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伪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谱,效果,反射,涂料,偏振,目标,可见光。
红外伪装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枫,徐明扬,王聃漂,杨佳星,张志利[1](2019)在《基于改进SSD的特种车辆红外伪装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标检测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SSD目标检测网络同时具有实时性好和准确性高两大优点。由于特种车辆红外图像难以获取,以小轿车和公交车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红外图像Pascal VOC数据集,训练了SSD网络,并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检测了红外目标图像。结果表明,红外目标的特征信息越多,检测精度越高,但红外图像中信息残缺的车辆存在"漏检"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添加"残缺窗口模块"优化数据集结构,有效解决了车辆"漏检"问题,同时目标整体的检测准确率也明显提升。将改进数据集后的红外目标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指标,能够较准确评估复杂背景下特种车辆红外隐身伪装效果。(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杨星,周永凯,张华[2](2019)在《基于聚类分析的绿色背景迷彩服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一个可行的评价迷彩服近红外伪装效果的方法,以绿色背景为例,测定了10种绿色植物在波长范围380 nm~1 200 nm的反射率并制得反射光谱;引入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测得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以不同植物作为变量,对波长进行系统聚类,得到光谱特征在不同类别波段上的分布;在不同波段上拟合曲线制定相应的光谱范围用来评价迷彩服的近红外伪装效果,并对2种迷彩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文的评价方法可以对迷彩服反射光谱符合绿色植被的程度进行有效而准确的评价,同时整个评价过程较为明确可行,为其他类型背景的迷彩服评价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广德,刘东青,王义,程海峰,罗志坚[3](2019)在《热红外伪装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红外伪装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阐述其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热红外伪装技术的主要方式,包括热红外伪装涂料技术、热红外伪装网与遮障技术、新型热红外伪装技术。分析了热红外伪装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应家驹,何永强,陈玉丹,周冰,武东生[4](2019)在《基于特征综合的红外动态伪装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红外动态伪装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综合的红外动态伪装效果评估方法。根据红外侦测图像的特性,选择了亮度对比度、直方图特征、纹理特征和边缘形状特征等四种特征指标,分别统计背景图像与伪装图像之间四种特征的相似度。四种特征相似度在综合评估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固定,特征权重分配依据伪装图像特征序列数据的信息熵的大小决定。最后累加单幅伪装图像的四种特征值与特征权重的乘积,作为该幅图像的综合评价结果。在红外动态伪装系统上进行了试验,通过采集背景图像和序列伪装图像,验证了效果评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红外动态伪装效果的评估结果可为优化伪装设计算法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3期)
刘艳霞,王聪[5](2019)在《低发射率红外伪装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伪装涂料的光学波段光谱曲线应与背景的光谱曲线尽量接近,同时应具有较低的表面发射率,能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相适应。制备了几种不同的红外伪装涂料,分别制成不同厚度的涂层,并测定了涂层的光谱反射率及红外发射率。制备的涂料在光学波段具有较好的伪装性能,在涂层厚度为0.1 mm时的红外发射率为0.811。(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应家驹,武东生,黄富瑜,陈玉丹,刘杰[6](2019)在《基于电致变温的红外动态伪装单元功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目标的战场生存能力,电致变温技术被应用于目标的红外动态伪装中,如何有效地降低功耗是电致变温红外伪装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分析红外动态伪装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单元结构,在建立基本单元各个工作层面热传导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半导体制冷片产生制冷量和风扇主动散热的功耗计算公式。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温差设定和环境风速对功耗的影响。该结论可为红外动态伪装系统的功耗指标论证、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1期)
严阳,华文深,张炎,崔子浩,伍锡山[7](2019)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伪装目标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伪装目标探测识别大部分是依靠人眼通过光学仪器进行简单的放大观测,但是通常探测效果不佳。高光谱仪能采集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谱图像,从而得到物体连续的光谱曲线,一般来说,不同物体间的光谱曲线存在差异。利用在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下获取的高光谱图像,分析伪装目标在不同背景下的伪装效果。通过光谱幅值及光谱形状变化趋势,评价伪装目标与背景光谱曲线的差异。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评价,伪装目标在真实草地中的伪装效果相对塑料假草皮来说更好,符合实际需要,能为军事行动提供良好的伪装。同时,实验也表明,在可见光波段下,不同物体光谱曲线变化趋势不同,在近红外波段下,物体间的光谱反射灰度值差异较大,但是光谱变化率差异较小。在伪装目标探测时,若仅从某一方面来评价,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所以在探测识别时,需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徐文斌,陈伟力,李军伟[8](2019)在《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特性的伪装目标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谱偏振探测可以综合获得目标的光谱、强度、偏振态等参数,有利于改善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本文介绍了基于红外高光谱偏振特性的伪装目标识别方法,搭建了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测量系统,开展了对两类伪装目标在不同温度下的高光谱偏振成像实验,获取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伪装目标即使涂覆相同的表面涂料,但受基底材料的热传导率影响,在相同温度差异下红外偏振特性的提升量明显大于辐射亮度,并有着温差越大偏振特性提升量差异越大的规律,同时显示出波段选择性。利用两类伪装目标偏振特性提升量的差异,有效解决相同温度下伪装目标无法识别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1期)
杨星[9](2019)在《山地背景材料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及迷彩服伪装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侦察和伪装技术的发展,迷彩服的伪装性能已不能局限于可见光范围,针对近红外伪装的迷彩服已经被陆续开发出来,其中林地型迷彩服较为成熟。恰当的可见光-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价方法能有效的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迷彩服的开发和优化工作。目前迷彩服的可见光-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价方法鲜见报道,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一些补充工作。以山地作为背景,先确定制样方法,然后在对山地背景材料进行取样、制样、测试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并描述材料的光谱规律;通过聚类分析对试样和波长分别进行系统聚类,重点结合反射光谱特征对波段进行分类,并以此分段确定合理的光谱范围来对迷彩服的可见光-近红外伪装效果进行评价。旨在探求一个可行的迷彩服可见光-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价流程和方法。山地背景材料主要包括植被、土壤和岩石叁大类,分别对应迷彩服上的叁类斑块。实验表明:植物叶片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相似,可见光区域内,在其颜色波段形成相应的“色峰”;在“近红外高原”受多种因素影响只会造成反射率大小不同。植物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普遍较高,黄土次之,岩石反射率值范围较广,但大部分都较低。样品的聚类分析表明季节是影响绿色植被近红外反射率的最显着因素;夏季,影响反射率的因素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新叶和成叶、针叶型植物、平行叶脉植物。在可见光范围内,土壤和岩石的光谱曲线在其颜色波段形成缓峰,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普遍没有植物高。波长的聚类分析有效获得了光谱特征在具体波段上的分布,为评价迷彩服伪装效果提供了基础。绿色植被、黄土和岩石的光谱曲线在不同不断离散程度不同。依据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光谱特征作出评价迷彩服伪装效果的光谱范围,并对迷彩服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期刊2019-01-01)
李彦彬,张海瑞,李佳坤,赵一兵[10](2018)在《防空导弹装备红外伪装能力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防空导弹装备红外伪装实施的局限性和零散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其红外伪装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该体系基于伪装与侦察这对矛盾关系,从红外侦察能力、红外隐身能力、红外示假能力、环境支持能力、人员任职能力、维护保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7个方面系统分析防空导弹装备红外伪装能力,通过熵值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提出基于加权秩和比的综合评估方法,并对评估等级进行客观分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该评估体系及方法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8年09期)
红外伪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求一个可行的评价迷彩服近红外伪装效果的方法,以绿色背景为例,测定了10种绿色植物在波长范围380 nm~1 200 nm的反射率并制得反射光谱;引入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测得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以不同植物作为变量,对波长进行系统聚类,得到光谱特征在不同类别波段上的分布;在不同波段上拟合曲线制定相应的光谱范围用来评价迷彩服的近红外伪装效果,并对2种迷彩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文的评价方法可以对迷彩服反射光谱符合绿色植被的程度进行有效而准确的评价,同时整个评价过程较为明确可行,为其他类型背景的迷彩服评价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伪装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晓枫,徐明扬,王聃漂,杨佳星,张志利.基于改进SSD的特种车辆红外伪装检测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杨星,周永凯,张华.基于聚类分析的绿色背景迷彩服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价方法[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广德,刘东青,王义,程海峰,罗志坚.热红外伪装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红外技术.2019
[4].应家驹,何永强,陈玉丹,周冰,武东生.基于特征综合的红外动态伪装效果评估[J].半导体光电.2019
[5].刘艳霞,王聪.低发射率红外伪装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山东化工.2019
[6].应家驹,武东生,黄富瑜,陈玉丹,刘杰.基于电致变温的红外动态伪装单元功耗分析[J].半导体光电.2019
[7].严阳,华文深,张炎,崔子浩,伍锡山.可见-近红外高光谱伪装目标特性分析[J].红外技术.2019
[8].徐文斌,陈伟力,李军伟.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特性的伪装目标识别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9].杨星.山地背景材料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及迷彩服伪装效果评价[D].北京服装学院.2019
[10].李彦彬,张海瑞,李佳坤,赵一兵.防空导弹装备红外伪装能力评估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