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妇科症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妇科,血竭,加味,中医,莪术,同治,针灸。
妇科症瘕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华,周杰[1](2019)在《张锡纯治疗妇科症瘕理法方药探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锡纯治疗妇科症瘕具有丰富独特的经验,用药别具一格且疗效卓着。在病因上认为妇科症瘕一是因瘀血阻于冲任致冲任失调,二是因冷积结于下焦致气血逆乱、症瘕形成,正虚血瘀是症瘕的主要病机。在治则治法上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同用。症瘕初期治疗专以祛邪,日久治疗扶正祛邪并用,善用活血化瘀的特色药物。治疗既能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又能深入病所,专药消症,促使症瘕早日消退,其治疗妇科症瘕的经验对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薛敏,朱鸿秋,胥芯蕾,曾竹兰,曾艳玲[2](2019)在《加味蒲翘四逆四妙汤在妇科症瘕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妇科症瘕(如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方面较传统疗法(如外科手术等)具有诸多优势,但针对其术后常见如下腹不适等不良反应,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而此时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得以体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0期)
董丽君[3](2018)在《李祥云叁步渐进法治疗妇科症瘕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妇科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验案,介绍李祥云教授的中医"叁步渐进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凡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输卵管阻塞、盆腔炎性包块等证属肾虚血瘀、症瘕结聚类妇科病证,均可采取此法,参照治疗,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医文献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刘岩,孙敏[4](2018)在《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妇科症瘕疾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妇科症瘕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息肉、子宫颈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单纯性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等)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特点,根据中医体质特征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妇科症瘕疾病的发病率。方法:收集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妇科症瘕疾病范畴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得出的数据对中医偏颇体质进行分类归纳。结果:在总例数中,平和质6例,占总例数的6.82%,偏颇体质者82例,占总例数的93.18%。总例数中单一体质46例,占总例数的52.27%,兼夹体质42例,占总例数的47.73%。从个体体质类型占比来看,前叁位体质类型分别为:血瘀质18例,占20.45%;气郁质15例,占17.05%;血瘀质兼夹气郁质10例,占11.36%。由此,说明血瘀质、气郁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在兼夹体质中患病率高的为血瘀质和气郁质,明显高于其他兼夹体质类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偏颇体质的分布来看,排名前叁位的体质分别为:血瘀质47例次,占34.56%;气郁质35例次,占25.74%;痰湿质18例次,13.24%。由此说明,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症瘕疾病的中医体质具有独特性,即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这叁种中医体质妇科症瘕疾病的发生率偏高,也就是说这叁种体质易患妇科症瘕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19期)
温娅,陆启滨[5](2017)在《陆启滨教授诊治妇科症瘕临床经验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陆启滨教授诊治妇科症瘕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从妇科症瘕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选方用药等方面阐述陆教授诊治妇科症瘕的临证经验,辅以临床治疗个案及分析加以佐证。[结果]陆教授认为妇科症瘕基本病机"正虚邪实,瘀结为症",病理因素不外瘀血、痰湿、气滞,积聚下焦,阻滞冲任胞宫,日久结成症瘕,并采用扶正化瘀消症为治疗大法,以自拟消症汤治疗包括子宫肌瘤在内的妇科症瘕。案例中患者经消症汤治疗后子宫肌瘤缩小。[结论]陆教授以"扶正化瘀消症"为治疗大法,以自拟消症汤为基本组方治疗妇科症瘕,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刘辉艳,赵瑞华[6](2017)在《妇科症瘕古代方剂用药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古代医着中妇科症瘕方药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收录的古代医着中治疗妇科症瘕的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08首,涉及中药188味;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36味,频次均在8次以上;常用2味药组合47个,3味药组合14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治疗妇科症瘕的古代方剂中,以养血、活血、破血、温阳、理气、泻下药物频数较高,其核心处方为四物汤、桂枝茯苓丸加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严宇仙,王谦信,何晓燕[7](2015)在《何氏血竭消聚汤加减治疗妇科囊胞型症瘕8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本组82例均为2008-01~2013-12本院中医妇科门诊和住院中医妇科会诊病例,年龄25~67岁,平均49.2岁,病程2月~6年。主证[1]:阴道指诊时可触及不坚而活动呈囊泡状块物,时聚时散,触痛不甚明显,自觉胀痛也不剧,时有带下量多色青,月经或量多,或量减;或经久不孕,面色发白,精神郁闷不振,舌润苔薄,脉弦而滑。妇科检查能触及不硬而活动的囊状肿物或肿块,并经B(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严宇仙,王谦信,何晓燕[8](2015)在《何子淮家传血竭化症汤加减治疗妇科包块型症瘕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中医妇科门诊和住院病例;年龄26~64岁,平均48.6岁,病程3月~5年。主证[1]少腹有包块隆起,或固定有形,逐月增大,按之不移,或聚散无常,游离转动,或少腹两侧有条索状物顶起,时发腹痛,或剧烈胀痛,腰酸如折;白带增多、色黄质浓稠,尿感频急;月经或量多,或量减;或经久不孕,精神不振等。妇科检查能触及硬性包块状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刘新敏,仝小林[9](2013)在《仝小林重用莪术治疗妇科症瘕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仝小林教授以善用重剂治疗疑难重症着称,他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均属于"妇科症瘕"的范畴,乃瘀血重症,位居下焦,治疗需用重剂方能直达病所,卓显疗效;临证喜重用莪术,屡建奇功。(本文来源于《第四次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暨方药用量培训班论文汇编》期刊2013-10-12)
蒋萃[10](2013)在《针灸应用于妇科症瘕的临证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温振阳气、调理肝脾、行气化湿为法,以温针灸与隔物灸相结合治疗妇科瘸瘕,取得良效。(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医外治贴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9-13)
妇科症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妇科症瘕(如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方面较传统疗法(如外科手术等)具有诸多优势,但针对其术后常见如下腹不适等不良反应,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而此时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得以体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妇科症瘕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冬华,周杰.张锡纯治疗妇科症瘕理法方药探析及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2].薛敏,朱鸿秋,胥芯蕾,曾竹兰,曾艳玲.加味蒲翘四逆四妙汤在妇科症瘕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董丽君.李祥云叁步渐进法治疗妇科症瘕经验[J].中医文献杂志.2018
[4].刘岩,孙敏.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妇科症瘕疾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特点[J].中医临床研究.2018
[5].温娅,陆启滨.陆启滨教授诊治妇科症瘕临床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6].刘辉艳,赵瑞华.妇科症瘕古代方剂用药特点探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
[7].严宇仙,王谦信,何晓燕.何氏血竭消聚汤加减治疗妇科囊胞型症瘕8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
[8].严宇仙,王谦信,何晓燕.何子淮家传血竭化症汤加减治疗妇科包块型症瘕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
[9].刘新敏,仝小林.仝小林重用莪术治疗妇科症瘕经验[C].第四次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暨方药用量培训班论文汇编.2013
[10].蒋萃.针灸应用于妇科症瘕的临证体会[C].2013年中医外治贴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