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27
摘要:城市景观设计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通过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的改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手段,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
1街道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街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中的街道,另一类是城市之间的道路。街道的狭隘定义一般是指城市或者村庄中具有一定宽度的小巷。街道是相邻两处地方之间的线性表面,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街道上通常会有运动的发生。这里所分析的目的是要指出街是在相邻建筑之间闭合的、三维的表面。作者认为,街道是保证城市各个公共空间彼此相通不可缺少的器官。“当一个人对闭上眼睛对城市进行想象的时候,哪一部分会最先跳入脑海?答案是街道。如果城市中的街道是有趣的,那么这个城市也将是有趣的;如果城市中的街道是了无生气的,那么这个城市也将是死气沉沉的。”城市中的人群在生活和工作中免不了要与街道进行接触,人们的行为活动就反应在了街道上。街道设计过程中,最先要考虑的是使用者得密度,其次是土地使用的配置,然后才是行人、车辆间的相互影响、结构和准则。[街道的外观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用很多词汇来形容,这些词汇有可能含有相反的含义,如直与弯、长与短、宽与窄、闭与开、规则与自由。分析道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影响街道的这种具有两种相反形式的特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街道的功能已经超出了道路的范畴,同时也是一种场所。古代的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街道的发展过程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古时候,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发生街道上的,街道的繁荣使得集市得以发展,集市的不断扩大就会形成城市,甚至可以说街道是形成城市的基础。街道在功能方面是一个混合体,它包括“街市”和“道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人们的商品交换活动提供便利,后者则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2城市街道景观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历史原因和观念问题
现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上的失误,市政建设盲目进行,杯水车薪,其结果道路占用,交通堵塞,停车场缺失,又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导致短期内市政规划无法协调,街道的供求关系失调甚为严重。在过去城市建设中长期遵循“实用、经济、安全”的老思路束缚下进行建设,在九十年代后才开始提倡“美观”,这样我们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就滞后了,相关的配套设施就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
2.2各专业协作不当
在城市街道环境设计中,道路工程师关心道路结构平顺合理,交通规划师注重车辆通行效率,城市规划师关心的是道路两侧的建筑容量与控制,建筑师关心的是建筑造型,这些角色在设计中都不愿让步,都希望突出自己,因而街道环境景观就缺乏整体性、可识性。
3城市街道景观特性
3.1城市交通性街道,是指行人、非机动车在街道空间中共存的街道。它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以生活居住、以商业服务和以行政办公为主的三种类型通常连接着城市不同功能区,满足各功能区之间日常人流和物流空间转移的要求。这类街道上一般车流较多,车行速度较慢,人流较多,在城市生活性街道上,人和车辆共存。
3.2城市生活性街道,从功能上讲是为城市各功能区的交通服务的。街道的景观特征应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由于这类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们出行时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因此,其环境应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和各种不同行为活动的需求。而我国城市中生活性街道存在较多弊病,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安全性不够高,机动车和行人相互抢道,相互干扰。第二,人们行走在街上,会感觉到非常的不方便和不舒适,街道设施缺乏,无法满足人们多种行为活动的需要。第三,步行区景观单一,空间层次单调,观赏性、识别性较差。第四,整个步行系统的可及性不够,无法便捷地达到一定范围内的各个功能点,设计上的平等性也注意得不够。还有,街道设施的管理很难跟上需求,维护和修善都比较滞后。
3.3城市商业步行街道和其他步行空间,是以步行交通为主的商业街,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形式,步行街逐渐成为了城市公共属性的重要象征,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代步行街是传统城市商业街的继承与发展,它并不是单纯的城市步行购物环境,而是以人为主体,以步行为主要活动方式,包含着商业和休闲、娱乐、旅游等城市生活的中心场。
4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通过的车种具有多样性,车速相较其他道路较为缓慢,人、车流量较大,是街道作为道路这种形态时,所表现出的特点。按照功能可以将城市街道划分为三种:一、实现居住功能的街道。二、实现商业功能的街道。三、实现行政办公功能的街道。在街道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个主要因素,多样性、复杂性和功能性。还要对其他一些次要因素进行考虑,如人文、地理、历史、风俗等。可读性和公平性也是街道景观设计时,要详加考虑的。城市生活性道路的特性是:以生活为主导,将交通作为辅助。它具有较强的城市生活功能性和场所性。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城市生活性道路首先要考虑的,以此为基础,结合街道的功能特点,适当地进行街道空间层面上的变化,如顺着街道增设一些带有层次感构筑物,也可以用借景、对景的方法来实现街道景观的丰富性,这样可以建成一个美与实用完美结合的街道。公共街道的体积一直以来都是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街立面除了被少数旁插其中的小道所打断外,是个连续的整体。曲线街道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曲折街道是一些个体业主的要求,同时又是一种美的展现,通过合理的设计也不难与街道的整体设计进行统一。曲折小道,能给人一种持久的兴奋感,期待每个角落的展开或是小巷里难以预料的左右拐弯带来的画面版的景象。沿街建筑有着变化的形式、风格和处理方式时,空间也就失去了其鲜明特征。街道周边的建筑物,其形式应该表现为面状,而不是块状。如果建筑物的三维立体感觉非常强烈,那么建筑物的块状感就会凸显,从而占据街景中的主导地位,另空间丧失地位。建筑的文化性以及历史性,是街道在设计过程中不得不深思熟虑的事情。建筑沿街底层外立面部分要进行精心设计,这部分设计的考究,可以看出人们对街道的认识,对其生活功能性和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功能性、适用性、地域性、历史变迁感等。一条街道想要获得“生命”,那么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街道在设计上不应该追求大同。当今社会中,相当一部分设计者思想懒惰,一味地照搬照抄,结果导致南北城市、大小城市中的街道成了孪生兄弟。同时,和街道相关的小型配套设施也要考虑文化的因素,以及与环境的契合度。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道路的规划设计属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发展速度固然喜人,但不足之处同样让人担心,不足的具体表现为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持和指导。道路规划建设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照抄照搬是行不通的,只有深入细致的考察,并用科学、完善的理论进行指导才能让我国的道路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东鹏,袁野,刘西潼,张正利,王健.基于“和谐交通”的城市绿色交通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
[2]陆明华.南京市新城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3]付帅.城市设计视角下的重庆市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