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测试论文_栾春红,杨新利,栾丽萍,王蓉,武艳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功能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心肺,测试,疾病,极量,心脏,呼吸。

肺功能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栾春红,杨新利,栾丽萍,王蓉,武艳妮[1](2019)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WM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阈氧耗量(VO2AT)均明显增加,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显着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增幅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6MWD水平均显着上升,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同期对照组(z=2. 95,P <0. 05)。结论 CHF患者通过CPET指导心脏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5期)

朱文泉,田磊[2](2019)在《上肢功率自行车单手亚极量测试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分析在单手手摇车运动心肺实验中,单手亚极量测试能否对心肺能力进行预测。纳入24名受试者,均无规律上肢运动习惯、无长期固定有氧运动计划。分别用双手、惯用手和非惯用手完成3次亚极量手摇车心肺运动测试。心率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测、气体分析每5s进行一次。选取3次实验分别达到无氧阈值、最大摄氧量及实验终止时刻的实验参数进行分析。无氧阈时刻,右手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具有较高相关性(r=0.621,P<0.05),左手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相关性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r=0.428,P>0.05);最大摄氧量时刻,左、右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均具有高度显着性相关性(左:r=0.801,P<0.01,右:r=0.782,P<0.01);实验终止时刻,左、右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均具有高度显着性相关性(左:r=0.785,P<0.01,右:r=0.823,P<0.01)。单手功率自行车测试可用于对心肺能力的检验且心肺运动测试的预测结果在不同性别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9期)

陈健健[3](2019)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2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与实验组(1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实验组患者根据心肺运动测试指导结果采用有氧运动。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峰氧脉搏(O2pulse-peak)、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潮气量(VT)分别为(21.7±2.5)ml/(min·kg)、(1.5±0.4)L/min、(10.4±1.8)ml/beat、(1.3±0.3)L/min、(1.3±0.3)L,均高于对照组的(18.2±2.1)ml/(min·kg)、(1.1±0.2)L/min、(8.5±1.0)ml/beat、(1.0±0.1)L/min、(1.0±0.1)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73、3.119、3.223、3.295、3.295, P<0.05);两组患者无氧阀下氧通气当量(VE/V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5, P>0.05)。实验组患者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工作状况、医疗情况、体力及病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471、10.710、21.682、18.968、13.246、12.043, P<0.05)。结论在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顾加雨,张超,张莹,夏炎[4](2019)在《基于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的肺功能仪测试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一种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的肺功能仪测试系统,用于肺功能仪的质量控制或计量校准。方法:采用软件控制驱动电机控制活塞的工作方式,运用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进行各项参数的校准。同时控制腔体内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以达到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肺功能仪主要参数的校准,并能够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结论:基于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的肺功能仪测试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肺功能仪质量控制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8)

陈瑞,孙颖,刘再玲[5](2019)在《6分钟步行试验测试肺功能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方法与临床应用,综述了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中的作用及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林良普,石秀茹,肖可[6](2019)在《平静呼吸肺功能测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静呼吸肺功能测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平静呼吸肺功能以及日常呼吸肺功能两种方法测试,平静呼吸肺功能测试为观察组,日常呼吸肺功能测试为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两组平静呼吸主要指标达峰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呼气时间(TE)、呼吸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小气道粘性阻力(R5~R20)、共振频率(RF)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TPTEF/TE与VP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5~R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诊断与治疗中,对患者行平静呼吸肺功能测试,可为COPD提供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卢蔚薇,陈彬,陈文灯,林萍,陈尔东[7](2019)在《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1,25-二羟维生素D_3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儿童1,25(OH)_2D_3浓度、FeNO、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比较不同病情哮喘患儿1,25(OH)_2D_3浓度、FeNO、C-ACT、FEV1、PEF水平,并分析哮喘患儿1,25(OH)_2D_3、FeNO、C-A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1,25(OH)_2D_3浓度、FEV1、P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e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加重,1,25(OH)_2D_3浓度、PEF、FEV1水平、C-ACT评分均逐渐下降,FeNO水平逐渐升高,不同病情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1,25(OH)_2D_3与FEV1、PEF呈正相关(r=0.912、0.873,P=0.006、0.008);C-ACT与FEV1、PEF呈正相关(r=0.472、0.366,P=0.036、0.032);FeNO与FEV1、PEF无相关(r=-0.035、-0.124,P=0.075、0.064)。结论:哮喘患儿1,25(OH)_2D_3浓度、C-ACT评分明显降低,FeNO水平明显升高,1,25(OH)_2D_3、C-ACT评分与肺功能呈正相关,但FeNO与肺功能无相关,C-ACT可用于哮喘患儿病情的预测,同时,通过提高患儿体内1,25(OH)_2D_3浓度可以改善其肺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田建霞,陈晓香,王继苹[8](2018)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并比较二者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63例,其中肺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47例,Ⅲ级56例,Ⅳ级34例。比较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性别、年龄、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m MRC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 MRC评分、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mMRC评分、CAT评分对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Ⅱ级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患者(P<0.05);肺功能分级Ⅳ级患者FEV_1/FVC、m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Ⅲ级患者FEV_1/FVC、m 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Ⅱ级患者FEV_1/FVC、m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患者(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RC评分(r_s=0.906)、CAT评分(r_s=0.847)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RC评分与COPD患者FEV_1/FVC(r=-0.71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r=-0.813)呈负相关(P<0.05),CAT评分亦与COPD患者FEV_1/FVC(r=-0.801)、FEV_1%pred(r=-0.894)呈负相关(P<0.05)。(3)ROC曲线显示,mMRC评分、CAT评分预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5[95%CI(0.278,0.803)]、0.870[95%CI(0.000,1.0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0分、21.00分,CAT评分预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AUC大于mMRC(P<0.05)。结论 m MRC、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且对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与mMRC评分相比,CAT评分可更准确地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且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较高,更适用于患者整体病情评估。(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杨茵茵[9](2018)在《哮喘患儿的过敏原检测与肺功能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探究对哮喘儿童患者进行过敏原筛查与肺功能检查相关结果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断为哮喘的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行过敏原检测与肺功能测试,并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过敏原分析:随年龄增长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而吸入性过敏原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6患儿存在两种过敏原均呈阳性,年龄段组间差异不显着;吸入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为尘螨(17/32)、霉菌(14/32);食物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为牛奶(16/28)、螃蟹(10/28)。肺功能检查:无肺功能明显损害21例(35%);随年龄增加肺功能损害程度逐渐升高,年龄较小的患儿主要以轻度肺功能损害为主。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儿童哮喘患者过敏原类型及肺功能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王春燕,李恒涛[10](2018)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对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儿童哮喘测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对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儿童哮喘测试(C-A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辅舒酮联合顺尔宁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C-ACT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2);治疗后4周和12周观察组患儿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EOS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峰值气流速(PE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对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的哮喘症状改善明显,降低患儿外周血EOS计数水平,促进肺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11期)

肺功能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是分析在单手手摇车运动心肺实验中,单手亚极量测试能否对心肺能力进行预测。纳入24名受试者,均无规律上肢运动习惯、无长期固定有氧运动计划。分别用双手、惯用手和非惯用手完成3次亚极量手摇车心肺运动测试。心率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测、气体分析每5s进行一次。选取3次实验分别达到无氧阈值、最大摄氧量及实验终止时刻的实验参数进行分析。无氧阈时刻,右手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具有较高相关性(r=0.621,P<0.05),左手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相关性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r=0.428,P>0.05);最大摄氧量时刻,左、右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均具有高度显着性相关性(左:r=0.801,P<0.01,右:r=0.782,P<0.01);实验终止时刻,左、右实验所得摄氧量与双手摄氧量间均具有高度显着性相关性(左:r=0.785,P<0.01,右:r=0.823,P<0.01)。单手功率自行车测试可用于对心肺能力的检验且心肺运动测试的预测结果在不同性别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功能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栾春红,杨新利,栾丽萍,王蓉,武艳妮.心肺运动测试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2].朱文泉,田磊.上肢功率自行车单手亚极量测试对心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

[3].陈健健.心肺运动测试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4].顾加雨,张超,张莹,夏炎.基于模拟人体肺内气体状态的肺功能仪测试系统的设计[C].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2019

[5].陈瑞,孙颖,刘再玲.6分钟步行试验测试肺功能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

[6].林良普,石秀茹,肖可.平静呼吸肺功能测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

[7].卢蔚薇,陈彬,陈文灯,林萍,陈尔东.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1,25-二羟维生素D_3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8].田建霞,陈晓香,王继苹.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

[9].杨茵茵.哮喘患儿的过敏原检测与肺功能测试分析[J].西藏医药.2018

[10].王春燕,李恒涛.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对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儿童哮喘测试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

论文知识图

肺功能测试系统1.1肺功能测试图心肺功能测试及康复训练图示肺功能测试示运动肺功能测试过程心肺功能测试与等速肌力测试分...

标签:;  ;  ;  ;  ;  ;  ;  

肺功能测试论文_栾春红,杨新利,栾丽萍,王蓉,武艳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