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科学评价自然-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陈巴尔虎旗土地生态状况并更好地反映其空间异质性,以像元为评估单元,构建涵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裸土指数、土壤亮度五项遥感参量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价模型(LEI模型),揭示呼伦贝尔草原核心区——陈巴尔虎旗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差异,分析其主要限制因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土地生态调控途径。结果表明:1)空间上陈巴尔虎旗土地生态状况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差。2)时间上陈巴尔虎旗2000—2010年土地生态状况整体有变差趋势,土地生态状况处于"一般"的区域面积由65.75%增加到69.75%,"变差"和"变好"的区域面积比重分别为12.59%和5.19%,且东部比西部的土地生态恶化进程更快。3)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的主要限制因子。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邓晓娟,李晶,殷守强,孙子云,崔绿园,闫萧萧,王媛
关键词: 土地生态状况,遥感参量,综合评估,限制因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畜牧与动物医学,农业经济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与测绘工程学院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1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1564)
分类号: F301.2;S812
页码: 162-172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1716K
下载量: 192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期陕西省土地生态整治思考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3)
- [2].宁夏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状况评估——以盐池县为例[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9(04)
- [3].土地规划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运用分析[J]. 四川水泥 2019(11)
- [4].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河南省土地生态质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5].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6)
- [6].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天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12)
- [7].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初探[J]. 国土资源情报 2018(04)
- [8].黄土台塬区土地生态化整治工程建设——以宝鸡市陇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6(04)
- [9].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评价——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1)
- [10].生态化土地整治研究[J]. 中国矿业 2017(S1)
- [11].浅谈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0)
- [12].长沙市莲花镇土地生态质量分区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6)
- [13].谈土地生态利用的特征[J]. 科技展望 2014(24)
- [14].基于聚类分析的县域土地生态管护分区研究[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9(04)
- [15].重庆市土地生态状况综合测度[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20)
- [16].村域土地生态状况动态评估——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04)
- [17].广东省低碳土地生态利用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22)
- [18].昆山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4)
- [19].石家庄土地生态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23)
- [20].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生态利用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3(09)
- [21].中国土地生态管护内涵和发展策略探讨[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3(04)
- [22].金坛市土地生态质量的城乡梯度规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3)
- [23].公众对地方政府土地生态行政认知的调查和分析——以L市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2(04)
- [24].娄底市城市土地生态利用研究[J]. 商 2012(22)
- [25].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2)
- [26].土地生态风险分析及对策——以宝鸡市为例[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7].试论土地生态化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8)
- [28].论地质环境与土地生态管理的整合[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05)
- [29].黄河故道土地生态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研究[J]. 江苏水利 2020(08)
- [30].江苏省土地生态网络规划中源地的选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