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串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常数,动力学,精馏,反应器,速率,计量学,化学平衡。
连串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花东龙,庄晓煜,童东绅,俞卫华,周春晖[1](2016)在《催化甘油脱水氧化连串反应制丙烯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单反应器中甘油脱水氧化连串反应制备丙烯酸的研究进展。文中简介了甘油来源及丙烯酸的需求背景;概括了当前对单反应器中的催化体系、反应温度、接触时间、氧气分压及甘油浓度等的研究状况;重点讨论了单、双床层气固相体系中复合氧化物型催化剂和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涉及的催化剂有V-P、Fe-P、W-V、Mo-V、CsPW-Nb、VMo-SiC等复合氧化物和V_2O_5/BEA、V_2O_5/MFI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等;总结了当前研究对气固相催化反应机理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认识;评述了催化剂的失活现象与再生问题;此外,还讨论了液固相体系中Cu/SiO_2-MnO_2和POM/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特点及反应机理。最后分析了单反应器中甘油脱水氧化连续反应制丙烯酸反应过程尚存的难题,从反应体系的选取、催化剂性能的改进以及催化剂积炭消除等方面展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6年Z2期)
奚立华,孙祝林,李红,吕永根[2](2016)在《用连串反应表征沥青纤维的氧化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纤维在不熔化过程中,同时伴着氧的增加和脱除,含氧量的变化又会体现在沥青纤维的增重及失重上。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沥青纤维在空气中的热氧化行为,考察了从120℃升温到410℃的质量变化,以及分别在230和290℃恒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将氧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生成和脱除视为同时发生的两个连串反应,用连串反应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氧化过程中的纤维重量变化并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氧化和脱氧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用连串反应可以很好地拟合沥青纤维的氧化增重过程。用恒速升温的非等温动力学可以分别计算出氧化反应和脱氧反应的频率因子和活化能,并据此可以计算不同温度下两种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低温时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1明显大于脱氧反应速率常数k2,随着温度的升高,k1和k2均增大,但k2增加的速率>k1,达到290℃时k1和k2相等,290℃后k2>k1,与实验结果先增重后失重相吻合。同样用连串反应动力学模拟了恒温过程中纤维的质量变化,也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但所得到的反应速率常数k1和k2与恒速升温反应相比明显要小,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郭昌洪,房少梅,郭柏灵[3](2014)在《连串反应中控制火焰的耦合GKS-CGL方程组解的极限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连串反应中控制火焰的耦合广义Kuramoto Sivashinsky-Ginzburg Landau(GKS-CGL)方程组的周期初值问题,主要研究其解在系数g→0和δ→0时的极限行为.首先,采用Galerkin方法,通过构造一系列精细的先验估计,得到GKS-CGL方程组周期初值问题整体光滑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利用一致有界估计证得GKS-CGL方程组极限解收敛,并给出解的收敛率估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数学》期刊2014年04期)
丁良辉,汤吉海,崔咪芬,陈献,薄翠梅[4](2013)在《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RD和SRC过程分析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侧反应器与精馏塔集成(SRC)是塔内耦合反应精馏(RD)的新拓展,同时适用于反应与精馏处于相同工况和不同工况两种情形。以甲苯氯化连串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RD和SRC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相同总塔板数和塔釜上升蒸气量条件下,计算了相同工况下(反应与精馏压力均为101.3kPa),RD与SRC过程的气/液流率、温度、组成分布,发现两者性能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以产品氯化苄的生产成本为目标函数、标志系统产能的氯气进料流率和分配比例为优化变量,对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相同工况RD与SRC过程、不同工况SRC过程(反应压力为101.3kPa、精馏压力为10kP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同压力工况下,优化得到的RD与SRC的装置产能与产品质量一致;但在不同压力工况下,SRC的产能明显提升、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反映出不同工况SRC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严利[5](2006)在《广州社平工资上调引发连串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市最新公布的2005年社平工资2820元,比上年增长235元。这个简单的数字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并不敏感。但实际上不管2820元的社平工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在7月份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比如职工缴纳的社保费会有所增加,不过,与此同时,医保(本文来源于《广州日报》期刊2006-06-07)
徐海升,杨许召,赵建宏,王留成,宋成盈[6](2004)在《一级连串反应系统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化工系统灵敏度分析的方法,针对等体积串联釜模型描述的以中间生成物为目的产物的一级连串反应Ak1Rk2S,研究了速度常数比K变化和操作偏离最佳点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系统回收效率越高,K值变化及操作偏离最佳点对产品收率影响越小;对于回收效率较高的工业连串反应过程,一阶灵敏度系数和二阶灵敏度系数均随串联段数N值的增加而减小,因此,选用PFR时,系统操作灵敏度最低;一、二阶灵敏系数越大,越应该伴随系统参数变化及时准确跟踪最佳点操作,这是保证收率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陈尚伟,赵登峰[7](2003)在《Casson流体层流反应器中连串反应的产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for laminar flow of non Newtonian Casson fluids in a tubular reactor was analysed theoretically,and the analysis expressions were derived for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density function in the Casson laminar flow reactor Based on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density function derived, equations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for simple series reactions in an isothermal tubular reactor were presented The conditions which must be satisfied for maximizing intermediate product yield were derived Computation of optimal Dahmk hler number, optimal conversion and maximum possible yield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se calculated results, design charts which show quantitatively how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ratio and the parameter of Casson laminar flow model affect optimal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optimal Dahmkhler number were obtained Also,correlated diagrams and correlations which show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 of Casson laminar flow model on optimal feed rate and optimal reactor volume were given These diagrams and correlations are useful for engineering design(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3年11期)
王万林[8](2002)在《由单组分浓度的测定求连串反应平衡常数的极限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求极值的方法 ,通过对反应体系中单组分平衡浓度的测定 ,求连串反应的平衡常数。(本文来源于《张家口师专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陈迪钊,梁逸曾[9](2002)在《基于连串反应在线光谱监测数据的动力学曲线拟合及速率常数的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连串反应在线光谱监测的二阶数据阵,本文提出了一个能准确估计两步连串反应速率常数和解析各组分光谱及浓度变化曲线的方法。以本文方法对一个仿真的叁组分连串反应光谱随时间变化的响应阵进行了解析。准确估计了这一连串反应的两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并得到了与原纯光谱和浓度曲线完全吻合的解析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对满足速率方程的反应体系,求解速率常数和各组分的纯光谱及真实浓度的变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2年04期)
邱东方,王宏伟[10](2001)在《多媒体技术在连串反应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lab语言中Simulink工具 ,开发了连串反应动力学过程动态模拟多媒体功能模块 ,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 ,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01年03期)
连串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沥青纤维在不熔化过程中,同时伴着氧的增加和脱除,含氧量的变化又会体现在沥青纤维的增重及失重上。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沥青纤维在空气中的热氧化行为,考察了从120℃升温到410℃的质量变化,以及分别在230和290℃恒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将氧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生成和脱除视为同时发生的两个连串反应,用连串反应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氧化过程中的纤维重量变化并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氧化和脱氧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用连串反应可以很好地拟合沥青纤维的氧化增重过程。用恒速升温的非等温动力学可以分别计算出氧化反应和脱氧反应的频率因子和活化能,并据此可以计算不同温度下两种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低温时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1明显大于脱氧反应速率常数k2,随着温度的升高,k1和k2均增大,但k2增加的速率>k1,达到290℃时k1和k2相等,290℃后k2>k1,与实验结果先增重后失重相吻合。同样用连串反应动力学模拟了恒温过程中纤维的质量变化,也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但所得到的反应速率常数k1和k2与恒速升温反应相比明显要小,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串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花东龙,庄晓煜,童东绅,俞卫华,周春晖.催化甘油脱水氧化连串反应制丙烯酸[J].化学进展.2016
[2].奚立华,孙祝林,李红,吕永根.用连串反应表征沥青纤维的氧化动力学[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6
[3].郭昌洪,房少梅,郭柏灵.连串反应中控制火焰的耦合GKS-CGL方程组解的极限行为[J].中国科学:数学.2014
[4].丁良辉,汤吉海,崔咪芬,陈献,薄翠梅.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RD和SRC过程分析与比较[J].化工学报.2013
[5].严利.广州社平工资上调引发连串反应[N].广州日报.2006
[6].徐海升,杨许召,赵建宏,王留成,宋成盈.一级连串反应系统灵敏度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
[7].陈尚伟,赵登峰.Casson流体层流反应器中连串反应的产品分布[J].化工学报.2003
[8].王万林.由单组分浓度的测定求连串反应平衡常数的极限值[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
[9].陈迪钊,梁逸曾.基于连串反应在线光谱监测数据的动力学曲线拟合及速率常数的估计[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
[10].邱东方,王宏伟.多媒体技术在连串反应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都学坛.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