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楚林[1]2017年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成指数增长,“绿色”已成为企业、国家乃至全球性期望,环境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研究热点。在以往企业有限理性认知下出现了“环境行为—成本上升—竞争优势降低”的思维逻辑,不愿以牺牲短期经济利益为代价进行环境管理,忽视了清洁生产、废物循环、绿色产品设计等企业环境战略行为给企业带来的长远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现如今,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费者不断增加的绿色产品与服务需求的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应将战略发展目光聚焦到环境问题上,将其视为“机会”而非“威胁”,才能成为“长寿型”企业。然而,如何将“绿色”转化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怎样更有效的制定与实施环境战略,环境战略与哪些绿色资源能力相匹配等问题,是战略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应用者的新挑战。学术界对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起源较早,在理论研究层面对企业环境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积极关系有较为一致的认同,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首先,现有研究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怎样”有效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忽视了绿色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其次,学术界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研究中缺乏对绿色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以及它们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分维度研究与对比分析还处于空白。并不能给企业进行环境战略活动提供更具体有效的管理启示。最后,现有文献中存在矛盾观点,并不能解释现有环境管理问题,如企业采取相同环境战略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的效果不同;环境管理实践的差异性对企业的影响不同;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因内部环境变化而不同等。现有研究忽视了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影响过程中的边界条件,脱离利益相关者因素、领导力因素和动态能力因素来解释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的影响问题就很难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论。有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学术研究的矛盾观点与实践困境,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NRBV)、智力资本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从企业资源与能力视角对环境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验证了绿色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建立了链式中介模型,并对不同的链式效应进行了对比检验。在此基础上,识别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过程中的调节因素,验证利益相关者环境压力、环境领导力和绿色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使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更加清晰。本研究以东北地区、长江叁角洲地区和珠江叁角洲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广州、深圳等省份和直辖市的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烟草加工业等制造业行业的600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有助于企业积累绿色智力资本和促进绿色创新,进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其次,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链式中介作用发现,绿色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最强,而绿色结构资本与绿色创新链式中介作用不显着。再次,当利益相关者环境压力较强时,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更能带来绿色结构资本和绿色关系资本的增加。企业中较高的环境领导力更能促使企业应用绿色智力资本进行绿色创新。当绿色动态能力较强时,绿色人力资本和绿色关系资本对绿色创新作用也越强,越能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最后,在验证中介与双调节的共同作用中发现,在较强的绿色动态能力下,利益相关者环境压力加强了前瞻型环境战略通过叁类绿色智力资本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间接影响;当环境领导力和绿色动态能力都较强时,叁类绿色智力资本通过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间接影响也较强。然而,当环境领导力较低时,无论绿色动态能力高或低,绿色结构资本通过绿色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间接影响都不显着。综上所述,本文不仅弥补了前人在研究环境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时存在的局限,而且在战略管理领域中的经典研究范式“过程—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管理领域“战略—智力资本—绿色创新—持续优势”的新研究框架,深入剖析了这一传导机制中绿色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打开了前瞻型环境战略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黑箱”,解决了企业怎样将“绿色”转变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问题。本研究不仅给企业有效实施环境战略带来更切实有效地环境管理启示,而且对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企业实现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与社会绩效共赢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苏明[2]2016年在《智力资本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资本成本水平的高低因而对一个企业、甚至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资本成本是政府进行行业调控、税收管制以及对企业进行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从微观角度而言,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投融资决策的基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资本成本水平的合理估算都是其作用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就需我们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到底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因素是什么?资本成本作为现代财务学中的第一要义概念,其应用在目前学术界及实务领域都非常广泛。在围绕着资本成本进行的众多研究中,“究竟谁影响了企业的资本成本?”则始终是争议不断的一个话题。企业并非是单纯的物质资本的集合体,而是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相融合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具有差异性,因而使得不同资本在同一时期的价值创造能力有所差别,并且同一资本在不同时期对企业的贡献率也不尽一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以知识为基础的“隐形资产”,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因而可以为企业投资者要求报酬率的实现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智力资本的开发与应用也因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便宜”的资金,从而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而目前关于资本成本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文献中,智力资本鲜有涉及,本文研究将试图揭开“智力资本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黑箱。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从理论上初步勾勒了一个智力资本对资本成本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还是中介效应以及调节效应的研究框架。进一步,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智力资本与资本成本水平进行了估算与分析,并从年度、行业、地区叁个方面将智力资本与资本成本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发现存在一些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年份、行业和地区伴随有较低的资本成本的现象,初步表明了智力资本与资本成本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为进一步证实智力资本之于资本成本的影响效应,本文接下来根据2007-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过程中,从智力资本总水平、人力资本增值效率、结构资本增值效率、物质资本增值效率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主要分为叁个方而:(1)智力资本之于资本成本的总效应研究。(2)中介效应检验。研究中,揭示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智力资本对资本成本影响过程中发挥的传导机制,智力资本对资本成本既具有直接影响,亦有间接影响。(3)调节效应研究。研究中,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调节变量,对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对资本成本效应发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智力资本水平越高,资本成本越低,但不同类型的智力资本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差异:智力资本增值效率对资本成本的影响要大于物质资本增值效率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且二者对股权资本成本的作用要大干对债务资本成本的作用;人力资本增值效率能显着降低企业的股权、债务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但结构资本增值效率仅能显着降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智力资本中,人力资本增值效率是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核心因素。(2)智力资本及其内部人力资本增值效率、物质资本增值效率的提高均有助于显着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其资本成本水平,但结构资本增值效率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成反向关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是结构资本增值效率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有效中介变量。(3)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与资本成本的关系存在显着差异:成长期和成熟期较强,在衰退期最弱;成长期,股东对企业的人力资本更为关注,而债权人更多考虑了企业的物质资本水平对其投资的影响;成熟期,更多类型的智力资本对资本成本的显着作用得到了体现。最后,结合本文的有关研究结论,从叁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1)企业方面。企业进行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时,应注意:以智力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增值效率为核心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各种资本的有比例、协调发展;加强行业管控,实现智力资本的行业差异化管理;智力资本增值效率与投资规模并重;促进区域智力资本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结合其生命周期特点对智力资本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管理。(2)监管部门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在进行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监控时,应注意根据企业智力资本的类型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区别管理,特别是在企业的结构资本比较突出时,应加大监控的力度。(3)政府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建全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债权人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
宋竞[3]2003年在《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对企业价值增长贡献率越来越超过传统物质资本的企业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从智力资本的叁大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以一组最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及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共分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找出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企业的知识能合理解释一个企业的存在,而智力资本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此结论成为进一步研究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联系的动力。在着手探讨了智力资本怎样为企业保持和创造不间断优势的微观机理基础上,第二部分对智力资本进行了概述和分别讨论了其叁大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与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在第叁部分中论述了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知识管理相关理论,最后是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 对智力资本和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力图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以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可得资料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本文对有关问题的论述还显得不够深入,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完善。
彭澎[4]2007年在《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式成长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特制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消费变化的要求,竞争的时空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模式被企业网络之间的群体竞争模式所替代,逐渐形成了以合作竞争为基础的新格局,产业集群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取得了优势。在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悄然兴起的背景下,高技术企业集群式成长的态势如火如荼,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形成了亮丽景象。本研究针对目前我国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在对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基础上,以社会网络、内部智力资本、企业成长为基本研究要素,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式成长机制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式成长机制为研究主题,在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的社会网络、智力资本、企业成长等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研究要素;通过对研究要素的内涵界定和维度分析,明确了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此借助理论推导,建构出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内部智力资本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20条假设;并使用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高技术创业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做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20条假设中有16条通过。最后,本研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揭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姜楠楠[5]2017年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对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低端向高端的过渡阶段,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智力资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对制造业企业的智力资本进行研究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目前学者对智力资本的研究大多都集中企业发展的某一阶段,缺少从企业整个发展周期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本文将所要研究的内容放在整个企业生命周期里分阶段进行比较研究,是对现有研究理论的补充,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文章第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概括;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写作依据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接下来对本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进行阐述,随后对现有研究关于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文献进行综述;第叁部分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对研究的实证部分进行整体设计,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将公司样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发展阶段,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实证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实证检验,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大致如下: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关系资本以及结构资本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作用于企业绩效,其中在成长期阶段,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作用略高于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在企业的成熟期阶段,关系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性更高;在企业的衰退期阶段,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作用略高。本文丰富了已有的研究结果,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本文的观点,认为在成长阶段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更明显,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价值而带动企业的价值增值;关系资本对于成熟期的企业绩效更具影响力,这一时期的企业应该努力维护已有的关系资本,并寻求拓展外部关系网络的机会,努力延长成熟阶段的时间;而处于衰退期阶段的企业则更应该关注结构资本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结构资本对企业价值增值产生的积极作用。
党小博[6]2015年在《智力资本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未来的经济形态将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形态,并以智力资本为重要标志。建筑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获得经济利润是其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而智力资本对于建筑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绩效该如何评价?智力资本对于建筑企业绩效有何影响?现有研究尚未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智力资本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还处于模糊状态。鉴于此,本文在充分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智力资本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为研究主线,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评价智力资本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对于建筑企业提高企业绩效、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入手,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选取结构方程模型对建筑企业绩效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了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维度,并对建筑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建筑企业智力资本对绩效影响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对智力资本与建筑企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可知,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可靠保障。针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和界定,并对我国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行为进行分析。第二,在确定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我国建筑企业智力资本对绩效影响的评价体系,对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进行界定,并对我国建筑企业智力资本各组成要素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构建模型分析所需要的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第叁,针对我国正处于发展中期的建筑企业,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智力资本及其各个具体构成要素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不断优化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和解释。第四,为我国建筑企业应当如何加强智力资本管理,进而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提供政策建议,进而保证我国建筑企业能获得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实现建筑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访谈、调研和分析,本文构建了建筑企业的智力资本体系,认为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结构可以具体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将结构资本又细分为创新资本和流程资本。本文认为建筑企业智力资本从人力资本、创新资本、流程资本和关系资本这4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开发了60个关于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的测量指标。通过对建筑企业智力资本各测量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建筑企业进一步认识到智力资本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在充分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建筑企业的绩效研究体系,认为建筑企业绩效可以从盈利绩效、运营绩效和发展绩效这3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并开发了12个测量指标。通过对建筑企业绩效各测量指标进行界定和分析,可以为我国建筑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第叁,深入分析了智力资本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针对建筑企业提出了研究假设,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和检验。模型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创新资本、流程资本和关系资本对于建筑企业绩效的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建筑企业管理者着眼长远,重视企业智力资本的培育、开发和利用,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使得企业获得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从建筑业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来研究智力资本对于其企业绩效的影响,融入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能够更客观和科学地揭示由于智力资本的差异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第二,对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进行细化和重构,构建了建筑企业智力资本构成体系。通过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将各个指标融入计量模型,更加系统地揭示智力资本与建筑企业绩效提升的关系。第叁,通过模型分析,探寻智力资本与建筑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智力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为建筑企业的智力资本管理提供启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以及关系资本的作用,可以实现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利用,并从个人扩展到集体、组织以及整个工作网络中,有效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建筑企业的智力资本处于不断流转和更新之中,企业在知识的流转和更新中不断增加企业的智力资本储备和实力,实现建筑企业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的良性循环,促进建筑企业绩效的不断提高。
潘楚林, 田虹[7]2016年在《经济新常态下绿色智力资本怎样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文中认为经济新常态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绿色智力资本是企业软实力竞争的关键,怎样通过积累和应用绿色智力资本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NRBV)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探索了绿色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通过对254份制造企业部门经理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绿色智力资本可以通过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吸收能力与知识共享正向调节了绿色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在积累绿色智力资本构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绿色创新的关键作用以及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的间接影响。文章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实施绿色创新和构建竞争优势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助其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进行价值创造。
李家贵[8]2008年在《知识型企业组织学习、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加动荡、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唯一持续的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来取得竞争优势。同时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在新世纪智力资本已经取代土地、物理劳动力、金融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来源。而当前关于组织学习、智力资本及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知识型企业组织学习、智力资本和组织绩效叁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为我国知识型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些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访谈和案例研究阶段,旨在对知识型企业的组织学习和智力资本进行定性了解和分析,并为下一步定量分析打下基础。第二阶段是问卷研究阶段,在267份有效问卷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方差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①知识型企业组织学习分为探索学习和利用学习两个维度,其中探索学习包括实验、信息收集和分析叁种组织学习要素,而利用式学习包含教育培训和信息迁移两种组织学习要素。②验证了智力资本四维结构模型,即包含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和关系资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四维模型拟合度显着高于以前研究的叁维构思模型。③探索学习和利用学习对智力资本都起到显着作用,其中利用式学习对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作用更为显着,而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对创新资本和关系资本都起到显着作用。④智力资本及其四个维度均对组织绩效有显着正向作用。⑤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对组织绩效都存在直接的显着正向作用,同时通过智力资本的某些维度中介,间接影响组织绩效。其中,人力资本对利用式学习和组织绩效起中介作用,结构资本没有对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起中介作用,创新资本和关系资本对探索学习、利用学习与组织绩效均有中介作用。⑥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对利用学习与结构资本有正向的缓冲作用,而对探索学习和关系资本有负向的缓冲作用。⑦考察不同组织背景因素下组织学习和智力资本的差异发现,组织学习和智力资本在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上表现一定差异,在不同所有制上没有显着的差异。最后我们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进展、实践意义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刘超[9]2009年在《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增长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企业成长又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必须熟悉行业本质,懂得成长机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成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银行、企业等各部门共同关心的难题。软件企业的成长不仅是软件行业本身的成长,软件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且明显的外部正效应,信息技术成为人类历史上继蒸汽机时代、电力运用时代后,第叁次最伟大的技术革命。软件业的发展才能带来通讯、金融、航空航天、教育、甚至国防等部门的快速进步,才能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如何在国外软件巨头的夹击中生存、发展、壮大不仅事关软件业,而且事关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所以,本研究选择我国软件企业为例。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有超越传统生产要素的趋势,并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竞争优势的来源。软件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从传统的物质资源转变为管理资产和服务的知识的价值,而这些知识价值被称为企业的智力资本,本研究中的智力资本是指企业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经验、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集合,从智力资本的角度去研究软件企业的成长,可以清晰的反映软件企业成长机理,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本文的章节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描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和全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国内外文献梳理阶段,主要是针对国内外的企业成长理论和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消化和吸收,形成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开展研究工作的。第叁章:介绍我国软件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为下一章的建立模型的理论基础。第四章: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访谈,建立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然后进行问卷设计、变量测量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介绍,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提出了从基本智力资本到核心智力资本到企业成长的研究框架。第五章:软件企业成长的实证研究,利用Amos结构方程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然后验证本文的假设,最后分析了研究的结论,探讨不同的智力资本要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第六章:研究总结,包括本研究的贡献,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在本研究中,主要利用问卷进行大样本调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85份,回收161份,其中有效149份,有效回收率52.28%。问卷通过信度、效度分析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在总结了前人研究和企业访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我国软件企业的智力资本的两层次五要素结构,分别是人力资本、决策资本、关系资本、顾客资本和流程资本。在研究中,把企业的智力资本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基本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决策资本、关系资本和流程资本);另一类称之为核心智力资本(顾客资本)。本研究首先建立了企业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的直接影响模型,大样本统计研究发现,企业的智力资本的五个要素对企业成长都具有显着的作用。然后,建立了软件企业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模型,以企业的核心智力资本(顾客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完整模型,研究发现,企业核心智力资本(顾客资本)在基本智力资本和企业成长的关系中,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在完整模型中,加进了中介变量顾客资本以后,企业的基本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的直接影响效果明显降低,而基本智力资本和核心智力资本之间,以及核心智力资本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却显着相关,这说明软件企业的核心智力资本对基本智力资本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另外,基本智力资本一方面直接影响企业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核心智力资本促进企业成长。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智力资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重要,只有有效获取、利用和管理智力资本的软件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研究发现企业必须重点强化核心智力资本即顾客资本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提高、增加顾客价值创造为导向,这样才可以促进软件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快速成长。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本研究选择了从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软件企业成长问题,软件企业在我国大规模的出现不过20多年的历史,缺乏以往关于软企业成长的经验。本研究适应新时代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揭示软件企业的成长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我国兼具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时期市场特征的特殊背景下,研究成果将弥补现有文献单纯基于美国、日本、以色列、英国等成熟市场的不足,从而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并为类似新兴国家提供参考。(2)软件企业的智力资本的管理在企业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抓住软件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从智力资本管理的视角去探讨企业成长机制,这在软件企业成长研究中,并不多见。(3)梳理了智力资本研究以后,结合软件企业的特点,在智力资本组成要素中,新引入反映软件企业作为高科技企业而具有的高研发投入、研发流程复杂这一典型特征的变量——“流程资本”这一变量,提出了新的智力资本要素的两层次五要素结构,并且提出了软件企业的基本智力资本和核心智力资本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不仅反应了软件企业的特征,同时,可以透过该框架深入分析智力资本对软件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认为企业的核心智力资本在基本智力资本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4)研究发现智力资本各组成要素包括顾客资本、人力资本、流程资本、关系资本、决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显着,发现软件企业的创新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着(系数为0.019,显着性概率为0.791)。这点同已有的大多数学者的观念相悖,由此说明软件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创新,而应该首先关注公司到底能给客户带去什么样的价值,这样才可能获得快速成长,企业过度的创新,不仅会浪费公司有限的资源,更可能本末倒置,错失成长壮大的良机。(5)和已有的结论不同,本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软件企业的流程资本和企业成长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直接模型中,回归系数为-0.233,显着性概率为0.003;完整模型中,其回归系数为-0.354,显着性概率为0.002,无论直接模型和完整模型中,企业流程资本和企业成长都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的软件企业必须认清自身形势,不能简单的片面的强制推行流程管理机制,不顾自身实力而冒然的引进CMM流程管理制度或者ISO9000体系,不结合自身特点而强制引入流程管控可能拖累企业的成长绩效。软件企业成长问题十分复杂,本文探讨了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也只是在此领域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仍然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探索企业成长的理论和实践。
李冬伟[10]2010年在《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与价值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知识等无形资源,同物质资源相比,体现企业知识等无形资源的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贡献日益突出,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价值的源泉与核心,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源泉作用,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保持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与绩效就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新兴资本市场为背景,以高科技企业及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对现有相关研究细致而深入评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研究更加准确深入、更具有创新性,全文围绕智力资本核心概念、智力资本如何适应企业内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提升企业价值等问题,开展了如下叁方面研究工作。首先,在回顾和整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智力资本内涵,对智力资本构成要素进行重分类。根据智力资本的不同内涵将智力资本研究划分为会计学、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价值链等四个研究流派。在汲取各流派学者关于智力资本定义学术养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智力资本“知识”、“价值创造”的实质与功能,从知识与价值运动角度对本文中智力资本进行了界定。本文在总结与评价已有智力资本要素模型的基础上,紧扣智力资本的知识价值创造过程特征,以体现知识价值创造过程、转化、传递、创新的知识价值链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关键知识价值链的链条及其实体表现的深入分析,结合智力资本无形、非物质性特点,运用实体关系理论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创新资本、流程资本和客户资本四要素。并用实证方法验证了智力资本四要素模型的恰当性,为研究的继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深入分析基于知识价值创造的智力资本要素内在价值创造机理,揭示了智力资本价值创造过程与途径。为了探索智力资本要素的价值创造机理,本文在基于知识价值链重分类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知识价值链理论中的知识价值创造过程,既分析了知识创造、累积、共享及应用等知识运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同时分析了与此相对应的表现在价值链上的知识价值产生、价值提升与价值实现过程。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探索性的提出了对应于知识价值创造的人力资本的知识价值创造源泉、流程资本与创新资本的知识价值创造提升、客户资本的知识价值实现的智力资本要素价值创造流程,揭示了智力资本内在价值创造机理与途径以及智力资本要素与企业价值的内在关系。第叁,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情境要素对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构建并验证了情境要素对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影响的动态调节效用模型。我们以基础资源观、知识基础观为理论依据,在理论分析及现有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本、创新资本、流程资本、客户资本是企业关键价值驱动要素;权变理论、动态能力理论认为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受到企业内外部情境要素的影响,学习理论分析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进一步构建包含环境、行业特性、企业规模、企业生命周期、冗余资源等内外部情境要素对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影响的动态调节效应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研究假设。本文以我国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渠道的二手数据,对研究假设和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智力资本确实是企业内在价值的关键驱动要素,显着提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创新资本显着提升企业隐藏价值,但流程资本显着侵蚀企业隐藏价值。(2)环境要素不但显着影响企业价值,而且显着调节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环境适宜性反向调节人力资本和正向调节创新、流程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环境动荡性反向调节流程资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3)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价值创造与实现更加依赖智力资本;传统制造业除重视创新资本外,仍然依靠有形资本创造价值;企业规模对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有显着影响。(4)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智力资本发挥不同的作用。在企业成熟期,智力资本总体发挥的作用最大。人力资本在成长期、客户资本在成熟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大,创新资本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正向影响企业隐藏价值。(5)冗余资源不但显着提升企业价值,而且显着提升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对冗余资源的应用与管理。本文研究结果为智力资本是企业内在价值的关键驱动要素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并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智力资本投资、管理策略以提升企业价值、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 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 潘楚林. 吉林大学. 2017
[2]. 智力资本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D]. 苏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3]. 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宋竞. 四川大学. 2003
[4].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式成长机制研究[D]. 彭澎. 吉林大学. 2007
[5].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分析[D]. 姜楠楠. 山东大学. 2017
[6]. 智力资本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党小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7]. 经济新常态下绿色智力资本怎样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J]. 潘楚林, 田虹.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6
[8]. 知识型企业组织学习、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D]. 李家贵. 浙江大学. 2008
[9]. 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机制研究[D]. 刘超. 浙江大学. 2009
[10]. 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 李冬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资本成本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流程优化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