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民医院河北秦皇岛066300)

【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肋软骨骨折患者,在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层厚1mm薄层横断图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对比分析。结果:诊断26例患者,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发现肋软骨骨折49处,X线平片发现肋软骨骨折0处。结论:以薄层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综合应用,使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胸片,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作为临床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重建;肋软骨骨折;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23-02

肋骨、肋软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尤为常见,普通X线对肋软骨骨折容易漏诊,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不便,随着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研究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胸部外伤行X线胸片及16排螺旋CT检查患者136例,筛选确认肋软骨骨折患者26例,就多层螺旋CT的薄层横断面图像及MPR、CPR、MIP、VR多种重建技术的综合应用与X线胸片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在肋软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胸部外伤行X线胸片及16排螺旋CT检查患者136例,均由本院影像科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审阅筛选确认肋软骨骨折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1至76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均有不同外伤史。

1.2影像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在行16层螺旋CT检查前均进行常规胸部正斜位X线摄片。CT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完成。扫描参数:层厚5mm,层距5mm,,电压120KV,电流200—250mA,螺距1.075,矩阵512*512,FOV依据病变部位调整,均采用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胸廓上口至肋骨下缘。后处理方法:扫描所得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重建,重建1mm薄层横断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建,利用调节显示域值或窗宽窗位、适当切割去除感兴趣区外重叠部分、任意角度旋转等功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图像,由2名CT室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进行骨折确认。

2结果

26例49处肋软骨骨折病例中,6例单根肋软骨骨折,20例多根肋软骨骨折。其中X线胸片显示肋软骨骨折0处;经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分析后49处肋软骨骨折均得以显示(如图1-5)。肋软骨骨折CT表现为肋软骨裂隙样低密度影或钙化影中断、不连续,断端错位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骨折线多呈横形或斜形。同时,26例病人中16层螺旋CT扫描发现肋骨骨折20例58处,肩锁关节脱位1例,锁骨骨折1例,胸骨骨折1例,胸椎骨折3例5处,肩胛骨骨折2例,血气胸2例,肺挫裂伤15例,腹腔脏器损伤2例,心包积血1例,以上多是复合伤。

图1薄层横断图像示右侧第8肋软骨骨折,断端错位。图2CPR图像示右侧第8肋软骨骨折,断端错位。图3MPR图像示左侧第7、8肋软骨骨折,断端错位。图4MIPMPR图像示左侧第7、8肋软骨骨折,断端错位。图5VR图像示右侧第7、8肋软骨骨折,断端错位。

3讨论

肋软骨是透明软骨,桥连胸骨与肋骨。因其具有弹性,增加了胸廓的活动度和弹性,对胸廓的运动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通常情况下肋软骨不易发生骨折,如果受到直接按压或暴力击打,那么肋软骨就容易发生骨折。临床上患者胸部与季肋部有挫伤、血肿、触诊有压痛、骨擦感,咳嗽时胸痛加重。当肋软骨在发生钙化的基础上造成损伤,断端移位时,X线胸片诊断并不困难。但在肋软骨未发生钙化时,X线胸片正斜位只能见到游离的肋骨前端,而肋软骨不显影,易造成肋软骨骨折漏诊,延误诊治。

普通X线所反映的是沿着X射线方向每个像素所有信息作用的总合,是一种叠加图像,只有那些与其周围存在着非常高的衰减差的结构才能被识别出来,肋软骨密度与周围组织接近,叠加作用削弱了这种差别的存在,因此本研究中X线胸片均未显示肋软骨损伤情况。超声和MRI对肋软骨损伤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肋软骨损伤时往往合并严重的纵膈或肺内损伤,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检查,因而限制了其使用[1]。肋软骨顺应肋骨走形成斜形排列,普通CT横断面图像也只能节段性显示肋软骨,故诊断肋软骨损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扫描覆盖范围大、扫描速度快、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率高、可进行多种图像重建,能够明确显示肋软骨是否有骨折,客观、清晰地显示骨折位置、类型、骨折线方向、数目、移位情况。通过窗宽窗位的改变,还可以观察周围软组织及肺内及纵膈内变化。螺旋CT三维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各有其优劣点,综合运用可取长补短[2],结合薄层横断图像,能够较好的显示肋软骨骨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肋软骨骨折的漏诊、误诊。薄层横断图像是可靠的成像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图像缺乏立体感和整体感,特别是在观察多发、粉碎性骨折时不理想。其次骨折定位也有一定的困难。后处理技术MPR、CPR、MIP、VR可弥补薄层横断图像的不足,给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MPR是最常用的后处理技术,可从原始横断面图像获得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任意斜面的二维图像,通过适当旋转和倾斜,可清晰展示肋软骨骨折,但立体感和整体性不强,不能同时显示左右多处骨折情况。曲面重组(CPR)是MPR的延伸和发展,可将弯曲结构拉直,可显示单根肋骨和肋软骨的全貌,骨折的部位、形态、程度及移位方向一目了然,也能显示细小的骨皮质断裂和皱缩及肋软骨的骨折。CPR能重建出单根肋软骨的走行,对骨折移位程度、形态的显示优于三维图像,同时也可以显示周围软组织情况[3],但因是二维图像,不如VR图直观,且定位亦有一定的困难。MIP是沿视角投影轨迹上的容积数据中的最大密度进行编码和图像重建,可真实反映密度变化,图像看起来类似X线平片,具有可任意旋转角度和切割兴趣区外重叠部分的特性和功能[4],且可以清楚、直观的显示肋软骨的全貌,对肋软骨的骨化尤其敏感。因多个层面重叠在一起,其对无明显移位的细微骨折易漏诊[5],需要注意域值的选定。VR通过伪彩处理,能将肋骨、肋软骨、肋软骨钙化以不同的颜色呈现,图像更加直观,可多方位、多角度旋转,显示骨折线的形态、走向和断端的移位情况,空间立体感强,定位准确,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确定手术入路、内固定位置、方式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VR对阈值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阈值太高可出现碎裂现象,易导致误诊可能,对移位不明显的骨折也显示较差,诊断中应加以注意[6]。有作者提出MIP、VR是显示肋软骨骨折形态的最佳CT成像方式[7]。笔者认为,MIP、VR重建对于移位明显肋软骨骨折者显示好,定位准确,移位轻微的肋软骨骨折,易漏诊。本组中薄层横断面图像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率为100%,MPR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率为100%,CPR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率为100%,MIP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率为97.4%,VR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率为94.9%,多种重建方法综合应用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因此,在肋软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明显优于X胸片,应认真、仔细查看薄层横断面图像,做出初步诊断,找出不足和疑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MPR、CPR、MIP、VR重建并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其诊断功能。以薄层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综合应用,使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胸片,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作为临床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素英,池书平,张清华.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9):1353-1354

[2]郭祥彬,张软英,卫丽霞.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1):40-42

[3]赵博,张雪宁.多层螺旋CT在助骨骨折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8):3357-3360

[4]袁会军,刘陈学,袁慧,等.16层螺旋CT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5(5):702-704

[5]张治邦,陈钢,庞学桂,等.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诊断胸骨肋软骨骨折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7):1031-1033

[6]吴茂铸,应琦,蔡卫东等.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6,21(16)1257-1260

[7]赫崇安,李玉报,王立民.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7):1-3

标签:;  ;  ;  

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