记任上 |
一、中共高层“过渡”时间上的分歧 |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 |
第三节 推行农业合作化 |
一、“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
二、为江苏互助合作运动打下基础 |
三、推行统购统销工作 |
第四章 在上海初显身手 |
第一节 初露锋芒 |
一、入主上海 |
二、跑步进入社会主义 |
三、上海的“对资改造” |
四、“论十大关系”对上海的影响 |
第二节 关于反右运动 |
一、整风运动 |
二、鼓励鸣放 |
三、反右主将 |
四、上海反右派风暴 |
第五章 从反冒进到大跃进 |
第一节 柯庆施与大跃进运动兴起 |
一、“主要矛盾”问题 |
二、乘风破浪 |
三、批评反冒进 |
四、无限崇拜 |
五、“急先锋” |
第二节 城市大跃进的楷模 |
一、上海进入“大跃进” |
二、“一0七0”指标的提出 |
三、大炼钢铁 |
四、“技术革命” |
五、“全国一盘棋” |
第三节 上海农村人民公社化 |
一、推波助澜 |
二、大办人民公社 |
三、短暂的纠“左” |
四、不服输 |
第六章 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 |
第一节 庐山会议 |
一、再度转向 |
二、上海反右倾斗争 |
三、打击刘顺元 |
第二节 继续跃进 |
一、工业再跃进 |
二、“救命稻草” |
三、“穷过渡” |
第三节 跃进的代价 |
一、更上层楼 |
二、保钢 |
三、农村危局 |
四、不糊涂的糊涂账 |
第七章 七千人大会前后 |
第一节 坚守最后的阵地 |
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二、不同的反思 |
三、最后的“社会主义阵地” |
第二节 分裂的开始 |
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
二、中央高层重心的偏移 |
三、为毛泽东辩护 |
第三节 重提“阶级斗争” |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
二、上海的阶级斗争之弦 |
三、“四清”运动 |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试验基地 |
第一节 倡导现代戏 |
一、“大写十三年” |
二、华东各地贯彻 |
三、毛泽东的支持 |
第二节 “文革”前华东现代戏高潮 |
一、华东成为现代戏的海洋 |
二、全国现代戏高潮的出现 |
三、高潮的背后 |
四、柯庆施的文艺“四清”运动 |
第三节 柯庆施与“文革”的发动 |
一、与江青合作 |
二、提携张春桥、姚文元 |
三、关于“评海瑞罢官”的争议 |
结语 |
附1 1954 年—1965年上海市委主要领导 |
附2 1949 年以后柯庆施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状况分析 |
三、重点及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秦安县的兴起 |
第一节 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分析 |
一、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
二、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农村人民公社在秦安县的建立 |
一、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初步形成 |
二、秦安县对农村人民公社的整顿 |
三、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的稳定与发展 |
第三章 人民公社化下秦安县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 |
第一节 基本的社会生活 |
一、家庭生活 |
二、公共食堂生活 |
三、公社的分配制度 |
四、社会福利事业 |
五、状况分析 |
第二节 公社化下“大跃进”式的生产建设运动 |
一、农田水利建设 |
二、深翻土地的运动 |
三、积肥运动 |
四、大炼钢铁运动 |
第四章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秦安县的终结与“纠左” |
第一节 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终结及原因 |
一、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终结 |
二、诸多问题及终结原因 |
第二节 “纠左”及人民公社体制的延续 |
一、响应中央号召,初步“纠左” |
二、人民公社体制的延续 |
第五章 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与启示 |
第一节 影响 |
第二节 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浮山县提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日后算账”(论文参考文献)
- [1]生产与卫生:民国以来山西省农村粪秽处理问题研究(1912-1965)[D]. 赵泽中. 山西大学, 2021
- [2]柯庆施与中国当代政治[D]. 邢恩源. 南京大学, 2013(01)
- [3]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D]. 马晓兵.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标签:柯庆施论文;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论文; 毛泽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