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状论文_周海燕,谭荣,黄静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滤泡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状腺,超声,腺瘤,肿瘤,病理,唾液酸,内分泌腺。

滤泡状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燕,谭荣,黄静怡[1](2018)在《甲状腺滤泡状癌与滤泡状腺瘤的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和甲状腺滤泡腺瘤(follicular adenoma,F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FTC和28例FA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甲状腺肿瘤边缘、囊性改变,回声分布特征,晕环以及阻力指数的声像图特征上与F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声分布不均匀,无囊性变以及无晕环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均<0.05),提示以上指标是FTC鉴别于F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可以在术前对FTC和FA的鉴别诊断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肿瘤综合诊疗拟定方案。(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刘永锋[2](2017)在《滤泡状甲状腺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滤泡状甲状腺癌(FTC)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FTC患者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检索1989年1月至2017年2月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研究FTC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通过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其中二分类变量数据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CI表示。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Q及I2检验,通过Stata 14.0软件采用Egger法和Harbord法检测文献的发表偏倚,采用单个率的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的总体复发率进行合并计算。结果:本研究于1738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FTC患者1531人,其中术后复发患者308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肿瘤最大径≥4cm、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中等程度分化、甲状旁腺侵犯的合并效应量OR和95%CI分别为2.18[1.54,3.09]、0.23[0.09,0.57]、4.76[2.95,7.69]、4.52[2.40,8.53]、0.26[0.09,0.79]、29.11[2.08,408.30],经Z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0.001、<0.00001、<0.00001、0.02、0.01),认为男性、肿瘤最大径≥4cm、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中低度分化、甲状旁腺侵犯与FTC患者复发明显相关;而年龄、手术切除方式、颈淋巴结清扫、血管侵犯程度、包膜侵犯、放射性I131治疗、颈部放疗的合并效应量OR和95%CI分别为0.35[0.12,1.06]、1.00[0.45,2.26]、1.31[0.33,5.21]、6.37[0.84,48.12]、1.50[0.47,4.77]、5.35[0.59,48.46]、1.79[0.93,3.44],经Z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敏感性分析后年龄、血管侵犯程度、包膜侵犯的合并效应量OR和95%CI分别为0.26[0.08,0.88]、16.06[2.76,93.33]、2.76[1.15,6.60],经Z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2、0.02),认为年龄≥45岁、广泛性血管侵犯、包膜侵犯也与FTC患者复发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影响FT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男性、肿瘤最大径≥4cm、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广泛性血管侵犯、包膜侵犯、组织学中低度分化、甲状旁腺侵犯。具有上述复发危险因素的FTC患者,在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同时,应实行密切的随访观察,以期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苗小龙[3](2016)在《miR-4299靶向调控ST6GALNAC4对人甲状腺滤泡状癌侵袭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6种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ST6GALNAC家族)在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及患者标本中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基于miR-4299为探针靶向调控ST6GALNAC4在滤泡状癌侵袭性的功能机制,从而为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1)采用实时定量PCR对6种ST6GALNAC家族基因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检测其在两组具有不同侵袭能力的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FTC-238和FTC-133)与人甲状腺正常细胞株(Nthy-ori 3-1),以及临床甲状腺滤泡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筛选出差异表达3倍以上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2)特异性下调、上调差异表达的ST6GALNAC4基因,检测其在干扰、过表达前后,FTC细胞株体内外侵袭能力的改变。(3)采用实时定量PCR筛选出两组FTC细胞以及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miR-4299,通过构建miR-4299的mimics,antagomir,agomir寡核苷酸,分析其对ST6GALNAC4的表达调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一步分析miR-4299靶向调控ST6GALNAC4。(4)特异性下调或上调miR-4299,检测在干扰、过表达前后FTC细胞体内外侵袭能力改变以及细胞内ST6GALNAC4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ST6GALNAC家族在两组人FTC细胞株及FTC患者标本中的表达具有显着差异。(2)特异性下调FTC-238细胞中ST6GALNAC4后,该细胞在体内外的侵袭能力减弱(*P﹤0.05);特异性上调FTC-133细胞中ST6GALNAC4后,该细胞在体内外的侵袭能力增强(*P﹤0.05)。(3)miR-4299在人FTC细胞株、FTC患者标本中的表达具有显着差异;特异性下调或上调miR-4299的表达介导ST6GALNAC4的表达;miR-4299调控ST6GALNAC4的表达。(4)特异性上调FTC-238细胞中的miR-4299,该细胞体内外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内ST6GALNAC4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特异性下调FTC-133细胞中的miR-4299,该细胞在体内外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内ST6GALNAC4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结论:(1)ST6GALNAC家族在人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临床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标本中的表达具有显着差异,这些特征性改变与人甲状腺滤泡状癌侵袭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miR-4299可能通过靶向调控ST6GALNAC4基因表达水平,继而引起人甲状腺滤泡状癌侵袭能力的改变。(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V.Y.Park,E.K.Kim,J.Y.Kwak,J.H.Yoon,H.J.Moon[4](2015)在《带有两个不典型的性质未定的连续结果或细胞学上未确定的滤泡状病变的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评估带有2个未确定意义的不典型或者滤泡病变(AUS/FLUS)结果的甲状腺结节的恶性危险度和特征,比较两个AUS/FLUS结果和一个AUS/FLUS结果的恶性(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王刚,杨超,李大强,李燕,关云[5](2015)在《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学影像特征,以对其进行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临床及超声学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最大直径、肿瘤结节数量、回声高低、外周声晕(晕环)、回声均匀性和钙化等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肿块主要为实性或囊实混合性回声、无晕环或薄壁晕环、高回声或等回声、内部粗大钙化及外周钙化、回声结构均匀等为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学影像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地对甲状腺滤泡状腺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5年26期)

周树钧[6](2015)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超声、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和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在超声影像、临床病理特征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FTC的总体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制定FTC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FTC 56例,抽样选取同期手术的PTC 112例作为对照。整理分析所纳入两组病例的超声表现、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并对FTC纳入病例进行随访,分析其总体生存率,并分析各种因素对FTC预后的影响。结果1超声表现FTC:边界欠清11例(19.6%),结节低回声45例(80.4%),有晕圈24例(42.9%),结节微小钙化者仅10例(17.9%),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为主者43例(76.8%),结节最大径≤2cm者16例(28.6%),2-4cm者20例(35.7%),>4cm者20例(35.7%)。PTC:边界欠清61例(54.5%),结节低回声104例(92.7%),有晕圈者5例(4.5%),结节微小钙化者86例(76.8%),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为主者81例(72.3%),结节最大径≤2cm者87例(77.7%),2-4cm者23例(20.5%),>4cm者2例(1.8%)。比较分析:与PTC相比,FTC结节的边界多较清楚、结节回声可表现高回声、结节微小钙化少见、结节最大径较大、结节周边常有晕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多较丰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FTC:男26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19-81岁,中位年龄43岁,年龄<45岁的33例(58.9%),≥45岁的23例(41.1%)。单病灶52例,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颈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远处转移者9例。PTC:男21例,女91例,男女比例为1:4.3,年龄16-75岁,中位年龄44岁,年龄<45岁的62例(55.4%),≥45岁的50例(44.6%)。多病灶42例,淋巴结转移63例,局部颈淋巴结复发转移4例。远处转移这3例。比较分析:与PTC相比,FTC男性比例较多、血管侵犯和远处转移较多见,多为单病灶及颈淋巴结转移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均年龄小于45岁者较多见,局部复发转移较少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FTC手术治疗13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9例行患侧腺叶+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13例行患侧腺叶切除术(加或不加峡部切除),2例行患侧腺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1例行患侧腺叶+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1例行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7例行其他手术方式。27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包括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0例,颈区域淋巴结清扫2例,行颈淋巴结改良清扫2例,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4 FTC的预后及预后因素分析3年累计总体生存率为93.8%,5年累计总体生存率为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FTC,年龄≥45岁、远处转移、TNM分期IV期及双侧或多病灶均影响其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FTC,远处转移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常规超声(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若表现为:实性的低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结节,边界尚清楚,结节周边有晕环者,内部见丰富或不规则血流,应警惕FTC的可能。2.FTC和PTC都好发于女性,但FTC的男性比例较多。FTC多表现为单病灶,血管侵犯和远处转移较多见,较少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转移。PTC多病灶较FTC多见,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较少发生血管侵犯和远处转移。3.FTC手术方式包括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或不加峡部切除),需要根据临床分期、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或术中冰冻回报进行选择。对临床证实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需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但颈淋巴结预防性清扫尚需谨慎。4.在DTC中,FTC的预后较差,远处转移是影响其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5-06-01)

彭友,韩志江,丁金旺,潘钢,张卧[7](2015)在《滤泡状甲状腺癌临床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滤泡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5年间肿瘤外科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1例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21例患者均进行了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病理确诊滤泡状癌12例,冰冻诊断符合率为57.1%。有12例患者术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包括中央区淋巴结清扫8例,侧方颈淋巴结清扫4例;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6.7%(2/12)。1例(4.8%,1/21)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二次手术患者,经补钙等对症治疗,逐渐恢复正常,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例患者(4.8%,1/21)局部复发,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滤泡状甲状腺癌的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诊断存在难度,准确率低于其他类型甲状腺癌;滤泡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远处转移率较高;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应作为外科初始治疗的首选术式,而常规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不作推荐。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及选择性碘131治疗。(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刘伟,王英娈,郭方春,郑力鹏,张海清[8](2015)在《甲状腺滤泡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FC)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FA)的超声学影像特征,以对其进行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FC和58例FA的临床及超声学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最大直径、外周声晕(晕环)、回声高低、回声均匀性、钙化情况和肿瘤结节数量等超声图像特点。以χ2检验分析FC和FA之间超声影像学特征分布的差异。结果实性肿块、低回声、回声结构不均匀、内部无微小钙化、晕环不完整或不规则厚晕等为FC的超声学影像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的对FC与FA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5年04期)

戴涵斌[9](2014)在《右胸壁甲状腺滤泡状乳头癌转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61岁,因"发现右胸壁肿物1年余"入院。既往一般情况尚可,4年余前曾行肛瘘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胸壁第六肋间可见直径约8cm质软肿块,边界清,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Murphy's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叩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反射阴性。辅助检查:肋骨叁维重建:右侧第6前肋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胸(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2-10)

王翠瑶,刘超,任丽莉,张晓玉,孙静[10](2014)在《TBB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FTC133的增殖与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四溴苯叁唑(TBB)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系FTC133的CK2α、β-catenin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BB抗甲状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FTC133细胞,分对照组(DMSO组)和TBB组(终浓度为12.5、25和50μmol/L),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TC133细胞CK2α、β-catenin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B呈剂量依赖性抑制FTC13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各TBB处理组CK2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BB组随着浓度的逐渐加大,CK2α、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TBB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系FTC133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TBB下调CK2α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4年10期)

滤泡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影响滤泡状甲状腺癌(FTC)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FTC患者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检索1989年1月至2017年2月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研究FTC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通过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其中二分类变量数据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CI表示。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Q及I2检验,通过Stata 14.0软件采用Egger法和Harbord法检测文献的发表偏倚,采用单个率的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的总体复发率进行合并计算。结果:本研究于1738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FTC患者1531人,其中术后复发患者308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肿瘤最大径≥4cm、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中等程度分化、甲状旁腺侵犯的合并效应量OR和95%CI分别为2.18[1.54,3.09]、0.23[0.09,0.57]、4.76[2.95,7.69]、4.52[2.40,8.53]、0.26[0.09,0.79]、29.11[2.08,408.30],经Z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0.001、<0.00001、<0.00001、0.02、0.01),认为男性、肿瘤最大径≥4cm、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中低度分化、甲状旁腺侵犯与FTC患者复发明显相关;而年龄、手术切除方式、颈淋巴结清扫、血管侵犯程度、包膜侵犯、放射性I131治疗、颈部放疗的合并效应量OR和95%CI分别为0.35[0.12,1.06]、1.00[0.45,2.26]、1.31[0.33,5.21]、6.37[0.84,48.12]、1.50[0.47,4.77]、5.35[0.59,48.46]、1.79[0.93,3.44],经Z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敏感性分析后年龄、血管侵犯程度、包膜侵犯的合并效应量OR和95%CI分别为0.26[0.08,0.88]、16.06[2.76,93.33]、2.76[1.15,6.60],经Z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2、0.02),认为年龄≥45岁、广泛性血管侵犯、包膜侵犯也与FTC患者复发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影响FT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男性、肿瘤最大径≥4cm、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广泛性血管侵犯、包膜侵犯、组织学中低度分化、甲状旁腺侵犯。具有上述复发危险因素的FTC患者,在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同时,应实行密切的随访观察,以期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滤泡状论文参考文献

[1].周海燕,谭荣,黄静怡.甲状腺滤泡状癌与滤泡状腺瘤的高频超声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

[2].刘永锋.滤泡状甲状腺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7

[3].苗小龙.miR-4299靶向调控ST6GALNAC4对人甲状腺滤泡状癌侵袭性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6

[4].V.Y.Park,E.K.Kim,J.Y.Kwak,J.H.Yoon,H.J.Moon.带有两个不典型的性质未定的连续结果或细胞学上未确定的滤泡状病变的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和特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5].王刚,杨超,李大强,李燕,关云.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2015

[6].周树钧.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超声、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

[7].彭友,韩志江,丁金旺,潘钢,张卧.滤泡状甲状腺癌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

[8].刘伟,王英娈,郭方春,郑力鹏,张海清.甲状腺滤泡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西部医学.2015

[9].戴涵斌.右胸壁甲状腺滤泡状乳头癌转移1例[C].201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10].王翠瑶,刘超,任丽莉,张晓玉,孙静.TBB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FTC133的增殖与迁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

论文知识图

重组脂质体分离纯化后各组分的SDS-PAG...D2-40免疫组化染色的甲状腺滤泡状CD34免疫组化染色甲状腺滤泡状癌...男41岁结节大小:6mmx6mm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胎儿型滤泡状瘤滤泡状甲状腺癌(Pax8-PPARγ融...

标签:;  ;  ;  ;  ;  ;  ;  

滤泡状论文_周海燕,谭荣,黄静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